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嚶。”
董白被這老儒生一兇,只得繼續趴在桌案上,抄寫着那些不解其意的經文典籍。
“背挺直!”
本就心中委屈的董白在對方的呵斥之下,是徹底繃不住了,眼眶中豆大的淚珠在上下不斷打轉。
但老儒生只是將目光稍微往上擡了幾分,眼不見心不煩。
就在這時,董卓也在進入塢堡後,第一時間來到了此間學堂外。
老儒生看到董卓後只是微微點頭示意,便沒有其他言語。
而董白也用餘光看到了董卓的身影,立刻擡頭用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看向董卓,似乎是在向自己的祖父求救。
董卓被董白這麼一看,那就是再堅硬的心也化了,於是試探性的和老儒生進行了眼神上的交流。
但老儒生只是將目光移向他處,一副“我沒有看到太師你”的樣子。
董卓見對方如此,也是歉意的朝自己孫女望了最後一眼,就轉身離去。
董白沒想到一向疼愛自己的祖父就這麼舍自己而去,終於是“嗷嗚”一聲就嚎哭起來。
“我不想學習,我要去找祖父玩!”
淚珠從臉龐劃落,掉到竹簡上,暈開了上面的墨跡。
老儒生平靜的看了一眼——
“字跡模糊,這份不算。再重新抄寫一份!”
“嗷嗚!!!”
……
還未走遠的董卓也聽到了董白的哭聲,這位殺起人來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大漢太師突然心頭一顫,恨不得現在就折回去好好抱抱自己的孫女。
但是一想到董白對面坐着的老儒生,董卓又咬着牙,快步走出了這間學堂。
“伯喈(音同皆)之前說的沒錯,吾平日裡太嬌慣着白了。女子還是應當通情達理一些的好。”
董白的授業恩師,就是董卓之前第二信任的大儒蔡邕。
相比於王允長於理政,蔡邕的本事則全在文學上。
蔡邕曾經續寫《東觀漢記》並刻印“熹平石經”,被太常馬日磾評價爲“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今世人,論經學,或許還有鄭玄、孔融等大儒能夠與蔡邕不分伯仲,但若論及文學、史學,乃至音律、辭賦、書法,那蔡邕當真是一騎絕塵,冠絕大漢。
而且蔡邕爲人正直、家風甚嚴,有這樣的人教導董白。哪怕平日裡嚴厲了些,那董卓也能夠安心。
可即便這樣,董卓還是對董白方纔的哭聲頗爲擔心,便是甘甜的酪飲灌入口中也猶如白水,沒有半點滋味。
待到幾個時辰過去,天色都陰沉下去幾分後,董卓纔看到自家董白氣呼呼的身影。
董卓費力的彎下腰背,將雙手攤開,想要和董白親暱。
誰料董白根本沒有搭理董卓,氣鼓鼓的別過頭去,對着董卓撒氣。
董卓無奈,只得親自走了過去,緩緩彎下自己多年沒有彎過的膝蓋,半蹲在地上:“怎麼了?是誰惹我家寶貝了?”
董白舉起自己的拳頭往董卓身上錘了一拳:“祖父明知故問!”
見到董白願意和自己說話,董卓立刻喜笑顏開:“是,是,是祖父的錯。但你那位夫子可是位有本事的人,就算放眼整個天下都難以找到能在學識上超過他的人,你要好好跟着他學習。”
董白嘟着嘴:“就是個兇巴巴的老頭,算什麼有本事的人?他教我的那些東西都蠢笨的很,我纔沒心思學呢?”
董卓揉着董白的頭頂:“這天下哪有蠢笨的學識?必然是你沒有學透。”
聽到祖父質疑自己,董白立刻不開心了,奮力辯駁道:“本來就是!”
董卓害怕董白再朝着自己發火,連忙哄道:“好,好,就是些蠢笨的學識。”
不過董白也聽出董卓的敷衍,便據理力爭:“今日,蔡夫子教我的是《女誡》!”
“《女誡》是班大家創作的家訓,如何來的蠢笨的道理?”
“當然有!”
董白眼中又有淚花翻動,顯然方纔她與蔡邕也辯駁過這家訓中的道理,只不過怕是被蔡邕教訓的極慘——
“祖父,《女誡》中說——生女三日,臥之牀下,弄之瓦磚,而齋告焉。臥之牀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磚,明其習勞,主執勤也。齋告先君,明當主繼祭祀也!”
“這樣做,難道真的對嗎?至少祖父可從未這樣待過我!”
女孩子出生多月後,就讓她躺在牀下,將織布用的紡錘作爲玩具,並將生女之事齋告宗廟。睡在牀下,是要表明她的卑弱,地位低下。給她瓦磚,是要表明女子應當親自勞作不辭辛苦。齋告先祖,是要表明她要準備酒食幫夫君祭祀。
但董白是什麼人?
董卓子嗣早亡,董白就是董卓在世上唯一的血脈,誰敢讓她睡地板、玩垃圾、幹雜役?
毫不誇張的說,現在貴爲天子的劉協,在吃穿用度上可能都不如董卓的這顆掌上明珠……
所以要讓董白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實在是太難爲她了。
董卓此時面露尷尬。
如果是禮法或者兵法,他還能和董白說道說道。
可《女誡》……這玩意他是真的沒學過啊!
董卓只要摸着董白的髮髻:“無事,書上的道理,聽聽就行了。要是真的照做,那可就真的成蠢貨了!”
“咳咳!”
就在董卓蛐蛐經典時,蔡邕的咳嗽聲自後方響起。
見到蔡邕過來,董白立刻躲到了董卓身後朝蔡邕做起了鬼臉。
而董卓也知道自己方纔那番話怕是被對方聽了過去,亦有些不好意思。
“渭陽君,方纔應當與你解釋過了。班大家之言,是爲了讓女子嫁入夫家後能搏得一個好名聲。這名聲並不是女子爲自己搏的,而是爲其子嗣搏的。正所謂爲子憂,則計深遠,母親倘若有了一個好名聲,那便是對子嗣最大的助力!若母親聲名狼藉,那子嗣又該如何堂堂正正的生存呢?”
“況且,班大家自己也是女子,怎麼會自己貶低自己呢?她的這番言論,都是長輩爲了子孫的犧牲啊!”
教訓完董白,蔡邕又對着董卓正色道:“這番話,也是下官對太師的諫言。”
“若有名聲,事半功倍。若無名聲,事倍功半。”
“一個人如果只追求利益而枉顧名聲,那留給子孫後代的,必然是無窮的禍患啊!”
董卓表情肅然:“伯喈此言,必會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