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關於春闈

林孝珏跟陵南上了三樓,還沒進房,在門口就聽見周清晗的哭聲跟王中山嚷嚷聲:“有這麼看病的嗎?孩子都喘的這麼厲害,還給喝參湯呢,給喝了多少?”

接着是張氏的聲音:“二兩。”

“二兩蔘湯?那纔是個孩子。”

然後是瓷器落地的聲音:“我說不讓你來吧?你偏不聽,你那是什麼妹妹?那是個妖,惹禍的根苗,方纔我都看見了,宮裡的太監來抓人,都得罪人到公里了,明天你們全家都得跟着倒黴,就岳父岳母大人還當寶貝一樣養着,她是你們周家什麼人啊?”

“我周家的事,還輪不到你個姑爺子管。”

“那你們陪我王家的孩子。”

顯然王中山跟張氏氣上了。

陵南見林孝珏臉上都能滴出黑水來了,叫了一聲小姐,與此同時,林孝珏大力推開門。

“孩子怎麼了?”她打斷爭吵中的人,大聲問道。

張氏說了聲:“你快過來看看。”

王中山一看是她,嗓門更大了:“怎麼了?你自己看,好好的孩子都讓你給治壞了,沒那本事就別當什麼大夫,安分守己當個小姐不好嗎?”

林孝珏徑直走向周清晗,張着手要孩子;“五姐讓我看看。”

孩子一直在周清晗懷裡哭鬧,周清晗道:“喝了蔘湯之後開始還挺好,後來就越來越鬧挺了,我看她像心煩一樣。”

周清晗這邊剛要把孩子遞給林孝珏,王中山那邊就跳起腳來:“別讓她逞,都什麼樣了你還信她。”

林孝珏聽了心中煩的不行,但怕孩子驚到她沒敢回頭跟他吵,把孩子抱在懷裡掂了掂,揉着她的肚子問道:“小姨給你摸摸好不好?”

她把手放到孩子肚子上,孩子憋着嘴用委屈的目光看着她,但哭的沒那麼厲害了,還慢慢的點了點頭。

這說明她肚子不舒服,但又不是實病,如果是實病,按之則痛,虛病就喜按。

林孝珏看着她笑道:“五姐不用哭了,孩子是不是從昨天就沒吃什麼東西?此時正氣來複,正是肚子餓了。”

“餓了?”

周清晗等人有些意外。

林孝珏忙吩咐陵南道:“快去給那點粥來,看把我大外甥女給餓壞了。”

陵南得一聲轉身欲走,王中山不服氣的喊了聲:“我的你還沒給我送過來呢。”

陵南又回身道:“知道了。”這才得以出去。

等粥飯上來之後孩子鯨吞虎嗜連吃了三碗且不提。

說林孝珏安排好樓上的外甥女,又急忙下樓來給河間侯寫方子。

河間侯得的事霍亂,但跟前面人的起因都不同,他體內津液缺失,林孝珏多開了些清涼生津的藥。

老河間侯喝在兒子孫子的照顧下喝了三副藥也好了,這裡具體細節也不提。

總之呢,有瘟疫大行其道,林孝珏作爲大夫,她能做的,就是守着她的地盤,給人看病,除去這些,她這個時候也沒有更關心的事了。

好像也有,但她實在無能爲力。

那就是近在眼前的春闈大事。

今年的主考官正是韓東寶的父親禮部尚書韓大人,瘟疫盛行,如果在這個時候把考生都組織到貢院裡,一個感染上瘟疫,那就是非同小可的大事,這些學子怕是要勸死光啊。

所以他就上了摺子建議取消這一年的春闈。

摺子呈上到皇上面前,早朝上皇上讓各位重臣各抒己見。

兵部是無論什麼事都要出人出力的部門,所以兵部是非常支持韓大人的建議的,因爲一旦有學子感染,他們兵部那些侍衛也跑不了幾個。

戶部的說這些考生進京都發了銀餉,路遠的雲南一個考生的盤纏就是二十兩,如果春闈取消,這些考生又要原路而反,朝廷卻沒選出一個棟樑之才,實在是勞民傷財。

這事跟工部沒什麼事,且工部尚書侍郎的,也沒有門下弟子在科考,所以沒表態。

吏部也說選拔官員三年一期,如果過了今年,還要等三年,那就是六年的空窗,怕人才不濟。

但作爲百官之首的吏部尚書陳大人卻不同意自己同僚的說法。

他反問那些不同意取消春闈的大臣道:“那如果考試的時候有考生染病了,又感染了其他人,到時候朝廷通過層層篩選選拔出來的棟樑之才都讓病魔奪走了,幾年的投入竹籃打水一場空,誰能負的起這個責任?”

誰也負不起,那些大臣都不說話了。

這時候有位非常德高望重,但在朝上很少發言的人站出來了,他道:“聖上,如果讓這些學子再等三年,有些人已鬢角染霜,他們等不得了,他們寒窗苦讀數十載,等的就是這一遭,如果取消了今年春闈,我想他們心裡,還不如讓瘟疫奪走性命算了。”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飽讀詩書,翰林院的侍講,薛大儒。

有些大人心中就納悶了,怎麼薛大人這個時候會跳出來反對呢?

再一細想明白了,人家有個名滿京城的大才子兒子,薛十三公子今年要參加考試。

薛世攀跟陳博彥要在春闈上有一番碰面,京城這些讀書人都看着二人誰高誰低呢。

當然現在大家也沒那麼多期待了,因爲近半年來,陳家那位都沒傳出什麼好事來,跟一些紈絝子弟天天酒肆中飲酒倒是常事。

可正因爲這樣,大家更看好薛世攀。

陳大人心中當然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兒子本來跟薛世攀起名,可看兒子的樣子,今年是完蛋了,所以要想薛世攀也不能考試,那就取消春闈,大傢伙一起完蛋,再等三年,再一試高下。

薛大人也不是傻的,當陳大人一說同意取消的時候,就知道他什麼想法了,他的兒子沒日沒夜的複習書本,如果取消了,那苦工不是白下了?

怎能稱了別人的意?

二人各懷立場,各自爲政,在朝堂上好一番爭執,最後還是誰也不服說。

二人又都是說話很有影響的人,皇上不好偏向了誰,所以到底要不要取消這一年的春闈考試,吵了一早朝也沒做出決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