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洛蘇宏圖,國際三可汗制度!

第891章 洛蘇宏圖,國際三可汗制度!

耀目的光照在大開的宮殿門前,暈染上一層薄薄的金妝,自極廣的殿前而上,一層層扶搖直上的階梯,宛如傳說中步入天宮的階梯一般。

洛蘇擡階而上,立在殿門之前。

天子、太上皇、皇后、諸皇室親王、諸大小外戚、諸十六衛大將軍、宰相、各部堂官、番邦酋長、諸夏小國之主,無數的目光,盡皆望來,落在洛蘇身上。

該如何來形容洛蘇呢?

見過洛蘇的人,從不曾用美或者醜這樣的言語,也不曾用年輕或者蒼老這樣的詞語,就如同皓月當空時,羣星都要隱退,當洛蘇身上那濃郁至極的淵沉展現在萬人之前時,當那宛如在翻看一本古書的韻味透出時,其他的就只能是細枝末節了。

在他的身側,站着一個妙齡的少女,未曾及笄的年紀,漆黑如墨的柔順長髮,瞳眸若璨星,白瓷般的肌膚,眉若青山,秀如遠黛,有若含苞待放的骨朵,似有微微的沁香透出。

正是洛玄夜和李秀寧的第一個孩子,深受二人寵愛,又被李世民寵愛的洛君薇,在貞觀元年四月被封爲安樂郡主,美名盛滿長安。

她陪在老祖宗洛蘇的身邊,一步不搖的走進殿中,李世民親自從御座走下,來到洛蘇面前,把住洛蘇的手臂,“國師,您終於來了,讓朕一番好等啊。”

洛蘇輕聲笑道:“天可汗的榮耀時刻,應當讓天子獨享,這個名字,真好聽,這些番邦胡人,也是懂什麼叫做諸夏之美的,我看其中有許多,一副漢人面孔,應當是遷徙到西域以及逃亡塞北的漢人武裝,借番國迴歸中原。”

在塞北有很多漢人武裝,大唐征討突厥的時候,在反間、用間方面,以及糧草補給方面,得到了很多漢人武裝的幫助。

這些漢人武裝現在用番邦小國的身份來到大唐,目的是保持半獨立的情況下,進入傳統朝貢體系,吃大唐的賜福和商業福利,以維持生存,唐朝君臣對此心知肚明,這很正常,就相當於是僱傭軍。

李世民笑一笑,對洛君薇柔聲道:“薇薇,去你母親那裡吧。”

洛君薇福禮後往李秀寧那裡去,李世民和洛蘇聯袂往上首而去,在殿中最上首,是李淵和李世民,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坐在李淵兩側。

洛蘇則有一個單獨的座位,就像是東漢時的司隸校尉、尚書令等官職,級別比三公九卿低得多,但是位低權重,所以在朝會時,有單獨的座位,號稱“三獨座”。

現在洛蘇是同樣的道理,他現在的地位有一點類似於大唐賓客,但又不是,他是大唐的老師。

所謂天地君親師。

常言道,忠孝難兩全,事君以忠,事親以孝,忠孝難兩全的意思是,君王和雙親的地位是一樣的。

又有一日爲師,終身爲父,這真正的老師地位,又不比父母差。

所以這大唐的君王和大唐的老師,君王自然是略高的,但君王絕不能以對待賓客以及臣子的態度去對待老師。

當洛蘇坐定的那一刻,大唐朝臣在禮官的指揮下齊聲行叉手扶額禮,“參見國師,國師萬安!”

洛蘇的國師位在三師之上,羣臣面而見禮,這是諸朝臣都知曉的,番邦諸人見狀也齊齊行撫胸禮,拜伏道:“外邦之臣,參見國師!”

李世民昂聲壯闊道:“國師通曉天時,善察陰陽,能合四方,能辨萬人,才能高出千古,當世亦無所及者,今日諸邦朝賀,朕請國師前來,爲大唐、爲諸國,爲朕,爲諸王國主,爲大唐百姓,爲諸國生民,指一條路,畫一條線,使我大唐及萬國之邦,永昌永盛。”

譁!

李世民所言,使殿中幾乎所有人都開始竊竊私語,他對洛蘇的推崇之高,是衆人之前所不敢想象的。

尤其是在這種對大唐至關重要的外交場合,將這件事交給洛蘇,這代表着什麼,不言而喻。

……

шшш▪ тт kān▪ c○

外交對中原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好的外交能夠讓帝國,民不亡而邊患自解。

這些小國單獨拿出來都不算什麼,但只要有一個強大的部族統合,立刻就是一個幅員遼闊,擁護百多萬戶口的熾盛大國。

這幾乎已經達到了大唐四分之一乃至於三分之一的戶口。

不僅僅人口多,戰鬥力也強,匈奴、突厥,能以不到中原十分之一的人口,卻能抗拒中原,其中自然有內因存在,而不僅僅是運氣好。

草原人逐水草而居,擅長射術,又擅騎術,比大唐內地中只會種地的農民,是更適合作爲兵員存在的。

一漢當五胡,說的是良家子那種經過專業訓練的,不是隨便從地裡拉個農民出來。

御使邊塞胡人夾雜漢人精銳,早在漢朝就經常這麼幹,這是保持帝國戰鬥力的通用做法。

……

太極殿中,除了李世民等少數人外,衆人皆跪坐在席中,待突厥頡利可汗戰舞結束後,宮娥爲所有人換上新的酒爵。

洛君薇再次站到了洛蘇身側,洛蘇的聲音很是清亮,卻又不失厚重,殿中所有人都能夠聽的清清楚楚。

“蒙素王恩典,今日站在這裡,與諸君會晤。”

洛蘇的聲音中帶着無盡的感慨。

多久了,他不知道有多久不曾如同現在這般,面對着如此多的國家,在這裡出言。

那時跪坐在他面前的,都是姬姜的諸侯,而現在,時代變了。

一代代人開拓,現在諸夏有了更深厚的基礎,能夠做成更大的功業。

蒙素王恩典,對洛蘇而言,這不是一句空話,他是真正的蒙素王恩典,才得以站在這裡。

而殿中衆人只能感覺到,彷彿山在晃動,彷彿水在洶涌,當洛蘇站起來的時候,就好像光都瞬間暗淡了一瞬。

“諸君,遠離鄉土的人就如同失去翅膀的雄鷹,諸位卻不遠萬里來到長安,覲見諸夏的天子,想必是因爲得知了大唐皇帝陛下得到了皇天的垂青,擁有了崇高的天命,成爲了至高的皇天之子。

諸君秉持着和平來到長安,不願意再讓戰火燃燒到自己的國土和城池,不願意再讓自己的子民陷入無盡的危亡中,而不能求得生存的權力。

諸君將天可汗的尊號獻給諸夏天子,希冀着天可汗可以爲草原帶來長久的和平,而不是過去無數年的混亂以及殺伐,避死而求生,這是人之常情,天子又怎麼會不明白呢,於是天子接受天可汗的尊號,迴應你們的祈求!”

洛蘇的話一說罷,殿中諸人頓時響起了山呼海嘯般的喝彩。

“天可汗萬歲!”

尋求一種新的秩序,保持安定,這正是大多數國家來到長安的原因。

這些小國的目的是安定,而不是爭霸,看不到這一點,就不能正確處理番邦關係。

李世民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一想到接下來洛蘇所要說的,他就感到無比的激動。

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他將會是古往今來,權力最大的君王,統治廣袤的地域以及數以千萬戶的子民。

洛蘇的聲音依舊在殿中迴盪,每個人都能夠清清楚楚的聽到他清朗的聲音,“蛇沒有腦袋就難以存活,國沒有君王就不能存在。

世上總有奸邪之人,想要破壞來之不易的平靜;總有野心之人,妄圖用奸計來達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總有易於憤怒之人,遭受挑撥。

諸部之間,總有互相的攻伐,互相的殺戮,因爲種種原因,互相之間不信任,互相之間有防備,於是無數的戰爭本可以避免,卻最終爆發,結果是兩敗俱傷,各自疲憊離場,沒有人可以倖免於難。

天子想必深深地爲此憂慮,並且試圖改變這些過往的一切。”

李世民立即接話沉聲慨然道:“朕既然爲天可汗,便是草原萬民之主,庇佑子民,協和萬國,這是朕的責任,那讓子民避免傷害,便是朕的義務,朕實在是不忍萬民喪命。

國師若有良計,煩請提出,朕求計若渴。”

洛蘇便朗聲笑着說道:“讓我給殿中的諸位講一個故事吧,在遙遠的邦周時期,有一個叫做宋的國家。

有二十個宋國的獵戶進山打獵,卻掉進了坑洞之中,不能跳脫,食物不足,爲了搶奪食物,互相殘殺,最終逃出生天的時候,只有三個最強壯的人活着。

但實際上,那些食物足夠十個人吃,甚至如果能夠忍着捱餓的話,足夠二十個人都活着,所以死去的十七人都相當於白白死去。

一個齊國的智者知道了這件事,於是感慨的說道:‘人在生死之間的時候,想要犧牲別人讓自己活着,在宋人看來,大概也算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這些宋人能訂立一個盟約,確立一種分潤食物的方法,然後所有人維護它,這是一件可以避免的事,縱然真的食物不夠,也可以用一種方法,選擇讓某一個人活着幾個人死去,而不是幾乎所有人都死去’。”

洛蘇的故事講完,那些聰明人就已經知道洛蘇要做什麼了,果不其然洛蘇緊接着就說道:“諸國爲大唐天子上尊號天可汗,讓大唐天子去管理你們萬里之外的子民,這想必是極其難的,最終還是要由你們去管理你們的部衆子民。”

洛蘇的話說出來,大唐的官員都沒有什麼表情,而大多數的酋首都露出了笑容。

這是自然之理,不會真的有人以爲,擊敗了冬突厥,就能夠讓萬里之外的國家,主動繳納賦稅,稱臣內附吧?

幻想中可以有,但現實中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其實只要想想,不要說萬里之外,就算是中原內地,那些距離皇帝這麼近的地主,都要想法設法的隱匿戶口,兼併土地,進而逃避賦稅,更不要說是萬里之外。

那些天高皇帝遠之地。

不要看現在他們齊聚長安,臣服於大唐,極其有誠意,但這只不過是臣服於李世民,臣服於現在的秩序罷了,一旦李世民去世,大唐再一侵害他們的利益,立刻就會翻臉。

但這樣的現實,就不管了嗎?

自然也不是,近有近的管法,遠有遠的管法,在姬昭時期,叫做五服制度。

所謂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稱爲甸服,環繞天子建立起來的列國爲侯服,侯服之外爲賓服,其外是要服和荒服,基本上按照每五百里爲一服。

甸服要每日朝貢,侯服按月,綏服按季度,要服按年,而荒服則只朝貢一次。

在周天子的體系中,蠻荒夷狄只要一輩子來朝貢一次就足夠了,不算是違背禮制。

之所以這麼規定,是因爲當初的交通實在是太過於不便利,而且野外過於危險,時時朝貢,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一個可能非常反常識的知識,便是洛國和齊國,這兩個國家雖然位高權重,但在五服中,實際上洛國和齊國是按照第四等要服去朝貢的,因爲實在是距離鎬京過於遠。

這種情況直到徹底遷都到洛陽後才改變,邦周重新劃分了五服。 五服制度是姬昭在禮制和現實中,進行的一個折中的選擇。

在洛蘇看來,這世上的根本政治道理是完全相通的。

放在現在的大唐是一樣的道理。

那一天洛蘇和李世民在棋盤上放下黑子,便是以長安和洛陽爲中心。

至於那些白子,就是一個個圈,而這些圈子的唯一劃分依據,不單純是距離,而是朝廷大軍所能夠到達的時間,即發生叛亂後,最精銳的禁軍平叛進場的時間。

根據陸路和水路的不同,劃出了五個圈子,分別是七天之內、半個月之內、一個月之內、三個月之內,以及三個月之外。

三個月之內的圈子,幾乎就囊括了整個關中、蜀中、河西、河南、河北、淮南、江南,可以說傳統中原熟地都在這裡面。

而行軍三個月,幾乎就是帝國軍隊投送的極限。

不是說更遠去不了,而是先不說三個月的行軍時間,叛軍已經將所有準備都做好了,即便是到了那裡,所要付出的代價只會讓中央帝國陷入極深的財政負擔中。

可以說,除非爲了大戰略,否則持續進行這種長途跋涉的戰役,不用多,只要兩三次,以農業爲根基的中央帝國,就會自己陷入崩潰中。

實際上在洛蘇給李世民講述了這個理論後,李世民就隱隱感覺到,如果大唐真的擁有西域以及草原,那府兵制度貌似不能適用於統治這麼廣袤的疆域。

畢竟府兵要種地,而且府兵都是輪值,在長安待多則兩個月,少則一個月,就要回家,如果將府兵調到西域去戍衛,或者調到漠北去戍衛,即便是從長安出發,那僅僅在路上就要花費至少半年的時間。

來回就是一年,這一年的吃食,都要府兵自己提供,還要準備衣服、甲冑、馬匹的草料,那沉重的負擔,李世民這深諳軍事的人,僅僅是想想就頭皮發麻。

況且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去駐守,不可能很快就回來,起碼要待幾年,要不然時間都浪費在路上。

那家裡的地怎麼辦,那家裡沒有男人,在這個時代,家豈不是垮了。

所以當洛蘇將第五枚白子放在棋盤邊緣,對李世民說道:“這就是傳統的荒服,所謂荒服,就是帝國實際上,只會消耗力量而難以得到什麼的地區,草原、西域這種地帶就類似。

但又迥然不同,西域很重要,它雖然不能直接給帝國帶來什麼,但缺少它,帝國就相當於斷掉了一條腿。

當初漢朝的時候是怎麼統治這樣的呢?

本質上就是自治,當時西域百分之九十的兵力都是西域本地人,當然,這些本地人,包括原西域人,和西域漢人,但無論是什麼身份,他們只有一個西域人的身份,甚至就連劉氏鎮守的諸侯王,以及我洛氏鎮守的無雙侯,也已經深深西域化。

在整個漢朝,從漢宣帝之後,到漢朝滅亡,中央朝廷都沒能再往西域插手。

不是沒有嘗試,而是失敗了。

但西域也沒有給中央朝廷找大麻煩,完美的發揮了一個通往極西的商業中轉站作用。

於是後來只單純設置西域都護府,實際上下面的人全都是西域本地人。

當然,這得益於北方草原上,沒再崛起一個強大的勢力,等到鮮卑崛起,西域再次進入了大國的爭端中。”

瞭解了這些之後,李世民就對洛蘇提出的建議更加信服,甚至他認爲洛蘇的辦法是現在最適合大唐的。

……

殿中的竊竊私語略停一下後,洛蘇又接着說道:“宋人不明白的道理,諸位卻不能不懂,數年前天下征戰不休,於是天下黎民作難,待大唐一統四海,天下於是止戈數載,天下遂有安定。

這便是天上不能有兩顆太陽,地上不能有兩個君王的道理。

天下之對錯、道理,皆在天子之念。

推及四方,難道有所不同嗎?

現在諸國推舉大唐天子爲天可汗,便是以天可汗爲主,據說西域將之稱爲萬王之王,那麼服從天可汗之命,便是應行之事。

諸如冬突厥曾欺凌薛延陀,如此往後,便上報天可汗,對錯是非,由天可汗決斷。”

殿中一陣騷動,聽從天可汗的命令,以及最重要的,天可汗要作爲國際事務的唯一仲裁者,最至高無上者,不僅番邦之人,就連大唐臣子也多有側目者。

洛蘇面色毫不變化,“天可汗受皇天素王恩典,統治皇天之下的所有子民,而諸國國主,便是爲天可汗牧養萬民之人。

但凡前來長安朝貢的番邦異域之國,按照土地多寡、部衆多寡、天賦才智、血緣遠近,各自劃分爵位高低,地位最崇高的得到金印,上書:天可汗賜烈日可汗印;次一等的得到銀印,上書:天可汗賜明月可汗印;最下一等的得到銅印,上書:天可汗賜繁星可汗印。

烈日可汗等同於大唐親王,明月可汗等同於大唐郡王,繁星可汗等同於國公。”

洛蘇只說可汗,卻不說可汗之下,這是他深諳溫水煮青蛙的道理。

大唐現在還沒有徹底插手這些國家的實力,軍事勝利還不夠輝煌。

實際上,他給胡人準備了全套的爵位,將胡人爵位和諸夏爵位徹底獨立開。

這種隔閡是好事,能夠讓胡人踊躍的加入諸夏,就如同先前被賜姓的那些胡人一樣,得到了諸夏姓氏後,就真的把自己當成諸夏。

最關鍵的是漢人的態度,胡人有了一個入夏的標準之後,只要達成標準,那漢人也會認可這種標準。

這是洛蘇吸收了上古時代的教訓,諸夏和夷狄的界限不算是很分明,導致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胡人想要融入太難,就算是思想徹底漢化,再加上血統也已經沒有大問題,但還是會有所顧慮。

在前往極西之地後,洛蘇考察了羅馬給蠻族公民身份這件事,認爲羅馬雖然文化認同做的差,但這種明確的身份,是一件可以採用的手段,他結合了諸夏的實際,製造了一個比較苛刻的,但卻能不斷從外引流的標準,於是有了現在這個變夷爲夏2.0的版本。

洛蘇這句話一說完,幾乎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大唐天子並不激進,也沒有消滅他們這些國家的想法,至於冊封可汗,那是自然之理。

但真正的大菜在之後,如果僅僅是這些的話,那這隻能算是一個普通的構思。

當初封建制度、宗法制度、周禮、軍隊制度,邦周的等級社會是由一整套互相協調的制度共同維護的。

尤其是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的相同配合和相互託底,幾乎是那個時代最完美的。

洛蘇的聲音略提高了一些,聲音中仿若有金石之音,“在天可汗爲中心的天下中,諸國可汗授印,諸可汗再向國中貴族授印,有印者爲合法,無印者爲叛逆。

諸國每三年,在長安朝貢天可汗,天可汗巡幸四方,千里內的可汗都要前往跪拜。

在天可汗制度下,和平和穩定是唯一的目標。

所以諸國不得擅自發動戰爭,只有持天可汗節杖的纔可以發動戰爭,且事後要向天可汗報備,在天可汗的體系中,天可汗之下,只有四個烈日可汗、八個明月可汗、十六個繁星可汗。

這三等可汗,每三年由天可汗重新評估,諸部對天可汗的忠誠、恭謹、貢獻,將是決定這些汗位的重要原因。

烈日可汗,在諸國發生爭端時,向天可汗遞交國書時,有資格提出意見和建議,但最終的決斷由天可汗裁決。

只要有一個明月可汗提名,繁星可汗中有一半以上,共同遞交國書,就可以提名廢黜烈日可汗,這是爲了防止強大的烈日可汗,欺凌弱小的部落。”

嘶。

殿中響起一陣陣吸涼氣的聲音,這規則很簡單,很容易理解,再複雜一點,這些胡人也搞不懂,但卻真的好用,無論是大部落,還是小部落,都能夠在這其中發揮作用。

最關鍵的是,從這個規則中,能體現出天可汗,是真的作爲仲裁者,而不是一個侵略者去管理諸國的。

野心家終究是小部分人,大部分人只想着平平安安的賺錢享受,這個規則保護小部落,這些部落就一定會團結在天可汗身邊。

“天可汗的存在,就是爲了給諸國帶來和平,所以任何膽敢破壞這個制度的人,都應該遭受最嚴酷的刑罰,諸國都應該聯合起來討伐他,響應天可汗的命令和徵召。

各國軍隊都必須統一接受天可汗的調度。

大唐帝國也將竭盡全力,保障諸國的安全、利益、獨立。

大唐帝國就像是大樹的枝幹,帝國的繁榮才能保護諸國,所以如果國內有叛亂,天可汗也可以徵調諸國軍隊,來到國內平叛。

換言之,諸國的軍隊將無條件的接受天可汗的徵調,獻上忠誠以及一切。”

洛蘇說罷,殿中一片寂靜,下一刻,疏勒國主噗通匍匐在地上,高聲道:“皇天之下,至高的天可汗啊,請接受我的效忠,我願意爲您而死!”

他的下跪就彷彿是打開了什麼開關一樣,幾乎在瞬間就一片人噗通跪下去。

“天可汗萬歲!”

他們不知道該說什麼,齊聲高呼着。

成了!

李世民激動!

————

在貞觀四年後,大唐天子以“天可汗”爲名義向諸部下發詔書,徵調部衆,徵發軍隊,任命君主,甚至干涉內部重大決策。

在發佈大政策的制書上,加“全草原的天可汗”,這象徵着大唐天子下行的天可汗,絕不是一個榮譽和虛名,而是對草原擁有絕對的天賦主權。

天可汗就如同大唐皇帝一樣,是諸夏天子下的一級君主,諸夏天子有毫無爭議的草原統治權,和大唐皇帝的職銜並列,可以稱之爲胡、夏二重君主。

在貞觀四年後,新的帝國體系如同大日般冉冉升起,不同於過去並不具有實際約束力的傳統朝貢,這是一種世界聯盟體系的雛形,這是一個具有國際性質的組織,參與的諸國最終目的是,藉助穩定的中央帝國,來達成一種穩定的國際秩序,既而在這種穩定而和平的秩序中,儘可能的發展。

漢朝揮舞着刀劍所構建的體系轟然倒塌,在漢朝的廢墟上,大唐一手揮舞着刀劍,一手持着節杖,再次屹立於東方之巔,一個輝煌至極的時代畫卷,徹底展現在整個大唐面前,揮墨潑灑畫卷的,一個是大唐天子李世民,一個是大唐國師洛蘇。——《唐帝國興衰史》

第987章 大婚第259章 洛採第562章 小民從來不可欺!第341章 弊端第63章 牢不可破的盟誓第798章 洛水誓,衆一心!第721章 大雪滿弓刀,公孫夜遁逃!第508章 不要辜負朕的信任第873章 洛玄奘,素王賜姓,天下歸一!第659章 羣星落位,章結束第507章 洛世薨逝引發的震動第807章 洛顯之,三日三遷!第836章 爾朱榮,薊城之變!第747章 劉備的機會第728章 兄弟再相見!第865章 洛玄凌的大運!第631章 諡號第284章 擴大相權第154章 白起第696章 昭城相約第156章 試探第395章 十年,霍去病第648章 曹操第720章 怎能不復仇呢?第313章 宮中第818章 洛氏如今若何!第798章 洛水誓,衆一心!第54章 百家源流,至聖之道第554章 帝位與我何加焉!第555章 予有一個妹妹第650章 洛楚第420章 番外:姬昭見劉徹第547章 王莽與昭城第959章 李洛合一的最後一步第907章 洛氏扶龍,煊赫名門!第445章 收穫第936章 請君直上凌煙閣第333章 典範第103章 列國(二合一)(爲盟主zjm0911加更第909章 蜀王李恪,燕王與烈日可汗第177章 再離間第738章 瘋狂的背叛!第273章 我在陰山上第55章 洛休薨,地階道具第389章 衛青開始崛起第456章 公車上書!第292章 我在紅塵,不能超然第836章 爾朱榮,薊城之變!第120章 洛墨第233章 嗟爾秦朝,氣數已盡!第791章 我不是個聖人啊!第795章 昭昭洛水!第161章 白起願爲吾王效死第128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647章 極於情!第303章 和樓蘭借財寶第83章 洛瑜使齊第751章 洛燕進洛陽!第808章 洛氏在江東是什麼?第63章 牢不可破的盟誓第475章 學宮開,亂戰起!第39章 洛宴使楚第936章 請君直上凌煙閣第774章 千重劫難惟此心!第786章 殺一人而救天下!第197章 抹掉洛氏存在的痕跡第631章 諡號第294章 天下王侯來京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887章 冬突厥!第422章 南國罪己詔第833章 揮劍刺心,爲我所控!第72章 孫武與慶忌第593章 曹孟德欲報漢恩第364章 大漢棋聖第96章 宋國下場,籌謀周天子第412章 御馬三寶第844章 見一見楊廣第155章 準備開大第287章 嶺南行第157章 什麼楚霸王行爲第299章 相父第390章 洛陵終於到了草原第622章 大廈將傾惡叢生,皇帝昏庸敗社稷第1005章 盡頭第317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123章 欲殺燕侯,不攻自破!第370章 兄弟二人第747章 劉備的機會第758章 烈烈風中霸業休!第987章 大婚第410章 準備遷徙列侯第861章 李爲王,洛做公!第236章 洛陵踐法(上)第299章 相父第774章 千重劫難惟此心!第856章 最後一擊!第32章 姬涅崩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457章 朕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