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洛陵踐法(上)
洛陵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在如今的天下,他纔是最有權勢的人,諸侯雖然臣服項羽,但是在驅策風霜雨雪之後,或許是恐懼,但無論如何洛陵的威望實在是太高了,一句話就能夠讓項羽天下皆反。
至於殿中的百家之人就更不用說了,始皇帝一統天下,這裡的很多人都不願意前往。
但是洛陵一道書信,就連那些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傢伙都要讓子弟將自己擡來。
這些人很清楚自己手中的知識才是這世上最寶貴的,只要有這些書籍在,即便一時落入谷底,只要時機一到就能翻身。
正如帝扶蘇即位之後,儒家立刻登堂入室,雖然還是鬥不過法家,但是隻要時間充足,勝利是必然的。
在始皇帝焚書之後,很多學派都要依靠一些老者的回憶重新將書籍默寫出來,這些書籍自然是錯漏百出,於是很多學派就開始造假。
尤其是最爲興盛的儒家,很多學派都已經將典籍創造出來了,結果洛氏嫡系竟然還在世間,這就讓很多人開始慌張。
嫡系被圍在昭城尚且能夠逃走,那守藏室裡面的書籍難道會消失嗎?
他們造假出來的書籍,還有那些憑記憶默寫的書籍,在洛氏的原版書籍面前,不堪一擊。
洛氏幾乎捏着大多數學派的命門,除非之後他們再各自擴展領域,才能漸漸擺脫洛氏的控制。
洛陵和項羽一同坐在主位,雖然項羽是天下共主,但洛陵本就不算是他的臣子,而是賓客,享有種種特權,這些都不算什麼。
鐺鐺鐺!
清脆又沉悶的編鐘聲響起,洛陵望着幾乎坐滿了一整個大殿的人羣,即便他這樣心如堅鐵,冷若冰川的人,眼眶也不禁微微有些溼潤。
十多年前,祖父等人以及父親叔伯全部死在了昭城,爲洛國殉葬,他帶着弟弟妹妹們躲進了桃花源。
直到命運的時刻來臨,他才重新出山,向全天下宣告洛氏還在。
之後得到素王允許,一件件天命神器再次讓天下人回憶起了洛氏的光輝歲月。
“諸君。
秦國一統六國之時何其強大,兵威之利,遠勝諸國,但是短短十數年之間,竟然攻守易勢。
始皇帝剛一崩殂就天下皆反。
昭城會盟之後不足一年,秦王朝就轟然倒塌,不得人心到了這樣的地步,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爲什麼獨獨秦王朝會這樣?
難道是因爲胡亥太過愚蠢嗎?
但是周王朝有厲王、幽王、荒王這些的昏君和暴君,卻有一千年的天命,這又作何解釋呢?”
“是因爲秦法太嚴。”
此起彼伏的聲音在大殿之中響起,這是衆人發自內心的答案。
也因爲始皇帝死的太早。
這些人即便是貴族也都是在基層生活過的,對於秦法在基層是個什麼情況再明白不過了。
在沒有執行能力的時候,法律這玩意就不能制定的太嚴苛,因爲官吏是一定會想盡辦法從中漁利的,若是法律稍微寬鬆一點,最多就是破財免災。
但是秦法嚴苛,胥吏稍微推一下,判的重一些就是家破人亡,底層識字率本來就低,法律條文怎麼解釋都由胥吏,造成那樣的結果是註定的。
陳勝一句“伐無道,誅暴秦”就能席捲中原,就是因爲大家都活不下去。
洛陵說道:“是的,因爲秦法太嚴,致使酷吏遍佈郡縣鄉野之間。
全天下的黔首都活不下去,於是聚集起來要覆滅秦朝。
這樣的律法,即便是古代的聖王降臨人間,也沒有絲毫的辦法。
我奉素王之命出世,誅除秦朝,除的卻不是咸陽城中的秦王室,而是秦朝實行百年的秦法。
現在秦朝已經亡了,但是秦法呢?
我很是憂慮啊!
扶蘇算是仁厚之主,他親近儒家而排斥法家,但是在不經意之間卻依舊使用了刑罰家,將秦人送上了戰場。
這證明,天下的大害在法,而不在人。 項王,您是新的天下共主,您會用刑罰家來治世嗎?”
項羽沒想到洛陵會突然問他,立刻道:“當然不會,籍是洛諱宴公的後裔,出自素王支脈,素王所厭棄的,天下人所厭棄的,籍若是繼續使用,難道是要天下人再造反一次嗎?”
項羽說着自己都笑了起來,整個殿中的氣氛稍微寬鬆了一些,洛陵舉杯讓衆人歡飲,然後感嘆道:“項王,您是英明睿智的君王,所以不用刑罰家。
但是陵所憂慮的是後世的君王,若是再出現使用刑罰家的君主呢?
一千年前,邦周剛剛建立,素王薨後,連續數代明君英主,但是緊接着就是厲王這位獨夫,文公都不能阻止他霍亂天下,只能之後收拾殘局。
我所擔心的是有獨夫重啓刑罰家,或者假借軀殼,或儒、或道、或墨,卻暗使刑罰家,那要怎麼辦呢?”
百家之人精神瞬間抖擻起來,有些明白爲什麼洛陵要將他們這些人叫來了,洛陵這是要徹底將刑罰家踩在地下,甚至就連藉着其他學派的名頭借屍還魂都不行。
荀子一脈的儒家有些坐立難安,他們這一脈的思想和法家有很多相通之處。
最激動的自然是其他的儒家,儒法是兩大顯學,而且很是對立,雙方一直敵對。
黃老道家同樣激動,他們的學說更是和刑罰家幾乎就要反過來了,現在洛陵要將刑罰家徹底按死,那黃老之術的春天豈不是就要來了。
齊法家則一點不慌,他們這一脈本就是洛氏混在法家之中的奸細,而且和刑罰家完全不是一個路數,甚至比儒家的荀子還講王道。
洛氏主導的踐法不可能踐踏到他們的身上。
“謹尊洛公,您所言假借軀殼,暗使刑罰家,不知道如何劃分?”
最終還是荀子一脈的儒家實在是坐不住了,想要問問哪部分屬於刑罰家,別到時候踐法的時候把他們當成刑罰家滅了。
洛陵緩緩道:“害天下者爲秦法,不在一人,而在諸夏。”
這一下就連項羽都坐直了身子,一旦洛氏開始提起諸夏的時候,那就表示這件事是洛氏的底線,洛氏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去完成它!
素王和諸夏都擡出來了,洛陵的決心之強讓所有人都心驚不已。
洛陵的聲音響徹在大殿之中,“諸君,素王昔年制周禮,作書籍,教化天下,使諸夏有華美服飾,有兵戈之利,於是勝蠻夷,以有今日。
刑罰家愚民,甚至焚燒書籍,不允許民間藏書,這是何等的恐怖啊,人生而愛學,不知書不爲人,便如同蠻夷一般。
刑罰家這是斷諸夏之根,以此法實行下去,民間之中縱然是有文公、宣公之天資,也只能泯然衆人,單單依靠王公貴族,哪裡有那麼多天才呢?
諸夏無聖王賢才,蠻夷出有道君主,至多不過三代,夷夏之間的攻守就會易勢,甚至諸夏失命,而蠻夷受命。
這是刑罰家罪一。
刑罰家貧民、疲民,這是與王道截然不同的道路,何等的惡毒啊。
上古的聖王見到飢餓的牲畜尚且會落淚,天子是天下所有人的大宗,天下人像是對待父親一樣的對待他,但最終換來的卻是這樣惡毒的對待。
這樣的君王如果不推翻他,不殺死他,難道這世上還有公理和道義的存在嗎?
這是刑罰家罪二。
刑罰家連坐檢舉,鄰里之間如寇仇,父母之間甚至談利,如果王朝的律令不能導人向善,不能賞善罰惡,世人不敢行仁義,世風一定會不可逆的向着冷漠轉變。
若是世道冷漠到了極點,世人皆言利,蠻夷大軍壓境之時,難道還有人願意捨身嗎?
昔年洛國有敢戰士,有銳士,皆是洛人主動投效,因爲洛人皆知,總要有人爲了保衛老人、女人、孩子而戰,他們還知道,即便他們犧牲在戰場之上,他們的父母、妻子、兒女,公室都會妥善的贍養,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洛國之中鄰里之間和睦,家庭之中親近,互相幫助,人有牽掛,所以能常人所不能,刑罰家毀掉了這些,會毀掉一切。
這是刑罰家罪三。
刑罰家嚴苛控制天下之人,甚至除了打仗之外,不允許離開家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諸夏有萬里廣袤的土地,北方有高山平原,南方有羣山湖泊,異獸不知凡幾,天下瑰麗的景象一生都看不完,但是秦人終生只在尺寸之地打轉。
一代代先祖開拓出這麼廣袤的疆域,難道是爲了修建那幾條直道,然後在全天下巡遊嗎?
當然不是,諸夏之土,諸夏之民的足跡就應該踏遍,不見識到諸夏的瑰美,難道僅僅憑藉着書上的那幾句記載就能讓人升起歸屬嗎?
誅暴秦之時,洛人、江東之地的楚人、臨淄城的齊人最爲踊躍,爲什麼會這樣?
因爲就連最普通的國人心中都懷着故國,再看看秦國,扶蘇一死,沒有任何秦人願意復國。
嬴姓秦氏在秦川之地統治了整整八百年啊,八百年都沒能培養出秦人的歸屬,昔年秦穆之時,秦人是願意同秦伯而戰的,但是商鞅變法之後,卻成了這個樣子,這難道不是刑罰家的過錯嗎?
這是刑罰家罪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