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驟崩,歸於五行,朕奉大行皇帝之遺命,入奉宗祧,內外文武羣臣及耆老軍民合詞勸進,至於再三,辭拒弗獲,謹於今時,祗告天地,即皇帝位。”
“吾皇萬歲!”
天啓七年七月二十七,何邪於皇極殿中登基爲帝,這比原歷史早了足足二十七天。
按大明祖制,新君登基都要啓用新年號,閣臣們關於年號稱呼提出四個議案,由內閣首輔黃立極當場奏請皇帝,要求定下年號。
這四個年號分別爲乾聖、興福、鹹嘉和崇禎,以乾聖最爲高大上,崇禎二字最爲低調。
何邪仍沿用崇禎年號。
天啓七年八月初三,都察院僉都御史嚴佩韋彈劾內閣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三人貪贓枉法,結黨營私,帝大怒,下令嚴查。同日,帝召孫承宗和袁崇煥二人入京,有復起此二人之意
八月十四,黃立極等三位閣臣被免冠罷黜,同日,帝於宮中見孫承宗、徐光啓和韓曠,相談甚歡。
次日,孫承宗收丁白纓爲義女。
八月二十三,君臣齊聚皇極殿,帝擬嚴佩韋、徐光啓及韓曠三人入閣,孫承宗督師遼東,袁崇煥爲贊畫,羣臣複議。
八月二十五,左副都御史李夔龍彈劾江南茶商草菅人命,魚肉鄉里,以致民不聊生,帝令東廠提督魏忠賢及王體乾巡視江南,賜尚方寶劍,以查不法。
這個李夔龍是閹黨五虎之一,文武百官自然心知肚明,這是皇帝要爲孫承宗籌措軍餉,缺錢了,所以才自導自演的一幕。
不過,東林黨並未像原歷史那般復起,江南茶商朝中無人,自然無人敢替他們說話。
同日,禮部上奏請選大婚,帝以居喪爲由拒絕,次日羣臣再請,帝允之,以盧象升爲選婚人。
八月二十六,帝擢升錦衣衛千戶沈煉爲南鎮撫司指揮僉事,盧劍星、裴綸爲北鎮撫司指揮僉事,並追贈已故北鎮撫司指揮僉事陸文昭錦衣衛指揮使、加封侯爵,追諡忠烈。
八月二十八,首輔嚴佩韋彈劾左都御史崔呈秀、工部尚書吳淳夫、兵部尚書的田吉、太常卿倪文煥、左副都御史李夔龍五人結黨營私,貪贓枉法,賣官售爵等,共計十二大罪,羣臣複議。
帝震怒,責令錦衣衛會同三司嚴查。
這五人,乃是魏忠賢黨羽,號稱“五虎”,此時魏忠賢正在江南四處抄家滅族,掀起腥風血雨。閹黨羣龍無首,根本無法抵抗這風向突變,鋪天蓋地而來的壓力。
九月初三,“五虎”罪名覈實,被判抄沒家產,斬立決。
五虎覆滅,羣臣振奮不已,接下來一段時日,朝中彈劾魏忠賢之聲一浪高過一浪,但均被皇帝壓下。
九月初九,紹興貢生錢嘉徵上疏劾魏忠賢十大罪狀,稱其“罄南山之竹,不足書其奸狀,決東海之波,難洗其罪惡”。
帝震怒:“賊子焉敢害我賢臣?”
遂下令奪了錢嘉徵功名,將其驅逐出京,永不敘用。
經此一事,羣臣不再彈劾魏忠賢,而是開始擠壓閹黨在朝堂中的生存空間。
凡是彈劾廠衛中人,皇帝一概留中不發,唯有閹黨在朝堂爲官者,皇帝纔會理會。一來二去,羣臣摸清了皇帝的心思,於是到了九月底,魏忠賢在朝堂和軍中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閹黨勢力,被徹底拔除。
但他東廠根基,卻絲毫未動。
十月初一,帝選丁白纓爲後。
十月初九,江南民變,帝啓用孫傳庭,派其彈壓民亂,安撫江南。
十一月十五,魏忠賢歸京,押送抄家繳沒所得白銀一千六百萬兩,古玩珍寶多不勝數。
十一月十六,帝訓斥魏忠賢辦事不利,已至激起民變,免其爵位,罰俸一年,責令其思過悔罪。並殺王體乾以謝江南,以安民心。
十一月二十三,帝擢升孫傳庭爲江南總督。
此時,朝堂之上已形成浙黨、楚黨、吳黨等多方勢力角逐之局面,錦衣衛和東廠徹底分離開來,錦衣衛指揮僉事裴綸當場訓斥魏忠賢之舉,亦傳遍天下。
但這並不代表着魏忠賢自此失勢,東廠依然是一個龐然大物,只是東廠的勢力,從朝堂和邊軍中,徹底縮了回來。
十二月初五,帝大婚,丁白纓封后。
崇禎元年一月,內閣次輔徐光啓進獻《農政全書》及《火攻要略》《制火藥法》等著述,並進獻甘薯,帝如獲至寶,大悅。命其全力督造火炮之事,啓用大批外國傳教士入火器鑄造局爲大匠,不吝重銀賞賜。並命戶部在陝西、山東一帶,推廣甘薯種植。
同月,丁後有孕,帝開恩科,廣取天下士。
五月,陝西全境災荒不斷,發生了嚴重的乾旱和蟲災,禾苗枯焦,餓殍遍野。
陝西巡按馬懋才上奏《備陳大飢疏》,雲“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似聞鬼哭……”
六月,府谷王嘉胤、王自用暴動,攻佔黃龍山。接着宜川王左掛、安塞高迎祥、洛川張存孟、延川王和尚、漢南王大梁等響應,高呼“與其坐而飢死,何不盜而死!”
民亂很快呈燎原之勢,戰火燃遍了陝西全境!
帝啓用盧象升爲陝西總督,撥款白銀三百萬兩,命其全力賑災,彈壓民變,首惡者殺無赦。
九月,陝西大捷,高迎祥、王嘉胤、王自用等暴民首領,皆戰死於亂軍之中。
十二月,金人寇邊關,孫承宗以袁崇煥、滿桂、祖大壽等人爲將,拒敵於寧遠城外,此戰由於孫承宗的謹慎和猶豫,錯失挫敵良機。帝聞之,斥責孫承宗,提議在內閣外另設軍機處,遭百官反對而無果。
崇禎二年元月初八,丁皇后誕下皇子,取名朱慈恆,舉國同慶。
同年四月,張獻忠在定邊縣聚集十八寨農民發動民變,自號“八大王”。李自成在米脂縣響應,一時,陝西戰事再起,二者一路裹挾流民,聚衆三萬。
帝大怒,盧象升身爲陝西總督,沒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此爲其一,奏摺經內閣層層上報,錯失最佳剿滅民亂時機,此爲其二,內閣首輔嚴佩韋不知兵事,未能重視,此爲其三,帝令嚴佩韋致仕,再提設立軍機處一事,無人敢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