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動,大不尋常

正月十五上元日,喜慶喧歌的節日氣氛隨着天子駕臨平安門受萬民拜賀達到高潮,天上一輪明月高出雲層,人間萬戶燈火亮如白晝,燈月交輝、遊人如織,平安門一側的飛檐鼓樓燈火輝煌,恍若神宇瓊樓,上頭執戈值守的鐵甲衛士披燈戴月,眉目肅然,威風凜凜有若天兵神將。

平安門前二十餘丈的龍鳳燈栩栩如生,引得往來百姓叩首參拜,祈求此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平安長街與青雀大道交匯處,設有巨大的燈輪,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爲花樹,更是映照得長街通燦。

每隔兩刻,便有披紅帶彩的宮人與羽冠寒甲的禁衛撒落喜錢如雨,恩賞萬民,萬歲稱頌聲衝入九宵雲上,更有教坊樂師奏響笙簫罄瑟慶節,便是在平安門上雕樓高座,耳邊蘊繞的也是這不盡的喜慶與喧歌。

旖景兩世輪迴,還是首回受詔到平安門樓上參加皇室的元宵家宴。

說是家宴,與宴者自然皆爲天潢貴胄,便是普通閒散宗室也未有獲邀,除了皇室諸人,也就只有幾個親王府的家眷得了邀請。

相比曾經參與的大小宮宴,這一次元宵家宴卻並未讓旖景覺得如常枯躁。

倒不是因爲高高在上俯瞰這市井燦爛蔚爲壯觀,也並非因爲這場宴會的歌舞比平時有多絕妙,而是因爲“家宴”的緣故,旖景是與虞渢同案而坐。

雖要體現爲妻的賢良,不斷照顧着身邊人的酒膳湯餚,旖景甚是樂在其中。

家宴並未耗時太長,隨着戌正,帝后陪同太后到門外城樓上觀看今宵第一輪焰火,受萬民參拜,各位妃嬪與宗親都隨駕而出。

天子坐不多時,就起駕去了承天門前千步廊與今日受詔前來的文武朝臣、貴胄世家君臣同樂,在這一日天子考評世家子弟文才也是慣例,才子們無不心思用盡、研精殫思,以期詩詞賦聯能博天子龍口讚譽,自然年年都有幾篇錦繡辭賦面世,以錦屏抄之,立於平安門前受萬民賞評。

皇子們自然隨駕,虞渢也逃不開被天子龍口欽點作爲評審,旖景與衆位女眷仍留在平安門樓陪着太后賞燈。

太后攜同老王妃與大長公主坐在正中一案,這回還專門點了平樂郡主的名兒,讓她與旖景陪同兩側。

平樂郡主頓覺身上像纏了千百條枷鎖一般,如坐鍼氈好不焦灼。

到後來連太后都替她難受了,連連搖頭,這才赦了平樂,讓她自尋痛快。

旖景怎麼看太后都有幾分遺憾的意味,甚覺蹊蹺。

尤其是當太后又忽然問起安然。

一時間旖景甚至驚訝得沒有及時作答。

皇后打趣道:“太后娘娘一貫最疼景兒,這回突地問起安然,景兒的模樣倒像是拈酸吃醋了般。”

貴妃微一挑眉,抿脣而笑,卻聽見秦妃那句更像拈酸吃醋的話——

“皇祖母原該更疼咱們幾個孫媳婦,一直被阿景搶着風頭,這回好了,真是風水輪流轉,活該阿景也嚐嚐酸醋的滋味。”這話若是換成別人來說,自然也當打趣,可偏偏是四皇子妃……

宴席上衆人皆喜笑開顏,唯有秦妃愁眉冷臉,已經惹得太后好幾回蹙眉,看也不往她那處看,陳貴妃暗暗瞪了好幾回眼,卻被秦妃盡數忽略,直到這時,說的像是趣話,也是皮笑肉不笑的神色,更像是諷刺。

若非衆目睽睽,貴妃險些忍不住喝斥出口。

心裡越發記恨,當年“虧得”皇后一番苦心,才讓兒子攤着這麼個荒誕狹隘的媳婦,簡直是丟世家貴女的臉,那心胸甚至比不得落魄寒門的女子。

旖景渾不介意,就着秦妃的話真撒起嬌:“太后娘娘今日對平樂姐姐噓寒問暖,妾身就窩了滿腹酸醋,好不容易盼着平樂姐姐離席,還沒討好幾句,太后娘娘倒又想起了二妹妹……”引得貴人們皆笑了起來,緩和了因爲秦妃那句“打趣”略有僵持的氣氛,旖景這纔回稟了安然因未獲詔,這時留在長安街的綵棚裡賞燈的話。

安然與安瑾是庶女,兩人今日皆未獲詔,往年大小宮宴她們雖也有參加的時候,可太后卻從未關注,旖景只覺今日太不尋常。

“想來哀家也有好些年不曾見過安然,都說她性情沉靜,果然如此,芳林宴時也不曾見她上前湊興。”太后笑着說了一句,就囑咐下去,讓如姑姑親自走一趟,帶安然來“湊興”。

安然還沒到場,又有內侍呈上幾篇賦作,卻是受了聖命,拿來給太后皇后與嬪妃們賞評。

太后問得今日評審以禮部衛侍郎爲首,又似漫不經心地提了一句:“青州衛家是第一世家,想來衛侍郎才學也是首屈一指,景兒,聽說衛侍郎兩個女兒也隨同到京?”

來了,看來那日的預感果然不錯,旖景心下又是一重,這回卻沒浮於表面,笑着說了聲是。

太后便又問起兩個少女年歲品性。

旖景留意到皇后十分關注。

“大表妹已經及笄,這回隨同舅母來京都,原是因爲定在天津衛的親事。”旖景先將衛昀定親的事“無意”提了一句,自是又回稟了衛昭的情況,恰到好處的讚揚了表妹幾句。

雖明白太后有所意動,但旖景自然不能因此“詆譭”衛昭。

太后卻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滿意地點了點頭,就將話題岔開。

旖景心裡極爲忐忑。

她早前就這事與虞渢商量,皆認爲太后原是有意衛昀——即使天子有了易儲之心,太后仍重嫡庶,旖景上回與太后說起甄家的事,便感覺到太后偏向於甄六娘。

雖甄蓮因爲手段狠辣,不得太后心意,可太后依然贊成太子妃人選最好仍在甄、邢兩家,甄夫人教女無方,其本身也是陰毒之輩,以致太后對邢家家教質疑,故而當知甄夫人陷害侄女一事,纔會勃然大怒,意會甄家處置邢氏。

可甄六娘傳出那樣的醜聞,天家即使寬恕,也再不會考慮其他。

太后是動了替太子另擇名門閨秀的心思,青州衛家既是首屈一指的世家,又與楚王府是姻親,眼下衛舅舅入仕,雖只是侍郎並非禮部尚書,提拔上去也是時間問題,將來複行科舉,禮部官員職權日重,衛家遲早躋身權貴,無疑可爲儲君助力。

太后或許是想讓衛昀爲太子妃,而衛昭,也許是想指給三皇子。

如此一來,太子與三皇子就更加“齊心協力”。

不過衛昀已經定親,這讓太后多少有些失望。

衛昭尚未及笄,雖大隆律法並未規定女子十五才能婚配,世俗人情卻大多奉行這條。

若這時就冊衛昭爲太子妃,顯得天家“功利”太過,有傷皇室尊譽。

但儲君無後,太子妃位空懸實在不是好事。

太后這時考慮着,倘若等衛昭及笄再行賜婚,那三皇子妃應當考慮哪家閨秀。

心裡存着兩個孫子的姻緣大事,太后的注意力壓根沒在手中的幾篇辭賦上,哪知一旁內侍卻以爲太后極爲賞識手裡握着時間稍長這篇,笑着稟道:“娘娘,這篇卻並非世家子弟所作。”

太后方纔回過神來,只聽那內侍繼續說道:“說來也有趣,相府七娘今日竟女扮男裝,跟着幾個兄長去了承天門前,作的這首長詩得到了聖上的點評,一問,相府郎君們不敢隱瞞,這才供認了出來。”

太后笑道:“原來是子若那丫頭,就她精靈古怪。”

秦妃見太后並沒怪罪,反而似有讚賞之意,這才由衷有了些笑容,得意的晃了旖景一眼,笑着說道:“七妹妹心可大,就恨生爲女兒身,好多次與臣妾說起想下考場,經歷一回科舉。”

太后正有意動,心說自從四皇子娶了秦妃,秦相似有蛛絲馬跡的意動,不過秦妃與秦七娘相比無論才智還是氣度實爲不堪,秦相也似乎更重視子若這個孫女。

雖對名門望族,一家姐妹分別嫁給一家兄弟不合禮俗,可天家宗室自然不在此限制。

子若也不失爲太子妃或者三皇子妃的良選。

相府兩個女兒嫁給不同的皇子,也不怕秦相還會涉及儲位之爭,只要他維持中立,對太子就是有益。

太后正考慮着秦七娘與衛昭誰更適合太子妃位,籌謀着還得找個合適的機會,見一見衛昭才能確定。

哪知事涉其中的“主角”就登場了。

三皇子氣宇軒昂地步上城樓,全不在意諸多女眷驚訝的神色,上前予太后、皇后行了禮,毫無顧忌就挨着太后坐下,一番討好賣乖。

旖景正爲衛昭的姻緣忐忑,以她之見,太子堅決不是良配,至於三皇子……

此妖孽遲早得作動,陷太子於不利,若表妹真被天家賜婚於他,衛家豈能獨善其身?

天心難測,就連虞渢這時也拿不準聖意究竟如何,旖景也實不願衛昭這位直率爽朗的表妹陷入這場“大位爭奪”的硝煙裡。

正心不在焉,就聽太后打趣道:“相府七娘一介閨閣,卻女扮男裝與世家子弟一較才華,怎麼三郎是七尺男兒,倒躲來了咱們這羣婦人裡討好賣乖,哀家瞅着你這兩年再不遊手好閒,總算懂得與君父分憂,到底還是懶散。”

三皇子笑道:“真正才華出衆者,纔不會譁衆取寵,一門心思地顯擺肚子裡那點墨水,更休論候府七娘……芳林宴上還沒以詩詞奪魁呢,竟敢在士子面前賣弄,好好一個姑娘家,學得這般沽名釣譽。”

這話一出,太后也就歇了讓三皇子品評子若姑娘那篇辭賦的心思,嗔怪道:“你倒出息,分明是自己躲懶,嘴上倒不留情,秦七娘不過一時興致使然,再怎麼也是閨秀,快休得胡言亂語。”

三皇子語音不高,多數人沒聽見他這番評價,可秦妃緊挨着皇后、貴妃身邊,自是聽在耳裡,臉早就拉了下來,忍不住脫口而出:“正是太后娘娘的話,三哥也太刻薄了些,讓世家子弟賀歲爲賦,可是聖上的御令,怎麼能說衆人都是譁衆取寵、沽名釣譽。”

妖孽纔不理會秦妃的義正言辭,一挑斜長的眼角:“我沒說衆人,單指相府七娘而已,御令是讓士子們展示才華,可沒讓閨閣女扮男裝一較長短,豈非譁衆取寵、沽名釣譽?名門閨秀四藝出衆者不知凡多,也就她不自量力……對了,那篇詩賦可沒得聖上讚譽,品評時就說了,怎麼帶着股脂粉味……一問才知道正是閨閣所作,聖上才一笑置之……四弟妹想想,芳林宴是爲考較閨秀才華,若哪個郎君男扮女裝爲求才名參與進去豈不也貽笑大方?四弟妹休怪,我一貫不知婉轉,尤其是對候府七娘此類心比天高不知輕重的閨秀。”

秦妃被這話噎得面紅耳赤,卻恨恨瞪了一眼實在無辜的旖景,正要反脣相譏,只聽身旁陳貴妃冷言警告:“你若想秦七娘聲譽掃地,不妨鬧得人盡皆知。”

秦妃這才清醒過來,握着拳頭滿面冷霜。

陳貴妃心裡好一番暗罵:真是愚昧透頂,太后顯然是動了讓秦子若成三皇子妃的主意,還好三皇子頑冥固執,否則若真成了事,秦相哪還會對四郎死心踏地,連秦家些微助益都被奪了去,四郎才叫白娶了這麼個蠢婦,不知所謂!

旖景見三皇子與太后說着話,眼光頻頻往她看來,心裡也不自在,好容易盼得安然隨着如姑姑上了城樓,連忙“起身讓賢”,讓安然坐在這“萬衆矚目”的席位,她自己只與旖辰等幾個宗室女眷說話去了。

當到亥初,北風更急,衆人漸漸感覺身上厚氅無法阻擋的冷意,太后這才起駕回宮,旖景也與老王妃、安然還有整晚討好着皇后的小謝氏下了城樓,各自登車前往王府搭的綵棚。

第六十一章 拋磚引玉,奇恥大辱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謀”第五百五十七章 遠慶九年,悄然而至第八十一章 史四恍悟、三順現形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真相!同道中人第九十三章 戲裡戲外,誰主浮沉第一百一十七章 註定糾纏,放手不易第三十三章 窗裡窗外,兩心契合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絲剝繭,夏夜繾綣第兩百三十章 愚昧之計,哭笑不得第兩百三十五章 金蟬脫殼,反擊螳螂第七百二十七章 鴻門宴近,鬥志昂揚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問名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實陷井第兩百零一章 遠人才歸,又將外行第三百零三章 婚事未定,已有籌謀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爲何因第十二章 早生死結,一朝爆發第六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火燒“虎穴 ”第三十七章 恃強凌弱?原來鬧劇第一百三十一章 對峙雙方,狡言不斷第五十六章 虞洲獻計,勢不罷休第兩百七十六章 舌燦蓮花,欲反黑白第六百七十四章 京都局勢,三姓混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離間之計,黃雀之謀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計,更改姻緣第七百八十章 勝負落定,廢位收場第五百八十七章 情義二字,更重江山第兩百七十四章 世子審案,蘭心強辯第兩百七十一章 網已密織,只待獸來第兩百六十六章 各自出子,正式開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步步緊逼,欲揭真相第七百零八章 決斷不易,步步相逼第六百七十章 尷尬王爺,拋之腦後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張氏陷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顏如是,無可奈何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謀劃,歪打正着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詞,連環命案第四百六十五章 興師問罪,虎狼之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對峙雙方,狡言不斷第六百六十二章 聲東擊西,虛實難辨第兩百四十一章 兩心相許,早在當時第六百八十九章 鳳陽來人,刁難候府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傷,我之遺憾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六百零一章 留書提醒,事實真相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六百一十六章 等着應招,不妨見面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復得,完壁歸趙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五百零一章 又來貴客,平樂心動第兩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節不閒第六百一十三章 隱忍僞裝,爭取脫身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計”,入宮“和離”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斷絕後,扼制謠言第五百七十三章 蛇蠍相比,也有不及第九十二章 誰是棋子,誰是棋手第兩百一十八章 亦假亦真,打情罵俏第四百零一章 宮宴之上,各懷心思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奸之爭,世子警言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點,“新貴”誕生第一百五十三章 閨閣之間,小有芥蒂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花擊鞠,舊怨新仇第六十七章 暗藏心意,問君知否第五百二十九章 兩國貴女,禮教之爭第七百一十章 顯王示意,子若跪地第七百四十二章 關鍵在於,誰將上位第兩百四十一章 兩心相許,早在當時第三百五十章 爲君之故,怨痛滿懷第八十二章 逼迫之辭,徹底否定第三百章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第三百四十一章 據理力爭,領命施罰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爲何因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開第六百零九章 虛心求教,怎得芳心第五百七十八章 當衆揭露,劍指皇后第三十章 何故禍心,漸露端倪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離心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的死了,連環嫁禍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一百二十四章 計謀雙方,各自手段第六百五十二章 絕決相逼,生死你定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實陷井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願達成,一變突生第六百二十九章 稱誓在前,決不另娶第三百一十一章 離間之計,黃雀之謀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後事”,睚眥必報第五百六十三章 順勢而行,錦瑟“立功”第六百七十章 尷尬王爺,拋之腦後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變故悄然第三百五十四章 隱伏殺意,真相將明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一百三十五章 衆叛親離,千人唾棄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計,更改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