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子瞿即位十五年,殷都內,探事馬飛奔於街巷,直衝王宮。進入王宮,探事馬來不及喘息,連滾帶爬來到商王階下:“報~,召方再次入侵我殷都,他們已經攻佔到洹水之濱了,殷都告危,請大王定奪。”召方兵臨城下,殷都不得安寧。
商王聞聽召方已到洹水之濱,便不自覺地喊道:“好,既然他們打過來了,就別怪朕無情。”他一方面派兵前往禦敵,另一方面詔令周侯派季歷從西面攔截召方,與王師形成夾攻之勢。
商軍憑藉先進的兵器和他們嚴整的隊陣,驅趕召方一路向西南退去,他們又回到了召方山地。進入王屋山中,殷商將士望着崇山峻嶺,束手無策,而召方叛軍熟悉地形,以弱敵強,開始遊擊,能勝則打,不能勝則逃。王師不得不返回殷都覆命。
待周師抵達黃河之濱,商王子瞿便親自率領王師征伐召方。
按照商王朝習慣,出征前,必先借助龜甲,問卜吉祥。
卜人取出上好龜腹甲一片,這是一塊經過鋸削、修整,打磨過的龜甲,看起來光澤圓潤,沒有絲毫劃痕裂紋。見占卜人沿鬼腹甲片中線鍥刻一條豎紋和五條橫紋,豎紋與橫紋相交,把龜甲分成若干區域。然後,在上面的不同區域鑿出橢圓凹槽,左右對稱,在橢圓凹槽旁邊鑽出圓形凹槽。豎紋左側,橢圓凹槽在左、圓形凹槽在右,形成若干個“卜”字;豎紋右側,圓形凹槽在左,橢圓凹槽在右,形成若干反“卜”字。
鍥刻完畢,卜人口唸卜語,把龜甲放入火中灼燒。少頃,卜人從火中取出龜甲。只見龜甲上橢、圓凹槽處出現卜形裂紋,形狀各異。卜官閉目禱告,行禮舞蹈,若有所思。禱告舞蹈完畢,他當場宣佈卦象爲吉,並且是大吉卦象。然後,在龜甲上鍥刻卜辭,卜辭寫道:“貞:王徵召方受佑”。商王上前祝賀,告訴將士們此番西征召方,定能大獲全勝。周圍響起一片贊聲。
王屋山中,周軍從西面開始攻佔召方,將軍季歷揮鉞殺入,猶如一個殺人魔王,一路勢如破竹。王師從東面進攻,兩軍同時夾擊,使召方將士東西受敵。他們既難躲開英勇善戰的周師,又畏懼王師精銳的黃銅兵器,召方士卒紛紛投降。
最後,召師寡不敵衆,死傷無數,被王師俘獲二千餘人,殘餘叛軍向西逃跑。召方勢力大大削弱,王師班師回殷,把所獲俘虜或者貶爲奴隸,或者作爲人牲用於周祭。
一部分臣服季歷的召人,季歷把他們帶回歧邑。公亶仁義,將他們放逐於岐邑西南,分給他們田地,讓他們從事農耕。召人聽說後,紛紛歸附,成立召邑,築建召亭,召亭是召人居住地的標誌。
經過召方的威脅,商王不敢再居住在洹北了,再加上忠臣輪番勸諫,商王才勉強搬回殷都居住。洹北建設以商王的妥協而告終,可是他離開殷都的想法並沒有熄滅。暫且不提。
討伐召方,商王看到了季歷的能力,他太喜歡季歷了,心中暗想:倘若季歷誠心爲商所用,西土可定也。可是,如何才能讓季歷誠心爲商呢?古時中原王朝籠絡異族,多采取和親。商王自然也會想到和親,他要賜婚季歷。
正巧摯國君主朝見,商王連忙宣召,請摯侯進見。摯國位於今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北,商王武乙時地處王畿之地。摯國的祖先仲虺(huǐ)是輔佐成湯滅夏的主要功臣,商王朝建立後,成湯封仲虺(huǐ)於摯。武丁時期,摯侯祖己輔佐商王武丁,成就“武丁中興”。歷代商王與摯侯的關係一直非常親近,絕不亞於子姓諸侯。天下方國君主都高看摯侯,視摯侯任姓爲殷親貴族。
見到摯侯,商王便當面向摯侯提親,賜周摯和親。摯地處中原,而周處蠻夷之地,摯侯不甚中意,猶豫不決。可商王卻不由分說,即刻下詔賜婚,將摯侯的次女仲任賜周季歷爲妻。
長期處於戎狄之間的季歷父子得知消息,非常開心。他們素來與姜氏聯姻,從不曾高攀殷商貴族,他們爲此而非常自豪。他們渴望這位來自東方的貴族美女早日到來,期待大商邦貴族能給周人帶來好運。有大商邦撐腰,西部戎狄哪個還敢踏足周原半步?
原本厭惡季歷以力服人的姬亶也改變了對季歷的看法。他開始高看兒子,並且把周族興旺的重任暗自放在季歷身上。
就這樣,仲任尚未赴周,季歷父子便給了她無尚的敬重和期待,也對他們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遐想。不管怎麼說,這支古老的姬姓氏族憑藉和親,再上一個臺階。
摯侯次女仲任,生性聰慧善良,深受殷商文化的薰陶,識甲骨文字,懂伏羲八卦,才德過人。識字和八卦這兩項不可小覷,在當時文字纔剛剛興起,認識文字的人少之又少。認識文字,就可以閱讀典章,立於巨人肩膀。伏羲八卦占卜在當時更是屬於精尖技藝,非普通人可得。
而且仲任,端莊敬誠,做事嚴謹,她凡事要合乎仁德才會去做,頗有大家閨秀風範。
仲任得知自己要遠嫁岐周,自然不滿,可是商王賜婚,她便如何是好?誰敢違詔?一哭二鬧三上吊不是知書達理的仲任該做的,她唯有敬從父母,同意和親。
臨行前,她悄悄地收拾行李。經得父母同意,她把平時父母教導的竹書收入妝箱,還把祖傳下來的古書歸藏一併放入。婚禮即期,她就把這些寶貴的財富,帶到了周原,在她孤獨寂寞的時候,可以與它們爲伴。
好在仲任抵達周原,她看到一番與殷商不同的景象,就像商王第一次看到岐邑一樣,耕田井然有序,道路寬廣順暢,臣民和顏悅色,相互毫無戒備。仲任頓時感覺輕鬆自在了許多,都城有都城的煩惱,鄉下有鄉下的好處。
岐邑與大商邑相比,雖小又不繁華,可大商邑宮內宮外人人自危,不敢言語,稍有不慎便招殺身之禍。而岐邑談笑風生、說長論短,看似無所禁忌。周宮內,君臣仁義忠厚,相互剋制權欲,齊心協力,都心繫岐周。
周人上下對待仲任敬如王后,禮讓語謙。至於季歷小子,高大威猛、英俊多智,有王者氣度,並且善解人意,天下好郎君是也。原本端莊典雅,莊重誠敬仲任便放下心中的包袱,欣然接受了自己的新家。
當他打開妝箱,取出書簡,便打開了周人效仿殷商的渠道,打開了周人走向文明的大門。這些竹簡架起了周人通往殷商的橋樑。
仲任嫁入周宮,使周人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們開始接觸到了中原文明,深知中原文明之高深。公亶與三個兒子接受商文明的薰陶,躬身研習並且在周地推廣青銅器和文字鍥刻。雖然還是非常低級的仿造,卻也讓他們興奮不已,自覺已經踏上了文明的快車,漸漸遠離農耕之外的矇昧。農耕是周人的祖業,不會比殷商落後。
公亶摒棄舊念,重新認識小兒子季歷,他發現季歷賢明英武,常常誇口說,周族的希望恐怕要寄託在季歷身上了。於是,公亶上朝議事、視察民情、往來於諸侯之間,皆喜歡帶上季歷。每次商王子瞿田獵於渭,季歷總會跟隨商王左右,季歷漸漸融入殷商諸侯。
仲任也仰慕婆婆姜氏美德,敬重婆婆勤儉仁厚,也常常效仿婆婆,親手採摘葛覃——一種織布用的原料。仲任在後宮立身端正,使後宮肅穆祥和,更使季歷的賢明灼灼有光。
及仲任有孕,她便目不視醜陋厭惡之物,耳不聽驕縱煩亂之聲,口不出狂傲之言。睡覺時不側身躺臥,席不正不坐,坐必中間。不立於車馬往來之地,不吃有邪味或切割不成形的食物。非常謹慎小心,不敢出絲毫差錯,唯恐影響胎兒。夜晚,仲任飭令樂師爲胎兒吟誦詩歌,講述故事。
她說道:“之所以這樣做,都是爲了讓出生的孩子形體面容端正,才德過人。”這就是所謂的胎教。仲任還說:“懷胎之時,母親必須注意自己的感知。母親感知善,胎兒則善,母親感知惡,胎兒則惡。人,生而效仿萬物,胎兒的音形德行都是來自母親所感知之物,有些行爲方式後天很難改變。”仲任乃天下胎教之鼻祖。
欲知仲任所懷何人,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