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班師回朝

第622章 班師回朝

徐世𪟝來到江陵的時候,已經到了冬季。

因爲氣候處於溫暖期的關係,江陵依舊是陽光明媚,不見風雪。

崔澈站在城樓上,看向遠處的長江,頭也不回的對徐世𪟝說道:

“卿可知道,朕爲何要將你留在荊南?”

徐世𪟝回答道:

“臣不知,臣只知道要爲陛下在荊南站穩腳跟,抵禦隋人侵犯。”

崔澈收回目光,轉頭看向徐世𪟝,正色道:

“隋人知道朕收取蜀地,回師江陵,已經沒有了襲擊荊襄的想法。

“然而將士們日夜思歸,朕不能在江陵久留。

“朕一走,隋軍早晚會捲土重來。

“襄陽與江陵的水軍雖然正在重組,但短期內,依然難以與隋人在長江上爭雄。

“一旦江東水軍封鎖長江,荊南可能陷入孤立無援的局面。

“你跟隨朕的時間不長,但朕卻深知,能夠在危局之中,爲朕守住湘、嶽二州的,唯有你徐懋功(徐世𪟝字懋功)。”

徐世𪟝肅容道:

“陛下信重,微臣又怎敢不盡心竭力,以報君王。”

崔澈拍拍他的肩膀,繼續道:

“大軍回師洛陽,稍作休整,在明年春耕之後,朕將開啓二次南征,進攻淮南,以偏師攻取漢東。

“伱要做的,就是在春耕以前,堅守湘、嶽二州,朕相信,這對你來說,並非難事。

“但我對你的期望,並不僅於此,一旦發動二次南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將在淮南、漢東。

“江東、九江等地守軍都將被牽制,朕希望你能趁此機會,爲朕全取荊南之地。

“朕給不了你太多兵馬,需要你撫慰府兵,引爲己用。

“你有什麼要求,儘管直說。”

徐世𪟝臉色凝重,這些府兵的素質,有目共睹,讓他們守城還行,真要用於攻城、野戰,完全就是一羣烏合之衆。

好在自己面對的,同樣也會是一羣府兵。

隋朝的野戰主力十萬驍果軍毫無疑問會留在淮南,抵禦崔澈的第二次南征。

“微臣別無所求,只求麾下將士足糧、足餉、足衣,方能使其如臂使指。”

崔澈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好,如今江陵城內,尚有不少積累,你渡江之時,可派遣將士往江岸接應,運送物資。”

徐世𪟝並未在江陵城久留,只是歇息了一夜,便在第二天一早渡江南下,而崔澈也命人打開江陵府庫,利用此前運兵的船隻,運輸物資南下。

當時間來到十月下旬,崔澈終於離開了江陵,沿漢水而上,回師襄陽。

他原本以爲楊廣會趁自己離開,襲擊荊南、江陵等地,但也許是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叛亂的後續影響,讓多疑的楊廣調回了驍果軍,拱衛建康,不敢輕易將他們假手於人。

崔澈在途經襄陽的時候,遇見了快馬前往江陵赴任的秦瓊,以二人之間的感情,無需崔澈多費脣舌安撫。

“九江太守張須陀,此人驍勇善戰,能得將士擁護,叔寶鎮守江陵,不可輕視之。”

崔澈提醒一句,別與秦瓊在漢水岸邊道別。 在秦瓊的注視下,大軍經由浮橋北渡漢水。

襄州都督程咬金同樣來到漢水南岸送行,在燕軍主力盡數渡江之後,程咬金對秦瓊笑道:

“不曾想,我與叔寶同爲戰將,如今卻要統御起水軍來。”

秦瓊也正爲此事憂心忡忡,如果是讓他領着一支騎卒衝殺,哪怕敵人十倍於自己,秦瓊依然無所畏懼。

但他對水戰,屬實是十竅痛了九竅,一竅不通。

秦瓊嘆息道:

“軍中大將盡是北人,少有人能夠精通水戰,陛下也是沒有選擇,才讓我們二人統領荊襄水軍。”

程咬金突然摟上了秦瓊的肩膀,說道:

“叔寶麾下那位荊州司馬李孝恭,老程我與他在魯州共事過,覺得脾氣相投,不如叔寶向陛下上書一封,將他調來襄州,也算我老程欠你一個人情。”

二人本就是世交,程咬金當初投奔崔澈,還是秦瓊寫信引薦,關係自然親密。

崔澈也是因此才讓他們二人分別鎮守襄州與荊州,期望他們能夠守望相助,而非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秦瓊推開程咬金的手,笑道:

“聽你這麼一說,只怕這李孝恭倒是一個人才,我又怎會讓你。”

說着,不理程咬金在聲後叫嚷,拍馬揚鞭,向江陵奔去。

與此同時,崔澈在抵達魯州之後,立即下詔,調帳前效節軍、銀鞍契丹直、博領騎卒共計三萬精騎回洛陽休整。

以吳王府司馬李靖爲徐州都督,改封吳王崔彥卿爲蜀王,召他入朝,一同返回洛陽的,還有此前的吳王長史劉方。

崔澈在蜀地廢黜郡縣制,改行州縣制,將三十郡,合併爲二十四州。

以蜀地二十四州爲劍南道,恢復蜀郡爲益州,其餘各郡也紛紛恢復大業三年以前的名稱。

崔澈計劃以蜀王崔彥卿爲益州都督,兼劍南道觀察使。

總領益州軍政,同時監察蜀地二十四州的官員。

當然,前吳王長史劉方作爲崔彥卿的岳父,自然不可能跟隨他入蜀。

崔澈考慮到崔彥卿如今已經二十二歲了,益州並非徐州,不在燕隋交鋒的前線,也應該讓他自己施展拳腳,而不是在徐州時一般,所有事物交給劉方、李靖處置。

因此,崔澈此次不準備爲崔彥卿派遣重臣,任由他自己招募幕僚。

知子莫如父,崔彥卿這幾年的表現,尤其是此次鎮守徐州,並未橫加干涉軍政,收穫了崔澈的信任。

而任由崔彥卿自己組建幕府,也正是崔彥卿理應獲得的回報。

況且,崔彥卿的才能,只是治理益州的話,也不需要有大臣入蜀向他指手畫腳,畢竟崔彥卿此前在河北也幹得不錯。

十二月上旬,使者快馬趕到徐州,向崔彥卿、劉方、李靖三人傳旨,詔崔彥卿、劉方以及三萬精騎入朝,以李靖都督徐州。

得知自己改封蜀王,崔彥卿無奈道:

“孤貴爲皇子,卻居無定所,只能四處漂流。”

劉方寬慰道:

“蜀中形勝之地,天府之國,非至親不能任用,陛下以殿下鎮守成都,又准許殿下自闢僚屬,可見對殿下的信任。”

崔彥卿一琢磨,好像還真是這麼一回事,不由轉憂爲喜。

(本章完)

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90章 反擊突厥第44章 提攜後進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11章 近春雅會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28章 雄主崩殂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78章 同姓聯結第92章 可汗夜遁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16章 德彝同行第75章 雕版印刷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341章 有無防備還要晚一點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33章 暗中投效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54章 再見德彝第619章 下詔止戰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更新要晚一點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86章 佳人邀見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336章 分兵策應第34章 剖明心跡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67章 重回晉陽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17章 初至聞喜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591章 探察消息番外發不出來第87章 姻緣已定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37章 共誅國賊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5章 封家六子第43章 尉遲身死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268章 蘇威來訪第440章 宮闈穢事請假第30章 貴人相邀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52章 相府同僚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216章 夜探敵營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433章 幼子爲質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451章 出兵隨州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229章 殺人脫身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34章 剖明心跡第62章 裴秀來京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432章 洛陽易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