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國,定康城。
一名嬰兒呱呱墜地。
“秋妹子,恭喜了,是個帶把的。”穩婆將嬰兒用白布包裹好,放在剛剛臨盆結束的女子身旁。
女子虛弱的睜開眼,看了看嬰兒,會心一笑。
一滴淚水滑過臉龐。
.......
蘭若寺前院,祈願池旁。
“大師啊,你就收下這可憐的孩子吧。
他爹因爲跟人起了爭執,誤殺了人,被送進牢房。
他娘也在他剛出生的時候就去世了。
這無親無故的,老婆子我也沒幾年好活,照顧不了他。
你看......”那位接生的穩婆抱着嬰兒對祈願池的老僧祈求道。
老僧看了看穩婆懷中的嬰兒,雙手合十,閉目輕嘆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這孩子就交給老衲吧。”
穩婆小心翼翼的將嬰兒交給老僧,接着抿了抿嘴,將腰間的荷包取下。
打開荷包,只見裡面剛剛好有兩貫錢。
穩婆將其中一貫的錢繩解開,從中取出十個銅板,捏在手心,並將剩餘的錢遞了出去。
“大師慈悲,老婆子近段時日攢了些錢,大師拿去給佛祖添點香油。”
老僧伸手擋住穩婆遞過來的錢,搖了搖頭,“施主宅心仁厚,相信佛祖會保佑你的。
這些錢就不用了,佛祖缺的不是香油,而是誠心向善的信徒。”
穩婆有點急了,“這這....老婆子拜了二十多年的佛了,近些年腿腳不便,今個兒好不容易來一趟,大師你就收下吧。”
“阿彌陀佛,既然如此,施主不如將那十個銅板給老僧,老僧替施主在佛前誦經十日可否。”
穩婆見老僧堅持不要那麼多錢,點了點頭,將手板心裡的十個銅板交給了老僧。
然後獨自一人將蘭若寺裡的各個佛陀菩薩都拜了個遍才離開。
.........
時光飛逝。
老僧雖看着垂垂老矣,其實是蘭若寺空寂境的佛門修士,法號無生。
相比較修真門派的人到了大乘期渡劫飛昇,前往天庭洗仙池走一遭便能成仙。
佛門想要成佛就太難了。
甚至連佛門大部分的修士都不知道如何成佛。
當然,空寂境後,同樣會渡劫。
只不過渡劫後,就要前往西天,在八寶功德池裡走一遭,成就羅漢。
嬰兒自小在蘭若寺長大,自懂事之日起就是一名小和尚,法號枯參,與其他僧人一起同吃同住,沒有絲毫特權。
在枯參成年後,或許是不經意間通過了老僧的考驗,得傳修行之法。
蘭若寺雖香火旺盛,但枯參甚少到前院,大部分時間都在後院做些雜活,以至於沒什麼雜念。
心無塵埃,修行可謂一日千里。
此後,寺裡的幾位空寂境的高僧相繼渡劫離開,前往西天。
直到有一天,已經晉升小乘境的枯參聽無覺方丈說,以後再也沒機會成佛了,西天也去不了了。
具體原因,無覺方丈沒有告知。
沒過多久,八足金鱗蜈蚣族入侵大乾,蘭若寺的佛門修士盡皆參戰,幾乎死了一大半。
枯參也參加了那場戰役,只能用慘烈二字形容。
這也是枯參第一次見識到大乾以外的妖族有多強,並且這八足金鱗蜈蚣族還只是個小族,是被其他妖族趕過來的。
說起來,那一戰蘭若寺算是損失最小的,因爲參戰晚,所以人死的比其他門派少。
並且無覺方丈還捕捉到了八足金鱗蜈蚣族的少族長,將其帶回蘭若寺,用佛法度化。
畢竟蜈蚣還有個別名:天龍。
預計只需度化兩百年,蘭若寺便會多一尊佛門護法天龍。
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那一戰之後不久,無覺方丈把自己關在禪房閉關了五十年。
出關以後,一切都變了。
蘭若寺的所有人都變了。
開始做出一件件令人髮指的事。
枯參也曾出言勸說過,代價就是被無覺方丈封住修爲,泡在糞池裡整整八年。
從那以後,枯參每當想要阻止,就會想起無覺方丈私下那陰冷猙獰的面孔,從而退卻。
那顆老槐樹下的屍體腐爛了一茬又一茬,泥土是翻了又翻,肥沃的發黑。
一天,蘭若寺迎來一名特殊的香客。
州安城卸任歸隱的聶知府攜帶着家眷路經此地,專門前來拜佛燒香。
那一天,蘭若寺封寺,謝絕了其他香客上香。
聶知府早已年過六旬,兩鬢斑白,卻精神十足,整個人不怒自威。
無覺和蘭若寺大部分僧人都一路跟隨介紹。
枯參對此沒有什麼興趣,一個人在後院掃着地,從平凡中感悟本心,爲晉升圓覺境做準備。
或許是因爲無覺方丈和蘭若寺的變化,又或者是那八年的凌辱。
枯參感覺自己的心境一絲一毫也無法提升。
並且每當靜心一小會,腦海中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無覺的臉,和糞池裡的情景。
自己的心亂了。
枯參自從成爲佛門修士以來,心境一直都比修爲增長的快。
按照枯參現如今的心境修爲,只要佛力跟上,突破至圓覺境完全沒問題。
但圓覺境的心境修行,枯參沒有半點頭緒。
恐怕等自己晉升至圓覺境,心境和修爲都會停滯不前。
想要阻止無覺方丈,這就需要空寂境的實力才行。
“阿彌陀佛,師傅,徒兒該當如何呢。”枯參喃喃道,回想起無生和尚離去的前一晚,將自己叫到禪房中所說的話。
“阿彌陀佛,枯參,爲師一直讓你遠離紅塵,便是要讓你的心無牽無掛,無垢無盡。
爲師要走了,若是哪一天你的修爲停滯不前,那就是你該紅塵煉心之時。
未嘗人間悲歡,怎能明悟己心,未曾入世,何來出家。
爲師要贈你四個字,你可知是哪四個字。”
“阿彌陀佛,師傅,莫不是正心,放下。”枯參回道。
只見無生和尚搖了搖頭,摸了摸枯參的光頭,輕聲道:“面對,解決。
不面對,如何正視己心。
不解決,又談何放下。
佛門講究因果二字。
正視因,放下果,那是逃避。
面對因,解決果,這是了結。
因果存乎於心,無法逃避,只能了結。
才能圓滿,才能覺悟。”
“圓滿,覺悟,圓覺......”掃着地的枯參微微一笑,卻是悟了前路。
緊接着眉頭又皺了起來。
自己的因果在無覺方丈,要了結因果才能領悟圓覺真意,有晉升空寂境的可能。
但是未晉升空寂境,自己又怎麼了結因果呢。
“你這呆和尚,走神不說,一會笑一會惱的,你到底在想什麼,可否跟本姑娘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