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武器走私

靈兵不能出言。

洛蘇便自己一個人沿着東部沿海走着。

他時不時會挑起車簾看看外面。

蒼翠連綿的農田在風中翻起波浪,田中耕耘的農夫正揮汗如雨,井然有序的村莊升起裊裊炊煙,溪流邊洗衣服的女子用力錘擊,孩童的打鬧歡笑聲如同風吹過鈴鐺。

他還記得上一次出行,在隋朝大業年間。

荒敗乾裂寸草不生的田地,道路兩旁的草叢中處處都是白骨,兔狐出沒宛如鬼寨的村子,無數被束縛着雙手和枷鎖的百姓,被押解着前往遼東。

蒼山寒微,天下處處泣血,沉重的悲鳴和黑暗籠罩在大地上,似乎永遠也難以看清黑暗後的光明瞭。

現在真好啊,這些年的努力是有用的,多看看這些,心中那顆爲國爲民的心就會變的愈發純粹。

洛蘇走過河北。

越過黃河。

向前是淮河。

這一路上都是大唐的糧食產地,從李治和武曌將帝國都城遷徙到洛陽後,這裡的政治地位就有了顯著提高,大唐如今一半的折衝府在河北和江淮。

經過數十年的調整,關中回到了它本該有的區位,山東通過科舉迅速崛起,大唐從一個關中爲核心的集團,成爲了真正容納四方英才的帝國。

洛蘇來到了揚州。

人的天賦比努力更加重要,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同樣如此。

一座城池從建立的那一刻,它就存在着一個主要功能,這個功能也是伴隨着天下形勢的變化而變化,會隨着山川、河流的變化而變化。

長安曾經是都城,而現在承擔這個功能的,是洛陽,它的職能被轉移到了洛陽這裡。

函谷關曾經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毀滅它的不是兵刃,而是黃河的改道。

現在承擔這個功能的叫做潼關。

但潼關不如函谷關,守住潼關至少要十萬人,甚至要二十萬人。

於是關中便失去了它四塞之國、穩如泰山的地位,種種因素加持下,捨棄長安便不再是不可接受的選擇。

這些城市中,有軍事重鎮,有普通居住城池,有天險重關,還有經濟城市。

揚州就是經濟城市。

在隋朝年間它曾經衰敗到極點,但地域區位擺在那裡,它是大運河的一端,還和金陵對峙,相比蘇州而言,它沒有那麼靠南,對於朝廷而言,太過於重要,它必須繁榮,也總能繁榮起來。

在大唐建立的這麼多年裡,即便沒有朝廷特意重建,它還是蓬勃的發展起來,在貞觀末年就基本上恢復,在李治登基的第十年,繳納的賦稅再次名列天下第一州。

那個揚一益二的時代回來了。

蓬勃的河北和江淮,讓李治和武曌下定了最後的決心,必須遷都洛陽。

在洛陽,交通南北的大運河,會源源不斷的將山東的物資,用極低的代價送到宮中。

如果在長安修建一座宮殿的花費是一萬萬錢,那在洛陽的成本就可以降到三千萬錢,水運的優勢比起陸地,勝過不是一點一滴。

洛蘇來到這裡,而後被揚州官吏所知曉,聽到國師竟然駕臨揚州,揚州官吏幾乎是蜂擁而出。

揚州刺史。

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司馬。

這些人齊齊上書,率領着揚州文武百官請求洛蘇蒞臨筵席。

洛蘇很關注揚州的發展,或者說,他關注整個淮河以南的發展,但對於見這些官吏,他沒有興趣,只從中挑選了幾個人。

有江南洛氏的子弟。

有呂氏的子弟。

說起呂氏,現在其實過得很舒服,在大唐的衆多家族中算是很不錯的。

當初洛氏無論是征戰草原,還是北遷,呂氏大部隊都跟着洛氏遷徙走了,其中包括主支的許多人和大多數旁系。

呂氏死了很多人,但也有很多活着。

一部分留在齊地的故鄉,還有一部分在南北二朝時前往江南,投靠洛氏,在江淮紮根,後來洛氏南歸,凜冬城的呂氏就有很大一部分回到了齊地。

呂氏是比較特殊的。

呂氏的女兒是不愁嫁的,無論是皇族,還是那些高門,沒人會覺得呂氏不是高門。

雖然呂氏的確不是高門。

山東士族之類都很喜歡要聘禮,呂氏和洛氏久居,是不興這一套的,但呂氏不認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種理論,所以呂氏會經常性干涉嫁出去的女兒。

呂氏家規很嚴,稱得上是森嚴,對於造反、謀逆之類,可能會造成家族覆滅的行爲,管控極嚴。

可以說是三令五申。

大唐實行重內輕外的政策,許多士族高門離開鄉土,前往洛陽長安去客居,謀取高官,但呂氏依舊深耕鄉土,在洛陽可能不如那些追求出將入相的高門,但在地方上,卻是真正的地頭蛇,不顯眼,但實力極強。

一行人在一處雕花的閣樓中見到了洛蘇。

無論是洛氏還是呂氏,在見到洛蘇的那一刻,齊齊跪在地上,“叩見老祖宗。”

洛蘇擡眼望去,每次見到呂氏,他都覺得很神奇,一個凡俗的家族,能夠做到現在這種程度,這是洛氏改變世界的最明證。

雖然呂氏也有敗類出現,但家風極嚴的呂氏,總能主動清除這些人,可以說是將洛氏內部的自我革命學習的淋漓盡致。

姬姜聯盟是從遠古就開始的,到武王和素王的時代發揚光大,創建了邦周,但真正形成制度,卻是洛蘇親手推動的。

當初因爲姬姓諸侯和天子的血緣越來越遠,爲了解決這種問題,洛蘇創造性的提出了天子娶嫡長女,其他諸侯同娶姐妹的先例,這叫“取異姓之血固姬姓之親”,真正的姬姜聯盟從這裡開始頻繁聯姻,互嫁互娶。

“老祖宗蒞臨揚州,使揚州蓬蓽生輝,傳說上古聖人過而有經典,老祖宗若有隻言片語留下,千百年後,定有光輝神聖閃耀啊。”

一行人也不起身,就在地上跪着,誠懇說着。

洛蘇坐在椅子上,靈兵將茶水取過來,輕抿一口,只覺甘甜凜冽,“此番過揚州,的確是有些事要交待,你們都是我的本家族人,今日在此,便是機緣,且聽一番。

自邦周以降,一千七百年,天下重心,漸次南移、東移,到如今,江淮已經是天下財稅首重,這是不爭的事實。

日後這種趨勢依舊不會停下,所以日後天下想要昌盛,江淮、江南的重要,要時時刻刻記在心上。”

經濟在逐漸南移是洛蘇關注到的事情,不僅僅是糧食產量,單論糧食的話,中原以及河北,這兩塊大平原,永遠都是糧倉,江淮的平原還不足以承擔整個天下。

但伴隨着江淮和江南的開發,瘴氣、溼熱、風熱這些問題被解決,南方更加宜居的屬性就凸顯出來,揚州是天下商業最繁華的地方,甚至超過世界大都市洛陽和曾經的長安。

不僅僅是揚州,就連一向被認爲流放之地的嶺南,也有廣州這座非常繁華的城池。

見微知著。

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暖和,人對溫暖的嚮往是潛藏在基因中的,就連洛氏都從凜冬城遷徙到了遼州,僅僅南歸一千多裡,就暖和了很多。

……

洛蘇一路向南的目的地不是江南洛氏,而是嶺南和中南半島。

嶺南的廣州,是一個非常繁榮的城市,和嶺南的其他地方,顯得格格不入。

廣州的土著並不算很多,這裡從建立開始,就是秦朝帶來的漢人,而後漢朝的時候,大規模的向這裡遷徙人口,再加上在這期間,這裡發生過一些戰爭,不少土著主動離開了這裡。

如今。

這裡是大唐安南都護府的駐地所在,位列四大都護府之一,大唐朝廷在這裡駐守着六千兵力。

安東都護府存在的目的,不僅僅是爲了震懾嶺南那些潛藏在山中的南蠻,同時也爲了監視被李治分封在這裡的王公諸國。

還有那個大王國建制——宋國!

四大都護府之下,都有許多王公之國,是當初大封諸侯的時候,分封在這裡的。

安南都護府的轄區,便是後世兩廣以及瓊州,其中佈滿了崇山峻嶺,號稱十萬大山,這麼複雜的地形,分封王公之國時,朝廷可謂是絞盡腦汁。

至於宋國。

在剛剛建立的時候,宋王過了很長一段苦日子,畢竟是王后蕭妃的後代,爲武曌所不喜,自然不可能像是秦王、齊王等人出鎮的時候,把國庫都要搬空那樣的出鎮。

不過後來朝廷還是讓安南都護府徵召了很多人去建設宋國,而且嶺南和中原有水系聯通,能運送物資,安南都護府是宋國開拓的後勤基地。

洛蘇來到江南之後就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許多江南大族的都在向南流入物資,他從江南洛氏那裡得到了一些事,甚是詫異,民間竟然已經開始這麼玩了,他一路向南,到達安南都護府後,發現宋國的開拓果然比想象中還要好。

打仗打的就是錢糧,宋國的開拓能比想象中更好,更快,就是因爲有大量的資源流入,不僅僅是江南大族,安南都護府的官吏也都在做這件事,那就是在朝廷給予的供給之外,額外給宋國售賣更多的糧食和兵器。

許多朝廷淘汰下來的盔甲、兵器等,經過造冊廢棄後,轉手被賣給了宋國的開拓貴族,還有那些在嶺南開拓的貴族。

還有那些中原的大糧商,都在往這邊販賣糧食,很簡單,這邊有水路,比往內地買成本低,而且軍糧給的價格高。

這是相當暴利的買賣,堪稱無本萬利。

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走私,因爲朝廷從這裡面是拿不到稅收的,江南洛氏知道,但沒有參與,洛氏的糧食和藥材有時候會賣給糧商。

一件貨物,它的最終結局,是落在付錢的那個人手中。

所以洛氏的糧食和藥材最後有多少落在了這些開拓貴族手中,那就說不準了。

當得知這一切的時候,洛蘇不算是很震驚的,但這種模式讓他很感興趣。

尤其是他得知了一件事後,他的興趣幾乎到達了巔峰。

這件事便是宋王竟然賣地借錢打仗。

一羣來自江南的商人,以及安南都護府的官吏,在宋國有自己的土地,甚至有礦、山林。

這些東西都是宋王抵押給這些人的。

宋王用這些土地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收益,來獲得更多的利益。

在民間這種事很常見,民間借貸做生意,擴大生產都是這樣做的。

但這種事出現在一位宗王和一些身份地位完全不對等的商人、官吏身上,讓人吃驚。

因爲按照常理來說,這種事情的最後結局,通常只有一個,那就是宗王黑吃黑,將所有東西都吞進自己肚子裡。 因爲雙方是完全不對等的。

在這個皇權至上的社會制度中,說句不好聽的,哪裡有其他人說話的份,還談條件,簡直就是笑話。

但事實就是,這種交易形成了。

洛蘇對這件事很感興趣,於是在這樣停留了一段時間,對於他這種智慧冠絕人類之巔的人而言,只要略微瞭解,就足以看出這其中的底層邏輯。

這種違反常識的事,到底是發生的?

然後。

洛蘇就有些懵,這是一羣傻大膽和一個膽小鬼的合作。

這件事從表面上來看,是有邏輯的,商人、安南都護府中的大人物,如果將這些人統一稱之爲“中原權貴”,將宋國中的貴族稱爲“宋國權貴”,這其中的邏輯就是這三個團體。

中原權貴認爲宋王本就是被天后所趕出去的喪家之犬,雖然貴爲宗王,但實際上時時刻刻都在死亡邊緣徘徊。

宗王?

如果宋王敢有什麼抵抗,安南都護府就會讓他知道,什麼叫做中原天軍,從心理上,中原權貴認爲自己有實力上的優勢地位。

而後便是第二個關鍵,宋國權貴不是宋王的鐵桿,在分封制度下,宋王對宋國權貴的控制沒有那麼強,這些宋國權貴和中原權貴有極大利益上的往來,甚至有許多聯姻,內外勾結,宋王受到的掣肘極大。

但洛蘇認爲這種制衡是虛假的,就像是鏡中花,水中月,一戳就散。

商業有沒有力量?

當然有。

金錢在任何時候都是強大的力量。

但在這個時代,商業的力量是薄弱的,金錢的力量是不足夠的,這世界九成的力量,都在土地上。

土地上的百姓,纔是決定一切的力量。

邦周時的諸侯可能抗衡天子是因爲有不在天子手中的土地。

世家門閥能抗衡皇權是因爲有脫離皇權掌控的土地。

在宋王這件事上,宋王在天后執政期間,的確是終日擔憂,生怕自己哪一天被注意到,進而被召回神都洛陽,腦袋落地。

但在政治上,還有一個定律,那就是掌握權力的人,是待的最久的那個人。

臣子和君王的爭鬥,在不撕破臉,不置於死地的時候,總是以君王的最後勝利而告終,就是這個理論的終極體現。

君王就像是聖人,在皇權穩固的社會中,皇位不會被篡奪的情況下,君王最差的結局不過是丟麪皮,不過是被人罵幾句而已。

臣子則一個不慎就會丟掉性命。

一旦君王不要臉,鬥爭的結果就註定了。

宋王同樣如此,宋國是他的,他長居這裡,他的王位來自於中央朝廷,不是這些人所能夠撼動。

天后的年紀也已經很大,沒有多少年可以活。

新上任的天子,對宋王就不會有什麼大的仇恨,那已經是上一代的事情,到了那個時候,一旦宋王反應過來,那一場清算就是註定的。

換句話說,現在這種詭異的平衡,只是因爲天后對諸王公的震懾而出現的。

在這種情況下,敢簽下二十年、五十年契約的人,真是瘋了。

在瞭解了這些情況後,洛蘇甚至都能夠猜的出來之後會發生什麼。

一旦宋國方面撕毀契約,這些事自然是不敢上報朝廷的,走私的事情沒人敢提,那就只有一個選擇了,那就是安南都護府以宋國有不軌行爲,甚至還會主動造出一些邊釁,進而以安南都護府的大軍,進攻宋國。

如果贏了,那未來真的有可能控制住宋國。

但如果輸了,那一切都要打水漂。

在研究了這種模式後,洛蘇就不再關注,一切社會關係的形成,都有其特殊的社會背景,這些事情他不會干涉。

江南洛氏隱隱參與其中的原因也很容易就猜出來,現在這種模式,的確是幫助宋國快速開拓,自古財帛動人心,在江南士族被中原排斥的過程中,他們向南轉向,去尋求利益和退路,就是非常現實的追求。

沒錯。

洛蘇看出來了,這些江南士族在宋國取得土地,很有可能也是爲了跑路,如果南洋真的發展起來,在大唐事有不逮的情況下,就跑路到南洋去。

這和當初洛氏在感應不到素王后,擔心衰敗後滅族,於是跑路到遼東凜冬城,有異曲同工之處。

事務總會隨着現實而改變,曾經聖旨下來,就只能跪地等死,根本就沒地方跑。

唯一能跑路的就是草原,但草原過去太難,很可能死在路上。

現在隨着大唐向四周的開拓,給了很多人這種機會,原來這個世上,除了中原之後,還有適宜人生存的土地,而且距離大唐這麼遠。

洛蘇來到南洋之後,看了這裡的水流條件,又看了看兩廣以及會稽那連綿的羣山。

這裡其實也是一片天然的割據之地,中南半島的水熱條件太好,足以撐得起一個龐大的帝國,如果這個國家還能取得兩廣,就能獲得一片抵禦北向的屏障。

不過。

洛蘇站在高山上,望着那連綿的土地,“沒機會了。”

沒機會了。

從大唐踏上這裡開始,從文化開始同化這裡開始,這裡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洛蘇就在廣州,給洛陽寫了一封信,不是給武曌的,而是給太平的,等到太平登基後,再打開這封信。

其中是關於防止周圍封國產生自主意識的內容。

“在帝國的西南山區中,有許多傳承多年的土司,這些土司和漢人的習慣格格不入,進而在這裡造成事實上的獨立。

現在,在分封的國家中,同樣產生了這種情況,如果這些權貴長時間盤踞在當地,和中原形成事實上的政治隔離,那必將產生政治上的遠離。

這個問題要格外的重視。

不重視這個問題,分封國的分裂就是可以預見的。

分裂獨立建國只是第一步,在分裂後,如果在和上朝的競爭中,處於劣勢,那就會進入下一步,即從文化上,開始驅逐有關於上朝的一切。

最終,一套以本地主義爲核心的思想,就會出現,一旦出現這種本地主義的思想,就要重新花費極大的代價進行整合,且效果不一定顯著。”

洛蘇對此很清楚。

當初的邦周統一後,全天下的貴族都說一樣的話,執行同樣的禮儀,敬拜同樣的至高神,那是第一次大一統。

但在逐漸的分化中,幾乎所有國家都開始結合當地的特色來搞自己國家的主義。

其中變化最大的莫過於吳國和越國,已經到了斷髮文身的程度。

其中齊國、楚國、秦國這些地處邊陲的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這還是有洛氏高舉諸夏大旗的情況,即便如此,各國人間的隔閡也變得很重。

秦漢第二次整合當時的諸夏世界,最終形成了漢人這個羣體。

現在西域爲什麼這麼難搞,離心傾向這麼嚴重,其實就是因爲,西域相當的本地化,而且是從信仰到文化上的本地化,走出了一條有別於中原的特色諸夏道路。

西域有神廟存在,問題不大。

但宋國這裡,洛蘇覺得問題很大,一旦遭受到來自北方的壓迫,來自大唐的統治者,就會主動融入當地了。

洛蘇雖然搞分封,但他不搞分裂。

就算是因爲現實原因,導致不得不分開統治這廣袤的國土,但內部的交流絕不能停下,在內部也不能產生隔閡。

那個曾經的羅馬帝國,分成東西羅馬兩部分,但所有人都以同一族羣自居,他們稱呼自己爲羅馬人。

在兩個政治實體間,有官員的相互交流,有皇帝的相互交流,更不要說民間的交流,在復興帝國的時候,他們不僅僅要復興其中一個,而是兩個,是整個羅馬的版圖。

在中原,過去的所有分裂都是因爲戰爭,幾個互相之間不能吞併的政治軍事實體,在進行抗衡,最終造成了分裂的現實。

這樣的分裂,如果分開的時間足夠長,是真的會產生分化的,甚至漸漸變成兩個族羣,就像是當初前往草原的漢人被同化成遊牧,百年後,誰還能知道他們的來歷呢?

他們已經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從漢人變成了匈奴人,鮮卑人,或者某一個東胡族羣的胡人。

六大王國實際上就是一種不得不的分裂。

但洛蘇要的是裂國不裂族羣,“在處理分封出來的王公之國時,加強統治階層間的交流,是必要的政治手段。

與此同時,應當從藩屬國中選拔優質的官吏,進入中央朝廷任職,乃至於封侯拜相,同時應當派遣中原官吏,進入藩屬國中擔任流官。

雙向加大雙方之間的交流,這是新朝所應當完成的任務,這是宗主國所應當做到的政治任務。”

洛蘇從洛陽出來,就是要看看這天下變成了什麼樣子,距離一道道政策的頒下,已經過去許多年,現在都已經發酵開來。

即便是聖人,也不可能知道,一道政策到達下面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發佈政策,地方實施,反饋,調整,重新發佈政策。

這便是治國之道。

此番出來之後,在嶺南和中南這裡發生的事情,就讓洛蘇覺得很有趣,可以說是,有些出乎他的預料。

經過對世界本質的探查,洛蘇斷定那些商人最終一定會失敗,但對於這種模式,他同樣有一個猜想。

那就是如果有一天,這些商人手中所掌握的力量,超過了土地所能夠產出的財富呢?

雖然從數千年前開始,農業就一直都是立國之本,存身之基。

商業雖然來錢快,但任何明君聖主都知道,只有讓百姓吃飽飯,國家才能安穩,國家大部分的精力都應該放在農業上。

但洛蘇自然能看到,商業在賦稅中的比例越佔越高,商人所掌握的力量也越來越強,雖然商人的社會地位並沒有提高,但事實上,曾經完全依賴土地的貴族,現在都開始用商業來讓家族擁有更多的轉圜餘地。

這實際上代表了一種未來的趨勢。

這種趨勢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洛蘇只略微一回想,就見到了一切的根源,從一畝地的糧食產量越來越多開始,從水利的修建、農具的進步開始。

從一畝地所需要耕作的人越來越少開始。

從不需要種地的人越來越多開始。

如果糧食產量能再次增加呢?

中南半島有種水稻,生長在宋國中!

第686章 只有天知道!第670章 我周氏!第542章 勿忘先帝之志!(還2)第218章 大秦諸侯王和山東諸侯王第348章 結束第386章 大型資料片開啓,天命的猜測第185章 秦洛之戰:弩第572章 黨錮之禍終結第484章 漸行漸遠第632章 我要行的路走完了第96章 宋國下場,籌謀周天子第830章 二朝鼎立第615章 諸將齊出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603章 縱橫無敵洛子凌第522章 大漢的命運第478章 洛氏典藏第328章 後繼第760章 洛氏現代番外:碰瓷引發的一場血案第604章 見豪傑洛霄霸氣第892章 國師真不愧是國師!第1000章 聯盟第607章 洛霄弄人心,諸侯知前計!第289章 看好了,洛氏祖傳傳播王化第647章 極於情!第472章 昭城已開,大道已現!第158章 楚國項氏第1002章 未來第528章 靈爵十二年,諸事落畢第344章 洛陽第737章 袁紹死!第781章 有生死令如山如淵!第433章 王血以貴第995章 鎮壓第327章 流國第611章 洛空指點劉玄德第118章 腳踏實地,洛氏種地第458章 奉天靖難第971章 四海之內,唯有一君第509章 此子類我,當爲堯舜第381章 頌聖與天啓第867章 江南洛氏歸唐!第918章 於公如聖,於私徇情(心情好,加一第72章 孫武與慶忌第968章 君薇薨,武曌崩第83章 洛瑜使齊第438章 洛氏二三事第355章 百家爭鳴,一花獨放第682章 我的妻子在哪裡?第918章 於公如聖,於私徇情(心情好,加一第933章 魏王,你能治理這裡嗎?第300章 洛仲堪第399章 爲盟主竹蘭白菜加更第63章 牢不可破的盟誓第680章 你的未來在哪裡?第710章 曹洪死第665章 第一次諸夏大戰!第785章 天下震動!第857章 洛氏南歸!第872章 洛玄照坐斷河北!第138章 項氏:楚國還得看我,楚人以後拜素第734章 全都在超神!第132章 衛鞅第566章 上天助我!第894章 制史!爲歷史破除迷霧!(4月初求月第668章 逐漸開始超神的洛楚第683章 我糜貞既美麗又聰慧!第617章 我恭敬的執行上天諭令第308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上)第675章 白馬?哼!定叫他有來無回!第477章 天下英才,爲我所用!第847章 江南洛氏!第974章 二王入京第838章 不過笑談中(卷末)第968章 君薇薨,武曌崩第29章 申戎入寇第927章 神器:荊棘王冠第809章 如何斬斷所謂的千年世家?第605章 勝白馬太平揚威,戰關張洛霄無敵第860章 晉陽起兵!第813章 宮闈有亂怨何人?第39章 洛宴使楚第194章 四海一第571章 天下楷模洛子川!第795章 昭昭洛水!第897章 太子多病(4月初求保底月票23)第220章 劉季願爲公子戰一場第944章 陛下才是君王第738章 瘋狂的背叛!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299章 相父第361章 閥閱之家的隱約出現第183章 列國反應第716章 盤點收穫第566章 上天助我!第982章 敢戰士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67章 素王解惑,老子成聖第753章 魏王賞無可賞,封無可封!第692章 江河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