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這章框架已經寫完,細節還未完善,可以等會再看。
對於到底該找什麼樣的人才,餘元浩兩口子私下是有過商議的,但是奈何他們兩口子都沒這方面的經驗,商議的結果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因此劉曉慧來這兒只能把自己的實際需求說了出來。
“我們公司最近有兩款產品需要銷往歐美日市場,其中一款是電子產品,就是手持電子遊戲機。另一款是新式的行李箱,我們公司稱之爲拉桿箱。因此現在這兩方面都需要有經驗的人才,所以說過來想請你們幫着找一找,當然工資待遇好說。”
“在香江做類似行李箱這類商品的還是有不少的,這方面的人才倒是好推薦。不過劉女士你說的手持電子遊戲機方面就比較難找了,香江在電子工業方面目前算是才起步,這方面的人才比較緊俏,如果必須找有電子工業相關背景的就比較難了。當然如果你只是做市場的話,也不一定需要有電子工業的專業背景。當然在找之前,還希望劉女士也透露一下你們公司的具體情況,所能給出的薪金待遇到底是多少?畢竟想挖人的話,還是要給人家一個標準好供決擇,人都是想低處往高處走嘛。”
說到薪金待遇,餘元浩兩口子還真沒有想出個標準,劉曉慧只得說:“我們公司是最近才成立的,不過我們公司的這兩項產品是都有國際專利,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至於我們公司能夠給出的薪金標準,這要看你幫我挖過來的人到底是怎麼做打算的,我們公司有幾種不同的薪金待遇可以供選擇。只要過來的人有本事,能幫着把公司做大,我們公司還可以給股票期權。”
……
在獵頭公司劉曉慧把自己的要求以及所能給的待遇大致的講了,回答了一下獵頭公司那邊問的幾個問題後,劉曉慧留下自己公司產品資料及公司的聯繫方式便離開了。直到走的時候她也不知道這回來找獵頭公司時自己的表現到底如何,對方會如何看待自己?爲了防止獵頭公司方面認爲自己的公司沒有實力,幫自己找人的時候不夠用心,劉曉慧專門的把自己公司產品資料留了下來。
出了獵頭公司後,餘元浩兩口子覺得在招人上面是得再加一個保險,於是又叫趙紅英專門跑了幾家報社,打了幾個招人的廣告。
在忙完這些後,餘元浩兩口子在等待有人過來應聘的同時,一直在反省自己的決策是否正確?以及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在他們不斷反思的同時,打出去的招人廣告吸引過來的應聘者絡繹不絕。不過這些應聘者裡面真正讓他們看得過眼的並不多,其中的大多數雖然是做過外貿的,但是他們以前的工作經驗不太適合餘元浩他們的產品。
不過好在他們之前找過獵頭公司,那邊推薦過來的幾個人相比於見到報紙廣告過來的應聘者都還算不錯。最終劉曉慧在推薦過來的人裡選了兩個人,其中一個叫李志攀,以前做電子錶外貿的,安排他專門負責搜掌上游戲機的銷售與市場推廣。另一個叫陳樹文,以前做服裝外貿的,安排他專門負責拉桿箱的銷售與市場推廣。
與這兩個人談待遇的時候,可能是他們對公司的前景沒有太大信心的緣故,餘元浩那個在他看起來很不錯的,有公司期權的方案首先就被他們給否了。餘元浩感覺對方真是沒有眼光,當然,其實他心裡也知道,這可能是因爲他自己覺得給了期權,而把基本工資壓得很低的緣故。當然其中也不乏他把期權的行權條件設得很高有關,起碼這個行權條件在這兩位眼裡是非常高的。而從餘元浩這方面來講,他覺得這個行權條件完全不高,只要達到他那個時空所能查到銷售紀錄的60%水平而已。
在招了這兩個項目負責人後,劉曉慧把她之前粗選出來的應聘者名單直接交給了這兩位,並把後續的招聘預選事宜交給了他們。當然劉曉慧並不是完全放權,讓他們自己組建班底,他還是保留了最終招聘的決策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