第八百九十章 一戰驚天下

蕭合達的態度差不多就代表了在場一衆西夏高層的態度,畢竟這世間已經有數百年沒有天師之境的強者現世,久而久之,在大家的認知當中,天人強者便已經是世間的巔峰存在.

如今突然傳來楚毅一人鎮壓六大天人的消息,衆人首先想到的卻不是楚毅是不是天師之境的強者,而是這消息的真實性。

人性本就是如此,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別人肯定也做不到。

上百年都沒有天師之境強者出現,那麼以後也肯定不會再出現,不然的話,也不至於那麼多人都不信楚毅的實力有那麼強。

李乾順目光掃過一衆人,微微嘆了口氣道:“不管楚毅修爲如何,這消息卻是給了我們一個提醒,那就是必須要小心注意大宋。”

本來在同大宋的爭鬥當中,西夏便是處在下風,畢竟相比中原地大物博,底蘊渾厚,西夏畢竟立國時間太短,相比於大宋承繼華夏數千年的文明來,西夏區區上百年的歷史真的是算不得什麼。

如今大宋突然出了楚毅這麼一個強勢的人物,甚至連正在崛起當中,愣是覆滅了大遼的大金都敗在了大宋之手,但凡是有那麼一點遠見卓識的國主都不可能忽視大宋的威脅。

蕭合達抱拳衝着李乾順一禮道:“國主,就讓本帥前往邊關親自坐鎮,定然不會讓大宋兵馬越過關隘半步。”

李乾順聞言臉上露出幾分欣慰之色,向着蕭合達微微點了點頭道:“如此便有勞大將軍了,朕會自王都禁衛大軍之中抽調三萬精銳供大將軍統帥,另外朕再調撥於你三千鐵浮屠,望大將軍鎮守邊關,不使一兵一卒入我西夏國土。”

蕭合達聞言不由的臉上露出驚喜之色道:“鐵浮屠?國主果真仿照大金鐵浮屠騎兵打造出了屬於我西夏的精銳騎兵嗎?”

大金鐵浮屠騎兵在覆滅大遼一戰當中可以說綻放出了炫目的光彩,天下之間各國自然是極爲關注。

西夏因爲據有優良的馬場,完全有條件去學着大金組建一支精銳的騎兵隊伍,好歹西夏也是立國上百年之久,多少還是積攢了一些底蘊的,打造一支鐵浮屠出來雖然說讓皇室大出血,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鐵浮屠真的很強。

同等數量之下,鐵浮屠騎兵足可以衝擊數倍於己身的騎兵大軍,至於說步卒,那更是所向披靡,難逢敵手。

不過西夏傾盡力量也不過是打造了一支五千人的鐵浮屠騎兵大軍而已,如今李乾順竟然一下子調派出其中大半來給蕭合達統帥,由此可見楚毅同金人一戰的大勝到底帶給了西夏國何等的壓力。

以西夏同大宋之間的關係,如果說大宋真的解決了來自於北方的禍患的話,必然會調轉方向,接下來必然會針對他們西夏用兵。

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凡是有那麼一點爲君之道的天子都會做出這般的抉擇,所以說爲了防患於未然,李乾順倒也頗有魄力,愣是將看家的鐵浮屠都派了出去。

李乾順向着蕭合達微微點了點頭道:“不錯,朕組建了五千鐵浮屠,此番調派三千於你,希望大將軍莫要辜負了朕的一番期望。”

深吸一口氣,蕭合達大禮拜倒道:“國主儘管放心便是,除非是宋人踏着臣的屍骨,否則的話,定不放宋人一兵一卒入我國土。”

相較於反應敏感的西夏來,吐蕃倒是沒有太大的反應,畢竟吐蕃同大宋衝突並不算太大,雙方之間倒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仇怨,在得到了消息之後,吐蕃高層也不過是驚歎了一番罷了,至於說調遣兵馬防備大宋,說實話,吐蕃還真的沒有這般的舉動。

除了吐蕃、西夏之外,那就是毗鄰大宋的大理了,大理國小而民弱,素來都是在西夏、大宋、大遼幾個國家之間來回遊走,在幾國相互牽制之下,大理倒也存世百餘年。

若然中原一統,周邊的大小國家肯定要面臨着來自於中原的威脅,所以說在這些國家看來,中原最好是永遠都不要統一,也正是秉承着這種態度,大宋纔會陷入到了泥潭當中,四面皆敵,再加上國內重文抑武,自是看不到北方勝利,中原一統的希望。

大理

皇宮之中,做爲國君的段正明此刻正同幾位大理重臣議政,段正明倒也算得上是一位仁君,此刻將收到的軍報遞給了一旁的鎮南王段正淳道:“王弟,你且看一看。”

氣質不俗的段正淳風流倜儻,令人觀之便禁不住生出幾分好感來,可謂是賣相極佳。

段正淳捋着鬍鬚,接過那軍報,目光掃過,臉上的笑容突然凝滯了起來,捏着軍報的手都禁不住顫抖起來,猛然擡頭向着段正明看去道:“皇兄,這……這消息可確認了嗎?”

段正明微微點了點頭,見此,段正淳深吸一口氣緩緩道:“早知此人修爲深不可測,卻是不曾想竟然如此之強悍,那可是大金六大天人以及十幾萬的精銳啊,不曾想竟然落得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如果說我大理對上的話,只怕也只有亡國一途了。”

站在段正淳身旁的一名面如冠玉的青年看上去大概二十餘歲,此刻一臉好奇的看着自己的伯父以及父親。

似乎是注意到這青年的神色,段正淳將那軍報遞給青年道:“譽兒,你且瞧一瞧。”

這青年不是別人,正是鎮南王世子,段譽是也。

段譽不愧是氣運所鍾之人,在此大世氣運勃發之下,段譽身兼數門絕世神功,無論是北冥重生法,又或者是六脈神劍,皆被段譽所修行至高深之境。

當年段譽、虛竹、喬峰三兄弟曾在楚毅手中吃了虧,自那之後,段譽便一改先前對於習武抵制的態度,回到大理之後竟然變得勤勉了許多。

到了如今,段譽一身修爲放眼整個大理,能夠強過段譽者卻是寥寥無幾,大理國幾尊天人強者之中,就算是那位枯榮神僧也不敢說自己能夠強過段譽。

段譽接過軍報只看了一眼便是微微一嘆道:“若說別人能夠鎮壓六大天人的話,我還真的不信,可是如果是楚毅的話,卻是不好說了。”

能夠讓段譽說出這般的話來,可見楚毅當初給段譽到底留下了何等深刻的印象。

倒是在場的幾位重臣當中,其中一人臉上露出去幾分不屑之色道:“世子殿下莫不是太過高看了楚毅不成,區區一閹人出身的權閹罷了,竟然也當得起世子殿下這般看重?”

此人一開口,包括天子段正明也不禁看向此人,在場的幾位重臣同樣是看着對方,此人能夠在這等場合以這種語氣同明顯是下一代皇位繼承人的段譽說話,便可見此人身份的不簡單。

高泰明乃是大理高氏一族的族長,其父高升泰身在朝中之時,就算是身爲天子的段正明都要看其面色行事,可見高氏在大理國之中的威勢。

身爲大理國宰相的高泰明背後有賦閒在家的高升泰做爲靠山,朝中更是有一干大臣爲其爪牙,可以說大理國至少大半的官員皆同高氏有關,與其說段氏執掌大理,倒不如說段氏與高氏一同執掌大理。

深吸一口氣,段譽看向高泰明道:“譽不過是陳述事實罷了,宰相大人若是不信的話,那麼大金六大天人,十幾萬精銳又如何會敗的那麼幹淨利落?”

高泰明一甩衣袖道:“那楚毅一人鎮壓六大天人,高某是不信的,怪只怪那些金人太不爭氣,真不知道他們究竟是如何滅了大遼的。”

段正明眼見高泰明沒有同段譽發生衝突,微微的鬆了一口氣,畢竟他們段氏尚且要依靠高氏來治理天下,如果說做爲下一代的儲君的段譽同高泰明關係不睦的話,到時候必然會影響到皇位之傳承。

就聽得段正明開口道:“譽兒,伯父知曉你同那楚毅有過一段交集,此番便由你做爲使者前往大宋一行,試探一下大宋對我大理究竟是何態度?”

一旁的高泰明對於段正明的安排倒是沒有什麼意見,他不信楚毅有那麼強,但是卻也明白,楚毅一陣覆滅大金十幾萬精銳,使得大宋聲勢高漲,必然會帶給周邊國家極大的壓力,大理必須要根據大宋的態度來調整國策,所以說派人出使大宋是必須的,而段譽的身份也恰恰再合適不過了。

周邊各國震動不已的時候,大宋國都汴梁城同樣是泛起莫大的波瀾。

楚毅北伐的消息傳回京師的時候,偌大的汴梁城幾乎爲之沸騰,畢竟大宋自太祖趙匡胤起便有着收服燕雲之地的豪情,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自太祖趙匡胤立國到如今已經有一百多年過去了,可是大宋依然沒有能夠收回燕雲十六州。

中原之地無法一統,這便使得大宋相較於大唐來明顯差了一個層次,想大唐盛世,周邊各國雌伏,可是大宋呢,卻是飽受周邊各國的威脅。

如今突然傳來楚毅率軍北伐,試圖收服燕雲之地的消息,可以想象汴梁城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楚毅在汴梁城的名聲其實並不好,哪怕是楚毅並沒有什麼謀朝篡位的舉動,但是其身份以及逼迫徽宗退位,扶持趙構登臨帝位,這些手段都明顯不爲掌握着話語權的士大夫集團所喜。

在那些士大夫眼中,徽宗再怎麼的昏庸無道,那也是由他們所選出來的君王,可是楚毅呢,竟然以一介閹人之身,憑藉武力強行逼迫徽宗退位,捨棄太子趙桓,另立新君趙構,這些所作所爲在一衆士大夫的眼中根本就是無君無父,無法無天之徒。

如此一來,楚毅的名聲經由這些人之口,到底有着什麼樣的名聲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這一次,楚毅北伐燕雲的消息一出,人口百萬的汴梁城卻是迸發出了令人爲之驚歎的反應,不知多少熱血之人望向北方之地,目光切切,不知多少士大夫爲之默默垂淚。

那幾位名動天下的相公更是私下裡說:若是楚毅能夠收服燕雲之地,其功不再太祖之下,當名垂青史,千古留名。

皇宮之中

隨着楚毅率軍離去,楚毅不只是率領大軍,更是帶走了自己的心腹手下,如此一來,相當於將汴梁城完全交給了新君趙構。

起初的時候,趙構是不敢相信的,以己度人,在趙構看來,楚毅就算是統兵在外,也必然會在京師當中安排自己的心腹監視着他纔是。

可是在趙構一番試探之後卻是驚訝的發現,楚毅真的沒有在京師留下什麼人手製衡、監視於他,這讓趙構爲之感嘆不已。

張叔夜、宗澤、李綱等大臣如今被趙構視爲股肱之臣,更是被趙構看做未來制衡楚毅的人選。

如今幾人卻是在御書房當中滿臉複雜之色的看着他們面前的軍報。

軍報乃是自北方而來,由楚毅親自上表的奏章,奏章當中詳細的講述了此番北伐之戰,收服燕雲的經過。

宗澤捋着鬍鬚,輕輕的將那奏章放下,擡起頭來看向趙構道:“陛下,宋王殿下收服燕雲之地,完成太祖陛下之遺志,功莫大焉。”

張叔夜則是神色複雜,感嘆道:“真沒想到楚毅此人竟然能夠收復燕雲,單憑這一功績,不管其作出什麼樣的事情來,將來青史之上必然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性子素來耿直無比,在朝堂之上更是對楚毅毫不客氣的李綱這會兒臉上難得的露出幾分慚愧之色道:“論及功績,楚毅收服燕雲,此功無人可比,然其究竟是名留青史還是遺臭萬年,那就要看其將來所爲了。”

在場之人誰都不是傻子,如何聽不出李綱話裡所隱藏的意思,無非就是楚毅如此之功高權重,如果說一直做一個忠臣乃至於權臣的話那倒也罷了,至少憑藉收服燕雲之功,將來必然會名留青史,千古傳頌。

然而如果楚毅心生妄念,欲行那改朝換代之事的話,只怕那時所留下的就不是什麼美名,而是罵名了。

趙構輕咳一聲看了幾人一眼道:“幾位卿家,宋王奏章之中提及,讓朝廷儘快調派官員前往燕雲之地接受燕雲十六州各州縣,不知幾位卿家對於這燕雲十六州的官員人選可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就算是身爲天子的趙構本能的對楚毅有所懷疑以及忌憚,但是有一點趙構卻是不得不承認,那就是楚毅的所作所爲真的非常之大氣,無論是對他的放任還是將打下的燕雲之地交給朝廷的舉動,至少在趙構自己看來,如果換做他自己的話,他絕對不如楚毅。

第二百七十九章 華山派易主【2更】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二仙的古怪!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好大一口黑鍋啊!第二百六十七章 突然暴漲的氣運點【5600加更】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真是胡鬧!【1更】第二百三十八章 林平之從軍記【求月票】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入劫皆有所求第七百九十二章 蕭遠山之死第五章 可惜是個太監啊!第九百五十章 大總管來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給我轟死他們!【1更】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西岐氣運暴漲第八百五十一章 教主不妨試試看!第九百三十一章 專治不服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傀儡昊天第七百三十八章 老祖登場【1更】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大商神朝第六十四章 華亭徐氏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通天大祭壇第一百七十三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求月票】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始皇帝的氣魄第九百八十三章 亮肌肉的大明第二百零二 章 華山的消息【求月票】弟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斬仙飛刀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十二金仙齊上陣第四百三十六章 朕絕不負大伴!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大王當親討之!第五百二十六章 陛下卻是清瘦了!【2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哎呀,老夫肚子痛!【求月票】第一百七十六章 我等將名留青史!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殺上門來的元始天尊第三百二十四章 朕還沒死呢!【2更】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連斬數人第八百八十四章 黃袍加身亦從之第九百七十九章 朱厚照的依靠【1更】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袁福通的來頭第五百三十八章 目無皇子之罪【2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寧王的外援!【1更】第六百章 瑛兒要去找哥哥!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工具人申公豹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明不徵之國第八百五十七章 坐觀京師反應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下共殺楚賊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連斬數人第四十七章 本督主是惡人嗎?第八百一十四章 太兇殘了第三百八十二章 寧王末路【萬字求票】第五百七十四章 獨自逃命了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斬丈六金身第二百七十一章 江南離心矣!【1更】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問天宗的末日第一百六十九章 赤膽忠心楊首輔!【求月票】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聖人之下第一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漕運總督【求月票】第五百零六章 抄沒來的可怕財富【1更】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楚毅突破了弟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斬仙飛刀第五十一章 神經過敏的劉瑾第六十八章 我們只是識時務!第五百四十七章 請大總管出山【1更】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帝都淪爲廢墟第七百五十四章 一代宰執的選擇第二百六十九章 有功於皇家!【2更】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自欺欺人漢中王第五百一十三章 迷魂大法【1更】第九百五十一章 羣毆怎麼了!第八十一章 血色江南第六百五十一章 兩場舉足輕重的大戰第一百七十章 那就讓他去!第九百九十章 橫衝直撞入山門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仙秦第四百九十二章 吃人的港口【2更】第九百一十章 回不去了!第九十二章 勾連異族第一百章 雪片奏摺入京師【7更】第六百二十四章 露出獠牙的大明【1更】第一百七十章 那就讓他去!第五百九十二章 楚毅何在!【1更】第九百七十八章 王朝兵馬無用乎?第五百零七章 楚大伴要回來了!【2更】第七百九十四章 頭鐵的高衙內第二十二章 下馬威【求推薦,收藏】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厚照親臨軍前!【3更】第二百一十九章 他還是個孩子啊!【求月票】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就沒有簡單的大能者第六百七十七章 可比聖賢王陽明【1更】第四十八章 只看誰更棋高一籌!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通天教主這是想幹啥!第二十四章 閣老的謀國良言【求票】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仙秦衆人的大禮第三百零五章 哀家的皇兒何在?第七百九十一章 遇強則強喬幫主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護犢子的通天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護短的元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封王的餘波第八百一十二 章 此喬某不爲也!第六百二十八章 給天子的留信第六百六十六章 天子再議楚大伴【2更】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趙雲與呂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