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頁
尼爾森數據顯示,在歐洲的各時區早上的9點鐘,當寶馬公司的“多諾米骨牌”廣告播放的時候,引發了一陣觀看狂潮。
法國的收視率是32%,英.國的收視率是37%,德國的是43%……最誇張的是意大利,居然達到了52%!
要知道,去年意大利最受歡迎的電視劇,也僅僅收穫了42%的收視率而已!
一個廣告居然就能收穫如此誇張的收視率,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一拿到了這個結果,寶馬公司的ceo立刻隔空喊話奔馳公司:“怎麼樣?你們認爲我還需要吃一輛汽車嗎?”
奔馳公司半天都沒有回話。
這樣逆天的廣告收視率,比起“偉大的劈叉”都一點也不差,他們怎麼去打口水仗?
與此同時,奔馳公司總部更是把上次弄砸了後續合作談判的副總恨得入骨!
要不是這個混蛋狂妄自大,哪裡輪得到寶馬公司來撿這個便宜?
想一想吧!
幾十年來最優秀的兩個廣告,如果都出自於奔馳公司的話,那這個聲勢還了得?
是的!
都不用過幾個小時在美.國1月1號的早上9點開始播放了,奔馳公司的人已經很乾脆的承認了,這就是超級優秀的廣告,根本不用擔心它的廣告效果!
最高興的當然還是寶馬公司。
他們花費了天價,1200萬的廣告費用,外加上百萬的廣告製作費,還有3000多萬的廣告投放費用,一口氣就是5000萬美金上下的鉅額投入,終於是綻放了它應有的燦爛!
即便是從短期效果來看,“多諾米骨牌”廣告都能價值數億美金以上,還更別提長此以往對寶馬的品牌形象的提升,對於不斷加深寶馬車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的優勢!
毫不誇張的說,“多諾米骨牌”至少能用20年,創造出來的整體效果,絕地高達10億美金,甚至是更多的!
作爲親手推動這次和殷俊合作的寶馬公司全球副總裁魯尼伯格,更是受到了大股東們和董事會的點名讚揚。
他們誇獎魯尼伯格,“有雄心有魄力,又有精準的眼光”,樂得魯尼伯格合不攏嘴。
而且有了奔馳公司的教訓,魯尼伯格馬上就在公司董事會的授權下,給殷俊打了電話通報廣告效果,並且表達了以後長期和殷俊開展合作關係的意願。
這一次的巨大成功近在眼前,所以寶馬公司又有了一份新的報價。
他們準備在未來三年內,用3000萬美金贊助殷俊親自執導的三部電影。
以前是1000萬美金贊助一部電影,現在一口氣提高到了三部3000萬!!
還是那句話,即便殷俊拍出來的是狗屎,他們也認了,照樣給錢!
好吧。
這也是開玩笑。
寶馬公司的人現在已經很瞭解殷俊了,只要他出手的事情,就不會有敷衍了事的情況發生。
即便按照殷俊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生死時速》3.8億美金的票房來算,1000萬的贊助費就不會虧本嘛!
對於這樣的好事,殷俊自然是笑納了。
正好明年和後年都會拍攝劇情片——一部《肖申克的救贖》,一部《阿甘正傳》,成本本來就不會太高,有了寶馬贊助的各1000萬美金,基本上製作成本就都起來了,剩下的就是宣發成本而已。
比寶馬公司晚一步的是奔馳公司打的電話,奔馳亞太地區總裁邁森,也就是和殷俊談成了“偉大的劈叉”廣告和《生死時速》贊助的那一位,打電話後登門拜訪,和殷俊談及合作的事情。
一向穩重的奔馳公司,這一次也是被寶馬刺激得很了。
你說你寶馬公司撈到一個好廣告,那也就行吧,自己快樂去吧。
但爲什麼你們一方面慶祝自己的廣告,一方面非要把我們奔馳公司和殷俊的談判破裂拿出來說呢?
是用我們的有眼無珠,來襯托你們的慧眼識英才嗎?
這也太過分了吧?
不是說好了打人不打臉麼?
偏偏奔馳公司還被憋得無話可說,因爲寶馬公司絕對沒有造謠,正是他們的失誤,所以才斷送了得到“多諾米骨牌”廣告的機會,纔會讓寶馬鑽了個空子。
如今寶馬光芒萬丈,更加襯托得奔馳的毫無眼光。
他們甚至還覺得,殷俊最後給寶馬的那句廣告詞,就是有點發泄對奔馳公司的不滿。
“bmw,與堅持夢想者同行。”
這是不是在暗諷我們沒有堅持,沒有足夠的夢想呢?
不管殷俊是不是諷刺,但肯定對奔馳公司是有意見的。
德國人雖然古板,可對於真正有本事的人,還是有着極大的包容心。
你有誤會,有不高興,沒關係,我們可以理解,可以諒解,那麼我們從現在開始,又一起合作吧,我們會給予你最好的條件!
這就是邁森給殷俊傳達的意思。
奔馳公司這一次都先不要廣告了,“多諾米骨牌”雖然牛比,但“偉大的劈叉”也絕對是超級經典,現在都還不斷的播放呢,最少能用三五年,沒有必要那麼早再做一個經典來代替。
他們先要和殷俊合作的,仍舊是電影。
“偉大的劈叉”固然是偉大的廣告,可在《生死時速》這麼一部全球暢銷的電影裡面,奔馳車不斷的出鏡頭的場面,也是非常的有震撼性,讓人見識到了奔馳車衆多的車型,以及優越的性能。
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裡,凡是在《生死時速》裡面出現過的奔馳車,銷量都有5%-12%的提升。
可別小看了這個百分比,它可是全球的銷售數據,這還只是半年時間的,如果按照一年的週期來計算,奔馳公司的銷售額會因爲《生死時速》提升2億美金上下。
奔馳給麒麟文化的先後兩筆《生死時速》的贊助費,也不過就是1100萬港幣,200萬美金都不到,就已經換來如此大的效果,真是一個完美的營銷手段。
要不是後面談繼續合作的副總裁太過白癡,本來奔馳是有意一直在殷俊的電影裡面合作的。
這下可好了。
邁森說出了奔馳願意以每部1000萬美金的價格,贊助殷俊五部電影的話,但殷俊轉而就告訴了他,自己已經同意了和寶馬公司在三部電影裡面的3000萬美金的合作。
邁森的臉色在那一刻,絕對是黑的。
勉強的和殷俊再繼續寒暄一陣,邁森就滿是失落的離開了。
這也不怪奔馳公司反應太過緩慢,而是寶馬公司的行動太快了,而且手筆照樣的大。
殷俊當然是會選擇合作愉快的,並且出手大方的合作伙伴。
現在看起來,的確還是寶馬比較好一些。
邁森不知道,其實殷俊也挺遺憾的。
雖然在自己的電影沒辦法合作了,可如果奔馳有合適的摩托車,那麼殷俊會很積極的推薦他們去加入另一個劇組的贊助。
那便是卡梅隆的《終結者》的劇組。
州長騎着哈雷摩托,手拿來福槍的經典畫面,是無數影迷們心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就連華國這個摩托車文化的荒漠,也因此有許多人開始追尋起了那輛摩托車的蹤影。
可惜的是,做那種超大型的重型摩托車的,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家——哈雷公司。
其它的任何摩托車公司,哪怕是寶馬、雅馬哈、鈴木等,雖然有重型摩托車,可在造型的大膽和誇張上,還是比不了人家哈雷摩托。
要是奔馳有摩托車,而且是造型接近的,殷俊會馬上讓卡梅隆在後期製作中把摩托車商標給換了。
反正哈雷摩托也摳門得很,任憑聯藝電影公司的人怎麼說,他們也只是給了100萬美金的贊助,以及幾十輛哈雷摩托車而已。
這還是看在聯藝電影公司這個好萊塢七大的份兒上,否則單憑卡車司機和健美冠軍,他們能多看兩眼就不錯了。
一部電影的植入廣告,其實早在30年之前,就已經是好萊塢的賺錢手段之一了。
在從今以後的好萊塢電影公司裡面,植入廣告會越來越多,它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電影的單純程度,但卻對於電影開支的節省,以及對於製作費用的補充,是有着積極的效果的。
最著名的就是《007》了,爲了賺錢,最後連節操都不要了,直接弄了一個福特的蒙迪歐給詹姆斯邦德,看得無數的人是天雷滾滾。
你就算不用蘭博基尼法拉利,也得用奔馳寶馬吧?要不,好歹你來一輛奧迪車,或者雷克薩斯啊!
什麼時候詹姆斯邦德淪落到了那個下場,居然開一輛這種大衆化的中型轎車了?
所以在那以後,《007》的逼格就越來越低,讓米高梅痛心不已。
殷俊就知道這個慘痛的教訓,所以一開始就找高端的品牌來合作,並不會因爲錢而選擇降低自己的格調。
所以就算是哈雷公司吝嗇的只給那麼一點贊助,殷俊還是隻能無奈的使用它們的摩托車,而不是選擇讓雅馬哈或者是本田的摩托車頂上。
這就跟明星們的片酬一樣,寧願不演戲,也不能降低自己的片酬來接戲,否則你下一步想要再漲價上去,可就是很難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