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立法論政(1)

龐統被李晟派往荊州了,隨之而來的是孔明要往益州而來消息。李晟的這一道命令,可謂是讓益州的那些降官們原本安下的心再次提了起來。

在解決了官職的問題之後,誰都曉得接下來要確定的便是國法家規之類的制度問題。究竟是保留劉璋時代的舊法呢?還是確定一套新法?這新法究竟是寬,還是鬆。這其中的區別無疑會影響到衆人的利益。

因此,早在李晟入主成都還沒分派官職的時候便有許多人找上龐統,向他詢問這有關的種種問題,向他打探這法規的寬嚴度。那時候,龐統也不知道李晟所想之度究竟在哪裡,他只是憑着自己的感覺來說,言語將隱隱透露出來的那種嚮往着寬鬆的說法,卻是讓衆人着實的鬆了一口氣。

他們都認爲李晟的法規肯定是由龐統來負責擬定,既然龐統都向往寬鬆了,那麼這法規就算再嚴也嚴不到哪裡去。他們由此而放下心來。

但,情況似乎在一瞬間就有了變化。龐統被李晟派往荊州以替換諸葛亮。這一道命令無疑是說明了李晟打算用諸葛亮來制定法規。這諸葛亮是什麼人呢?他的個性如何?他對法度的看法怎樣?李晟主公突然把龐統,調走是不是知道了我們找龐統軍師詢問法度的消息?是不是主公並不贊成寬法呢?一連串的問號掛在衆人的心間,讓他們忐忑不安起來。

請主公迅速擬訂益州的國法忐忑不安的感覺總是讓人覺得難受,於是有幾個大膽的官員便直接求見李晟,向他提出了這個意見。

這個嘛李晟猶疑了一下,卻是重重搖了搖頭:對於這事情我不太熟悉。所以一時間也拿不出什麼章程來,你們還想像按照益州原來的法律來辦吧。至於新法,我準備等孔明過來之後再擬訂。反正這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再等等吧

等這國之大事怎麼能等呢?他們依舊不肯放鬆。

正是因爲是大事,所以纔要慎重啊。李晟最後一錘定音下來:事情就這樣吧!你們好生回去,按照現有的規章來辦,等到新的法規有一個基本草稿了,我自會讓你們大家一起參與進來討論的。

是,主公衆人將李晟如此固執,知道自己最終無法說服李晟,便也只好認命的散去了。當然他們並沒有稍停下來,在企盼孔明不是一個嚴厲的人的心情之下,他們開始拜訪李晟軍的那些個大將,向他們垂詢瞭解有關孔明的種種信息,以求能讓自己在以後同孔明的交往中能做到所謂的知己知彼。這雖然不是戰場,但這是官場,其中的勾心鬥角似乎比戰場來得更激烈一些。

對於他們這些人的種種舉動,不但有進一步發展了白衣將情況向李晟彙報,更有李晟手下的將軍們向李晟抱怨。對於這些大將們來說,這些人不斷的就一個問題去詢問他們,平凡的向他們拜訪求見,也實在夠令人心煩的了。

既然這樣,你們就先克服一下,住到城外的軍營裡去吧。等孔明來了就好辦多了。李晟並不打算制止那些益州官員的行爲,只是稍稍的撫慰自己手下的那些大將一番,讓他們暫時遠離這是非之地。

雖然李晟對那些官員說是一切都要等諸葛亮到來以後再說,但在實際上在這個孔明還沒到來的當口,李晟對於法律規章的制定工作便已經開始擬定了。

他召集了法正、黃權、劉巴等益州之中富有能力的正直官員,讓他們以現有的法律進行參考,着手製定新的法律。當然,李晟是知道這新法的制定是沒有那麼快的事情,因此他們現在所做的不過是瞭解舊法,發現舊法的問題罷了。真正新法的起草,李晟還是打算等諸葛亮來了以後再說。

時間便在衆人的企盼下一點一點過去。一個月後,隨着一支插着白色旗幟的船隊逆江而來,衆人等候已久的孔明終於帶着荊州的一班大臣,護着李晟的另外兩名妻子來到了成都。

李晟自是大喜,在大肆操辦了一通接風宴會之後,卻是二話不說的將孔明、馬良、蒯越、蒯良、崔浩等荊州來得重臣們請到州牧府後的一個重兵把守的小院落裡,讓他們與正在舊法的法正、黃權、劉巴等人見了面,隨之把自己寫得那一份條例給拿了出來,交給他們觀看。

先把那些個律令放在一邊吧。我想我們應該先確定一下我們今後的政府組織了。李晟微笑的說道:儘管這東西在這一兩個月內還沒法派上用場,但我想也快了。曹操很有可能會稱王哦!李晟微笑着說出了自己的判斷,他最後一句是大有深意。

曹操稱王,那麼與曹操作對的其他幾個勢力,諸如劉備、孫權還有自己也都有稱王的可能。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對王國之內的政治制度進行變革已經是完全可以的事情。甚至可以說這制度一旦確立下來,不但是王國會用到,就連以後稱帝也會用到。

大漢已經不行了,這一點誰都看得出來。一旦出現像曹操這樣的強勢者稱王的局面,那無論是誰都可以想象的出王而帝之局就在眼前。

對於這一點,已然被李晟把問題點破了的衆人是心知肚明,他也認爲眼下確實需要進一步的做綢繆未雨。畢竟如果現在不做準備的話,那到了真的稱王的那個時候,再進行準備已是困難了。

衆人都是聰明人,對李晟的野心和他眼下所能做到的地步多少也有些瞭解,他自然知道李晟眼下所拋出的這個東西究竟和不合適是否有那個份量:就領土的含金量而言,若曹操算是可以稱王的頭號人物的話,那自家主公無疑算是可以稱王的第二號人物。

在不知不覺間已然擁有了荊南、交州、益州三塊地盤的李晟,其領土面積和人口已經完全超越了孫權和劉備,僅在曹操之下。在擁有如此強悍實力的情況下,衆人雖然還覺得曹操有些龐大,卻也不會認爲他是完全不可以戰勝的。

到時候主公真能建制稱王甚至更進一步的話,那我們不是都成了開國功臣了嗎?這可是留名青史的好事情啦。應當要賣力纔是衆人都這樣想着,即使是黃權、劉巴、崔浩等對權利比較淡然的人對此也不禁眼睛一亮而興奮起來。他們都開始專心致志的看起李晟交給他們的東西,開始盤算着自己究竟能在其中擔當什麼職務來。

說實在的李晟所交給他們的紙上書寫的東西並不多,也就那麼短短的幾百字說明了各部分的名稱和職責罷了,但他們一邊看一邊想,這其中的時間卻是花了真正一個時辰。隨着看得最慢的孔明把手中的紙放下,這討論纔算是開始了。

李晟那凌厲的目光從衆人的臉上掃過,很是敏銳的從他們的臉上看到了種種莫名複雜的表形,這其中,有欽佩、有敬服、有懷疑、也有迷茫。在場的衆人都是當了近十年官的老官員了,對於李晟所說的這些,他們都看得出來這是對本朝的三公九卿六曹制的一個發展,但

這制度會不會太繁雜了一點?尤其政事堂尚書省下設立的八部會不會太多了呢?首先提出疑問的不是孔明而是曾在劉表帳下爲臣多年,直到赤壁之後才被李晟要過來老臣蒯越。他的年紀明顯有些大了,雖然在李晟帳下也待了五年之久,但他的思維似乎還是舊世的那一套。

李晟之所以讓他也參與到這事情的討論中,所看重的也就是他的老老大臣雖然保守了一些,但他們較爲沉穩,富有經驗,在一些事情上是不容易出錯的。

當然,看重歸看重,李晟自己也是有決斷的,在某些他認爲不必聽所謂沉穩意見的時候,他也是會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八部太多?我還覺得太少了些?事實上尚書省門下,負責的都是具體的政務。眼下的八部不過是對某些還沒有發展起來的事業進行一個籠統的歸納罷了。當那些事情深入細緻花了,你們就會發現這所謂的八部管的事情還是太多了。

第415章三方初見(1)第22章兗州曹操(1)第327章酒醉的後果(1)第450章坍塌的城牆(3)第814章海洋時代的序幕(1)第709章桃花落(2)第682章李晟的焦急(1)第263章平叛(2)第166章基業初建(2)第574章李晟的威逼(1)第162章初坦胸懷(1)第851章敗落(2)第192章敵之內憂(2)第257章風再起(2)第725章驍勇(3)第16章客人(1)第19章忘年之交(1)第240章誤會(2)第466章未盡的烽火(1)第418章三方初見(4)第622章陷雒(1)第134章波紋(3)第115章三喜臨門(2)第494章伏擊(2)第371章許昌風起(2)第622章陷雒(1)第662章香餑餑(2)第525章司馬南行(3)第764章堵截(2)第784章峰迴路轉(1)第484章士燮的心(1)第416章三方初見(2)第42章回首往昔(3)第752章試探(2)第238章結局(3)第589章變局(1)第835章戰雲再起(1)第551章獻圖(2)第165章基業初建(1)第21章忘年之交(3)第156章兩敗俱傷(1)第147章間的序曲(7)第35章琅琊諸葛家(2)第601章涪水之邊(7)第784章峰迴路轉(1)第577章圍城打援(1)第553章準備(1)第297章塵埃底定(1)第789章繼續的談判(3)第266章恭喜升職(2)第334章修道太守(2)第784章峰迴路轉(1)第533章美人計(2)第733章長冗(1)第867章應對(3)第20章忘年之交(2)第426章短歌行(3)第602章涪水之邊(8)第875章通向長安之路(2)第24章兗州曹操(3)第5章初識(1)第872章連鎖反應(2)第637章成都陷(4)第530章佈局(2)第169章月下甘寧(2)第339章火藥(1)第53章義父(2)第375章準備(3)第550章獻圖(1)第515章未來的命運(2)第562章說服張任(1)第317章火怒(3)第391章當陽夜(1)第815章海洋時代的序幕(2)第313章疑惑(2)第280章解決(1)第131章覆滅(3)第635章成都陷(2)第676章亂之始(1)第405章仙法?(3)第784章峰迴路轉(1)第697章關羽的輝煌(1)第295章特別行動(1)第197章洪水(1)第439章火起(1)第132章波紋(1)第696章徐淮戰起(3)第353章烈焰雄風(1)第598章涪水之邊(4)第853章殿議(1)第133章波紋(2)第872章連鎖反應(2)第156章兩敗俱傷(1)第290章船(2)第549章收買人心(3)第512章兵臨城下(2)第536章李晟的局(2)第365章洞庭水戰(3)第325章臣服(2)第681章應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