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節 去國

壬子年正月初一,民國創建,上海灘頭,張元濟與朱崇禎茶座相對,一切彷彿夏威夷張元濟離去情景,只不過,這次要離開的,卻是朱崇禎。

“公子當真要走?”張元濟有些驚奇,也有些不解,“如今雖是民國,但公子之才,留在中華,豈不是更好?”

“筱公難道忘了,當日我所說的一葉書院了嗎?”朱崇禎笑着說道,“那書院如今正到了緊要處,我已經離開將近一年了,只在紫禁決戰前回去看過一次。如今那書院,還離不得我。”

“書院與家國?孰輕孰重?”張元濟情急之下,忽然脫口而出。

朱崇禎聽到張元濟這般說,只是笑而不語。端起茶杯,自顧自小小的飲了一口。

見朱崇禎這般樣子,張元濟愣了一下,但不過片刻,便醒過神來,長嘆一聲,搖搖頭,說道:“方纔是我失言了!”

“筱公覺得這場革命究竟真義若何?”朱崇禎放下茶杯,忽然問道。

“這……”這一句倒把張元濟問的有些糊塗。這幾月來,他雖然一直在組織人手創制憲法,卻並不是閉門造車,兩耳不聞窗外事。辛亥年的這一場變亂,卻真的讓飽經世事的張元濟摸不到頭腦。

你說辛亥年革命是民族革命,它的確打着“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旗幟。但它最終並未如朱明一般,裂國分疆,變漢滿蒙回藏爲五國,仍舊大一統的中華;你說辛亥年革命是民主革命,它的確在名稱上,改帝制爲共和。但要知道,即使滿清做的不像,可在法理上,滿清其實已經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更何況,參與這場革命的會黨,多是打着民族革命的旗號。

說到底,這是一場匆忙而凌亂的革命,這一場革命,並未比庚子年的那場拳亂好上多少,一樣的底層發動,一樣的動亂數省,若不是會黨中人還知道進退,有些自知之明,真不知道,這一場四不像的革命,究竟會給中華,帶來多大的苦難。

因此,當朱崇禎問出這句話時,張元濟倒沉默了。這世間,往往便是如此。若是輕快便講出一個是非的,多是見識淺薄之人。若是深知世事,懂得史家真義,往往就是話到嘴邊,卻覺得千言萬語,難以一表。

所以張元濟最終說道:“倒讓公子見笑了,我實不知如何要論說這場革命。遍觀歐洲英法諸國與美利堅,並未如我中華這場革命者。或許,要等到國史館蓋棺論定吧。”

聽張元濟這般說了。朱崇禎哈哈一笑,“筱公這般博學之人,尚自頭疼,國史館更有何人,能超越時局,來給辛亥年的這一場革命做一個蓋棺論定?”

“公子是首義之人,不知公子如何看?”張元濟彷彿醒過神來,向朱崇禎問道。

朱崇禎輕輕一笑,反問道:“筱公可還記得當年始皇帝掃平六國,統一中國之事?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你說什麼?”朱崇禎話音未落,張元濟便是一驚,驚起身來,差點帶翻桌上的茶杯,“你是說,中華以後,還要陷入內亂之中?”

“筱公以爲呢?”朱崇禎依舊鎮定自若,眼神卻轉向空處,似已經見到未來數年後的那場楚漢之亂。

“公子這般行事,究竟爲何?”張元濟卻更加糊塗了,“倘若真如公子所說,中華數年後果有內亂,在這列強環伺之下,尤其日本虎視在側,只怕中華危矣!”

“不妨,”朱崇禎輕輕說道:“筱公此時或許不明,但不出三年,筱公自然會知道所以。”

“只是漢留之業,只怕從此會更加艱難,筱公以後還要多加辛苦。孝孺如今身入國史館,若是筱公今後有什麼難以處置的事情,可去尋他。”

這話卻像是交代後事,張元濟聽着不詳,張張口,還是忍住沒有動問。他並不知道,此次兩人一別,卻要直到歐戰開始之後,方能再見。

兩人正說着,忽聽碼頭一聲汽笛響,卻是在催促行人上船了。朱崇禎與張元濟拱手作別,互道珍重,便大步向郵輪處行去。方信孺帶着朱丘,早在春節前便迴轉了夏威夷,如今與朱崇禎同行的,不過只有艾清、白髮德豪二人而已。

艾清與白髮德豪站在船舷上,憑欄相望故國,眼中忽然便有些溼潤。終於要離開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了。聖人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如今艾清卻是去往異地他鄉,重新尋道而去。

艾清正自恍惚間,忽然看到遠處依稀有兩個熟悉的身影閃過。艾清急忙放開視線,仔細看去,忽見遠遠一處空落處,有兩個披風護面的身形,極是熟悉。那兩人似是已經覺察到艾清的目光,也一擡頭,看向艾清。這時艾清纔看清兩人的面容,竟是袁世凱與王士珍!

只見兩人虎目含淚,俱是淚下沾襟,在那裡定定的看向艾清。艾清心中更是傷感,舉起手,衝着兩人揮動幾下,兩行熱淚,卻再也止不住的流下。

“項城、聘卿,一定要保重!”艾清輕輕說着!

似是聽到艾清的話語。袁世凱與王士珍忽然一矮身,跪倒在地,也輕輕說着:“門主,此一去前途險惡,一定珍重!”

說着,便一頭磕在地上,猶如石刻鐵鑄,一動不動,直到那汽笛聲聲,船已離港,猶自伏在地上,一動不動。

船漸漸駛出碼頭,向着太平洋深處,飛速行進。看着一望無際的大海,艾清忽然心胸一闊。對着白髮德豪說道:“德老,如今我方覺得,那朱崇禎說的果然不錯,若是我們一味抱殘守缺,留在中華那片古土之中打轉,只怕一世都尋不到開解如今困局的鑰匙。功夫在詩外,古人誠不我欺!如今既然卸下重擔,正是要好好遊歷一番纔是。”

“晚晴兄這般想,纔不枉我一番苦心。”朱崇禎驀地出現在艾清身後,笑吟吟的接口說道。

見他這般笑意,艾清忽然想起一事,便對朱崇禎說道:“你可知,項城家族有一傳說:袁氏家族男丁,壽命不過五十八?”

朱崇禎一愣:“當真?”

“當真!”

“若是如此,怕不會再有什麼楚漢之亂了!”朱崇禎忽然也是想起此事,只覺自己實在有些好笑,果然人算不如天算。

“哦?”艾清輕輕在那裡笑着,笑聲仿若銀鈴,卻隱隱的藏着許多譏諷之意,“想不到一向算無遺策的朱崇禎,也會失策嗎?”

耳中聽到艾清這般揶揄,朱崇禎搖搖頭,反倒有些輕鬆了。朱崇禎自嘲的笑笑,這才說道:“門主實在太高估朱某了。算無遺策,實不敢當。”

見朱崇禎這般說,艾清才正顏問道:“你方纔所說,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與孫文、項城立約分權,十年之內,項城主理政事,孫文打理經濟,光復會挑選精士,用心教育。可若是項城壽命過不得五十八,那孫文如何能如劉邦一般,積累起偌大的名望資本,接替楚霸王袁項城?要是項城死時,孫文無力取而代之,只怕中華從此多事矣!”

“你以爲那孫文果真會安心十年,打理經濟嗎?”艾清追問道。

“怕就怕他不專心,”朱崇禎忽然有些心灰,千算萬算,怎麼卻恰恰忘了,如今的這一個楚霸王,卻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了,“若是孫文生出事端,再開中華惡例,只怕辛亥年前他所積的名望,會一朝散盡。之後項城身死,六國貴族羣龍無首,各自不服,便是天下分崩離析之局了!”

“這不是正如你願嗎?”艾清像是嘲諷,像是安慰,“你要借楚漢之亂淬鍊民族,越亂不是越合你意嗎?”

朱崇禎並不接話,卻走到船舷旁,扶住欄杆,望向這茫茫的大海,心中不知當日的選擇,究竟是對還是錯了。

是啊,只要人在局中,世事又豈能盡如所料。這一場辛亥年的動亂,有人說源起與戊戌六君子,是他們的流血,讓漢人知道了和平改良的不可能;有人說,源起於皇族內閣,是滿清親貴攬權,斷絕了天下士子的念想。不管怎樣,武昌首義,便如星火,燒開了中華這場本已快要沸騰的水,其間種種亂象,種種水到渠成,種種欲壑私望,紛繁錯雜,不一而足。但唯一可說的是,這漢人的血性,經過滿清近三百年的消解,真真的不剩下多少了。便是滿人,也是難逃同樣的命運。

或許,這不久之後而來的那場亂世,才真正的能將辛亥這一年應該看到的卻沒有看到的,那春秋節義,那勇俠無畏,淋漓盡致的顯現在世人的面前,讓這萬民覺醒,讓這萬民胸中涌動的那一腔熱血,真正的與中華一同,痛痛快快的燃燒起來!

如此,方纔是煌煌中華!如此,方纔是赫赫炎黃!

朱崇禎想到激烈處,猛然拍欄長嘯,嘯聲猶如利箭,直刺向茫茫天空,九天之外!

長嘯聲罷,朱崇禎轉過身來,對着艾清肅穆說道:

“我輩之使命,今時今日,終於、要開始了!”

第四卷 楚漢舊事 終

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二十一節 赴會第三十八節 盛名第五節 夜話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十九節 報信第一節 來島第九節 雲動第一節 禍至第七節 許諾第六節 燒圖第十三節 出草第四十二節 紫禁第四十三節 之巔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六節 日僑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十二節 國士第四十三節 之巔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三十二節 爭功第十二節 書院第一節 來島第二十六節 錦瑟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二十六節 錦瑟第十八節 變亂第三節 畏難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三十四節 衝陣第十六節 志大第二十八節 洪清第三節 畏難第五節 夜話第六節 日僑第四十七節 清華第四十七節 清華第十六節 志大第十三節 傳檄第十節 百部第七節 厲兵第七節 許諾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五十一節 項劉第三節 畏難第六節 星火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十四節 日俄第十三節 送葬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四十節 技擊第十五節 黃白第十六節 志大第一節 風起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三十六節 趁虛第三十六節 趁虛第十一節 踏歌第十七節 父子第六節 景命第十二節 書院第七節 迫敵第二節 湛盧第一節 故地第六節 景命第五節 夜話第二節 祭烈第十二節 十年第十節 有晴第六節 景命第三節 故人第十五節 黃白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十七節 民變第十三節 出草第十節 有晴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三節 悶鬥第十節 有晴第七節 迫敵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二十六節 錦瑟第九節 傳訊第二十三節 首鼠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五十六節 秦淮第六十四節 去國第八節 功罪第二十七節 同船第七節 養士第八節 書憤第五十節 國史第一節 禍至第十六節 雪色第一節 禍至第四十六節 塞翁第十五節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