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怎定風波(八)

恭親王微微皺眉,他是最不喜見到王愷運的,高心夔猶可,爲人低調謹慎,在太后跟前,不願意指手畫腳,只是踏實做着自己個的差事,橫豎只是一份報紙,還有昇平署的差事,算不得什麼重要,而如今的這位,素喜高談闊論,滿肚子都是計謀,且時常大放闕詞,若是在以前,就是賈詡李儒這種陰毒謀士之流,王愷運見着恭親王神色冷淡,卻也不以爲意,低頭行禮,“下官參見議政王。”

“不必多禮,”恭親王臉上淡淡的,“今個你怎麼有空在這裡?”

“下官是最清閒的一個人,日日都是空的。”

“怎麼我聽說,王大人這些日子都往着董諫臺府上跑,那裡是清閒的?”恭親王說道,“難不成,王大人想要去御史臺當差嗎?”

“王爺說笑了,下官去御史臺,只是給董大人傳個信兒,”王愷運恭敬的回道,只是在恭親王眼中看來,這恭敬的樣子,不真,似乎太皮裡陽秋了,“董大人累受天恩,本來,下官就要多走動走動。”

“內外朝傳遞消息,內有軍機處,外有通政司,那裡還要勞煩你呢,”恭親王冷然說道,“這結交外臣,私通消息,罪過可不小。”

“下官又不是內宦,那裡說的什麼結交外臣的罪過,下官本來就是外官,我這出園子,只是提個醒,免得他們忘了,到底是誰,纔有如今這樣的位置。”

恭親王臉上一紅,微微有了怒意,“你這話何意?”

“太后最忌諱的人,就是在其位不謀其政,董元醇乃是諫臺,若是不勸諫君上,彈劾百官,監察天下,如何能擔得起這樣的大任?”王愷運垂着手回道,語氣雖然恭敬,雙眼卻是放肆的很,直勾勾的看着恭親王,“那還不如貶斥了才便宜呢。”

恭親王怒視王愷運,“這話是太后的意思?”

“王爺切勿動怒,這只是下官私心所想罷了,不管太后的事兒,”王愷運繼續說道,態度風淡雲輕,恭親王見到王愷運隨意的樣子,隨即也不動聲色的看着王愷運說什麼,“王爺身處周公之位,有周公之才,卻無周公之斷啊。昔日周公攝政,正如王爺如今當着議政王一般,周公行事,果決明斷,誅殺管蔡二叔,平定武庚之亂,又分封衛宋等國,布武天下,外夷臣服,內賓袖手,這才爲周家天下賺來八百年基業,如今宗室有人心懷叵測,王爺身爲宗人令,處置他們乃是題中之應有之意,怎麼,臨了,王爺反而猶豫不決呢?須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那按照你的意思,涉及的這幾家,都該怎麼處置啊。”恭親王知道了王愷運的來意,反倒不慌了,袖着手看着王愷運,“素聞王大人你有諸葛之才,今日有緣,倒是想要討教一二了。”

“王爺心裡有數的緊,何必來問下官呢,下官就不班門弄斧了。”王愷運微微低頭,笑着說道。(未完待續。)

四十九、一進一退(三)十八、雷公電母(四)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四)三十五、一瀉千里(七)二十四、圓明三園(四)八十三、兩處齊發(七)六、步步驚心二十七、英烈長存(續)五、北京條約(三)五十二、山高水長(四)十一、宮車晏駕(五)四十二、同文館事(二)二十七、壓力動力(一)三十二、身世浮沉(二)八、阿哥進學(中)十、海不揚波(六)十八、君有意乎(四)八十五、王城喋血(五)四十六、白雲出岫(一)八十一、千鈞一髮(四)三十三、天津條約(完)三十六、當陽橋頭(五)十一、南海風雲(二)十八、雷公電母(五)十七、燈前笑語(二)四、閔妃來朝(六)四十五、游擊戰法(十)四十七、永通橋戰(二)三十三、天津條約(十二)二十四、圓明三園(五)四、公使來京(一)十 東南西北(七)三十三、雷霆雨露(五)二十六、一元復始(二)十四、六六大順(中)八十三、兩處齊發(三)三十六、臨朝稱制(一)三十六、當陽橋頭(四)三十八、峰迴路轉(二)四、內外諸事(二)二十四、圓明三園(六)十四、林沖夜奔二十七、萬象更新(五)二十一、鼎湖弓箭(完)二十五、一波又起(三)三十七、另有所圖(四)二十二、金陵王氣(四)七十九、逆轉之勢(一)三十四、怎定風波(五)八十、瞞天過海(二)十一、銓選部閣(一)二十、不請自來(四)二十九、燦燦萱草(二)二十三、靜極思動(二)二十四、圓明三園(二)三、梨花滿地(一)九十一、圍困法軍(四)九十七、英魂不遠(二)三十九、血染鳳闕(一)三十二、共同撤軍(二)二十六、羣英薈萃(四)二十四、一波已平(一)一、金鼓畫角(二)三十七、英雄末路(一)十三、浩罕之亂(七)二十三、靜極思動(五)二十六、北海之水(四)二十四、開邊興兵(四)八十七、越南新主(一)密碼君的打賞加更三十一、海上蘇武(下)二十、見風轉舵(五)八、鄱陽水火(四)二十八、返京之前(二)四十二、巾幗英雄(上)十九、有客來兮(三)四十七、永通橋戰(四)六十、正月初二(六)十三、問計寧壽(一)給“無語人門”的加更七十七、上海風潮(三)三十四、九流賓客(三)三十四、條例風波(一)二、中外震驚(三)三十五、一瀉千里(二)十二、英人來華(二)二十四、圓明三園(四)十九、一馬當先(八)十一、宮車晏駕(一)二十三、舉國之力(一)十一、威逼利誘(二)二十八、日月分明(六)三十三、生死茫茫(三)三十三、洞在慶喜(四)八、初會貞嬪(下)三十、(一)十五、倡議垂簾(三)四十三、桃代李僵(中)四十七、永通橋戰(七)三十三、洞在清溪(五)十一、大國小國(六)四十三、檢閱三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