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你來說,奧運會冠軍難道不該是各個評獎方最重要的參考項嗎?”段暄追問道。
“很難說。”王艾坦誠的道:“奧運會足球,因爲奧組委和國際足聯的商定,實際上是青年賽事,許多實力最強的大牌球星受名額限制來不了,所以就比賽的水平來說,是不如世界盃的,恐怕也是不如歐洲冠軍盃的。”
說到這,王艾攤了攤手:“當然,國家榮譽層面是絲毫不差,畢竟大家都是青年嘛。只是在金球獎和世界足球先生層面,不是奧運會的這些人,所以它到底能加分多少,我不敢確定。我只能說,我會盡力爭取,但結果說不好。”
“好吧,那麼我們只能疑問保持到年底了。”段暄衝臺下微笑着攤了攤手,衆人報以理解的笑聲。
大家都懂,王艾這是不願把話說的太滿,如果是歐美球星能夠拿到王艾如今的成績,恐怕早就喊出“非我莫屬”了。當然他們的社會文化對這種行爲也足夠寬容,不會在沒有實現之後不依不饒的追問。
歸根結底,中國人的文化裡,“信”是非常重要的,是衡量一個人品行的重要標準。而在歐洲,時常講究“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是隻要成功了可以不問方法的。
如果以“魔獸爭霸”的世界觀來分析,中國人就是善良守序陣營的,歐洲人大概是混亂中立。所以,王艾面對中國人,就要按照中國人習慣的邏輯去做事,面對歐洲,則另有一套說辭。
“那麼,我還要關心下一個問題。”段暄翻看了一下手中的資料:“根據我們的統計,你參加國奧以來,包括六年前參加沈指導的81國奧以來,你總計進行了正式比賽15場,包括亞運會、奧運會外圍賽和正賽,總計打入37球,你是中國國奧有史以來的第一射手。另外……大家先別忙着鼓掌,另外,你參加國家隊正式比賽30場,打入49球,兩者相加,你參賽45場,打入86球,你是國奧、國家隊雙料有史以來第一射手……”
在觀衆的掌聲裡,段暄補充道:“而你,還不到22週歲。”
面對鼓掌的觀衆和起鬨的隊友,甚至還有工作人員在兩側攝像機找不到的地方鼓掌,王艾笑呵呵站起來再三鞠躬,重新坐下後下意識搓了一下額頭。
“你有什麼相對全國球迷說的?”段暄緊跟着一句話:“誒,你不要想措辭,我知道你的小習慣,一般你要覺得爲難的時候都會搓一下腦門,你不要,馬上說!”
王艾叫段暄這話說的一愣,下意識又去摸腦門,觀衆哈哈大笑。
“快說!”段暄催促道。
“呃,各種機緣巧合吧。”說着,王艾用手往下一掃:“我很幸運,我得到了教練們的愛護,得到了隊友們的支持。教練們悉心的教導我,關懷我,關心着我的一切,儘量給我創造條件。隊友們呢?大家都很團結。我們這支隊伍組建這麼久,從來沒鬧出過什麼不好的消息,大家沒有說因爲我的榮譽太多、錢賺的太多而和我鬧矛盾。所謂家和萬事興,因爲我們團結,因爲大家慷慨,因爲大家的付出,所以纔有我一心一意的創造成績。”
說完了,王艾看段暄,段暄一個勁搖腦袋:“還是太官面了,你不能像個正常年輕人一樣,脫口喊出點什麼嗎?”
王艾呵呵笑着看段暄:“我是世界之王?”
“誒!就這句!”段暄指着王艾,然後扭頭看攝像師:“這是他親口說的啊,節目錄制完了提醒我,我剪輯出來當片花!”
大家鼓掌大笑,主持人和嘉賓私人關係好,節目氣氛就會非常好。段暄知道王艾脾氣好,所以也敢開玩笑。
“哎呀,差點讓你繞過去。”段暄停止了笑容看着王艾道:“正式說一下,你作爲我們國字號歷史雙料第一射手,你真的沒有什麼感言要說嗎?正式的啊。高指導?小王可以說吧?”
臺下的高洪波笑眯眯的點了下頭。
“你看,你們教練都允許了,你就別客氣了,跟大家說兩句真心話。”
“我想……”王艾說到這瞅了一眼段暄:“別催我啊,我醞釀一下感情。”
段暄誇張的捂着嘴巴,王艾笑着搖了搖頭,望着臺下一張張他熟悉的面孔,慢慢的道:“我想,一個人一輩子,能夠有一個機會爲他的祖國奮鬥,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我知道有很多人的貢獻比我大、成就比我高,他們堅守在各種戰線上,默默爲祖國和人民貢獻着他們的力量。我們的國家也正因爲他們的存在,才歷經磨難而生機勃勃。我們的國家正因爲這樣的人一代代努力,才越發光彩。能夠和他們同行,我倍感光榮,能夠爲祖國做一點事,我倍感光榮。”
在掌聲中,王艾笑道:“至於記錄,大家也別看的太重,放在歷史的長河裡,只是星星點點中不起眼的一個而已,這條大河從遠古而來,並奔流向前,永不停息。”
端正坐姿聽着的段暄,聽到這裡,佩服的點頭鼓掌。
“那你怎麼看待一些對你的評價?比方說你大奸似忠?”段暄今天真的跟評論頻道那些主持人似的,問題尖銳而深刻。
王艾笑了一下:“這些聲音,讓大家也包括我自己認識到,如何評價一個人,要論跡不論心。如果自己做的事對祖國有益,那麼就無需在意這種臆測。我以前和一個外國人談過一個道理,就是一個國家能夠存在,一定是愛它的人超過恨它的人,想想地震期四川的出租車司機,想想奧運期間的北京市民,想想全國爲奧運健兒歡呼的老百姓,想想守在電視機前關心國家大事的普通人。不要被某些人的大話嚇住,也不要被某些人的花言巧語騙住,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愛國纔是主流。”
“最後,我送兩句蘇軾的詩給大家。”王艾望着大廳裡的人們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