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李世民望着天幕,面色陰沉如水。
他難以想象,國家賠款如流水,上位者卻仍揮霍無度,那百姓生活該是何等悽慘。
而且面臨外敵入侵,朝廷卻如此懦弱無能,一味求全退讓,百姓又該是何等屈辱。
那畫面,他只是想一想就已經忍不住眼睛發酸。
“這清朝的皇帝官員們竟能如此廢物,倒是令朕開眼了。”李世民長吐一口氣,語氣中滿是不屑與嘲諷。
“可能是剃光頭,冷風吹多了,導致腦幹萎縮了吧。”
魏徵此言一出,在場衆人紛紛叫好。
果然,大噴子的攻擊力就是高。
李世民也是被這話逗笑了,隨即似乎想到了什麼,看向長孫無忌:“輔機啊,那倭國的遣唐使已經到了吧。”
“已經到了,不過我估計他們現在正在謀劃着逃跑呢。”
“跑?呵!”李世民冷哼一聲,不屑之情溢於言表。
在長安,別說是人了,就是一隻螞蟻,他們若是想找,也能找的出來。
“我這去把他們都砍了!”說着,尉遲敬德大步朝着殿外走去。
慢着!”魏徵喚住尉遲敬德。
而後看向李世民:“陛下,此舉不妥,兩軍交戰尚且不斬來使,何況斬盡殺絕。”
“我不管那些,什麼狗屁來使不來使的,他們的後人欺負咱們的後人就是不行!”尉遲敬德瞪着牛眼,憤憤說道。
“我還沒說完呢,你急什麼。”
魏徵沒好氣地瞥了尉遲敬德一眼,繼續說道:“咱們大唐是禮儀之邦,不能落人口實,應當找一夥‘強盜’將他們擄走,順帶着從他們口中拷問出情報,最好是能讓他們成爲咱們大唐軍隊的引路人,這樣才能確保斬草除根,不留後患!”
尉遲敬德:“……”
本以爲魏徵這個老匹夫是責怪他太激進了,原來是嫌棄他太保守了。
哦,明白了,這應該就是天幕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吧。
果然自己小時候應該認真讀書的。
一旁的長孫無忌附和道:“玄成此言在理,要想真正將其亡國滅種,必須要有熟悉當地情況的人帶領。”
“不過,我大唐將士不善海戰,想要征討倭國,需要組建一支能夠跨洋遠征的水師,但這需要時間,我建議陛下不妨修書一封,派人送去倭國,用以安撫倭國國王,降低其警惕。”
“待到時機成熟,一切準備妥當之時,我們再發兵進攻,一舉掃平倭國!”
“我大唐乃王者之師,不可師出無名,理由呢?”魏徵問道。
“玄成你不是已經想到了嗎,何須再問我。”長孫無忌微笑望向魏徵。
魏徵撫須而笑:“就以倭國遣唐使盜到我大唐國寶,傷我大唐子民爲名如何?”
“甚好,甚好。”
看着兩人三言兩語就把倭國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尉遲敬德突然覺得那幾個遣唐使有些可憐。
落在這兩個老銀幣手裡,你們是倒八輩子血黴了。
特奶奶的,還是文人狠啊。
……
明朝。
朱元璋目睹着一幅幅讓他氣血上涌的景象,望着那正在不斷割讓的國土,成千上億的賠款,以及洋人,日苯人在華夏耀武揚威的畫面。
他的臉色變得鐵青,緊握着拳頭,胸膛劇烈起伏。
“咱大明的江山,就是被這幫廢物佔據的?真是奇恥大辱!竟然能敗給日苯那撮爾小國,這樣的王朝也配自居正統?”
朱元璋每一字都放佛從牙縫中滲出來一般,透着森森寒意。
大明建國初期時,張士誠等殘餘舊部曾多次聯和倭寇,侵擾大明沿海地區,他派兵將其趕回去後,鑑於討伐成本和休養生息的需要,並沒有將其趕盡殺絕,更是將日苯列入不徵之國。
本以爲區區彈丸之地無需在意,現在看來,是人無傷鼠意,鼠有害人心。
既然如此,那日苯便沒有必要存在了!
舉大明之國力,滅倭!
……
明朝。
永樂年間。
朱棣爺孫五人正在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早食。
只是看着看着就都吃不下去了,其中朱瞻基最爲年輕,甚至一度乾嘔了起來。
幫朱瞻基理順氣後,朱棣看向朱高煦,開口說道:“老二,你不是一直想當皇帝嗎,去日本當個天皇怎麼樣?聽聽這稱呼,比你爹我這皇帝還牛。”
朱高煦愣了一下,這還是他爹第一次和他挑明說這種話,他猶豫了一下,還是拒絕了:“我不去,那破地方窮鄉僻壤的,咱們一頓早點,堪比他們國宴,去了豈不是自找罪受。”
“可在那裡,你便是皇帝,是正兒八經的皇帝,可比你當個藩王舒服多了,到時候你缺什麼,爹給你送過去就是了。”朱棣循循善誘道。
說實話,朱高煦有些心動,天幕可是透露了原本的歷史中,最後還是他大哥和大侄子當了皇帝。
那他的結局估計不是造反被殺,就是當了一輩子藩王,現在有當皇帝的機會,雖然地盤不大,可那也是他父親承認的皇帝。
“嘶——”
察覺朱高煦動搖了,朱棣繼續忽悠:“你可想好,就這一次機會,你要是拒絕,那我就讓別人去打日苯,你老老實實跟我去漠北,等打完這一仗,你老老實實去就藩!”
朱高煦猶豫了足足有兩分鐘,最後猛地一拍桌子:“幹了,我去!”
“不過我不僅要當日苯的皇帝,我還要當那什麼狗屁鷹國和琺國的皇帝!”
朱棣一聽還有這好事,按捺住心中的喜悅:“行!你去打日苯,鄭和繼續下西洋,等你那邊戰事結束,相信他也打聽到鷹琺兩國的方位了。屆時,大明國土之外,無論你打下多少領土,都歸你所有!”
朱高煦聞言頓時喜笑顏開。
朱高熾看着老二再一次被老頭子忽悠瘸,心中不由得爲他哀悼了一會。
看來老二要爲老頭子打一輩子仗嘍。
……
清朝。
蒼老的康熙佇立在天幕前,眼角含淚,心中滿是難以言說的痛楚和憤怒。
他辛苦打下的江山,竟淪落到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地步,甚至連小小的倭寇之國也敢在他大清面前耀武揚威。
這是何等的奇恥大辱!想他一生戎馬,勵精圖治,就是爲了子孫能坐享太平,沒想到到頭來竟是這般光景!
“難怪,難怪後世人提起他大清時盡是鄙夷,這樣的王朝的確不值得稱頌。”
想到他嘔心瀝血治理的江山被後人如此糟蹋,他不禁悲從中來,老淚縱橫。
“國之棟樑,尚能挺立否?朝廷之臣,尚有忠魂否?江山社稷,尚能穩固否?朕的天下,何在哉?”。
康熙悲憤交織,卻又無能爲力。
他知道,他太老了,已經無力改變什麼了,只能將這千鈞重擔交給後來人了。
最終,他對着天幕祈禱,“望蒼天垂憐,給那些不肖兒孫們一線生機,讓他們能夠悔改,重振我大清雄風,光復我大清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