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

勁弩、火銃,多麼強大的山賊!

太皇太后聽遼王說起那樁驚心動魄地受襲事件,眼睛裡漸漸陰沉。

這個案子,哪還需要審察,是誰在後頭主謀一目瞭然!

秦懷愚?他若有這樣的本事,眼下也不會落到這般境地。

天子,始終是把先帝臨終囑託,以及她這個祖母的苦心勸言當做耳畔聒躁。

那指揮刺殺行動的“山賊頭子”當然也被押赴回京,太皇太后再度將人秘密關押,暫扣不審,早前卻聽顯王稟報,遼王在濟寧就有質問,可那罪逆雖然落網,卻是鋼口鐵齒,嘴巴閉得緊密,這卻也無妨,只要太皇太后有心追究,就算這人什麼話都不說,便是這時死了,也能察到身份。

既不可能是陳、秦兩家行動,只能是天子親衛,專爲這見不得光的暗殺行動,即使如此,也有跡可察。

親衛,總是登錄在冊的,出入宮廷,不好比死士找不到背後主使。

太皇太后聽完遼王敘述始終,卻岔開話題:“八郎去藩地這兩載,收穫如何?”

提及這事,遼王越發愧疚。

“實有負父皇厚望!”

遼地處於苦寒,民衆生計多爲艱辛,遼王看在眼裡,也極想根除蔽政改善民生,做出些實事來,纔不妄這藩王封號,哪知許多事情,拿出章程容易,實際推廣卻難,更休提他並不能收攏人心,又有秦氏黨羽屢屢離間刁難,兩年之間,毫無寸功,慢慢竟然還舉步維艱起來,只好閒散下去,才能落得自在。

一番話說來,遼王面頰成了滾水裡煮熟的蝦蟹,白裡泛紅。

太皇太后也深覺無奈,當初先帝對傳位四郎始終有所保留,其實倒更中意八郎仁厚,可眼下大隆還遠遠不到守成的地步,君帝僅有仁厚大爲不足,諸多安排,意在八郎去藩地歷練,許就能改、進,仁厚之餘也不輸果敢。

可是,眼見八郎如此……

分明感覺到聖上諸多忌備壓制,卻無奈改善,到底年輕,尚且情有可原,但明知險難重重,奉詔歸京還不懂自保,堂然打着親王行仗,那麼就得帶足護衛,只爲圖輕便,又不願太過張揚,不過帶着數十護從!

這回倘若不是虞渢謹慎佈署穩妥,遼王只怕已經命喪歸程。

自保尚且不足,當真有君帝之能?

一個藩城都治理不好,將來如何平衡衆多權臣、文武百官。

太皇太后十分憂愁,天子的妻族雖有能力,卻居心叵測,而遼王的母族倒不至於貪圖權欲,可安嬪孃家胡氏能力卻又不顯,就算有意扶持,無才華卓絕的子侄,更無權重姻親,也難成爲八郎助勢。

或許有她在世一日,蘇、楚兩府都會盡心輔佐,可她終究是老了,說不定就臨大限。

八郎倘若不能果斷,難保不會受朝中奸詐者蠱惑,一旦與蘇、楚離心,他可有能力抗衡兩府之勢?!

顯然,當今天子都沒有這樣的能力,更別提八郎。

太皇太后煩難之餘,卻沒發覺自己已經動了廢帝之心。

她又再試探:“這回詔你返京,其實關鍵重要,就是你的親事,轉眼,先帝孝期已過……”就快三年。

遼王的臉色又更紅了些,倒不是愧意了,竟像有些羞澀。

“怎麼,八郎有了中意之人?”太皇太后只是隨心一問。

哪知就得一句:“皇祖母,孫兒……是三舅父的嫡女,溫婉良善,四藝通諳。”

太皇太后徹底無語了,原本她打算的是將自家侄女嚴氏嫡女指給老八,有了嚴家這門妻族,將來也不會太顯勢弱。

可八郎分明是對母族表妹動情,她這祖母再提,豈非強人所難?

本就不是適合人選,也許圖個安樂也是八郎的造化。

太皇太后嘆了一聲兒:“哀家明白了,過些時日,我會讓你母妃詔她孃家侄女入宮瞧瞧。”

遼王赴藩,論理安太妃也可跟隨,但天子甚爲忌備,當然要把遼王生母留在宮裡爲質,眼下也住在壽康宮偏殿。

遼王如釋重負,臉上立即就浮現了輕鬆的笑容,喜滋滋地作揖謝恩。

看得太皇太后實在忍不住搖頭。

“這回孫兒能安返京城,多虧楚王援救及時,不過孫兒途中卻聽聞楚王病重……”謝恩之後,遼王又擔憂起來。

果然是仁厚重義,先帝沒有看錯,太皇太后又是惋惜,又懷安慰:“遠揚這一病確實危重,慶幸神佛庇佑,眼下卻康復過來,已經無礙。”

“孫兒請準前往探望,也爲當面謝過楚王救命之恩。”

太皇太后暗暗點頭,八郎甚知進退,曉得這時若貿然與楚王來往更引天子忌憚,話說在先,得準才往,也是他的小心謹慎。

“是該重謝。”

說完這番,太皇太后便讓遼王去壽康宮見過太后、生母,問得天子已然獲稟遼王入宮卻毫無反應,太皇太后冷笑不語。

這勢態,越發說明心虛,刺殺落空,天子當然早得信報,卻置之不問,甚至不傳遼王去見,乾脆擺明默認,以爲自己拿他莫可奈何?

他是君帝,遼王是手足,卻也是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天子這態度是在表明他“問心無愧”!根本不懼究責,自然也不需要任何解釋。

真是讓人失望透頂。

太皇太后乾脆也沒有詔天子來座前質問,且讓他以爲遼王不敢多說什麼罷,慈安宮毫無反應,遼王留京這段兒也能安穩,等定了親事,赴藩還是留京再好好考慮。

實在放遼王赴藩,太皇太后甚爲擔憂,就怕這孫子死於非命。

沉吟一陣兒,又問詹公公:“你前些時候提起,楊氏那幾個罪沒役庭的女兒,似乎對秦子若頗多刁難?”

“啓稟娘娘,確是如此,據役庭耳目稱,楊氏似乎篤定秦氏與舊案有關,關係陷害楊氏滿門罪魁,言語間頗多憤怨,又因秦氏身在役庭毫無憑仗,楊氏卻人多勢衆,諸多欺凌,秦氏已受好幾回責打,眼下……遍體鱗傷,不過就在半月前,有個內宦卻忽對秦氏關照起來,小人打聽了一番,這內宦名喚趙貴,原本是在楊德妃宮裡侍候,曾蒙楊妃不少恩惠。”

太皇太后當然不會關注秦子若的處境,只微蹙了眉:“這麼說來,趙貴是得了楊四孃的意會,主動關照秦氏。”

詹公公彎了彎腰:“是,小人猜測,楊氏應是想着替自家平反,要套秦氏的話,更或想察出什麼實據來,不過楊氏也太小看了秦氏一些,秦氏狡詐,並不容易上當。”

太皇太后慢慢一卷脣角:“再是小心謹慎,身陷水火之境,諸多欺凌加身,也會漸漸絕望,只要給她一線曙光,難保不會孤注一擲,不過楊四娘沒有這般能耐給秦氏曙光罷了。”

又再沉吟一陣:“仍舊盯緊楊、秦二女,只要不鬧出人命來,別理楊四娘怎麼欺凌……再接觸一下趙貴,這人若只是重義,想還楊妃當年恩情,沒有的別的貪圖,安排仔細,悄悄把他帶來慈安宮,讓哀家見上一見。”

慈安宮裡這是一番安排,而隨着遼王到壽康宮,又有一番不在太皇太后預料的情境。

太后端着架子,只受了遼王叩頭禮,就將人打發——她對遼王實在沒有好感,雖不知天子刺殺不遂,這時也曉得了遼王或許是先帝崩前囑咐的“備用”儲君,實實在在威脅着天子龍椅,太后壓根不可能表現出慈愛的模樣,眼下,天子與慈安宮鬧成這般地步,太皇太后明顯居心叵測握權不放,太后就連虛以委蛇的心思都沒了。

是以,遼王很快就與母親安太妃相聚。

又說了一回途中驚險。

安太妃大驚失色,眼圈泛紅,卻連自己也分不清是悲是怒,好半響才咬牙一句:“到底還是不願放過你。”

“母妃安心,兒子今後勢必小心謹慎。”遼王輕嘆,他不是不知天子對他的忌備,原想着悄然返京說不定更讓天子生疑,乾脆堂而皇之打明儀仗回來,一來打消忌備,二來也想着如此便不會遭遇伏殺,到底他是親王,天子手足,若打着行仗還被人突襲,實在明顯。

哪裡想到天子對他的忌備已經到了不除不休的地步,根本不再顧及表面。

又說起婚事已定。

安太妃越發驚詫:“你什麼時候與七娘……”就她看來,兒子與幾個孃家侄女只有兄妹之情,止於禮數,哪有半分“鍾情傾心”的兒女私情。

“兒子這回死裡逃生,也隱約想明白了一些事,聖上既已登基,何故對我這般忌備,甚至不惜動用親兵軍備也要暗害兒子?再有,先帝既然預先留有旨意讓祖母監政,何故又不留傳位詔書?聖上眼下與蘇、楚兩府,更是水火不容……衛國公與楚王都是先帝信重之臣,更當輔佐繼位之君纔是呀!”

安太妃挑眉:“八郎是懷疑……”

“祖母怕不是僅有臨朝監政之權。”遼王卻也沒有明說,只道:“祖母顯然對兒子的婚事有所屬意,應當是嚴氏女兒。”

“這麼說來!!!”安太妃忍不住揪緊衣襟。

或許太皇太后會廢除君上,那麼,這是,要讓兒子……或許是先帝早有旨意?

“母妃,兒子無能,尤其是這兩載在藩地經歷,實在……自問難當重任,只怕將來誤國誤民,無顏予父祖交待,不是兒子不爭,實在……爭不過,反而連累性命,累及母親與外祖家族。”遼王沉聲說道:“兒,只求自安,將來若有可能,輔佐君上,編修經史集稿,輔以文治,纔是兒之志向與能力所及。”

遼王自幼便喜文史詩賦,他沒有爭儲之心,先帝本來也沒將他往帝王方向培養,是覺這兒子既然頗有才華,又知上進,將來在“特定”領域發揮所長,也算輔佐君帝良才,畢竟軍制是要改革,國力需要增強,可文治典籍教化也不能荒疏。

可先帝中意的人選突然摞挑子離國,一時竟沒了合適繼位人選,這才注重遼王。

但遼王性情已經養成,又哪是三年五載短時之間就能顛覆改變?

磨礫是一條“打造”之途,卻是要看運氣了,大多數,也許通不過磨礫,非但不能成才,反而過猶不及。

遼王不是愚昧之人,但的確不夠堅韌,自小又是淡薄權勢的性情,一時哪能轉變成爲果決狠斷?

安太妃怔了好一會兒,也才長嘆出來:“母妃從無別念,也只是想我兒能平安喜樂罷了,隻眼下這情勢,聖上能容得下你?”

“勢必是容不下的。”遼王卻一挑眉:“不過以我看來,怕是更多人容不得聖上,而兒子,自當對能容我之人坦承心意。”

第一百二十三章 攜手合作,並肩共進第兩百三十八章 “英雄救美”,可在事後第一百七十二章 但願此生,緣斷不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唯願灑脫,無奈世事第三百五十一章 彌生之幸,得君傾心第兩百九十五章 真兇現形,西樑紛爭第四百四十五章 無奈世俗,忽生陰鬱第一百六十一章 倉促之間,吐露情意第三百零一章 解劍待縛,聽之任之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六百四十三章 窺破隱情,暗懷算計第七百六十六章 輸給時間?其實註定第一百二十七章 侍婢易主,共赴宴席第六百四十八章 聞言察據,剷除禍根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黃氏顯妒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該投繯,未知命運第兩百九十五章 真兇現形,西樑紛爭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謀劃,歪打正着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嬤嬤教孫第四百七十四章 試探得因,總算決斷第六百三十八章 獲勝關鍵,讓人膽寒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議,仍有餘波第五百七十二章 恩怨勾消,清算開始第七百零五章 你來我往,鬧劇開鑼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將出徵,壯志凌雲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一百三十三章 步步緊逼,欲揭真相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鑼密鼓,挖坑布陷第五百章 恩封確實,將有險關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親至疏,一對夫妻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四百三十六章 翁媳計定,決不買單第兩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頭,古怪青年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昭直言,舅父真心第七百六十五章 莞爾之間,有若朝晞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七百六十章 中秋月圓,血禍又至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兩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婦,華北獨一第三百五十章 爲君之故,怨痛滿懷第三百六十章 儲位爵位,各方利益第六百五十章 再潛西樑,關鍵一步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一百二十五章 淑女心情,慈父懷抱第兩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實爲試探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當中,風聲暗起第四百零八章 正當得意,貴客駕臨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第三百四十二章 藉機立威,杖責刁奴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子審案,世子旁觀第六百四十八章 聞言察據,剷除禍根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作聰明,子若入陷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子審案,世子旁觀第一百章 心有抱負,強勢而立第六百四十二章 黃恪歸國,史載之宴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辭奪辯,委實傲奴第五百一十八章 閨閣趣話,暗藏心機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兩百六十八章 心絃幽寂,爲一人吟第五百零七章 諸子弒母?人倫悲劇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門赴邀,有意爭執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殺機早伏第三百零八章 漸揭真相,所謂慈母第四百八十二章 幫派內亂,鄰國政鬥第七十八章 左右爲難,便失姻緣第六百八十五章 隱瞞後着,暫且袖手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詭異心態第六百九十一章 黃氏“錯識”,張大不蠢第九十二章 誰是棋子,誰是棋手第七百六十八章 窮途末路,拼死一搏第五百三十二章 怎能無悔?叩請和親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發殺戮,舅母問責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三十一章 存心試探,初明隱情第七百三十三章 擺開陣勢,好戲開鑼第一百五十七章 諸美比才,結交新友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復得,完壁歸趙第六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火燒“虎穴 ”第三百二十七章 原本“閒談”,卻生驚疑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憶了,怎生是好第三百零一章 解劍待縛,聽之任之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樂禍”第七百六十章 中秋月圓,血禍又至第四百九十八章 雷霆手段,旖景之威第七十八章 左右爲難,便失姻緣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時習務,閒來踏歌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變,久醞即發第四百八十六章 飛花渡頭,人約子夜第五百一十八章 閨閣趣話,暗藏心機第七百二十三章 詔返遼王,將有殺禍第四百六十八章 開幕落幕,“真相大白”第兩百二十一章 有人中計,有人隱忍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六百四十三章 窺破隱情,暗懷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