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前傳之御駕親征(1)

前傳 御駕親征

洛陽皇宮分爲南、北兩宮。兩宮之間以複道連接,南北長七裡。南宮是皇帝及羣僚朝賀議政的地方。 北宮主要是皇帝及妃嬪寢居的宮城。南宮的百官朝會殿是舉行大禮儀式、制定國策的處所,居於外朝,屆時天子親臨其所。德陽殿是北宮正殿,日常議事也常在德陽殿定奪。不過今日天子特昭羣臣在百官朝會殿,乃是國策大事。

天子牧野鉉,身長七尺三寸,額頭寬闊,眉秀目炬,鼻直脣長,美鬚髯,威容德器,率衆莫及。

“代王韓靖起兵造反,叛接匈奴,割獻㶟水川十三城,包含代國都馬邑。如今匈奴左賢王破樓煩關,入汾陽。韓靖破雁門關,佔原平,破赤塘關,合圍晉陽,晉陽城破,晉王盧館戰死,韓靖前鋒已致銅鞮,匈奴前鋒已致昭餘祁湖。河東太守率太嶽派爲首的河東義士堅守冷泉關,上黨太守率神鑄門爲首的上黨義士堅守壺關。幷州岌岌可危,如今衆卿何策應對?”

左丞相徐堰道:“夷蠻戎狄,謂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居絕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嶇川穀阻險之地,與中國壤斷土隔,不相侵涉,賦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今匈奴受代王蠱惑,不懼羈旅懷思之憂,不懼山川遠征之苦,所圖者財貨也!莫如以財貨賄之,許以歲賜、關市、和親,則匈奴必退,則代王孤,擒之如覆手。”

右丞相張湯道:“《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外夷狄。以其言語不通,贄幣不同,法俗詭異,種類乖殊;我大匜朝豈可與匈奴議和!其性氣貪婪,兇悍不仁,弱則畏服,強則侵叛。禹平九土,而西戎即敘。文王爲西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獫狁之難,遂攘戎狄而戍之,莫不賓服。殷商帝武丁伐鬼方、羌方,三年克之,殷商復興。今我大匜朝當召北宮錯、燕王率勁旅,一舉破之。”

御史大夫徐堰道:“匈奴之單于乃雄傑也,西擊月氏,東攻東戶,南破樓煩、白羊,擁河南地,河南之富饒,陰山之固,黃河之險,不復爲我中土所有。”

越騎將軍王恢道:“秦斝兩朝,山河殘破,兵民疲敝,莫不收河南地,入河套,守陰山,築長城,武備匈奴,今我大匜朝反倒軟弱可欺麼?”

太中大夫董舒道:“秦斝兩朝彈師遠征,窮徼成城,害元元之生,黷明明之靈,所以亡國而失宗廟社稷。是以有道之君牧夷、狄也,惟以待之有備,御之有常,雖稽顙執贄而邊城不弛固守,暴強爲寇而兵甲不加遠征,期令境內獲安,疆場不侵而已。”

車千秋道:“爲今之計,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由是不復出軍。,以明休息,思富養民也。”

……

牧野鉉拍案道:“思厥先祖,曝霜露,斬荊棘,以有牧野之地。朕欲御駕親征,以破匈奴之患。”

王恢雲:“千鈞之弩,不爲鼴鼠而發,萬古之鐘,不因莛撞而響。聖上萬鈞之軀,豈可深入塞外冒險。”

牧野鉉道:“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爲天下王。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二。朕意已決,勿復多言。沽名賣直,耿直之諫,定斬不饒。勿謂言之不預也!”

所謂雨露雷霆,天心難測,牧野鉉乃乾綱獨攬之主,天威赫赫,衆人皆俯首,不敢危言而招罪愆。

齊王牧野璵道:“大匜朝之興也,非英雄所冀。況匈奴及賊人哉!代王之謬思亂類,不過跳樑小醜,螳臂之拒走輪爾。我皇家垂福萬葉,豈虛然哉。當今乃堯舜之世,道無不行,謀無不臧,君聖臣賢,運泰時康,必然勢如破竹,復定河朔。”

長子牧野璵身長八尺三寸,垂手過膝,有勇力,善騎射,讀書不多,人世磨練多年,卻是一口熟練的奉御章表之詞。

牧野鉉霽威而笑:“齊王說得好,那你就隨朕御駕親征吧!”

牧野璵大喜道:“願爲先鋒,陷陣破敵以振三軍,執鞭墜鐙以奉父王。”

大殿東側是諸位皇子。居中是太子牧野玒隆準日角,天表粹溫,進止中度,識量深重。秦王牧野瓚冠服端嚴,儀表瑰傑,風度高爽,睿智多謀。晉王牧野玦姿貌端華,眉目如畫,美姿儀,少敏慧,今上及後於諸子中特所鍾愛。

牧野鉉道:“儲君者,出曰撫軍,守曰監國。朕今親征幷州,恐怠政務,留東宮居守,蓋古之成例,今命太子監國,爰簡左丞相以及文武才德之臣,爲爾襄助。爾宜執衹勤佩服,悉心求益,勿負朕付之重。”

牧野玒拜道:“兒臣領旨。”

牧野鉉召太傅司馬德,囑託道:“桑榆非晚,檸月如風,正是爲後輩打造基業的時候。牧野、皇甫、司馬,三家爲大匜朝之砥柱。公素來束帶矜莊,徘徊瞻眺,矩步引領,俯仰廊廟。太子監國,司馬公當將政務循序以教太子。”

司馬德叩首道:“老臣當盡心輔助太子,繩愆糾繆,補繕紕漏,不復聖上所託。”

牧野鉉又召皇甫羽,道:“朕擢汝爲中郎將,太子監國,二三子,雲程發軔,致知力行,朝乾夕惕,忠心護佑太子,而非鬥雞走狗等逾矩之事。”

三署郎有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居宮禁中,分領中郎,更直宿衛,戟衛宮陡,掌宿衛殿門、出充車騎,奉命持節策贈印綬。

這番擢拔,年輕的皇甫羽也算是宿衛中機的要臣了。

皇甫羽惶恐道:“踔厲奮發,踵事增華,以承王事。”

牧野鉉又召一衆皇子,訓斥道:“大匜朝乃兄弟之國,朕與燕王並肩廝殺疆場,同生共死,牧野宗族方得上蒼垂寵,國運昌隆,希望你們兄弟同心,共輔太子。若是不法祖德,暴戾淫厲,妄蓄大志,四處鑽營謀,即國之賊,法斷不容。”

“秦王爲國鎮守關中,然年輕不收鋒芒,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三秦之地人事繁雜,當思正道。恫以權勢,誘以名利,詐僞之術豈可是皇子之德?谷粱儒學乃中正溫慎之學,但是聽說你卻暗讀《商君書》,商鞅所述不過馭人之術,壹、弱、疲、辱和貧,皆非正道。國家基石何以安,傾覆之危尚不自知乎?”

秦王牧野瓚道:“兒臣愚鈍,卻也知君子慎獨,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貞,懷瑾握瑜,風禾盡起。自今日起,兒臣自當修德立信,不負父皇之教導。”

“晉王尚未之藩,當好生讀書,卻學那些風流才子,吟風賦月,不事正務。切記:生棟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垂。你不思好生讀書修德,一心玩鬧,小心朕扒了你的皮。”

晉王牧野玦唬得跪地道:“兒……兒臣謹領聖訓。”

牧野鉉早有準備,十日後領軍遠去,天子淚目遠送至邙山,正是:虎爲百獸尊,罔敢觸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480章 秦王府467章   魯大腳的劫數205章 樓蘭公主298章 三生石畔282章 僧王大會542章 貓鬼術第九十一章 萬花谷314章 鑄劍谷542章 貓鬼術447章 敵襲388章 天選之人第九十六章 海坨山八分劍第九十一章 萬花谷第三十六章 怒蛟幫233章 夜襲匈奴使者第六十二章 黃河四鬼169章 大戰在即264章 朐山鹽幫261章 逍遙老人198 射鵰英雄第四十三章 泰山一別366章 夜宿富士山第139章 反叛321章 千情公子220章 箜篌引317章 夜探東甌王宮311章 九鬼鎖牢陣第四十六章 名劍挑泰山364章 竟然是鬆平忠輝439章 鄂侯試劍第五十九章 神族託鏢404章 無根門的淵源393章 林崎甚助的拔刀術409章 亡命之徒317章 夜探東甌王宮502章 涪心慈第十八章 匈奴質人府226章 五星聚487章 壺口鎮第四十七章 朝鮮金槍門512章 苯教與密宗之爭402章 晉王牧野玦的身世488章 黃龍山的紫砂214章 敦煌城第三十一章 洗劍山莊378章 真田幸村的威名211章 血刀老祖383章 猿飛佐助224章 收復河西251章 牙於單重返狼居胥山第147章 弈劍術506章 八絕七傷陣526章 峨嵋派243章 蘇薤城267章 輕重計然205章 樓蘭公主481章 鬼王516章 勉苯449章 霹靂堂的內鬥271章 瓜洲渡211章 血刀老祖310章 仙霞派497章 謁者232章 龜茲494章 惡人谷第151章 燕王430章 玉樨郡主546章 巫巴第九十章 洛陽城389章 大阪開戰213章 西涼復國夢第139章 反叛475章 選花魁427章 巴人之爭169章 大戰在即第157章 再逢柳詠257章 紅綃之劍第九十章 洛陽城464章 南越趙佗310章 仙霞派第153章 脫險第九十八掌 楚國郡主第一百章 天狼衛200章 姑墨175章 龍戰野212章 血刀門477章 武功山543章 巴人鬼道第十五章 貴人相助518章 聖旺拉367章 甲斐城的巔峰對決304章 三才五行244章 大月氏161章 逸派七子與天策府286章 仗劍攜酒走天涯第九十章 洛陽城第二十一章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487章 壺口鎮444章 霹靂堂530 浣花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