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洛千慎

有心人都能感覺到,如今天下有些不平靜。

洛國公洛千秋被封爲超品洛王,天子的嫡次子洛聖夕被封爲嗣洛王,正一品親王,有一些傳言在民間流傳。

這些流言是某些野心家流傳開的。

目標自然是詆譭洛氏。

洛氏在百姓以及正義之士的心中聲望很高,但有正就有反,那些心懷鬼胎之人,自然恨不得洛氏早日湮滅纔好。

畢竟洛氏太過高潔,從不與他們同流合污,也不曾欺壓良善百姓。

這樣的洛氏,實在是讓不少人坐立難安。

李氏宗王也有一些拎不清的開始蠢蠢欲動。

而且不僅僅是李氏宗王在蠢蠢欲動,這些宗王之下的臣子中,也有挑撥的。

其中有些是腦子有問題,自古以來富貴子弟多廢物,大唐也不例外。

還有一些則心思深沉,目標是架空宗王奪權,尤其是六大王國這些遠離朝廷的王國。

在某種意義上,就像是獨立王國,在獨立王國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政治運行規則。

朝廷本以爲最先發難的會是燕國,但沒想到最先出現變動的竟然是楚國。

楚國遭受到了滅頂之災。

在六大王國中,楚國的實力最弱,畢竟楚國先天不足,既不像另外幾個國家得到了大批來自中原的補助,又不像是宋國勾結了大批中原士族權貴。

楚國是真的白手起家,啥都沒有,背靠吐蕃這個大唐死敵,面對的則是完全不瞭解的天竺環境。

吐蕃對繞到自己身後的楚國一直都心懷戒備,最終抓住機會,聯合着一些小國,對楚國發動了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楚國只能無奈的派出使者,請求大唐的幫助。

太平召開了軍事會議後,諸位宰相和將軍,面對吐蕃的這種行爲,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打。

“太陽之下,沒有任何人可以挑釁大唐的威嚴,觸犯這一條的人,只有死路一條。”

“沒錯,不給吐蕃一些教訓,還真的以爲它天下無敵了。”

宰相和將軍們在殿中七嘴八舌,但沒有人退縮,強盛的大唐,充盈的府庫,足以應對一切敵人。

“是時候將素王的光輝,播撒到高原上了。”

太平從小深受武曌和洛君薇的影響,同樣是個狂信徒,此刻臉上滿是肅穆,這種情緒影響到了殿中羣臣。

“恭請聖裁。”

羣臣皆垂首肅穆道。

“不過爲什麼吐蕃會在這個時候突然進攻楚國呢?”

既然決定了要給吐蕃一點顏色看看,那就要了解一下,吐蕃爲什麼會在這個時候進攻楚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陛下,根據前方傳回來的訊息,吐蕃國中的內鬥很是激烈,新的吐蕃大相,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決定創造一些功績,就如同當初祿東贊家族那樣。

又因爲朝廷在青海的防禦過於嚴密,找不到什麼機會。

至於西域則是因爲吐蕃不願意主動將西域推到大唐這邊,所以最終選擇了進攻楚國這個藩屬國。”

這個解釋就相當的合理了。

在古代,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戰爭,都不是因爲矛盾積累到不可調和的程度而誕生的,恰恰相反,大部分的戰爭,都是因爲統治者個人的私慾而爆發的。

所以這種戰爭才能夠快速開始,又快速結束,因爲這種戰爭沒有根基。

那些真正因爲不可調和矛盾而誕生的戰爭,幾乎是難以制止的,只有雙方殺到天昏地暗,殺到造成矛盾的一方,徹底消失,纔算是結束。

洛千秋是很少說話的,但在這個時候,他卻開口道:“吐蕃內部發生了分裂,這是我們的機會,一個徹底擊垮吐蕃的機會。

不過想要進攻吐蕃,最需要克服的就是高原上的不適,本王建議,抽調全大唐的精銳,前往雪域高原,深入腹地,進攻吐蕃。

先讓這些精銳在青海生活一段時間,適應一下當地的氣候,總比直接從中原調兵過去強。”

調集精銳,前往雪域高原,這是相當冒險的一步棋。

“洛氏敢戰士,基本上都生活在遼國,本王可以給遼國公修書一封,讓遼國公率領敢戰士前來。

再下詔抽調最精銳的披甲士。

最關鍵的則是西域的玄門神廟軍。

進攻吐蕃,一定要有西域的玄門神廟軍,否則難以功成。”

西域神廟軍!

“洛王,據朕所知,那西域神廟軍僅僅只有三千,縱然精銳,難道能夠在雪域高原上,發揮什麼作用嗎?

我大唐又不是沒有精銳,所擔憂的不過是高原之症罷了。”

太平的想法同樣是其他人的想法,神廟軍的確是有名,是天下強軍,但根據實戰來看,即便是比大部分的軍隊強,但也沒有強到不可戰勝的地步。

洛千秋深吸一口氣,緩緩高聲道:“陛下,諸公,這就是你們有所不知了。

玄門神廟軍,不是凡人之軍,平時的確是和大部分軍隊差不多,但關鍵時刻是不一樣的。

神廟軍悍不畏死,能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比尋常士卒有更強的耐性,無論是在水中,還是在高原上,還是在林間,無論是受傷,還是遭受折磨,他們都能保持戰鬥力。

神廟軍在高原上,是不會有不適之症的,他們無論是在什麼地形,都能如履平地。

在山地中就是最強的山地兵,在雪域上就是最強高原戰士,在草原上就是最強的騎兵,下馬也是最強的步兵。

就算是敢戰士也比不了,敢戰士畢竟還是肉體凡胎,而神廟軍已經超脫了這種範圍。

沒有神廟軍的參與,這場戰爭,本王是絕對不會放心的。”

堂中大部分人都被洛千秋的話驚呆了,就像是在聽一個神話故事一樣。

如果洛千秋單純說前面那些,他們還將信將疑,但洛王最後說了什麼,他親自說就連敢戰士都比不上神廟軍,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那可是敢戰士啊。

由洛氏子弟組成的敢戰士,從建立的那一刻,就從來都沒有任何的敵手。

敢戰士只要出現,就代表着勝利,和那些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一支支精銳不一樣,敢戰士傳承一千多年,每當人們以爲,敢戰士已經不復當年英勇的時候,敢戰士就會用一份令人震撼的戰績告訴所有人,敢戰士還在。

洛千秋可是洛氏家主,他既然說自己家族的王牌軍隊不如神廟軍,那就是真的不如。

【玄階·天兵(非人而爲,實爲天成):使用者可以選擇三千人成爲天兵,進行一個月訓練,可以得到一支在戰場上令行禁止、悍不畏死、身強體壯、武器精通、戰爭精通、馬術精通的軍團。】

這種屬性,洛千秋太清楚了,敢戰士再強,也到不了這種程度。

“洛王殿下,但神廟軍是西域玄門精銳,他們會爲了大唐和吐蕃間的戰爭而派出來嗎?”

這個問題就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

大唐和西域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西域屬於聽調不聽宣,大唐說話,西域不一定出手啊,尤其是這種直接讓最精銳出征之事。

捫心自問,不答應很有可能。

太平也將目光落在洛千秋身上,“洛王,諸位愛卿所言,有幾分道理,朕繼位以來,和西域的關係,與先前也沒有什麼變化,是否能請動玄門出手,朕沒有把握啊。”

洛千秋環視殿中所有人,緩緩沉聲道:“陛下,大唐和西域間的這個問題,該是時候解決了,和吐蕃間的戰爭,不是一兩天就能夠結束的。

先讓楚國盡力堅持住,或者說,如果楚國堅持不住,直接捨棄楚國也沒什麼,只要日後滅掉吐蕃,都是值得的,等到滅掉吐蕃,再重新建立楚國即可。

大唐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解決和西域間的關係,這件事就交給臣吧,開元八年前,臣盡力解決西域問題。”

解決西域之事!

這絕對是當前最棘手的一件事,對於大唐來說,再也沒有比西域更讓人憂愁之事。

若是真正的能將西域握在手裡,那無論是燕國,還是大唐的西擴,都能夠真正的提上日程。

現在洛王竟然會將這件事攬在身上,毋庸置疑是有些出乎衆人意料的,就算現在西域大祭司是洛氏子,但身處那個位置,有些事就是身不由己的。

因爲大祭司所代表的不是他一個人,尤其是玄門那種體制,就算大祭司想要帶頭投降,那也不可能。

……

大唐和西域所爭奪的東西,不是世俗中的權力,而是精神世界。

在諸夏的精神世界中,最高的自然是素王,那問題就來了,到底是接受了天子代行素王之命,還是大祭司代行素王之命呢?

這是不可調和的問題,先前這個問題能夠掩蓋,是因爲大唐內部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但經過李世民、李治、武曌三朝的整治,大唐內部已經徹底整合,反而在邊疆地區出現了離心傾向。

出現西域人的意識是可以的,但西域人只能是個地域概念,就像是河北人,江南人,關中人這樣的地區概念。

西域人不能凌駕於漢人和唐人之上,就連平等也不行。

對外的時候,只能說是唐人亦或者漢人。

洛千秋不能允許這種錯誤的思想出現並且瀰漫,如果有人執迷不悟,他不介意重拳出擊,讓他們感受感受什麼叫做大唐的軍事鐵拳。

……

距離洛陽相當遙遠的西域,收到了來自神都洛陽的詔令,這是一封讓西域子弟前往洛陽求學的詔令。

西域適齡的孩子,都要前往洛陽讀書,然後參與科舉,通過科舉之後,可以留在中原當官,能夠留在中原當官的部族或者王公子弟,所在的國家能夠得到來自朝廷的獎賞。

在下一次調整資源分配的時候,得到更多的名額,比如分到更多的草場。

於此同時,一封相反的詔令也在中原頒佈,那就是前往西域當官的士子,在西域待五年,回來可以直接升三級,而且在縣令等政務官的提拔中,優先,還有五十歲以上,正五品下,以下的官員,主動前往西域,朝廷允許他選擇一名子弟,得到官身。

讓年輕的士子前往,自然要給足好處,歷來就不乏有年輕人去邊疆謀求大功,現在朝廷要將這種事情,化爲實實在在的好處。有理想是好事,讓這些有理想有魄力的年輕人,能夠獲得回報,那就更是一件好事。

正五品下,這已經是朝廷絕對的高官,要知道正四品就能當宰相了。

再往下的官員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恩蔭的機會,而且大唐致仕已經相當成熟,除了之前狄仁傑那種特殊情況,大部分的官員到年齡就會致仕,現在用這種方式來恩蔭,是一種對致仕官員的再利用。

這封詔令不僅僅是給西域的,燕國、衛國、宋國都發了一份,宋國國中有那種事,自然是不希望和中原有太多聯繫,燕國同樣如此,燕王一系擁有強大的實力,心中懷着上位的心思,也一直都在主動或被動的和中原斷聯,至於蓬萊三島就別提了,大力發展海軍,隨時準備着和大唐翻臉。

現在不翻臉只是因爲誰都不想當出頭鳥,畢竟以大唐現在的實力,按死任何一個王國,都沒有問題,大唐的體量,絕不是他們所能夠對抗的,畢竟三個王國都有天然的缺陷。

燕國沒有西域和遼東,衛國沒有箕子半島和齊國,宋國更是生命線還被中原捏着,只有等中原衰落,他們纔有機會。

洛千秋的目標則很簡單,就是利用朝廷天然的優勢地位,大力促進諸國和中原的交流,使各國的文化趨於統一。

除了這幾個大王國外,其他小的諸王公之國和大唐的交流倒是很多,他們的子弟也都在大唐內部當官,主要原因還是距離大唐太近,就算是漢朝的郡國一樣,生活在大唐境內,不像另外幾個王國一樣天高皇帝遠。

不過這些年下來,那些西南的王公,也開始在崇山峻嶺之間,建造那些塢堡和碉樓,讓人心寒,洛千秋已經下令禁止他們建造,任何膽敢在崇山峻嶺間建造碉樓的,都按照意圖謀逆處理。

洛千秋當然不會將希望都放在文化的交流上,文化這種東西,是附着在政治和經濟之後的。

如果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的話。

當初邦周的天子強盛時,天下萬國的文化就是統一的,後來中央衰弱,萬國的文化漸漸就出現了自己的特點,後來秦漢再次從政治上統一,於是天下的文化纔再次統一。

只要沒有政治上的統一,那文化上的分裂就是註定的。

比如秦國,就必然會伴隨着和中原的遠離,而出現屬於自己的文化,將諸夏道路引導向另外一條路。

而中原朝廷能完成這個再次政治上一統的任務嗎?

洛千秋沒有把握,畢竟當初分封就是因爲帝國的統治核心太廣了,無法顧及的無奈選擇。

從這一點上來看,政治上的分裂是遲早的事情,當初洛蘇說天下終將陷入無邊無際的戰火中,同樣是這個原因。

政治上的分歧演變到最後,就是戰爭。

所謂道理說服不了人,那就只能物理說服了。

來自朝廷的詔令,讓西域沉默。

西域是目前爲止最特殊的一個地區,西域是目前大唐周圍的勢力中,最爲獨立的一個地區。

要知道,在太宗時期,諸如漠北、蓬萊等地,都是服從大唐的,而西域,是在貞觀末年,太宗皇帝生命中最後兩年,纔開始進貢,那個時候也只是表面上臣服,雙方開始通商等而已。

西域雖然沒有獨立的法理,但大唐同樣沒有吞併的法理,這比另外幾個王國的處境好得多。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六大王國都是正兒八經的諸侯王國,擁有極大的自主權,持節,有開啓征戰的權力,有軍權,有政權,因爲有核心的緣故,這些年越來越凸顯出獨立王國的趨勢。

而西域則不是如此。

西域是一片政治破碎之地,這裡因爲特殊的沙漠綠洲地形,到處都是小國,尤其是天山南麓,更是如此。

西域的統合是因爲初代玄門之主洛玄奘的巨大威望,以及西突厥可汗等國主的配合,但現在的西域發生了變化。

新的玄門之主沒有那麼巨大的威望,畢竟洛玄奘那樣的人是少見的,而且也沒有無遮大會這種機會刷聲望,那新的玄門之主,主要威望就來自於法統,即傳統。

這是每一個後世君王所需要面臨的情況,即,就算是有能力,但能力根本就展現不出來。

而政治破碎的西域,想要讓每一代國主,每一個國家的繼承人,都是正常人,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這世上有很多蠢人,是那種蠢得讓你完成不知道他爲什麼要那麼做的人。

當這種人出現在政治場上,就會造成可怕的後果,西域這種局面,就在這其中,開始變得亂糟糟,有的人想要反唐,有的人想要挑戰玄門,有的人想要重新做西域霸主。

在這種情況下,來自大唐的詔令,一石激起千層浪,打破了那些潛藏在平靜湖面下的暗流。

讓子弟去洛陽讀書,在常人看來,這似乎是做質子,但配合上後面的政策,那朝廷的目的就是讓西域和中原加強交流。

從這其中所得到的信息是,朝廷對現在的西域狀況不滿,認爲西域離朝廷越來越遠,所以才用了這種軟刀子來割。

那西域該怎麼反應呢?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誰都知道,這只是朝廷的第一步,最後問題肯定還是要落到玄門上。

那大祭司是怎麼想的?

無數人都將目光投向了神臨城,那位站在西域最巔峰的聖座,會如何面對這件事呢?

在無人知曉的神殿中,玄門大祭司正展開一封信看着,玄門聖女,同時也是大唐安定公主依偎在他的身邊。

這封信自然是洛千秋送來的。

洛氏子間的親密關係,世人還是不能理解。

大祭司和洛千秋雖然從出生就沒有見過,但不妨礙他們的魂靈已經相交許久,而且感情深厚。

或許有時候洛氏子會因爲觀念的不同,或者個人選擇的不同,而站在不同的陣營中。

但洛氏子的立場是永遠一致的。

就比如當初李世民和竇建德爭奪天下,洛氏子選擇了不同的陣營,但一統江山,再造天下的立場是一樣的,只不過選擇了不同的人罷了。

戰爭早日結束是好事,但洛氏子有自己的判斷。

在姬昭所處的那個世界中,經常有一個問題用來黑劉備,“爲什麼劉備不投降曹操,這樣天下一統,就不會再有戰爭,劉備爲了一己私利,讓天下分裂,戰火不斷,這難道不是僞君子嗎?”

很多人會被這個問題所迷惑。

但若是細想一下,對於劉備而言,曹操是個什麼人?

基本上把所有壞的詞彙按在曹操身上都不爲過,而且曹操屠城,還不止一次。

把天下交給這麼一個對百姓毫無仁慈之心,個人品德基本上沒有的梟雄手中,那不是一個笑話嘛。

況且,就算曹操沒那麼差,誰能保證他以後就不會變差,歷史上前明後昏的君主,難道還少嗎?

劉備這一類成就大事的人,絕不會把希望交給別人,而是要握在自己手中,他們心中總有一種信念,“只有我才能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而且我能控制自己,我永遠都不會變。”

恰巧,洛氏子都有這種信念。

所以洛氏子經常分開,但正如先前所說,洛氏子的立場是不會變得。

西域一脈的洛氏子,守在西域,和大唐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自然是有自己的堅持,那就是在大唐崩毀的時候,在大唐不能承擔重任的時候,西域能夠頂上去。

這和其他的在中原的洛氏子弟是一樣的,只不過身處不同的陣營罷了。

洛千秋瞭解這些,所以他當然不可能用家主的身份,來強行命令大祭司洛千慎做什麼,他會擺事實,講道理,來讓洛千慎站在他這一邊,去執行西域的改制。

見到洛千慎讀完信之後在沉思,安定公主當即問道:“兄長在信中說了什麼?”

洛千慎手中掂着信紙,緩緩說道:“兄長在信中詳細的講述了現在中原和西域的關係,以及現在西域狀態,對於整個諸夏形勢的不利。

現在的西域甚至阻礙了諸夏的擴張,去擴展更多的生存空間。”

竟然這麼嚴重?

安定公主連忙將信紙取過來,“西域是天下正中,雖然玄門支持大唐的擴張,但破碎的西域,政治上的不統一,讓大唐並不能繼續向西擴展,大唐龐大的人力物力,只能在中原內部浪費,燕國和中原的相持,讓燕國有了政治上的野望。

西域的破碎同時導致對於吐蕃的合圍難以成就,楚國的通道也難以打開。

千慎。

種種跡象都表明,現在的西域已經成爲了阻礙,這不僅僅是大唐的需要,而是天下的需要。

現在李洛合一走到了最後,家族的大業也已經進入了更深的一點。

吐蕃的存在阻礙了大業,該是時候解決掉它。

若是你有什麼想法,給爲兄來信,你我兄弟該是時候見一面,好好談談有關於西域和中原的事情了。

不能再任由局勢惡化下去。”

嘶。

安定公主的政治天賦就算是再差,但洛千秋寫的這麼清楚明白,她也不至於看不懂,“夫君,兄長說的這些?”

洛千慎面色凝重的點點頭,“兄長說的很有道理,現在局勢的確是不同了。”

安定公主有種預感,洛千慎的這種態度,和自己的那個天子妹妹,很有關係,或者說,和太子以及洛王,很有關係。

李洛合一的最後一步。

她剛纔看到了這一句,李氏和洛氏的親密關係,一定影響了洛千慎的決定。

我應該也屬於其中的一員吧,安定公主望着洛千慎的臉頰思索着。

“那要和兄長見面嗎?”

安定公主知道這種事情,不可能通過信件一點點的商議的,來回送信的時間,黃花菜都涼了,肯定是要見面聊。

但這件事還是要看洛千慎的意思,他是玄門聖座,如果要和大唐天子的丈夫見面的話,肯定是要通知樞機會的。

這將是一場不亞於國事會談的會面,吸引許多人的目光。

“見。”

洛千慎毫不猶豫的點頭,“至於地點就選在伊州吧。”

大唐的西都。

同時也是西域大城之一,在那裡會談,是最合適的地點。

洛千慎很快就向洛千秋回信,相約在伊州見面,在信件寄出後,洛千慎便開始通知在神臨城的樞機,以及那些在外的人員。

時間很快過去,洛千慎開始動身。

玄門聖座出行,有盛大的儀仗,無數穿着玄門服飾的祭司,以及全副武裝的神廟軍護衛在身側。

洛千秋同樣從洛陽離開,大唐禁衛軍保護着他,跨越千萬裡的距離,來到安西大都護府的駐地,西都伊州。

第314章 金盃共汝飲第705章 與神廟軍和敢戰士的差距!第273章 我在陰山上第751章 洛燕進洛陽!第494章 重判重刑第571章 天下楷模洛子川!第103章 列國(二合一)(爲盟主zjm0911加更第784章 有一劍從天外來!第812章 手掌江左權!第229章 給蒙恬一點韓信震撼第112章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第811章 《士族論》!第999章 長河第966章 終歸凜冬,化光而去第193章 和氏璧第244章 洛亦獻計第948章 誰纔是主角?第684章 洛氏的虎鬚也敢撩?第663章 大幕落下,章開啓(卷末)第719章 爲大漢而戰,而死第744章 趙國存亡,繫於我身!第496章 王文君第729章 嘴遁無敵!第640章 蔡琰與洛女第80章 《洛宮春秋》第195章 被姬昭選中的洛陵第774章 千重劫難惟此心!第682章 我的妻子在哪裡?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967章 終逝去第185章 秦洛之戰:弩第257章 大王真豪傑矣第631章 諡號第2章 宗法制與分封制第448章 洛氏的道路第476章 唯洛活我,新的武器!第726章 青州大都督!第814章 帝死!第501章 這是我此生最後所能做的!第599章 人心浮動有間隙第562章 小民從來不可欺!第517章 我輸給了洛氏啊!第179章 秦人來了第991章 江南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199章 項羽第804章 卷終第438章 洛氏二三事第142章 制度和明君賢臣孰重?第63章 牢不可破的盟誓第40章 諸夏破徐淮第807章 洛顯之,三日三遷!第157章 什麼楚霸王行爲第864章 大唐危局!第4章 洛水之戰第290章 我安排皇帝的婚事沒問題吧?第58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上)第351章 文華昌盛第779章 人事起須天命終!第187章 仗節死義第663章 大幕落下,章開啓(卷末)第533章 大丞相第826章 人心有是非善惡3死第362章 朝見大典第185章 秦洛之戰:弩第18章 攝政會議第418章 一切的結束第177章 再離間第50章 發文天下第147章 天命難道在秦國?第216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232章 明攻洛陽,暗破武關第352章 漢廷求書第702章 洛楚對洛彰言!第979章 大唐兩百七十年第379章 爲盟主太叔幺幺加更(求月票)第566章 上天助我!第841章 關中行!第458章 奉天靖難第139章 大齊和大魏都天下無敵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911章 皇后崩第151章 天子託鼎,地階唯一道具第328章 後繼第736章 王上,臣回來了!第322章 驚第831章 操蛋的草臺班子世界第389章 衛青開始崛起第372章 求新求變第783章 生死皆有命,不悔即可!第200章 製造讖言第440章 西域神廟軍第993章 四散第315章 白刃不相饒第982章 敢戰士第659章 羣星落位,章結束第516章 遵從陛下諭令者,左袒!第13章 詭計 陰雲 先敗第128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208章 陳王奮起揮黃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