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千代太后

入夜,庾黑首、李昌毅二人返回。瘐黑首道:“張保皋尚有忠義之心,盡數告知詳情。醫官署以徵召女醫建榮華館,名爲醫館實則爲烏稽籠絡百官淫樂醫妓。”王唊拍案而起道:“如今朝鮮皆流浪至此的邊民,不思安頓民生卻強擄他們妻女淫樂!”張鬱青問:“烏稽爲何如此囂張?”王唊道:“此乃我朝鮮朝廷醜事。開國先王箕否生子箕準,登基爲當今殿下,因其年幼,王后攝政,是爲千代太后;但千代太后寵信烏稽;烏稽由閤門通事舍人升爲大中大夫右僕射兼三司事,路人、墨異明等老臣皆被其排擠。”

張鬱青道:“烏稽爲何刺殺將軍。”

王唊嘆氣道:“千代太后與烏稽卻有一名六歲的兒子,欲其子承襲大統,迫使王上獨子龍瑞君出家爲僧。本將數次上書立龍瑞君爲太子,因此烏稽視本將爲眼中釘,除之而後快。”

張鬱青道:“烏稽強徵醫妓,惡行昭彰,將軍何不稟奏王上處斷?”

王唊道:“千代太后攝政,大權在握,王上毫無權利。”

張鬱青道:“那將軍可否能請求張保皋放走大小姐?”

瘐黑首道:“烏稽殘酷嗜殺,所召醫妓均已登記造冊,又有畫師畫像。若是張保皋放人,必被處死。今後與烏稽抗衡,還須張保皋這樣大臣相助,怎可陷之於死地?”

張鬱青道:“若我夜中劫走如何?”

瘐黑首道:“飛劍門高手如雲,我等非其敵手。

王唊道:“經過白日之事,飛劍門必然加強戒備。我們貿然動手,以寡敵衆,只會打草驚蛇。京城給事中張華,中樞院使崔毖皆王上倚重之人,入京後可祈之相助。況且京都榮華館戒備相對鬆弛,更易行事。”

張鬱青點頭同意,道:“進入京城前,瘐統領可否能安排我見大小姐一面。”

瘐黑首不語,只目視王唊。

王唊道:“準!”

進京前夜,張鬱青在張保皋安排下,秘密進入醫妓營。秦卿見到張鬱青大喜過望,道:“你可有助我出逃之計?”張鬱青將王唊、烏稽之事講了一遍,道:“我明日我隨王唊進城參見閱兵大典,伺機揭發此事。”“烏稽有千代太后保護,這朝鮮皇帝恐難有所舉。本座沒有憑證信物證明身份,烏稽情急之下大半會殺人滅口。”張鬱青道:“飛劍門戒備森嚴,只有進城之後,小人與將軍王唊等再伺機救出郡主。”秦卿道:“如今只有如此,別無他法。”張鬱青道:“榮華館女醫桂月和馬伕於安,皆是可信之人。”張鬱青又交代其他細節,秦卿盡數記憶在心。張鬱青準備離開,走了兩步,秦卿輕聲喚他,張鬱青回顧問:“郡主還有什麼吩咐?”秦卿道:“辛苦你了,若能返回大燕,我必重重賞你。”張鬱青笑道:“千里之外,同鄉尚且相惜,何況郡主身份貴重,草民自當保郡主周全。”秦卿道:“你不求賞?”張鬱青道:“確實有一事相求。”“汝所求無不應允。”“草民與冀州打狗幫,也就是現在的丐幫淵源頗深,還望郡主以後不要爲難他們。”秦卿道:“好,我秦卿發誓竭盡全力維護丐幫周全,絕不與之爲難。”張鬱青喜道:“多謝郡主。”

朝鮮皇城王險城是一座半山城,由幾塊交錯分佈的狹小平原和周圍環繞的山地構成。城池不大,只有四萬戶人。城池由羅城、半月城、皇宮組成,規制沿用華夏,但是規模卻小得多。雖然地域狹窄,地形崎嶇,但是與華夏海上商貿交易十分繁榮。

張鬱青隨王唊來帶朝鮮宮城滿月臺。夏殷不嫌一族之婚,周世始絕同姓之娶。這朝鮮國雖小,箕否卻有九位妃子,其中五名是子姓,或是其姊妹,或是同族。妃子們共爲他生了十名公子和九名公女。其中六位公女都嫁給了同父異母的兄弟,那長公子箕準,就娶了他一位異母妹。如今的太后是子姓妃子。

千代太后正在昇平門與正宮神鳳門之間的毬庭閱兵。毬庭本是擊毬比賽的場地,戰時化作了閱兵之地。千代太后是四十多歲的雍容婦人,集朝鮮女子的溫順柔媚於一身,睹之令人怦然心動,但她滿臉掩飾不住的愁緒,眉目之間滿是疲憊倉皇之色。御座上並排而坐的一位臉容蒼白,雙目無神的男子,三十歲上下,他額角寬廣,倒也相貌堂堂,身上錦衣綴滿日、月、星辰、龍等圖案,儼然一幅小國帝王的模樣,自然就是朝鮮皇帝箕準了。百官之首是左僕射烏稽,身材廋高,體形健碩,充滿了男性的魅力,確實是女性朝思暮想的理想郎君。

臺下百十名官兵表演騎射以示威武雄壯。衆人高聲呼喝,頗有沙場點兵的氣勢。騎兵統領卓思政、崔質、金訓、李仁澤、曹子奇騎馬馳騁,陣列齊整,絲毫不亂,以示威武。千代太后道:“真乃我朝五子良將也,封卓思政左軍都統使、智蔡文右軍都統使、文演前軍都統使、李仁澤後軍都統使、曹子奇中軍都統使各領兵五千,幾日開拔辰國邊境抵禦倭國亂軍。” 那五人皆烏稽門下提拔將領,齊聲謝恩。

這時一名儒雅不失剛勇之氣的書生道:“宣徽使、翰林學士承旨路最願效疆場,保家衛國。”

千代太后笑道:“愛卿不是本屆狀元郎麼?汝不思爲殿下起草詔令卻思陣前殺敵?愛卿忠心,本宮心領了。”

衆人紛紛大笑。

王唊道:“太后,路最雖然文人卻深通兵略,騎射精良,不如戲觀。”

千代太后道:“軍前豈可兒戲?”

箕準道:“若是騎射不中,斬首。”

千代太后笑道:“呵呵!若射中靶心,封將軍。”

烏稽等大臣無不哈哈大笑。路最到了場地中央往來奔馳三遭,扣上箭,拽滿弓,弦響箭落,正箇中靶心。金鼓齊鳴,衆將鼓譟。路最又命三名士卒騎馬高舉一靶,來回奔馳。衆人不明其意,卻見路最翻身上馬,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飛馳,路最胯下駿馬揚蹄,背射連珠三箭,皆中靶心,衆軍士大呼威武。

千代太后道:“相路人有此文武雙全的好兒子。”

箕準道:“母后大人,兒臣請封路最爲羽林衛將軍。”

烏稽朗聲道:“臣在城中有處宅子,請太后封賞給路最小將軍。”

千代太后道:“左僕射散財爲國,實在有心了,准奏。”

362章 徳川秀忠的潛隱420章 荊楚之舟356章 幕府奪司法權440章 隨珠荊玉456章 五嶺五門186章 崑崙仙人青靈子第154章 太陰宮410章 墨家矩社第八十四章 吾血諫時弊512章 苯教與密宗之爭第三十二章 說盡四州江湖523章 鬼苯第九十三張 何得美人恩第146章 鄒衍551 滇國之亂399章 佛入道法270章 青龍幫452章 武夷山的大禮儀239章 克里雅人第四章 前傳之御駕親征(1)319章 雁蕩山第三章 前傳之參合陂(3)494章 惡人谷475章 選花魁394章 拜火教總舵280章 狄青雲之死277章 最難卻是美人恩286章 仗劍攜酒走天涯第154章 太陰宮第131章 海坨山王次仲第十六章 匈奴使團303章 陣衍術164章 詩劍大會418章 神女宮298章 三生石畔第六十一章 華胥引277章 最難卻是美人恩471章 採花門第九十一章 萬花谷245章 象雄、呼揭與沙陀214章 敦煌城290章 楚墨的陰謀第五十四章 活埋第二十三章 刺客486章 盜墓賊522章 紫籮壩380章 讀心術第十章 前傳之大野龍蛇(3)354章 重逢櫻雪301章 衢州六怪470章 六扇門377章 本多忠刻的秘密第四十章 小鬼難纏330章 淨海王第九十八掌 楚國郡主351章   耳鼻冢292章 妙在絲毫之間415章 魚梁洲第六章 前傳之御駕親征(3)第八十二章 以身換藥546章 巫巴408章 荊山之玉493章 取道河西193章 墨家勁弩284章 吳越舊事233章 夜襲匈奴使者第十九章 浮舟論羣俠196章 忘憂公主第五十三章 吃大戶336章 時空漩渦419章 入蜀310章 仙霞派第150章 告別第四十章 小鬼難纏第九十七章 無根門485章 五青璇第九十章 大誰令第三十三章 天機門212章 血刀門176章 衛洛真190章 安息帝國第十五章 貴人相助492章 蕭關第154章 太陰宮253章 塗山氏第十八章 匈奴質人府第五十一章 神族賜璽214章 敦煌城第五十九章 世家秘族263章 淮鹽勝雪495章 辜負了她的信任438章 十二連寨502章 涪心慈465章 甌雒國551 滇國之亂第140章 鯨魚390章 鬆平忠輝的金山162章 四大散人185章 婼羌王422章 魯大腳的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