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再起風波

八重通總身先士卒率軍來攻,昔通解王等抱必死之心毫不退讓。八重通總命水手盡出,攀爬朝鮮戰船。昔通解王率衆以鉤鐮槍、弓矢擊殺來敵,無奈敵人衆多,昔通解王手持單刀奮勇殺敵。朝鮮水師皆以命相搏,霹靂機,投火器盡往敵船而來,爲首八重通總船起火,眼見要沉,八重通總毫不畏懼反而立於船頭大呼:“衝鋒,同歸於盡。”張鬱青搭弓引箭將其射殺,利箭貫穿胸膛,八重通總一頭栽倒。其兄八重通之大怒,單船直奔張鬱青主艦衝來,張鬱青連射三箭,八重通之躲過兩箭卻躲不過連珠箭的最後一箭,被射中喉嚨,雙目怒視張鬱青而死。

倭軍見先鋒盡死,紛紛向前,意欲爲之報仇。無奈海峽狹窄,發揮不出船多的優勢,只能遠遠望見前面戰船廝殺激戰。雙方激戰良久,倭國軍竟不能衝破朝鮮軍十三戰船防線。

昔通解王大呼道:“退一步,國破家亡,妻離子散,寧爲亡國奴乎?”

朝鮮水師誓死搏殺,倭國軍數番攻擊,依舊巋然不動!但是,倭國軍多,朝鮮兩千水師僅剩三百。

建御名方狂笑道:“如此美景, 遠勝觀賞吉野的櫻花盛會”

昔通解王仰天高呼道:“天亡我辰國乎?”

張鬱青道:“大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昔通解王熱淚橫流道:“魂歸故里何所惜!張鬱青兄弟,今日你我並肩戰死此地,殺身成仁。”

張鬱青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昔通解王流淚笑道:“與子同仇,與子同仇;好!有此兄弟,今日九死未悔也!”

“殺!”

“殺!”

忽而,風向突變,浪濤狂涌。昔通解王竭斯底裡吼叫道:“亂流來了!亂流來了!傳令總攻!”

200臨時改造民船涌出,遊走射擊,火器亂射。鳴樑海峽頓時亂流狂氣,漩渦頓生,海流倒灌,倭國尖底船亂晃,辰國平底船平穩,頓時倭軍大亂。兩岸霹靂機投石大作,亂世將倭船砸得粉碎。海流倒灌,倭軍進退不能,大船擱淺,民船如蟻焚燒,無數倭軍被活活燒死在船中。

這時燕國秦卿盡率北海水師巨舶自後截斷歸路,大炮轟鳴,鉛丸襲來,即使鐵皮包裹的戰船也被打穿大洞。巨舶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倭國戰船成排擊碎,倭船大亂,爲躲避炮擊而擠作一團,更加不能逃生,落海者也被亂流捲入海底。前後夾擊,倭軍首尾不相顧,倉皇而逃,僅剩少彥名所率十艦逃生。 水師大捷,倭國陸上軍隊震動,循循撤退,卻被路最追殺,留下數千屍體而去,月餘後,倭國陸軍與釜山聚集逃回島國。

水師大捷傳來,路最進退倭國陸軍,箕準大喜。然而西北傳來消息,箕否叛變投敵,六萬大軍盡歸牧野無咎。牧野無咎發檄文雲:“朝鮮妄自尊大,妄攻樂浪郡,勾結宇文部、段部破遼西郡城,殺王浚父子。今牧野無咎統攝扶余、沃沮、東濊、沃沮等國,大軍十五萬進擊,責問朝鮮之罪。”

朝鮮王朝連番征戰,兵力不足三萬,諸臣多勸投降。 一片哀鳴絕望氛圍籠罩朝鮮新朝。箕準怒問:“墨異明素爲太后和烏稽之謀斷者,可知此事?”墨異明雙股顫慄道:“時值遼郡紛爭,太秦公部屬極樂老人云,遼東、遼西反目,發兵助牧野無咎滅王浚,願割地百里爲酬。”箕準道:“極樂老一派胡言,怎可造次?”張華道:“烏稽只因得寵太后驟升高位,恐諸臣不服,意欲立軍功,擴張領土,以塞衆人之口。因此烏稽密遣箕否部衆助牧野無咎攻克遼西郡城。”箕準自嘆道:“先王在時,滿朝竟無一字諫言!”墨異明慚愧而出。

路最道:“臣有機密要事稟奏。內史主書崔昌曾面見箕否,言千代太后與烏稽已經毒殺先王,計議矯旨褫奪其兵權,力勸其造反。箕否進駐慈悲嶺得知先王尚在,遂欲撤兵。箕否之父被威逼,親筆撰寫國王已死,請箕否起兵入京靖難的書信,藏於竹杖之中,命高英攜竹杖僞做妙香山的僧侶,給箕否送去密信。箕否遂率大兵入京,方有國難。”

箕準道:“誘逼箕否弒君者乃內閣大臣?”

路最道:“太后掌權,烏稽不過弄臣,意欲毒殺殿下是真,但太后素明大義,豈能將王位傳於韓氏後人。況且烏稽一黨得知陰謀敗露,卻毫無行動,坐以待斃。五良將頃刻投靠墨異明一黨,此中種種實乃天大陰謀。今崔昌、高英皆向臣告密此事。”

箕準道:“你是墨異明和箕否密謀亂國?可是箕否明明迫害墨異明一族。”

“墨異明內結大臣,外誘逆賊入京。箕否得知被騙卻騎虎難下,只得清君側爲名誅殺烏稽,逼死太后和先王,命監察御史金應仁迎接新君。箕否又恨墨異明陰謀誘逼,索性追責墨異明一黨。”

箕準道:“那太后和先王?”

“墨異明攜太后與先王意欲逃亡,行至在積成縣,太后與先王仰天大哭,責墨異明召牧野無咎入京釀國難。是夜,先王與太后爲亂軍所殺。”

箕準道:“原來如此,朝鮮亡於豪族之手”

烏稽道:“王權闇弱,豪族勢強,乃國家動盪之源。今表象來看,舉國之兵不過三萬,實則地方豪族豪奴私兵難以盡數,囤積錢糧甚於國庫。亂國者貌似牧野無咎,實則大臣也;凌國者貌似遼軍,實則豪族也。”

“將軍一言醍醐灌頂,令寡人明白了,”箕準道,“今牧野無咎大軍來攻,指揮使何以教寡人?”秦卿道:“燕國與遼國皆屬大匜朝,大燕軍隊不可增援。”箕準道:“若燕王棄我朝鮮,寡人何所憑依。”秦卿道:“王上唯有獻國歸化,自請爲大匜朝郡縣,則牧野無咎出師無名。若執意來攻,則我水師可興兵問罪。”箕準道:“朝鮮素來爲中土藩國,今歸化大匜朝,誠所願也。張華、崔毖奉請歸國書,先拜燕王,再覲見大匜朝天子。”秦卿喜道:“王上英明。”

308章 破解神仙譜292章 妙在絲毫之間337章 立花櫻雪418章 神女宮482章 北郡刀客第一百一十三章 餓虎寨356章 幕府奪司法權418章 神女宮164章 詩劍大會224章 收復河西第十九章 浮舟論羣俠251章 牙於單重返狼居胥山357章 大阪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擊斃襜襤王516章 勉苯第四章 前傳之御駕親征(1)328章 情僧普淨第一百二十三章 甌脫王350章 細川忠興的陰謀171章 宇文部第六十三章 燕門世家407章 宛城之變203章 樓蘭353章 結城秀康309章 恨天老人345章 天下第一410章 墨家矩社311章 九鬼鎖牢陣445章 雷氏霹靂堂的火雷術441章 鄢將師第一百二十一章 家國何以兩全438章 十二連寨第一百一十三章 餓虎寨206章 蒲昌海320章 邪馬臺的野望第一百二十章 貙劉禮496章 小月氏和西羌第160章 長嘯門241章 莎車之戰344章 片倉重長479章 鬼市288章 越女劍212章 血刀門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家莊472章 酒家女359章 德川家康的計謀186章 崑崙仙人青靈子338章 加藤清正526章 峨嵋派第八十五章 大誰何428章 鬱壘鬼王534章 望帝春心託杜鵑第147章 弈劍術522章 紫籮壩325章 霞浦仙居400章 月旦評207章 再逢龍戰野304章 三才五行187章 向日族第一百二十七章 烏桓鮮卑507章 星宿派464章 南越趙佗260章 佳人仙珮搖第五十六章 滅門353章 結城秀康519章 魔尊之會第四十章 小鬼難纏208章 告別樓蘭357章 大阪城484章 藥王谷343章 花田橋518章 聖旺拉516章 勉苯第九章 前傳之大野龍蛇(2)第七十九章 慈幼園503章 星宿海第150章 告別411章 南下荊州188章 秦人猶守邊第七十三章 烏桓行刺第十六章 匈奴使團464章 南越趙佗第二十七章 絞殺黑衣教357章 大阪城251章 牙於單重返狼居胥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丹爐燧369章 拯救阿露第七十一章 燕王有召第二十五章 浩然正氣421章 楚王宮第九十六章 海坨山八分劍396章 天刀婆婆第六十七章 十缺老人308章 破解神仙譜260章 佳人仙珮搖219章 北宮世家540章 千面飛狐350章 細川忠興的陰謀491章 崆峒山下十一章 前傳之大野龍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