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人走茶涼

殿試排名,向來是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慎之又慎。

一次排名,影響的很可能就是一個人的一生。

除了頭甲的排名,五甲的排次也很重要。

一甲、二甲賜進士及第,及第二字,意味着進士中的進士,三甲、四甲賜進士出身。

前四甲,雖然前者是賜進士及第,後者是賜進士出身,其稱呼固然不同,但除了頭甲前五人之外,其他人之間並無區別。

到了五甲,區別就大了一點。

同進士出身者,無法直接釋褐授官,而是需要守選。

守選是宋代的銓選制度中的一項規定,即官員需要根據官職大小和資歷厚薄,由銓選機構進行考評後,方可赴任。

至於,具體的考評時間,大體不等,也許一年,也許兩年,也許幾年。

所以,五甲的排次也是相當重要。

三月二十六。

此科考試的大體排名已經確定,只剩下幾分尚有爭議的答卷,暫時還沒有排定名次。

其中,一甲五人的排名是討論最爲激烈的議題。

這一科的同考官有十人,雖然考官之中沒有具體的排名,但官居樞密副使的張士遜無疑是其中的首席。

不過,張士遜也不是沒有對手。

比如,龍圖閣直學士周起,就不怎麼賣張士遜面子。

周起有這個資格,畢竟,早在真宗朝,他便官居樞密副使,即便他現在的職位比張士遜低。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資歷擺在那裡。

周起看着眼前的答卷,輕聲念道。

“六卿分職,邦國之大柄也,有吏部考辯績而育人材,有吏部辨考績而育人材,有兵部簡車徒而治戎備。

有戶部正版圖而阜貨財,有刑部謹紀律而誅暴強,有禮部祀神示而選賢俊,有工部繕宮室而修堤防,六職舉而天下之事備矣。”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此言當是鹹平二年,孫侍講(奭)上疏的內容吧?”

“故此,此卷評爲五甲,當無異議。”

張士遜神色平靜道:“引前人直言,直抒自己之意,有何問題?”

“邊患,不過纖芥之疾,內患,纔是邦國大忌,而內患又以三冗爲最。”

“復周官唐世,不失爲改變冗官之弊的良策。”

宋朝的官制承襲的事唐制,當然,這裡的唐是指唐朝後期的官制,中書掌政事,樞密掌軍事,三司掌財政。

即兩府三司制。

三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可以有效的防止奸臣篡權。

然而,立國之初,三省六部九寺五監雖然失去了該有的職權,但它們仍然存在,並沒有被廢除。

這些人雖不領職權,但俸祿是不少領的。

所以,宋初的官員體系臃腫,不是沒有道理的。

官、職、差遣分離,也導致宋初的官制極爲混亂。

其實,對於兩套體系並存的弊端,早就有官員呼籲改變,像孫奭,鹹平年間他便上言,希望恢復傳統的三省六部制。

他提議此策,倒不是爲了奪權什麼的。

即使恢復了三生六部制,當權的仍是那些人,不會有任何改變。

他提議的真正原因,乃是時機到了。

wωw. TTKдN. Сo

宋初實行兩府三司制,其實是一種權宜之計。

宋是代周而立,趙匡胤上位後,如何對待後周的臣子,是一個必須要嚴肅考慮的問題。

如果全部罷黜,難免會引發時局動盪。

官、職、差遣分離制度,正好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後周的臣子,大部分人本官保持不變,不過,具體的職權,就別想了。

“天真!”

周起呵呵一笑,他的這句天真,不知是指應考舉子,還是指張士遜。

恢復三生六部制,就能解決冗官之弊?

可笑,可笑。

官多闕少的根本原因,不在官制,而是在恩蔭濫賞。

恩蔭之濫,也不是什麼新鮮話題。

這名考生既然連孫侍講鹹平年間的上疏都知道,那麼,他不可能不知道恩蔭之禍。

但此人卻絕口不提恩蔭之濫!

爲何?

原因很簡單,恩蔭氾濫,損失最大的是誰?

是大宋!

是官家!

受益最大的是誰?

是百官!

如此一來,也就能理解這考生爲何如此作答。

評卷的人是誰?

名義上當然是官家,但官家身上擔着大宋萬民,哪有那麼多時間親自閱覽?

除了排名最前的幾人,絕大多數考生的卷子是無法送至御前的。

所以,考生在答卷時,最重要,最先考慮的必然是避免得罪考官。

倘若在卷中寫明恩蔭之弊,最終會導致什麼結果?

運氣好,碰到剛正不阿的考官,或許會給一個高分。

可若是運氣不好,直接被黜落也不是不可能,即使沒黜落,一個五甲,多半也是逃不掉的。

周起是何等人物?

看到卷子的那一刻,他就看破了考生的小心思。

巧言令色之流,他是最看不起的。

這便是他執意將此卷定爲五甲的原因。

此等之人若是有機會身居高位,怕不是又一個丁謂。

另一邊,眼見周起一點面子也不給自己,張士遜的臉上頓時有點掛不住了。

雖然周起比他更早進入兩府,但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

況且,真要論入仕時間,他可是太宗淳化三年(992)的進士,在這方面,周起只能是他的後輩。

“既如此,便公議吧。”

“由全體編排官共同表決。”

“贊同將此卷落入五甲的,請示意。”

話音剛落,在場的考官除周起之外,全都沒有任何意動。

顯然,周起的話沒有張士遜的話好使。

這也正常, 在旁人眼中,周起雖然曾經輝煌過,但現在只是區區登聞鼓院長官。

而張士遜呢?

不僅是官家的潛邸舊臣,更是樞密院副使。

官場是最能反映人情冷暖的地方,歷史上的王安石死後是什麼待遇?

宋人張舜民有詩云。

門前無爵罷張羅,玄酒生芻亦不多。

慟哭一聲唯有弟,故時賓客合如何。

大名鼎鼎王荊公都是這等待遇,周起受到的這點冷遇,又算得了什麼?

周起一言不發的看着滿堂的同僚,心中徒留一聲嘆息。

世態炎涼,他早就習慣了,但值此之際,仍舊不免生出幾分唏噓。

。:

第一百章 馮拯致仕第五章 吳副檢的心思第一十九章 理想和現實第二十四章 看房第二十一章 提醒第八十章 不抑兼併第九章 好奇第五十四章 其樂融融第八十六章 返回魔都(第四更!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學第二百八十三章 朝會第一百八十章 愁眉苦臉二人組第二章 準備進入第五章 我要和他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驚聞第二十八章 sai VS 褚贏第四十五章 榷茶第七十一章 異常第四十七章 楊建華帶來的消息第十三章 高考結束第一百四十四章 樊勝美的想法第二十七章 黑吃黑?(二合一)第55章 大合同第一百四十四章 窮途末路?第五十章 暗中的目光第五十九章 驚(嚇)喜第三十一章 拒絕第一章 新任務第六十五章 機緣第七十四章 風波起第八十八章 大明三十年第九章 各自第六十六章 濂江林氏(求收藏推薦)第二百一十五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一十章 回返京師第四十八章 忙碌的‘新官’第十九章 你付錢第一百章 最後的掙扎第八章 領導的怒火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年之約第五章 填報志願第九十一章 安心了第一百八十章 幌子第十三章 真正的偶遇 (爲堂主名字被取了怎麼辦加更)第五十二章 離意第六十七章 暗影初現第四章 糧票二十三事第七章 死腦筋第八十七章 歸期將近第十五章 不開出租了第三十九章 府試第二十八章 三年後 (求推薦、收藏)第十三章 提醒第二十七章 助力第41章 三十年第45章 升官第七十七章 偶遇第四十七章 意外發現第12章 任務第十六章 反制第三十八章 再次上交第十二章 驚訝第三十七章 當年第五十七章 不合時宜第六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六十一章 突擊審訊第二章 進入第一百零五章 齊上陣第二十八章 達成協議第五章砍瓜切菜第十六章 被抓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道出實情(補更2/2)第四十八章 失敗的雙簧第103章 早有預謀第四十六章 玩脫了第二十七章 權利小小的任性第三百章 管勾國子監公事第十五章 孤墳第九十五章 又是一年除夕第八十三章 逃!第六十五章 初見第二十五章 試工第四十一章 好奇第九十一章 各自的反應第三十二章 初接觸第二十九章 疑慮第二十三章 入駐新公司第三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五十七章 入學第二十五章 邀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半同居第六十三章 算計第九十六章 尾聲第五十五章 起風了第九十一章 擊斃第九十三章 或爲良相,或爲良醫第十八章 饋贈第四十章 劉娥多吃了二碗飯第二百零七章 合流第四十二章 專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