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
而國家和朝代也有它的性格。
不論漢唐,還是魏晉,這種性格都存在。
大理,是個神奇的國度。
歷史上,它偏安一隅,享受了整整三百多年的國祚,與中原宋朝幾乎是井水不犯河水。
宋是畏懼,怕再蹈前唐覆轍,在十萬大山中陷進無盡的戰爭泥塘撥不出來,畢竟南詔是加速大唐滅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早早的玉斧畫疆,我不打你,也不要你稱臣。
而大理也聽話,真的沒有邁過大渡河。
原因是大理因“仁”立國,開國皇帝段思平出身於簪纓世家,南詔清平官段忠國六世孫,布燮段保隆之子,其自己也曾官至橫海節度使。
南詔末年,武夫當國,先後建立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和大義寧國,各鎮紛爭不休,段思平與大義寧國楊氏不睦,恐爲害,遂起事。
他的成功,來自於兩句口號:“減爾稅糧半,寬爾徭役三載。”以及對滇東三十七部“赦徭役”的承諾,給了飽受苛政的百姓以希望,這才一股作氣奪取了羊苴咩城,建立了大理王朝。
登基後,他也遵守了這一承諾,更易制度,損除苛令,釋放了大量的奴隸,所以,開國的基因決定了大理的統制政策,一直都保持在溫和的狀態上。
傳位六世後,更是以釋儒治國。
正是仁心治世的傳承,受到了百姓的真心愛戴,哪怕到了段正明時代,被權臣高升泰奪位兩年,最後也不得不還政於段氏,繼位者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段正淳。
這位段正淳可不是金老先生筆下四處留精的花心大蘿蔔,而是妻管嚴,因爲他的妻子姓高,名升潔,國相之女,他這位皇帝在皇后面前,可沒有半點脾氣。
妻管嚴到什麼程度呢,有段正淳的傳世詩爲證:“國有巾幗,家有嬌妻。夫不如妻,亦大好事。妻叫東走莫朝西,朝東甜言蜜語,朝西比武賽詩。丈夫天生不才,難與紅妝嬌妻比高低。”
爲什麼這麼怕妻子,因爲大理的政治特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皇位相位同步相傳。
段思平立國,從龍四大功臣,其中軍師董迦羅,郡守高方出力最大。
這董迦羅乃南詔軍師董迦羅尤的後世子孫,董迦羅尤是神話般的人物,一生下來便當和尚,師門賜姓,後出山,娶南詔王妃之妹爲妻,出將入相,兩次大敗唐軍,是十三萬唐軍性命的幕後收割者,晚年又出家,其家族,也成了釋門相當尊崇的國師密宗世家。
家學源緣,董家子孫多智慧,世代皆爲清平官,董迦羅更是不輸先祖,智近乎妖,是大理立國第一功臣,因功封布燮。
可惜遇到了不輸司馬的高氏。
段思平建國後,當了七年皇帝,傳位兒子段思英。
一年後,皇位易主,自認於大功有國的段思平之弟段思良不服氣侄子掌國柄,聯合布燮董迦羅逼迫段思英出家爲僧,自己登上了皇位。
六年後,段思良去世,傳位於兒子思聰,段思聰爲了破解董氏一家獨大的權臣局面,扶起了高氏與董氏相鬥,此時,董迦羅已故,而高方雖已年過花甲,卻不昏憒,這一斗,董氏雖未完全衰沒,但高氏是徹底興起了,還從皇室地盤挖了一塊肥肉出來,從此柄國相大權三百年。
皇帝成了高家的囊中物,廢立一句話,實際掌權者,皆在高氏。
後世大理皇帝動不動避位出家,不是他們喜歡當和尚,而是寧願出家當和尚,也不願意做一位政令出不了宮門的假皇帝。
以上,是歷史的原軌跡,現在,因爲秦越的緣故,歷史的發展出現了新的拐點。
當時此,段思聰已在皇位上安安穩穩的坐了十年,年號都換了三個了,從明德、廣德,到現在的順德。
而高方也已風燭殘年,搖搖欲墜。
“因前王蜀、孟蜀皆視大理爲洪水猛獸,軍事上嚴防死守,政策上不相交往,故關於大理的相關資訊較少,反而是民間商旅往來興旺,這個興旺還是單方面的,蜀商外貿多,現根據這兩天收集上來的情報,向諸君彙報。”
沈秉禮履新三天,便擔當起自己的職責,出席了樞密院的軍議,爲國防計劃提供廟算參謀。
他才把大理建國傳承至今的歷史介紹完,就被甲寅的疑問所打斷,“等等,你是不是搞錯了,段思平、段思英、段思良、段思聰,我聽着怎麼像兄弟,還有清平官是什麼官,布燮又是什麼東西?”
沈秉禮笑道:“不會錯的,大理國的特色之一,便是父子連名,至於清平官,用我們的話說,就是國相,而布燮約等於尚書令,或者中書令,爲了解說方便,我們都稱爲國相好了。”
“但他們的國相,權柄卻又比我中國的相權大。因爲大理國還是分封體制,朝中高官都有自己的部族與軍隊,現如今,布燮高方因爲大勝董氏,奪到不少地盤,又受了皇室的賞賜,實際地盤與實力,已與皇室相差無幾……”
甲寅再次發問:“那皇帝會允許?”
“根據商旅反映的情況來看,當初段思聰打的是坐山觀虎鬥的主意,希望兩大權臣斗的兩敗俱傷,他好從容收拾,但高家一直隱瞞着實力,一開始便節節示弱,步步後退,輸的一旁觀戰的段思聰發急了,偷撥兵馬,急輸錢糧,以壯高家實力。”
“高方陰得皇室之助,又趁董氏志得意滿之際,倏的發動反擊,一戰便動了董氏的根本,不得不竄回海東故地,從此雌伏不出。”
甲寅打破沙鍋問到底:“不可能,大軍出動,再隱蔽也有動靜,那董氏既然能權傾朝野,怎麼會是瞎子。”
沈秉禮大讚道:“甲將軍高見,這一問問到點子上了,因爲誰也想不到,滇東三十六部會是高氏的鐵桿盟軍,高方一聲令下,三十六部全軍出動,四面合圍。”
甲寅笑道:“看來這皇帝也是個傻子。”
“傻倒不會,只是皇室也好,董氏也好,誰也沒料到高氏隱藏的這麼深,這一戰後,高家崛起,再無人能敵,看看大理年號便知道皇室有多無可耐何了,先明德,再廣德,如今是順德,皇帝服了軟……回樞相,大理情況大致便是如此。”
木雲示意沈秉禮坐下,讚道:“很好,雖不詳細,但我們對這位鄰居有了大致的瞭解,很有用,有些是我們可以利用的。
一是文經帝段思英被廢出家,他還年青,不過三十來歲,會不會還有雄心?
二是高氏秉政,枝強幹弱,段思聰會不會還在日夜苦思破局之策?
三是董氏大敗,有沒有野心東山再起?
四是剛纔秋言所述,那前大義寧國楊氏,兵雖敗,但血脈未絕,部落尚存,有沒有文章可做?
還有,宋使能否成功說動大理?這些,我們可能都要再詳議一番,啊,某暫時就想到這些,你們再補充……”
木雲話聲未落,門外一聲長報響起,不一會,有親衛進來,傳達秦越旨令。
“稟樞相,請五常紫光閣議事。”
“何事陛下可曾說?”
“南唐來使報喪,李景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