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重返幷州

bookmark

第391章 重返幷州

天底下從來不缺少聰明人,崔澈執意從井陘進軍,也讓王𫠆、裴文安等人敏銳察覺到其中蘊含的深意。

只是他們並沒有在楊諒面前拆穿,反而是冒着引狼入室的風險,爲崔澈通過井陘,提供各種便利。

哪怕是崔澈要求井陘各處關隘,都由燕軍把守,以保障他的退路,衆人也齊力說服楊諒,應允崔澈的要求。

就如同他們與房彥藻一起慫恿楊諒在晉陽登基,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若是楊諒沒有僭越稱帝,萬一他心存僥倖,認爲楊廣會在自己主動投降之後,顧念是同胞兄弟,放過自己,而放棄抵抗。

楊諒自己倒有生還的可能,但王𫠆、裴文安等人卻必死無疑,要麼被傳首大興,要麼被押赴關中處死,還得禍及家人。

有道是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楊諒稱帝的行爲無疑是觸犯了楊廣的底線,也堵死了楊諒的退路,逼得他與衆人一起,抗爭到底。

而想要抵禦來勢洶洶的楊素,就只能依靠與楊素齊名,且兵強馬壯的崔澈。

只有崔澈馳援,纔能有一線生機,莫說是崔澈索要井陘沿途關隘的控制權,就算他想要暫住晉陽,只怕王𫠆等人也會勸說楊諒前往代州暫住。

當然,楊諒是否會聽從這種荒唐建議,就不得而知了。

崔澈的意圖,無非就是在擊退楊素之後,控制楊諒,讓他做個傀儡天子,以他的旗號對抗楊廣。

對於楊諒這些幕僚來說,如果崔澈佔據了幷州,只要他們願意求活,定然能夠保住性命,哪怕執意殉道,也不必擔心殃及家人。

更何況也不是沒有崔澈與楊素兩敗俱傷,最終楊諒坐收漁翁之利的可能。

於公於私,他們都得盡力配合崔澈,滿足他的要求。

譬如,還在井陘行軍的崔澈又將房彥藻派來了晉陽,要求楊諒爲他供應糧草。

人劉備入蜀,也是劉璋提供的糧草,如今崔澈奉命帶着十萬步騎救援楊諒,身爲天子,總不能吝惜錢糧吧。

至於運往井陘縣的糧食,不過是爲了以防萬一罷了。

相比較楊素一路上強攻各處關隘的艱難,崔澈的行軍可要輕鬆愉快得多,沿途關隘都會有楊諒的部將與他交接。

當然了,守衛關隘的將士,崔澈還得從河北調撥。

楊素不同於李景、來護兒,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勁敵,需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河北新定,爲了震懾人心,防禦中原之兵,崔澈本就只帶了半數的戰兵,自然不會再將西征的戰兵分去把守關隘。

在臘月裡行軍,固然艱難,但也好過隋軍在楊素的指揮下,頂着寒冷的氣候,死磕關隘。

楊素可從來不是一個體恤將士的主。

當崔澈終於走出井陘,抵達位於太原盆地北緣的時候,楊諒早已爲崔澈在受陽縣(今山西壽陽)準備了大量糧草。

崔澈當夜便在受陽城外紮營,距離晉陽已經不足一百五十里。

與此同時,楊素也陸續攻取運城盆地、臨汾盆地,距離晉陽,擺在他面前的也只剩了高壁嶺這一處險隘。

高壁嶺又稱韓信嶺、韓侯嶺。

據傳西漢時,劉邦擊敗陳郗,回師之際,就是在此收到呂后送來的韓信頭顱,將他安葬在嶺上。

高壁嶺山勢險峻,峭壁深澗,北倚綿山,南接霍嶽,東與靈空山對峙,西與秦王嶺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險要,扼南北交通之咽喉,歷爲兵家必爭之地。

當初北周伐齊,進犯幷州,北齊後主高緯來到晉陽督戰,齊軍大敗,是高阿那肱守高壁嶺,才讓高緯逃回河北。

楊素當年跟隨周武帝宇文毓伐齊,便來過這高壁嶺。

哪怕守將高阿那肱並沒有什麼才能,但是倚仗着地勢險要,還是拖延了不少時日。

而如今領兵守衛高壁嶺的,卻是一員老將,正是已經七十三歲的南陳降將蕭摩訶。

正當楊素正在爲如何攻破高壁嶺而苦思對策的時候,崔澈領着十萬步騎,也終於抵達了晉陽。

望着久違的晉陽城,崔澈每每見到它,總要讚歎於城池的雄偉。

大隋立國初期,晉王楊廣爲幷州總管,崔澈作爲總管府長史,也在晉陽城生活過三年。

過去往返於河北與關中,偶爾也會途經晉陽,只是如今出城迎接的,從楊廣變成了楊諒,也着實讓人唏噓不已。

“微臣叩見陛下!”

崔澈當先行禮道。

受了楊諒的冊封,自然也就是楊諒的臣子,哪怕對方有求於自己,但衆目睽睽之下,君臣之禮不可廢。

崔澈的態度也讓楊諒很是滿意,他走下御輦,將崔澈扶起,激動道:

“朕總算是將燕王給盼來了。”

崔澈恭順道:

“勤王護駕,本就是微臣的本分,如今陛下有召,莫說只隔了一座太行山,就算是萬里之遙,亦不能阻擋微臣面聖。”

隨駕的官員聽了這話,不由心道:既然是本分,你又怎地提了那麼多要求,又是要保障退路,又是要供應糧草。

當然,這些話也就只能在心裡嘀咕幾句,至少在表面上,大家還是一團和氣。

楊諒向崔澈問起剛從薊縣搬到鄴城不久的兩位姐妹境況如何。

崔澈也向楊諒轉達楊麗華與楊阿五的問候。

寒暄過後,哪怕有楊諒親迎,崔澈也並沒有隨他入城,畢竟楊諒不可能允許他帶兵進入晉陽。

而崔澈也不會拋下軍隊,孤身犯險。

好在進不進城都只是無傷大雅的小事,崔澈選擇在城外紮營,當天夜裡便召開軍議,商討如何應對楊素來襲。

楊諒派遣王𫠆、裴文安參與其中,只是二人與崔澈的想法相左。

王𫠆、裴文安希望崔澈馳援高壁嶺,利用險隘抵禦楊素。

但崔澈擔心與楊素在河東形成僵持之勢,一旦離開河北太久,後方會發生變故。

畢竟楊廣所能調動的,可不僅僅是關中之兵,此前不能干涉河北戰局,只不過是來不及召集南方將士而已。

因此,崔澈堅持要將楊素放進太原盆地,與他速戰速決。

雙方爲此爭執不下,直到前線來報,蕭摩訶兵敗被殺,楊素已經越過了高壁嶺。

今天沒有了,我構思下和楊素的這場仗,肯定不能寫的跟李景、來護兒一樣。

(本章完)

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510章 軍民譁變大家不要等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29章 孝子阿贇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486章 程郎求親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45章 賞功罰罪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380章 出城約戰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93章 三線告捷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368章 仁壽宮變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66章 深夜來客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314章 與敵僵持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117章 爲民解惑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214章 天子之怒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16章 德彝同行第74章 懲治罪惡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117章 爲民解惑第91章 作戰計劃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6章 夜不能寐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24章 爲報君恩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66章 深夜來客第66章 深夜來客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37章 共誅國賊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328章 巧遇小陳第57章 楊廣相求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574章 天子出巡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535章 重回關中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92章 可汗夜遁第403章 屯兵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