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自太極殿之上升起,鋒芒似乎能直接刺死人一般。
武曌的寢殿並不如何煊赫,她在宮中最得李治寵愛,賞賜自然是極多,但她都分給了其他宮人,這對於武曌而言,就如同天生的手段一樣。
“郡主,這是從益州快馬送回來的水果,叫做荔枝,你嚐嚐看。”
武曌將荔枝剝開殼餵過去,她的手指鮮嫩白皙,甚至還要勝過荔枝的果肉三分,洛君薇張開櫻脣將果肉吞下,甘甜的汁水在嘴中爆開,讓人只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武曌見狀笑着取了一枚荔枝餵給自己,微微眯眼,在這座時時刻刻暗藏殺機的宮殿中,武曌誰都不會相信,包括她喜歡的皇帝李治,皇帝的諾言就像是用過的廢紙,只有傻女人才會相信皇帝的海誓山盟。
武曌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李治永遠信任她,喜歡她,站在她這一邊,但主動權必須掌握在她的手中,而不是完全依靠皇帝所謂的愛情,她武曌可不是嬌滴滴的小娘子,有的是心機和手段。
但眼前的洛君薇是不一樣的,如果這世上有一個人,真的能夠讓她百分百信任,那就是洛君薇,這是一種極度複雜的感情。
“這些時日,郡主可曾去過國師那裡?說來我也有許多年不曾見過國師了,不知國師身體可還康健?”
武曌挑起話題,將話題牽引到洛蘇身上,洛君薇微微一笑,“老祖宗百病不侵,端坐靈天閣,俯視着人間,一切蛛絲馬跡,都不能脫離老祖宗的視線。”
武曌手一頓,而後便是驚喜在眼底閃過,“那我就放心了。”
洛君薇聞言微微頷首,二人的言語有些像是在打機鋒,但這正是互相尊重,洛君薇乃是女史,身負記錄史實的責任,但有些事又沒有必要記載,所以武曌不能將許多話說的太明白,否則就會讓洛君薇爲難。
只可惜女眷長留宮中,要麼是宮女、妃嬪女官,要麼就是女史,洛君薇當然不可能當前面的那些宮廷職務,所以她必須得有女史身份,才能長時間留在宮中,否則武曌真想建議李治,換掉洛君薇的女史之位,這樣她說話,就不用拐彎抹角了。
武曌略一思索,緩緩說道:“皇后膝下無子,所以想要過繼一個宮女的兒子,作爲嫡長子,這是因爲外朝有大臣上書,請求陛下立太子,以正社稷,唉,在我看來,這卻不能安定社稷,而是禍亂之事啊。”
洛君薇神色一凜,皇后沒有兒子,這是皇后大位不穩的一大因素,實際歷史上,這也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收養一個地位卑微的皇子,是解決這件事的最好方法。
地位卑微的皇子一躍成爲嫡長子,而皇后則能夠順利穩固地位,日後成爲皇太后,還能力壓皇帝,可以說是爭權奪利的雙贏之舉。
但收養皇子能不能成功,不在於皇后本人,而在於皇帝的態度,以及外朝的態度,即,誰纔是說了算的那個人,那個人拍板同意,這件事才能成功。
而現在,外朝能夠決定這件事的人,就是長孫無忌,反而是皇帝李治的態度不太重要。
實際上李治對於立太子是非常反感的,尤其是大臣們逼着他立太子,李治是貞觀二年生人,他的年紀還非常小,他認爲自己完全不到要立太子的時候,當初對於太子之位的爭奪,也讓他心中有陰影。
最重要的是,要立太子的人,一個是皇后,一個是長孫無忌,都是他當下最討厭的人,內廷和外朝聯合起來要立太子,這更讓李治憤怒又恐懼。
這是什麼意思?
現在立了太子,是不是我這個天子,如果惹得不滿,都可以被換掉了?
這種想法的出現,簡直就是人之常情,身爲天子,本就在政壇中,一直都處於邊緣地帶,現在還在皇宮中,出現一個另外冠之以“君”稱呼的人,李治就如同被侵入領地的山君猛虎,渾身的汗毛都在直立起來,本就不多的安全感,讓他徹底被刺激到了。
武曌敏銳的感覺到了這件事對她的計劃大有助益,她本就在思索怎麼讓皇后和長孫無忌聯繫起來,現在都不會她推波助瀾,二人就主動的靠近了,簡直天助她一般。
聽罷武曌的感慨,洛君薇作爲一個上好的捧哏,立刻問道:“早定儲君,以安社稷,召儀爲什麼說是在禍亂社稷呢?”
武曌柔聲道:“太子之位,豈能夠輕易立呢?
我大唐建朝以來,因爲太子之位所託非人,而造就的結局,難道還不能讓人警醒嗎?
國家沒有嫡子,太子乃是國之根本,陛下不立太子,正是要考量諸皇子,擇其中的賢能之人,以真正安定國本。
但現在太子之位卻成爲某些人爭奪權力的工具,成爲某些人安身立命之本。
這豈不是將個人放在國家之上嗎?
妾身認爲這是不正確的,所以深深爲之感慨啊。”
這一番言語,讓洛君薇笑着頷首,“召儀所說的很有道理,想必陛下會因爲這番話而欣喜,外朝聽到這番話後,也會有人理解召儀和陛下的顧慮。”
太子,對於現在的大唐來說,是一個並沒有絲毫神聖性的詞彙,因爲剛剛進入第三代的大唐,前面兩代太子,都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沒能登上帝位。
無論是對於皇帝、后妃還是外朝的朝臣,太子都只不過是一個更大的靶子罷了,當然,這並不是說太子之位就不重要,作爲守擂之人,只要能夠扛得住八面來風,那最後就能夠贏得一切,還是比其他人勝過半分的。
武曌得到洛君薇認可很是欣喜,洛君薇願意將這番話傳出去,這就是在幫助武曌。
武曌的目標很簡單,既是以此討李治歡心,在這種時刻,她依舊和李治站在一起,又是將長孫無忌立太子的行爲,塑造成爲了自己的權勢,而枉顧朝廷未來的形象。
而那位可能會被立爲太子的皇子,也將會在身上蒙受一層名聲,那就是他的太子之位,是因爲長孫無忌爲了自己的權勢,以及皇后爲了尋找一個好控制的人,纔得到的,他本身是一個既沒有品德,又沒有能力的人,武曌這一招,一石三鳥,簡單卻好用。
武曌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得到洛氏的幫助,讓雍國公真正的下場去幫助李治,而現在最能影響雍國公的人,就是國師,只要國師透露一點意思,雍國公就會全力以赴。
而如何去影響國師,武曌輕聲道:“郡主,妾身多年不曾見過國師,甚是想念,郡主可願意爲妾身給國師送一封信嗎?”
洛君薇微微眯眼,“自然無不可,還請召儀將信件寫下。”
武曌笑道:“不必寫了,郡主過目能誦,便直接口頭轉達吧,妾身相信郡主不會拆開信件看。”
洛君薇差點有點沒繃住。
武曌讓洛君薇口頭轉達,還要讓洛君薇裝作不知道信件內容。
真的挺會開玩笑。
武曌開個玩笑後,神情略微肅然了一些,“國師親啓:
妾身這數年中隨陛下理政,見到了一些有關於大唐的現實,從中發覺了一些不妥的動向。自貞觀年間,大開分封,諸王、諸公出外建國,固然是開拓甚多,但是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
在先漢年間,諸王諸侯旋起興盛,轉而衰落,多有白衣卿相之事,後漢年間,門閥大族勢力強大,但伴隨着外戚以及宦官的爭鬥,亦多有破滅,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但不過是新興數十年而已。
東漢破滅後,門閥士族愈發鼎盛,但不過是旋起旋滅,多有房支被滅。
山東士族、江南士族,現在都依靠着祖上的名聲來做官,使得世人敬仰,但按照三百年來慣例,若是多代之後,沒有人顯耀,終究還是會敗落。
妾身認爲科舉將會是改變這一切的法門。
但這些年來以妾身所見,這些高門大閥,依靠着諸王諸公的外拓,族中子弟多有累功而高升者,在王國、公國中高升,進而通過族中、姻親舉薦,入調中原,僅僅不過十年,大唐六品以上官職,便多由這些高門大閥所佔據。
妾身深深畏怖,認爲此風絕不可再漲,否則大唐將國之不國。
如今王皇后、蕭淑妃出身煊赫,長孫無忌亦出身關隴,與那衆多舊門多有聯繫,天下已經板結,妾身以爲,這絕不是國師所願意見到的場景。”
洛君薇深深望着武曌,眼中並沒有驚訝,只是噙着笑意,這就是她認識的武曌,總是能夠敏銳的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所在。
在這個爭鋒的關鍵時刻,她抓到了洛氏或者說是洛蘇很關心的問題,那就是上層完全固化的問題。
這是分封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在外分封,不是說簡簡單單那的在外分封貴族、在內郡縣科舉就可能的。
即便是在邦周那個完全分封制度的時代,諸侯們也在追求進入天子的王畿執政,成爲三師、三公,就比如當初洛氏連續九代都在王畿內執政。
現在的大唐同樣如此,分封的王國和公國,又不是完全就獨立於大唐,那依舊是大唐的領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那就存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六大王國就算了,那些小王國和小公國的王公,難道就真的讓他們一輩子待在國中,而不給上升渠道嗎?
不可能的!
那豈不是離心離德?
而且王公就不提了,他們的子嗣,以及跟着那些王公出外的門閥大族,難道也永遠不回來嗎?
那更不可能。
這些門閥士族出去之後,是比普通人更容易立下功勞的,一旦立下勳爵,再加上本就有極強的關係,就算是吏部想要將這些人阻礙在選官之外,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寒門就算是科舉過關,能夠從九品開始當官,但這些門閥大族直接一開始就是六七品的官員,後面升官也更快,有功勞傍身,讓他們升官也理所應當。
科舉只要降低成本,數量衆多的寒門完全可以和高門大閥競爭。
而分封纔是寒門難以參與的遊戲,更恐怖的是,分封相當於給了高門大閥一個刷功勞的場合,高門大閥的人,尤其是現在的諸夏,那些有私人部曲的世家子弟,是不容易死在戰場上面的。
有功勞、有人脈,寒門憑什麼和門閥對抗?
這就是當初洛玄辰爲什麼知道要大開分封之後,就有些絕望,他知道科舉要被打死了。
但分封能有效的開拓諸夏,這是老祖宗的千年大計,他又能說什麼呢?
只能說是時運不濟。
武曌看到了這一點,這個後果雖然是國師造成的,但武曌知道,國師並不願意徹底看到這一點,這是她和洛君薇相處了這麼多年而感知到了。
打通上升渠道,對於洛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現在這種情況雖然不能徹底逆轉,但並不意味着,就要放任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只要能夠抑制一些它固化的速度,那就是善政。
而讓王皇后以及長孫無忌這麼搞下去,那肯定是不可能了。
只有她,武曌。
只有她才能看到這一點,並且願意付諸實行,她武曌本就出身寒門,祖上沒有什麼顯赫的背景,父親是個商人,所謂的宗族勢力,也只不過是小門小戶,隨着父親的逝去,已經開始漸漸破落。
她沒有什麼負擔,能夠全力的去壓制那些世家大族,而且她能夠影響到天子李治,但這需要一件事,那就是她能夠成爲皇后,她要能掌握權力才行。
“召儀,老祖宗肯定會喜歡你這封信的,你已經摸到了這個時代的關鍵鑰匙之一。”
洛君薇眼中有綺麗的光彩,她神情很是認真的說道。
開啓洛氏的關鍵鑰匙之一。
武曌猛然有種放鬆的感覺,她先是輕聲笑兩聲,而後低聲感慨道:“希望能夠早日見到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