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洛蘇第二次講道,開明政治!(8400

第883章 洛蘇第二次講道,開明政治!(8400字,有一點重燃了!)

殿中略有些有些逼仄,怪不得李世民一直都想要換到太極殿。

二人說話很是乾脆利落,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

幫着李世民做事,對洛玄夜來說,沒什麼問題,太上皇待在太極殿,也的確是不合理。

那麼大的宮殿羣,是處理朝政的,現在只有李淵和宮女和一些妃子,李淵每日在那裡飲酒享受,要麼就是給李世民生一羣弟弟妹妹。

這些弟弟妹妹,之後都要封王、封公主,還要給他們食邑,想想就讓李世民感覺頭疼。

佔着這麼重要的地方,不幹正事,給李世民騰地方是應該的。

只不過,這畢竟是太上皇,洛玄夜也稱呼了他十多年岳父和父皇。

洛玄夜在李世民面前倒是不至於冷麪,他緩緩嘆息道:“陛下。

太上皇,他畢竟是父皇,就算是讓他離開太極殿,也不至於讓他到西殿中。

那殿中夏天熱還潮溼,冬天又陰冷,他年紀大了,待在那裡實在是受罪。

這樣或許會有人指責陛下,不能盡孝。

臣思索,不如給太上皇修建一座別苑,能見到些山山水水,總好過西殿之地。

太上皇喜歡飲酒作樂,喜歡打獵,而且這樣還是讓陛下和太上皇離得遠些。

雖然太上皇之前犯了錯,但總還是要讓太上皇安度晚年的。”

李淵對洛玄夜還是很不錯的,至於武德年間後期,就連李世民都已經那樣了。

李淵還給了洛玄夜嶺南王的位置讓他體面離開長安,按照李淵動不動殺人的習慣,這已經算是不錯了。

如果不是李世民必須上位,李淵又太偏心李建成的話,洛玄夜是不會參與當初針對李淵的行動的。

而且,很關鍵的一點是,平陽長公主一直都牽掛着李淵。

洛玄夜已經不少次見到妻子暗自垂淚,但是平陽長公主又不能和李世民說。

只能現在由洛玄夜來說了。

如果是其他人這麼說,李世民可能會笑笑然後不做聲。

但洛玄夜很少要什麼東西,李世民略一沉吟,心中雖然還有疙瘩,但還是嘆口氣道:“就按照青陽你說的,讓父皇避居宮苑中。

但是打獵之事,稍後再議,不能隨便讓什麼人接觸太上皇,以免出現奸邪之人蠱惑。”

現在李世民還沒能徹底把李淵的影響力清空,現在還不能讓李淵有重新接觸舊人的可能。

否則到時候可能會迎來不利之事。

洛玄夜知道這已經頗爲不易,聞言便拱手告退,留下李世民一人坐在殿中。

殿堂內的帷幔半垂,殿外的陽光本也不能全部照進來,即便是正午日當空時,那光越過門檻,也不過是堪堪落在李世民的腳前。

明亮的光讓黑暗顯得更黑。

洛玄夜離開之後,這宮室突然顯得有些空,也或許是李世民的心中有些空,李世民身處其中竟然頗有幾分冷清和壓抑。

長孫氏從後殿走出,來到李世民身邊,她一看李世民的狀態,就知道他又有些難過了。

她也不說話,只是上前將李世民輕輕抱住,就如同在秦王府的那段歲月。

李世民沉默着,然後躺在長孫氏腿上。

他的胸中涌動着一些東西,想要迫不及待的建立一番功業,然後讓李淵看一看,告訴他,當初他的選擇是多麼的錯誤。

……

洛玄夜匆匆回到公主府,一進府中就見到自己的長子洛君成正在舞着馬槊,劈在空中,泛起陣陣鞭闢之聲,端的是虎虎生威,雖然才十歲餘,卻已經有模有樣,看樣子是繼承了洛玄夜的武力優點,他有些好奇問道:“君成,怎麼不去後院校場習武?”

話音未落,便從堂中跑出一個約莫六七歲的小女孩,穿着華美的錦繡宮裝,面容如皎潔明月,小巧鼻樑挺直秀美,櫻脣飽滿紅潤,笑起來時乳牙細密,宛如珍珠鑲嵌在珊瑚中,肌膚細膩白皙,大眼睛猶如秋水含煙,睫毛扇動宛如蝴蝶振翅,很是靈動,一頭烏黑亮麗的秀髮如瀑般落在腰間。

她雙手捧着一杯涼茶,從堂中走出,臉上帶着清稚的笑意,“表哥,喝茶。

咦。

姑父回來了,見過姑父,姑父萬安。”

洛玄夜一見,頓時顯出笑容來,怪不得自己兒子在前院練這些花架子,原來是長樂公主來了,“公主可是自己來的?”

長樂公主李麗質,李世民的嫡長女,因爲是皇后長孫氏所生,所以特別受到李世民的寵愛。

早在她剛剛出生沒多久的時候,就將她許給了洛君成,在李世民看來,嫁給洛君成,能夠讓李麗質一生幸福。

李麗質年紀雖小,但有皇后長孫氏教導,卻頗爲得體大方,此刻洛玄夜詢問,她一邊將手中涼茶遞給洛玄夜,一邊站在洛君成身側,帶着些許稚氣道:“回姑父,是宮人帶我來的。”

洛玄夜聞言笑道:“日後公主要少出些宮,外面畢竟不安全,如果想念你姑姑了,就遞信出來,到時候讓你姑姑帶着君成去宮中看你。

你們玩吧,姑父還有些事務。”

洛君成作揖,李麗質福禮,洛玄夜微微笑着,心中則暗道:“再過幾年,該請素王老祖賜下聖婚了,否則還不能成婚。”

李秀寧和李世民是同父同母的姐弟,洛君成和李麗質是親表兄妹,不請聖婚的話,不能成婚。

聖婚賜福是爲了祛除近親結婚導致的遺傳病等不良後果。

實際上洛君成和李麗質是不需要聖婚的,因爲洛君成是有祖宗保佑的洛氏嫡系。

祖宗保佑中就有祛除遺傳病的效果,還能保護孩子,在祖宗保佑施行的千年中,洛氏從來沒有嬰兒因病夭折,只有成年後,纔會出現生病。

洛君成的孩子不可能出現遺傳病等東西。

祖宗保佑不僅僅是天賦託底機制,真正的效果還有很多,而且都非常重要,那麼多氣運點不是白花的。

當初祖宗保佑撤掉後,洛氏的家主都是醫聖,就是爲了盡力防止嬰兒夭折,不過這數百年中,還是有許多嫡系夭折,畢竟凜冬城的確是太冷了。

現在洛玄夜這一脈,因爲洛玄夜的地位,已經重新恢復了祖宗保佑,不過外人不知道,所以聖婚這個儀式還是要舉行,這是爲了給其他人做出一種示範。

……

洛玄夜走進堂中,將李世民的意思告知李秀寧後,李秀寧沉默了許久,而後緩緩道:“唉,進宮吧。”

李秀寧終究不是心中只有親情的女人,她也是流着李氏之血的人,面對現在這種情況,她知道最好的處理手段是什麼。

二人結伴回宮,洛君成和李麗質也被二人帶上一同進宮。

進了太極殿,二人便聽到張婕妤在殿中發脾氣,因爲李淵的庇護,她倒是還沒有死,李世民也懶得因爲她而和李淵關係更加緊張,但李秀寧立刻就有些不滿,一身宮裝走進,含沙射影道:“什麼人在太極殿喧譁?這等無禮,以爲這裡是市集嗎?以爲自己是叫賣的商販嗎?”

張婕妤剛想回嘴,見到是李秀寧和洛玄夜,當即有些訕訕的閉住了嘴,也不見禮,往後殿去尋李淵了。

“平陽長公主、周郡王求見!”

宦官的聲音高高吊起,拖着長長的尾音,“宣!”

伴隨着李淵的聲音,二人擡步走進殿中,太極殿本是皇宮正殿,是議論政事宣讀敕書之地,金碧輝煌,所以李世民一直想要搬到這裡。

但現在李秀寧所見到的場景卻不是如此,模樣或許未曾大變,但因爲主人李淵的緣故,這裡似乎籠罩着一層揮之不去的陰霾。

細微的陽光透過重重殿宇的縫隙,稀疏的灑落在庭院的角落,這裡的供給已經不再復往昔的充裕,所以大部分的殿宇都昏暗着,偌大的宮室,非常寂靜,燭火搖曳之間,映照出空蕩蕩的大殿和迴廊。

二人一眼便見到了鬚髮略有些潦草的李淵,原本那張威嚴莊重的面容上刻上了歲月的痕跡,或許是權力失落的無奈。

李秀寧上前,叩首在李淵的面前,泣聲道:“父親,女兒來看您了,您瘦了。”

這頗爲類似普通人家的稱呼,讓李淵很是觸動,他上前將李秀寧扶起,然後撫摸着她的頭道:“秀寧啊,你能來看朕,朕很高興,朕很高興,二郎和三郎好久沒有來過了。”

李秀寧安慰道:“三郎在外鎮守,陛下日理萬機,諸事繁多,想必是沒有時間。”

李秀寧和洛玄夜坐在李淵對面,說着一些閒話,給李淵講一講現在外間的情況,當聽到洛蘇也出山幫助李世民後,李淵本就不再高大的身軀幾乎在一瞬間又佝僂了幾分。

聊了不多時,洛玄夜和李秀寧留在太極殿用晚膳,洛玄夜屏退左右,終於提出了此行的目的,李淵當即又驚又怒道:“朕保不住皇位尚且罷了,難道現在就連一間宮殿都保不住嗎?何以至此?”

洛玄夜沉聲道:“父皇,太極殿不是一間宮殿,如果您想要宮殿,陛下可以爲您修建一座比太極殿更壯麗的宮殿,太極殿是帝國的象徵,它代表着大唐的正統,代表着陛下的正位,現在您居住在這裡,陛下就不能南面而王,這難道是父皇您想要看到的嗎?”

李秀寧也規勸道:“父親,人到了您現在這個年齡,所想的難道不就是承歡膝下,現在陛下、三郎和我,就是您僅有的子女。

難道您不想讓二郎取得盛大的功業嗎?

他創造的功業再盛大,這也是大唐,是您所建立的社稷啊。

父母不爲子女計,卻要爭鋒,這又是何道理啊?”

洛玄夜又道:“父皇,您一向疼愛平陽,對臣也是仁至義盡,所以一直以來,雖然身處貞觀之世,但我和平陽都念着您,這宮中珍玩和孝敬,有一半都是從我二人的食邑中奉獻。

如果不是於國有利,於天下有益,我們又怎麼會出現在這裡,父皇,還請多多思慮啊。”

一個講道理,一個打感情牌,這就是李世民爲什麼找洛玄夜來,李淵聽着洛玄夜所說,又望向李秀寧那張掛着淚珠的俏臉,只覺悲從中來。

他本來是可以享受天倫之樂的,但現在卻全毀了,好歹現在還有平陽在,就不要讓平陽也跟着傷心了,他嘆息一聲道:“唉,你們去回稟二郎,朕同意搬離太極殿,讓二郎好好治理大唐。”

“父親英明睿智。”

洛玄夜和李秀寧對視一眼,而後便陪着李淵吃飯,但席間的氛圍已經有些差,飯後,二人正要聯袂離開,突然身後傳來李淵蒼老的聲音,“秀寧。”

已經走到殿前門檻處的二人聞言頓住腳步,齊齊轉身,李淵那張蒼老的臉,在燭火的映照下,竟然有種蕭瑟孤獨的感覺,李秀寧低聲問道:“父皇?”

李淵的聲音並不高,甚至有些低沉,“多來看看我。”

李秀寧的身軀顫抖了一下,泣聲道:“父皇,會的,女兒會常來。”

說罷立刻轉身離開,洛玄夜作揖後,連忙跟出去,二人上了馬車,李秀寧有些失神問道:“夫君,你說父皇……”

洛玄夜握住她有些冰冷的手,溫聲安慰道:“秀寧,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日後多陪陪父皇就可以了,其餘事,不可逾越,日後或許有父子和解的機會。”

是啊。

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二人先去皇后那裡,李世民也在,洛玄夜微微點頭,李世民眼底閃過一絲喜色,長孫氏依舊溫婉,輕笑道:“長樂有些累,先睡了。”

長樂公主還小,自然和體力充沛的洛君成不同。

李世民摸摸洛君成的頭,他是洛君成的舅舅,對自己姐姐的這個獨子,他很是喜愛。

洛君成才十歲,身上就已經掛上了正四品上的武散官,忠武將軍。

李世民準備等他和李麗質成婚後,就調他進入千牛衛,做千牛備身,到了合適的時候,就讓他出外征戰立功。

“皇姐年紀還不算特別大,僅僅只有一個兒子,還是略有些少,洛氏嫡系凋零,皇姐應當再要一個纔是,現在天下歸朕,不必擔心了。”

李世民最後一句話略有些心酸,當初因爲爭鬥太過於激烈,生下李承幹、李麗質和李泰後,李世民和長孫氏就沒有再生孩子,現在才又有多生育幾個的計劃。

李秀寧點頭,這也是她的計劃,現在她和洛玄夜只有一子一女,這絕對不夠,洛蘇擴展嫡系數量,多支主脈並行,讓他們多生,多生才能生出天才來。

洛玄夜二人也沒再留在宮中,帶着洛君成離開。

……

太極殿中,李世民終於坐上了自己心心念唸的位置,政事堂諸公按照位次左右列坐。

洛蘇本來沒想來。

洛蘇對自己在唐朝的定位很清楚,他只做大政規劃。 現在他定下了初期幾年的大致方向,那除非李世民來問,否則他是不會去參與具體事務的。

他所要做的是,確定大唐下一步的計劃,即在王道仁政取得一定效果後,天下已經有一些恢復後,大唐又該去往何方。

但李世民說此番要討論一番關於三省六部制度之事,涉及到君權和相權之事,洛蘇知道自己決定不能缺席。

李世民知道洛蘇爲何而來,他也不浪費時間,直接就說道:“今日諸卿都知道本來要討論政策施行的情況,這等細枝末節,國師本不願意前來。

朕與國師說,今日談論三省事宜,所以國師前來論道,諸卿且聽之。”

言罷,便請洛蘇出言。

洛蘇侃侃而談道:“自古一國能治,蓋由君臣之爲,臣之首爲相,相佐邦國,賢則國盛,不賢則敗。

一個王朝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就是宰相制度,所以今日天子請我來此講宰相之制,我欣然而至。

秦朝之前的邦周,和如今制度相差太多,我便不提,從秦朝開始,一直到後來的漢朝,相國、丞相權力極大,幾乎總攬全國政務,這保證了在天子沒有足夠能力的同時,丞相可以輔佐邦國運轉,但問題在於,如果丞相也出問題,沒有能力呢?

天子曾經和我談論過隋文帝的問題,天子可還記得當初是如何說的嗎?”

李世民當然記得,立刻說道:“隋文帝幾乎所有事都自己決斷,他非常的勞累,但是出現的問題卻越發的多,隋朝的滅亡固然是隋煬帝的過錯,但他在執掌國朝的過程中,也有很多錯誤。”

這就是李世民對隋文帝楊堅的評價,洛蘇很是認可道:“楊堅已經算是資質很高的君主,他的能力很強,但即便是他,也會犯下許多的錯誤,他越是勤政,犯下的錯誤就越多,最終這些錯誤,都有可能會成爲葬送帝國的元兇。

天子是我見過最聰慧英明神武的,伱們都是跟隨天子一路走來的近臣,天子這些年犯過的錯誤多嗎?”

羣臣聞言都不說話,只有魏徵朗聲道:“雖然不曾跟隨陛下征討天下,但武德後期以來,僅僅數月,天子就有三錯,以此觀之,錯漏不少。”

李世民聞言心一梗,魏徵,可真有你的啊。

算了,自己選的人。

洛蘇笑了笑,魏徵的確是個人才。

他繼續朗聲道:“一個人是不能統觀全局的。

三省制度,將丞相的權力分到衆人身上,所有的政令,經過三高官官的反覆商議。

一羣最聰明的智者,就是諸位,對每一條政令都以自己的智慧,去提出意見。

一個人會出錯,如果一羣人都出錯的話,那就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了。

隋朝有三省制度,但那個三省制度是空的,楊堅和楊廣都不重視三省,而是乾綱獨斷,不能發揮這個制度的作用。

所以未來大唐所應該具有的制度,無論是叫做三省,還是其他的名字,所要堅持的原則只有一個。

集合衆人的智慧,而不是一個人的智慧,去治理一個天下。

除非那個人一直對,一直對,從未出過錯。”

洛蘇所言對幾乎所有人與會的宰相來說,都是一種鼓舞,他們從未如此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身處的位置,對於帝國的不可或缺。

在過去的數百年中,伴隨着靖難諸侯的消失,那種主人翁意識,已經消失了,宰相成爲了權力的工具,而現在洛蘇告訴君主以及臣子,宰相和天子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只不過宰相可以換,天子不能換而已。

李世民天賦很高,他一聽完洛蘇所說,立刻就問道:“國師,如果這樣的話,那三省政事堂宰相看待天下的視角,豈不是要一致?”

洛蘇對李世民的敏銳給予肯定,“沒錯,政事堂的宰相可以私人關係不好,但觀念要類似。

君主在拔擢宰相以及黜落宰相時,不應該以私人喜好去做。

譬如現在大唐要行王道仁政,那政事堂中的諸位宰相,就要心往一塊使,而不是將那些會破壞政策的人放進來。”

羣臣若有所思,房玄齡問道:“國師,正如您剛纔所說,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對三省視而不見,我大唐又該如何避免呢?”

洛蘇回道:“自古以來,對於宰相到底有什麼權力,實際上並沒有明確規定。

對於天子應當有什麼權力,也沒有明確規定。

天子理論上應當有無盡的權力,但現實中,卻總是會引起禍患。

天子曾經和我講過此事,讓天子自己來說吧。”

李世民清了清喉嚨,鄭重道:“朕前些時日和國師相談,偶有所得,從今日起,天子詔令不經過中書省和門下省的通過,加蓋中書門下大印,就視作非法,下面的官吏可以拒絕執行。

朕希望可以用這種方式,來防止亂命的產生,防止朕做出錯誤的決定,造成大的危害。”

這下殿中頓時有騷動,魏徵的眼睛睜的大大的,心中浮現出一句話,建成太子,你輸的不冤啊,一個爲了天下,能夠主動規範君主權力的人,你憑什麼和他鬥呢?

李世民所做的,很不一般,他能做出這個決定,說句實話,是洛蘇也爲之震撼的,真不愧是他看中的第一聖王之選。

君王如果真的想要做什麼,僅僅憑藉這個政治慣例,臣子們自然是攔不住的,沒有任何制度能防得住楊廣這種人。

但這個制度對於中等以及之上的君主,幫助就太大了。

比如現在李世民在氣頭上,下達了一個命令,按照過去的慣例,官吏接到詔令後,是做還是不做呢?

不做就是不尊奉旨意,做了但這明顯是亂命。

而現在,李世民在氣頭上的詔令,在中書門下那裡就過不去,那下級尚書省接到詔令後,就可以說一句,“未經中書門下,何以爲詔?”

沒有經過中書省和門下省的,算什麼詔書,這是亂命。

等到李世民氣消了,這件事也就算是過去了,這就是這個制度的可貴之處,這是一種相權對君權的制約。

宰相之間互相制衡,宰相和君主之間互相制衡,一羣人互相監督對方,一羣人互相補充對方。

穩定而有效。

即便以洛蘇通貫古今的眼光來看,他也找不出一種更好的宰相制度了。

殿中的宰相皆深深拜服在李世民面前,“陛下英明神武,臣等數遍史書,不曾見之。”

李世民很高興,他一向以誠待人,甚至想要給跟隨自己的諸位將軍,世襲刺史,這相當於當初大行分封。

李世民對於權力看的很清楚,並不是一定要全部把在自己手中,他只拿自己能掌控住的。

多餘的、管不過來的,就分出去,他認爲這樣才能治理好國家。

不得不說,這種想法很是先進,隋文帝那種把所有權力都攬到手中,結果最後幹不過來,頻頻出錯最終禍亂天下百姓的行爲,李世民是相當鄙視的。

李世民見到諸位宰相都稍微平靜了一些,便對洛蘇道:“煩請國師繼續爲諸卿講述。”

洛蘇點點頭又緩緩說道:“如今大唐以尚書左右僕射、中書令、門下侍中這三高官官,合計六人爲宰相,又以知政事、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爲宰相。

爲何種類繁多至此,諸位當要知曉其中深意,這是爲了不遺漏大才在荒野之中。

古話常說四個字,政治清明,那什麼叫做政治清明呢?

諸位可知曉?

中書令你來說一下。”

洛蘇這突然點名,有點像是當初讀書時突然被夫子點到,杜如晦還抖了一下。

政治清明。

這都不用多想,他直接說道:“所謂政治清明,便是君明臣賢,沒有奸佞小人進獻讒言,這是聖王治世時,皆會出現的場景,三代之後,漢孝文皇帝時,可稱得上政治清明。”

洛蘇聞言不置可否,又問道:“玄辰你覺得呢?”

洛蘇點了洛玄辰的名字,衆人的目光都投過來,想要聽聽洛氏子有什麼看法,洛蘇自己倒是對洛玄辰不報太大希望。

畢竟洛玄辰的天賦比起房杜這種頂級宰相來說,差的有點遠,洛玄辰的優勢在識人和學術,對數術也比較擅長,性格威嚴謹慎,所以能作爲大軍後勤官。

現在做吏部尚書,主持選官,以及科舉進步的吏部考覈,就非常合適,真讓他去做首相或者次相,他也沒有那個能力。

洛玄辰出列後就朗聲說道:“政治清明就是不擔心無妄之災而死,就是不因爲言語而獲罪,就是不因莫須有而獲罪。

羣臣百僚,不惶惶終日,而能專於政務,各有所職,這就是政治清明。”

洛玄辰所說的角度與杜如晦又不同,更具體,更明確,衆人聽罷都讚歎,認爲他說的很是有道理。

洛蘇又問了幾個人,基本上大同小異,有了洛玄辰的出言,剩下的幾個人,大致上將自己想象中的政治清明的場景描述了一番。

洛蘇聽罷突然轉過頭問李世民道:“天子認爲呢?”

李世民輕撫鬍鬚,他聽到第三個人的時候,就知道洛蘇是故意點這些人的名字,讓他們說給自己聽,於是朗聲笑道:“朕看剛纔諸卿說的就非常好,我大唐就是要做到剛纔諸卿所說的那些。”

洛蘇先是認可的點點頭,然後問道:“天子可還記得我曾經說你有一個很稀有、很少見的優點嗎?”

李世民聞言迅速翻找着記憶,“國師,您是說,朕很講道理?”

洛蘇頷首道:“沒錯,就是這一條,天子你很講道理,不要忘記這一條,這是聖王之道的根基。

政治清明,剛纔諸位宰相說了很多,但歸根結底,其實就是君王講道理。

爲什麼政治清明的時代那麼少呢?

爲什麼就連那些頗有作爲的君主,朝廷上也總有種混亂的感覺呢?

因爲那些君主,表面上擁有一切大權,但昏沉的政治環境,在暗地裡卻讓他的精力被消磨。

君主不講道理,依靠自己的喜好做事,甚至生殺予奪。

臣子有的明哲保身,有的尋找退路,有的生出反心。

但唯一不會做的,就是講理。

不講道理的去做事,那就要依靠個人性格。

這天下就沒有本該做什麼,而變成了,我要什麼,每一個人都如此,那天下會變成什麼樣呢?

君主以身作則的效果是極大的,因爲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天子你怎麼樣對待你的宰相,你的宰相就會怎麼對待僚屬,既而一層層向下。

隋煬帝不在乎天下百姓,那底層的胥吏就敢隨意壓迫。

君主不在乎軍隊中的士卒,那軍官們就敢欺壓士卒。

正如天子你曾經經常慰問士卒,現在還在宮中讓士卒們演武,大唐的官吏都知道你重視軍隊,所以士卒的待遇比武德年間要好。

這就是你作爲君王的垂範作用。

政治清明與否,和臣子的關係不大,而在君王,如果你想要一個清明的政治環境,那就要維持現在的境況。

這就叫做開明政治,開明則有聖王出。”

“開明政治!”

李世民呢喃着這個詞,他突然站起身,從衆人的面前走過,走到殿中央,又向前走了兩步,他的腳站在光中。

他望着腳上反着光的鞋,又向前一大步,這下溫暖熾熱的光全部都照到了他的身上。

李世民轉過身望着諸位宰相,衆人也同時望着站在光中的李世民。

李世民指着那從殿中射進來的光束朗聲道:“國師,這開明政治,就是光。

聖王,就是從光明中走出的人,然否?”

他的聲音如同晨鐘暮鼓,迴盪在太極殿中,久久未散。

————

唐朝的宰相制度,不,應當說貞觀朝的宰相制度,在君主專制制度下,幾乎達到了理想狀態,直到今日,我們依舊深受這種宰相制度的影響,洛蘇爲其賦予了深刻的意義,他所總結的理論,促使李世民以及往後的所有君主,對其懷有崇高的敬意。

……

“獨屬於大唐的光輝,從帝國的最頂層照射下來,李世民和他的宰相們,共同維護着一個堪稱君主專制時代最開明的政治制度,李世民倒下後的政治遺產,宛如一座座橫貫的山川,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唐王朝興衰史》

第799章 世上從不曾有尊貴!第448章 洛氏的道路第658章 後事!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392章 舉薦,周亞夫薨第811章 《士族論》!第757章 冀州之戰!第819章 天下事在人心忠奸!第599章 人心浮動有間隙第320章 裂國:前奏曲第169章 王侯將相,黎民百姓,終有一死第44章 割土(爲盟主第二次睜眼看世界加更)第110章 儒家道統?拿來吧你!第975章 開元之後是天寶第627章 進宮第254章 我劉邦要爭一爭天下共主的位置第844章 見一見楊廣第147章 天命難道在秦國?第68章 公室求書第426章 迎立第667章 世上哪裡有常盛不敗?第190章 天日垂虹第935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第889章 頡利可汗很有跳舞天賦,冬突厥,亡第145章 孟子第52章 合縱扼楚第7章 姬昭薨第535章 說劍!第533章 大丞相第79章 系統小更新 不能拋棄邦周的理由第798章 洛水誓,衆一心!第639章 看看人第28章 褒姒第787章 卻道人心太易變!第57章 晉國五公子第225章 雙方第150章 非王即賊第200章 製造讖言第34章 鎬京大戰第124章 刺君,君非國家第369章 天崩矣!第839章 洛蘇降世第333章 典範第73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卷終)第689章 關中好王氣!第317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866章 策勳十二轉,卷卷有洛名!第772章 君子之國也!第375章 先王之道!第993章 四散第370章 兄弟二人第260章 兵仙,楚漢!第253章 攻楚第835章 人無再少年!第681章 我自己的道路第178章 全部帶走,留下空城第607章 洛霄弄人心,諸侯知前計!第159章 洛載不服第773章 天命縹緲不過虛幻之夢!第122章 開整第822章 洛顯之的糧食改制論第400章 爲盟主運營官早睡少睡加更第216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666章 馬踏冀州山河動!第185章 秦洛之戰:弩第29章 申戎入寇第85章 洛瑜開始秀操作第721章 大雪滿弓刀,公孫夜遁逃!第389章 衛青開始崛起第933章 魏王,你能治理這裡嗎?第573章 太平道!第805章 江東洛氏!第923章 鳳凰之命第782章 我意堅決不爲貴第283章 漢廷的對洛人大殺器第537章 洛與劉,本就共天下!第60章 一國之相,兩國從之第618章 天下勢在人心向背之間第616章 我於人間全無敵!第311章 大漢仁宗孝惠皇帝(卷終)第38章 洛國敢戰士第891章 洛蘇宏圖,國際三可汗制度!第698章 昭城中第427章 選帝!第634章 天下人,婦人心!第925章 軍制!國際法庭!第237章 洛陵踐法(中)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第496章 王文君第290章 我安排皇帝的婚事沒問題吧?第635章 願結同心第428章 劉旦第199章 項羽第249章 帶着劉邦老婆孩子逃命第499章 制典第70章 孔子第674章 一年!二牧之爭!第671章 非英雄也!(求月票)第613章 斬將破陣顯兇風!第707章 洛燕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