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上兵伐謀

《孫子兵法·虛實篇》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用兵的規律像水,水流動的規律是避開高處而向低處奔流,用兵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之處而攻擊其虛弱的地方。

現在敵人的最虛弱的地方在哪裡?

必然就是距離關中最近,僅有一條大河阻絕的河東。

而且,河東盆地相比起函谷、藍田,地勢都要平坦許多,最適合董卓麾下的騎兵發揮。

以己之鋒芒,刺敵之軟穴,這就是能取得戰爭勝利的方法!

“河東雖有十萬兵馬,但大都是匈奴騎士和河東羣寇。論精銳,怕是遠遠比不過袁紹、袁術麾下的鄉勇武士。”

“而且,河東地形孤立,不與中原相通,就算是從河北派兵,也是道路艱難,難以得到支援。”

河東,還有河東北面的晉陽,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本就與關中一體。

關中與河東的聯繫,甚至比關中和洛陽的聯繫還要緊密。

通往河東的渡口,比如夏陽、龍門、蒲津,這些渡口的水流遠遠要比大河、渭水匯流之後的渡口更加平緩。

河水平緩,就意味着易於用兵,行動方便。

相比於東面過函谷,南面通武關,前往河東無疑是對己方最有利的佈置。

而且,河東,就好像是山川大河以鬼斧神工之勢雕琢的一塊天然戰場。

西有大河,北有呂梁,南有王屋,東有太行!

地形的封閉,意味着一旦在河東作戰失敗,必然是最恐怖的兵敗如山倒,連喘息的時機,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無論是劉協還是董卓,都將河東視作對己方戰事最爲有利的戰場。

“如此,便定下此戰基調。在河東方向進攻,而駐守函谷、武關的軍隊則採用守勢!”

董卓此刻決定了戰略。

見狀,即便是董旻,也不敢在此事上忤逆董卓,只得悻悻低頭。

就在董卓準備進行戰術上的議題,比如調動兵馬、任命將領時,劉協的聲音再次響起。

“太師,廟算能夠做到的,並不止這些。”

這下,便是董卓都微微有些驚異,看向劉協的眼神中有股青出於藍勝於藍的驚喜。

“孫武曾經說過——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能百戰百勝,並不是最好的方式。

真正最上等的方式,應當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句話,西楚霸王項羽與漢高祖劉邦是真正以實際行爲,給後世上了生動的一課。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劉協指出敵軍最大的弱點——

“雖爲盟軍,實則各懷鬼胎。”

“袁紹、袁術兄弟二人之間的齷齪已爲天下所知,現在又如何能夠合力攻伐?”

“於夫羅、韓暹、李樂,皆不過散兵遊勇,又如何能夠如臂使指,齊心協力?”

劉協的話惹得衆將,特別是曾經參與了第一次聯軍討董之戰的將領都深以爲然。

聯軍雖然勢衆,卻缺少統一的指揮。

甚至,還鬧出袁術剋扣自己部下孫堅糧草輜重的鬧劇。

這樣的敵人,若是不想着分化瓦解,確實是有些愚蠢。

“陛下此言謬矣!”

又是董旻。

董旻站起身來詢問:“關東雖爲聯軍,卻並非於一處設立大營。”

“上一次,就有三路大軍,分別自酸棗、河內,魯陽合力進攻洛陽。三方兵馬雖不能統一調動,卻也威力不減,聲勢浩大!”

“如今,河東、中原、南陽三個方向若是合力來攻,自然也會和上次一樣,各自爲軍。故此,伐謀與否,其實並不重要!”

董旻的意思,是說對面雖然被稱爲聯軍,但其實各自爲軍,統帥將領皆不一致,根本沒有分化的必要。

除非是出現上一次,袁術與孫堅那樣上下猜忌的場面,不然所謂的“伐謀”其實沒有半點意義。

“朕明白。”

劉協所指的“伐謀”並非僅僅如此。

“左將軍不如眼界放寬一些。”

“朕說的,又何止聯軍內部?”

“聯軍所顧忌的,又何止關中一地?”

董旻還不解其意,但董卓、賈詡兩人都是精神一振!

眼界放寬、何止關中一地?

他們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了當今天下的格局。

袁紹,雖據河北,又有着汝南袁氏聲望的加持,使得河北士人紛紛投靠於他。但袁紹也並非高枕無憂。

公孫瓚!

張燕!

白馬義從,威震天下!

黑山飛燕,雄踞太行!

這兩人一北一西,幾乎是懸在袁紹頭頂的利劍!

也不需要將其刺下,只要輕輕揮動,上面的寒光就足以讓袁紹不敢輕舉妄動。

袁術,坐擁天下最富裕的南陽郡,還憑藉家族的門生故吏控制着汝南、江淮等富饒之地。看似風光無限。

但如今坐鎮荊州的,可是八駿之一,漢室宗親的劉表劉景升。

劉表對於大漢朝廷來說,完全是個意料之外的驚喜。

昔日,孫堅因爲個人恩怨,設計逼死了荊州刺史王濬(不是西晉時期滅亡孫吳的那位荊州刺史),致使荊州失去了主官,令朝廷不得不派遣一名刺史上任。

但當時局勢是怎樣?

帝都洛陽與荊州之間的道路被佔據南陽的袁術阻斷,根本不可能有人帶着部曲或者幕僚前去上任。荊州對於袁術來說,完全就是一個熟透了的桃子,隨時可以不廢一兵一卒收入囊中。

可劉表,卻硬生生單騎入了荊州,並且穩定了荊州的局面,成爲了一名掌控實權的刺史!

而荊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荊州北部的上庸出兵,可以輕鬆堵住南陽前往關中的通道。

從襄陽出兵,則可以直接切斷南陽與汝南的聯繫,切斷袁術的糧道。

現在袁術就好似是一個騎在荊州身上的大漢。看似孔武有力,但只要劉表稍微動胯往上一頂,那就完全可以令袁術生不如死。

只要運用伐謀之術,就可以輕鬆限制袁紹、袁術這兩股最大的勢力。有這麼好的辦法,爲什麼卻不使用,爲自己取得先機呢?

第3章 罪在世家!第51章 一攻一守第27章 末將張遼第52章 上兵伐謀第29章 將軍!第57章 太師親征第72章 五子對決第6章 王允求見第33章 這題超綱了第18章 負重前行(加更)第31章 今日我,明日君第15章 碩鼠第39章 倉稟足第37章 又是朕出賣的你第31章 今日我,明日君第25章 揣測第35章 白魚龍服第49章 勾結匈奴第40章 陷陣營第42章 文和你躺下第22章 避居東國第20章 天子?柔善可欺罷了!第35章 白魚龍服第77章 北岸第25章 揣測第45章 人去樓空第42章 文和你躺下第9章 陛下再救臣一次第59章 蔡文姬第22章 避居東國第1章 陛下怎麼病好了?第15章 碩鼠第71章 張遼:三百?夠了!第2章 馴服呂布第41章 賈詡被打了第51章 一攻一守第2章 馴服呂布第62章 馬騰韓遂也要來?第25章 揣測第43章 董卓,奸臣第77章 北岸第77章 北岸第18章 負重前行(加更)第42章 文和你躺下第32章 不普通的百姓第36章 太師對不起第41章 賈詡被打了第3章 罪在世家!第60章 徐晃,徐公明!第55章 劉備是誰?第79章 龍纛的方向第38章 太師,兵法是這麼用的第43章 董卓,奸臣第1章 陛下怎麼病好了?第64章 義士不絕第57章 太師親征第78章 託付第55章 劉備是誰?第11章 磨劍第58章 計深遠第61章 內奸第6章 王允求見第78章 託付第32章 不普通的百姓第8章 賈詡,賈文和!第59章 蔡文姬第12章 朝會第33章 這題超綱了第79章 龍纛的方向第1章 陛下怎麼病好了?第8章 賈詡,賈文和!第34章 刀劍遠勝道德第46章 爲何只有孤做不得?第65章 你和荀攸熟嗎?第28章 太師授兵第77章 北岸第21章 我成董卓黨羽了?第11章 磨劍第25章 揣測第45章 人去樓空第55章 劉備是誰?第74章 文姬作賦第62章 馬騰韓遂也要來?第58章 計深遠第58章 計深遠第48章 王允蹤跡第41章 賈詡被打了第14章 魏晉八君子第47章 鬱鬱寡歡的太師第48章 王允蹤跡第78章 託付第10章 呂布:摸挨老子!第64章 義士不絕第44章 天子之怒第68章 粗鄙之人,粗鄙之言第3章 罪在世家!第75章 漢將第44章 天子之怒第32章 不普通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