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見六人身高馬大,六個都帶着千夫長的紅色頭飾,喊聲如雷,縱馬奔近身來,當即拍馬迎上,長矛一起,鐵槍一刺,啪啪兩聲響,將兩名千夫長手中的彎刀刀杆震斷,跟着一矛、一槍透胸而入。
兩名千夫長雙槍齊至,分別壓住李晏矛頭、槍尖。剩下那兩名千夫長的蛇矛,分刺向李晏咽喉、小腹。
李晏眼神兇戾,不管不顧,雙手使勁。
嘩啦——
那被蛇矛、鐵槍穿胸的兩名千夫長,身軀竟一下斷裂,血液腸子掉了一地。李晏運勁一擲,蛇矛、鐵槍又射殺了另兩名千夫長。
李晏信手一撈,刺向他的兩杆蛇矛矛尖,被他緊緊握住,動彈不得。那兩名千夫長雖是蒙古軍中有名的勇士,但怎禁得李晏的神力?
登時手臂痠麻,兩杆蛇矛脫手。李晏不及倒轉矛頭,內力一運,力透於臂,就勢送出,噹噹兩聲,兩杆蛇矛的鐵桿撞在兩人胸口。兩名千夫長都披了鐵甲,鐵桿刺不入身,但給李晏內力一震,悶哼一聲,便即墜馬而死。
李晏收了兩根蛇矛,縱馬前衝。他的勢頭,已略微減緩,必須重新提起來速度。
猛聽得元軍的傳令官大呼:“衆官兵聽着:元帥有旨,有能得李晏頭者,封萬戶侯!”
元軍大聲歡呼,軍中梟將悍卒個個不顧性命的撲將上來。
傳令官手執紅旗,來回傳旨。
李晏搶過一張硬弓,搭上羽箭,嗖的一聲,長箭衝煙穿塵,疾飛而去。那傳令官當胸中箭,登時倒撞下馬。
元兵一聲喊,士氣稍挫。
但外圍的這兩支萬人隊,雖已不是滿額編制,經他率隊衝殺了一陣,只餘一萬三千人。但聞聽訊號,個個奮勇爭先,想要砍下李晏頭顱,憑此獲封萬戶侯。
“糟糕!這下麻煩了。”
李晏心頭一沉。
他最怕的事情發生了。
他乃漢盟盟主,大軍領袖,元廷視爲眼中釘、肉中刺,原來的賞金,已經破萬,可因他武力,無人膽敢冒犯。
數十萬大軍廝殺,他武功再高、身手再好,雙拳難敵四手,也有被元兵殺死的危險。這對元兵來說,已經足夠,機會出來了,就看誰能把握得住。只要提他頭顱,便可封萬戶侯,可得萬金,試問誰不心動?
“誓死保衛盟主!”南路軍大喊,跟隨李晏,與元兵激烈殺戮,誓死不退。
他們深知,只要退了一步,慢了一步,兩千人慘遭元兵一萬四千人合圍,必死無疑,誰也無法逃出生天。
李晏,也不例外。
……
“梨亭,小心。”
張三丰一劍掃過,十名元兵咽喉中劍,當即身死。
殷梨亭抽身後退,捂着腹部的傷口,鮮血汩汩流淌,他取出師門秘傳的“白虎奪命丹”,一口服下。
張三丰眼望北路軍,出城時的三千人,只剩下了一千五百餘人,武當派弟子,業已傷亡過半。
宋遠橋、張松溪、殷梨亭、莫聲谷等,人人帶傷,只有俞蓮舟,內力高強,乃武當派除他之外的第二人,因而身上無傷。
“這一戰,怕是不能得勝了。”張三丰暗想,手下不停,長劍橫斬,又是六名元兵死亡。
他已至先天之境,攜了一柄鋒利無比的寶劍,真可謂所向無敵!
但十幾萬蒙古官兵,他再厲害,又能殺得了幾人?
張三丰一面遞劍出招,殺傷蒙古官兵,一面長聲吟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文天祥的兩句詩。
文天祥慷慨就義之時,張三丰年紀尚輕,對這位英雄丞相極是欽仰,後來常嘆其時武功未成,否則必當捨命去救他出難,此刻面臨生死關頭,自然而然的吟了出來。
張三丰心想:“當年襄陽失陷,郭大俠夫婦雙雙殉難。到崖山海戰,陸丞相(陸秀夫)揹負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十餘萬軍民跳海殉國。那時國難當頭,老道卻一直幽居深山,鑽研武學。今日武功已有成就,活了一百多歲,卻該到了捨身取義之時。”
望了一衆北路軍將士一眼,又想:“只是可惜了這些年輕人,老道是活夠了,他們可還年輕呢!有大把的歲月,可去遊玩這大千世界,豈能在此赴死?老道拼了一條性命,也要盡力護得他們周全。”
張三丰心中寧靜了下來,草創的《太極劍法》,心中體會又多了一層,遞劍出招,愈發的圓轉如意。蒙古官兵縱是數十人圍攻,也被他一一擋下,反手回刺,迅如奔雷的十數劍,刺死了這數十名蒙古官兵。
……
西路軍、東路軍,前後兩撥人,數次被元軍隔開,又得雙方猛烈衝殺,方纔重新匯合。
滅絕師太倚天劍在手,削鐵如泥,長劍刺處,蒙古兵將一一落馬,有的甚至被斬爲兩段。但她殺了這許久,元軍仍是洶涌而來,不見畏懼,無有窮盡。
她身後的峨眉、崑崙、崆峒三派弟子,傷亡過半,仍跟隨她,向前衝殺,不敢停下來。
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停了下來,那就是被蒙古官兵圍剿的死局,無人可破。
東路軍跟得也是甚緊,兩軍互相掩護,與蒙古官兵慘烈廝殺,硬生生的在蒙古陣營之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屍首堆積如山。
“外公!”張無忌搶將上來,揮劍殺死了圍攻的十數名蒙古官兵,救下殷天正。
殷天正年邁,他又是東路軍主將,適才數次和西路軍分隔,都是他率隊前衝,才得以跟上西路軍的步伐。
幾次三番,真元已受了大損。殷天正道:“面對這麼十來名韃子,就力有不殆,老夫真是老了。”
楊逍大聲道:“無忌,由你接任主將!”
張無忌眼見情勢危急,知道不是推辭之時,殷天正力竭之後,必須有人站出來,他本就是東路軍副將,頂爲主將,正該合理。當下高聲叫道:“東路軍的將士們,隨我殺敵!”
張無忌接過東路軍主將職位,帶頭衝鋒,他年輕力壯,內力比之殷天正更爲渾厚,輕易不存在力竭之虞,由他擔任主將,實是再合適不過。
殷天正則退到張無忌身後,沒有了正面龐大的壓力,蒙古官兵如山如海一般的攻勢,他終於偷得空閒,喘了幾口粗氣。殷天正服下一顆丹藥,本已乾枯的丹田,滲出絲絲縷縷的內力,他方覺好受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