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少年詠鵝

bookmark

第12章 少年詠鵝

趙文昨夜咬了一整晚的筆桿頭,可他終究只是一個十歲的小書童,看過幾本書,識得許多字,也曉得不少人物,但真寫不了能夠拿得出手的詩詞來。

“小郎君,你才六歲,就算寫不出詩句,也無人笑話,但千萬莫要胡亂吟誦。”

趙文的苦口婆心卻沒往崔澈心裡去,他來近春園,就是衝着揚名來的,讓自己神童之名傳進楊堅的耳朵裡,受他接見,彼此結下一份善緣。

崔澈處心積慮,上竿子地接近楊堅也不是沒有原由,他受天子宇文邕的大恩,得以被寬赦,祖父崔季舒也是被天子恩詔追贈官職。

這時候不抓緊時間提前與楊堅搞好關係,只怕將來在隋朝的日子不太好過。

崔澈不是沒想過要報恩,但等到楊堅篡國,他也才十二歲,又能做得了什麼。

行刺?刺殺朝廷大臣的罪名可不小,澈哥兒就沒打算爲了報恩把自己也給搭進去。

受人恩惠,自當有報效之心,但這恩人短命,他也沒有辦法。

張氏家主走出園來,一眼就望見了人羣中的崔澈。

“崔府小郎君蒞臨,寒舍蓬蓽生輝,未曾遠迎,還望見諒。”

“是澈不請自來,叨擾了張翁雅興。”

兩人相對作揖,張氏家主笑道:

“小郎君莫要自謙,崔公當年獎勸文學,提攜後進,爲天下士人所共仰,奈何蒙冤而死,聞着無不嘆惋,我若是知曉小郎君正在盧奴縣城,早就登門送貼,邀小郎君共赴近春文會。”

崔澈心中一嘆,自己在世人眼中的身份只是崔季舒的孫子,真希望以後旁人提起崔季舒,卻道那是崔澈的祖父。

嘆息歸嘆息,並不妨礙明面上崔澈與張氏家主說笑着入園。

進得近春園,崔澈一眼就望見了池塘邊,三三兩兩的文人騷客,以及正在涼亭中審視文稿的劉炫與劉焯。

崔澈早就讓趙文打聽清楚了今日近春文會的主客身份,對劉炫、劉焯二人多有了解。

別看兩人才三十四五歲的年紀,但都已經是當世第一等的經學大家,若非往關中求學更多是爲了增廣人脈,否則大可拜入二人門下。

文會雖然也有臨場作詩,但更多的是文人們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或新近文稿,由名士品評。

崔澈由張氏家主介紹,與二人見過禮後,沒有打擾他們繼續品讀文字,而是帶着妙容、趙文在近春園裡閒逛起來,期間多有士人文客與他自報家門,崔澈也一一含笑回禮。

所謂文會,本就是爲了人際交往,至於切磋學問,不過是它的附帶功能。

在近春園裡轉悠了一大圈,當崔澈被張氏家主派人尋回的時候,二劉也早就完成了審稿工作,對獻文的士子們各有點評。

此時宴席已開,歌舞不絕,張氏家主早就爲崔澈留好了坐席,與劉炫緊挨着。

崔澈入座,卻不動筷,只認真聽着歌女用輕靈的歌聲吟唱着文人們今日帶來的佳作,以及欣賞張氏家主特意請來的定州名妓那曼妙的舞姿。

“不知小郎君可曾進學?”

身旁的劉炫突然出言問道。

崔澈回過神來,反問道:

“劉公可知今日我爲何不進食?”

劉炫不明所以,自己問他有沒有讀書,與他進不進食有何干系。

卻聽崔澈朗聲笑道:

“肚中已有滿腹才氣,又如何再能下嚥。”

此話一出,在場雅雀無聲,就連歌女也止住了吟唱,衆人暗道:好狂妄的少年郎。

“小郎君此言着實有趣,既如此,能否讓炫考校一二?”

劉炫的一番話讓對面的劉焯大感怪異,自家好友怎麼跟一個稚童較起了真,況且以這少年的家世背景,也不是他們能夠得罪的。

劉焯正要開口緩和,卻聽崔澈應允道:

“還請劉公出題。”

見崔澈已經答應下來,劉焯也不好再開口,只希望好友莫要故意刁難,隨便問幾個問題就好。

然而劉炫卻指着亭外池塘裡的一羣白鵝道:

“不知小郎君能否以鵝爲詩?”

讓一個七歲少年現場作詩,這不是爲難人麼,別說是崔澈身後的趙文,就連劉焯也皺起了眉。

可作爲衆人目光焦點的崔澈卻面無難色,他起身走到池邊,駐足片刻,便回身來到亭中,看上去信心滿滿。

“鵝,鵝,鵝。”

三字一出,劉焯已經開始在想找補的說辭,天真?童趣?六歲少年所作,便按着這兩個方向來。

而崔澈座位後頭的趙文更是絕望,只覺得這次小郎君在文會上丟人,老夫人肯定不會輕易饒了自己。

在場之人更有暗地裡偷笑的,然而下一句卻讓人僵住了恥笑:

“曲項向天歌。”

崔澈走到自己席前,握住桌上的酒盞,這裡邊是張氏家主爲他準備的茶水,舉盞對衆人道: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在衆人拍案叫好聲中,崔澈滿飲盞中茶水,笑道:

“恭逢盛會,幸識羣英,盡興而去,有緣再會。”

說罷,呼喚了滿眼小星星的妙容與興奮地臉色通紅的趙文,大步邁着小短腿而去。

留下出題考校崔澈的劉炫喃喃道:

“七歲詠鵝,才情天授,此非神童乎!”

而在場衆人,包括劉焯也還在回味那首琅琅上口,卻又活靈活現展示白鵝神情形態的詩文,關鍵這是六歲的少年臨場所作,更爲難得,完全當得起劉炫所謂神童之稱。

其實這首詩是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七歲所作,六歲的澈哥兒拿來便用。

走出近春園,妙容與趙文還在耳邊嘰嘰喳喳,崔澈卻處之泰然,今日所爲,不過都是他昨日就寫好的劇本。

二劉學問爲世人推崇,但出身低微,家道貧寒,都有貪財吝嗇的毛病,在後世也各自留下污名。

比如劉炫爲求財,曾僞造書籍一百多卷,賣給官府,後被人告發,差點丟了性命。

而劉焯更是好做學問生意,將自己的學識轉化爲財富,別誤會,他可不是搞發明創造,而是門人弟子之中,不向他送禮,或者禮輕了的,根本就得不到他的真正教誨。

當然,這些事情如今暫未發生,二人品性並不爲人所知。

昨夜趙文在屋裡咬文嚼字的時候,崔澈命另一名較爲年長的奴僕,持自己的名帖與書信,更帶了許多粗俗的黃白之物,拜訪劉炫,與之相談甚歡。

大家新年快樂。

(本章完)

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13章 辭親遠行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42章 行差踏錯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94章 突厥分裂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552章 水淹陽平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268章 蘇威來訪第368章 仁壽宮變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79章 戰事再起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14章 妙容訪親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513章 李淵定計(3000)第559章 自比貞婦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328章 巧遇小陳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461章 淨身修行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584章 東宮失竊請假一天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73章 如魚得水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333章 離間君臣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8章 周主滅佛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609章 假戲真做請假一天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171章 早做準備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286章 分兵而行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347章 變故突發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300章 四貴不存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226章 變故突發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88章 私兵國有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65章 屠戮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