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承從女媧廟迴歸後,立刻閉關。
他故意與“女媧”兩敗俱傷,由得生之道力侵入,正是兵行險着,藉此感悟生之大道,藉此擺脫天地的壓制。
生死的對立,與起源終結的對立頗爲相似,若能功成,顧承就真正踏入陰極陽生,死生入滅,本源末法的轉化之境。
也即是混元巔峰。
他的戰鬥力足夠強大,趨至混元極致,是因爲有着三件神器,人皇劍、東皇鍾和女媧石,與妖皇分身和魔主化身相配合,自然沒有其他混元道祖比得上。
但戰鬥力並不等同於境界高下。
若論境界,顧承畢竟入混元道境未久,還達不到東皇太一,三清道祖的境界。
好在禍兮福所倚,末法之劫的來臨,也展現出了本源末法的對立,又得女媧指點,對於接下來的道路怎麼走,顧承已經瞭然於心。
別小看這點,許多混元道祖參悟數萬年,直到經歷紀元更迭,才略有所悟,顧承能如此之快的找到目標,已經省卻無數苦功心血。
有了目標,爲之努力,這原本又是數萬年的時間,但來到這個時代,終結之道受到壓制,天樞十二卷的著作傳播,都是一次成功的反抗,這種磨礪讓他的進境十分喜人,現在又有了“女媧”的制衡,都足以成爲衝刺混元巔峰的助力。
於是乎,紂王深居簡出,大商政事平靜,鳥飛兔走,瞬息光陰,暑往寒來,不知覺又是三年時光。
這一日,馬匹疾行而至,一個渾身血跡斑斑的人倒在朝歌城門前。
“咦,這是冀州的腰牌!”
“啊!此人是冀州小侯爺蘇全忠,我曾在冀州遠遠見過他,出了什麼事?怎麼會受這麼重的傷?”
“速速將他擡進去,找醫官的大夫來。”
衆人圍了過去,醫家弟子很快趕至,待得蘇全忠甦醒後,道出石破天驚的消息,黃飛虎立刻入宮稟告,冀州侯蘇護麾下的奴隸造反,北原出兵相助,戰火四起。
顧承正在賞花,隨意問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黃飛虎目光凝重,如實稟報:“據蘇全忠所言,是北伯侯崇侯虎行詭計,謀冀州,有不臣之心!”
冀州位處北地,是大禹所劃九州之一,在夏朝時期是中心地帶,如今則在北原和西岐的中間,也就是後世春秋的晉國,戰國趙魏韓的範圍,戰略和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蘇護坐鎮冀州多年,發展原本平穩,但自從四大諸侯開始改制,連帶着他們這些處於第二梯隊的諸侯也受到影響。
有些諸侯意動,隨之改變,有些則是堅定的階層擁護者,壓制治下的奴隸,不惜以鐵血手段,維護貴族和奴隸主的絕對統治權。
蘇護就是後者。
年輕時的他性如烈火,剛方正直,年長後則變得沉穩許多,但身爲宗族顯貴,在奴隸方面,決不妥協。
這邊冀州不變,周圍卻已風起雲涌。
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侯虎開始對犬戎動兵,局勢變得極爲微妙。
以前是犬戎侵擾大商邊境,四大諸侯能避則避,如今崇侯虎和鄂崇禹在費仲尤渾的遊說下,主動出兵,以達到練兵強軍的目的,確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奴隸的死傷他們並不心疼,練兵功成後留下的軍隊,卻能有效威懾四方,這種買賣自然是好的,但也不是沒有弊端。
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供應。
犬戎是遊獵民族,馬上來去,縱橫如風,比起東夷還要難纏,南北雙侯麾下的軍隊雖然佔據上風,但戰線拉長,糧草供應也顯得越來越麻煩。
尤其是北原地廣人稀,五穀收穫本就不足,若不是東平城的商鋪收益與日俱增,根本支持不住這種消耗,趁此機會,費仲向崇侯虎獻計,是時候對其他諸侯下手了。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本就是諸侯之間優勝劣汰的規則。
商朝初立時,有三千諸侯,如今六百年過去,只剩下八百諸侯,那兩千多諸侯自然是被淘汰吸收掉了。
北原想要真正強盛,強軍是第一步,接下來要的則是需要更加富饒廣闊的地盤。
那還有什麼地方比富饒的冀州,更讓崇侯虎垂涎的呢?
爲了師出有名,崇侯虎派出費仲,潛入冀州,挑唆奴隸暴動。
過程十分順利。
人性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冀州的奴隸聽得其他地方的奴隸有了盼頭,再也不甘過眼前這毫無希望的生活。
費仲選了數十位奴隸頭領,各自動員數千奴隸,約定暗號,以圖大事,另一邊崇侯虎也派出了自己的親弟弟曹州侯崇黑虎。
曹州不屬於大禹劃分的九州之一,聽起來是一州,其實比起郡縣大不了多少,但曹州卻是與冀州接壤的,崇侯虎將自己的弟弟運作到這個位置,正是費仲獻上的計謀。
在冀州如火如荼搞奴隸起義時,崇黑虎已經領三萬之軍,於曹州蓄勢待發。
奴隸暴動只是一個藉口,冀州大亂,崇侯虎就有名義派兵“相助”,至於這支“援軍”在鎮壓奴隸後,是不是還會回去,那就是兩說了。
蘇護十分警覺,第一時間鎮壓了奴隸暴動,但卻擋不住崇黑虎大軍的侵襲,唯有一邊抵擋,一邊派出其子蘇全忠突圍,來朝歌求救。
蘇全忠乃冀州第一勇士,有萬夫不當之勇,僅帶百名親衛,竟突破了崇侯虎大軍的堵截,硬生生衝殺了出來,僅僅一日一夜,便來到朝歌。
“陛下,臣願率軍平復冀州之亂!”
武成王自從滅了東夷,坐鎮東平城兩載後,由李靖接手,就回到朝歌,在朝陽山作爲教官,培養兵家弟子。
雖然教書育人是一種樂趣,但黃氏乃將門,相比起來,他還是更喜歡沙場征戰。
“你身爲鎮國武成王,豈能輕動?”
然而顧承擺了擺手,微笑道:“聽說你有四子,黃天化、黃天祿、黃天爵、黃天祥,都已從朝陽山畢業,將門虎子,此次就以他們率兵,與東平城守李靖之子一同,平復此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