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爺子笑道,“民間流傳李莊白肉因周武王起兵伐紂,起義各路人馬將身首斷開的妖狐蘇妲己割片蘸上蒜泥分而食之演變而來。因其肉片薄而長,且用一支筷子裹而食之,名‘裹腳肉’。”
“噗……還真形象。”方爸笑道,捲起來的白肉還真像,大概這名字太不雅觀了,才改了。
雖不遠矣,亦差不多。
費斯邊吃邊數着蔬菜,“有番茄,洋蔥,胡蘿蔔,洋芋,西蘭花,西芹……我怎麼在像是吃西餐啊!”
修斯恍然道,“這些幾樣蔬菜,全是國外傳進來的。所以費斯一點兒都不感覺突兀!”他看向方默南佩服道,“方醫生真是煞費苦心!”
“胡蘿蔔從西域傳過來的,玉米是在明朝時美洲傳入華夏的,人們從接觸一種全新的食材,到喜歡上這種食材,得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方默南頓了一下接着道,“如果我給費斯整個夫妻肺片,九轉大腸,估計費斯立馬就給我暈了!就甭說吃了。”
姥姥瞭然道,“所以南南即使開中餐館,也要用他們熟悉的食材,中式烹調,循序漸進的改變!”
方默南點點頭,饒有興致地又道,“咱們有句俗語,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又有一個詞語,叫做水土不服,充分說明了人自身中的慣性。”
方默南頓了一下,又意味深長的道:“雖然我們喜歡嚐鮮,但是事實上,百分之九十的人第一次品嚐某種食材時,都不會覺得驚喜,要不怎麼說第一個吃西紅柿的人是英雄呢!”
費斯道,“西紅柿是世界許多國家人民喜愛的食物。西紅柿原來生長在秘魯的森林裡,叫做“狼桃”。由於它豔麗誘人。人們都怕它有毒,只欣賞其美而不敢吃它。
16世紀時,英國公爵俄羅達格里從南美洲帶回一株西紅柿苗,獻給他的情人英國女皇伊麗莎白。從此,西紅柿便落土歐洲,但仍然沒有人敢吃它。當時,英國醫生警告人們說,食用西紅柿會帶來生命危險。若不是美國人羅伯特上校採取了一次破天荒的行動,恐怕人們至今仍不知道西紅柿是什麼滋味。
當羅伯特上校當着小鎮人的面吃西紅柿時,有幾位婦女受不了當場暈了過去。10個西紅柿全部被羅伯特吃完。他仍安然無恙地站在臺階上,並向大家招手致意。人們報以熱烈的掌聲,樂隊爲他奏起了凱旋曲。”
“要不神農嘗百草。怎麼會受世人敬仰,就因爲第一人嘛!被稱爲炎帝,華夏的三皇五帝之一呢!”方默南笑着說道。
“神農嘗百草!”費斯滿眼問號。
林老爺子笑道,“神農系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三皇五帝之一。
遠古人民過着採集、漁獵生活,神農氏發明製作木耒、木耜。教民農業生產。
反映當時華夏原始時代由採集漁獵向農耕生產過渡的情況。又傳說他遍嘗百草,發現藥材,教人治病。頗多貢獻繼伏羲氏之後,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貢獻的傳說人物。”
老爺子頓了一下接着道,“傳說神農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幾乎是全透明的。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見,還能看得見吃進去的東西。那時候,人們經常因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爲此決心嚐遍百草,能吃的放在身體左邊的袋子裡,介紹給別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體右邊袋子裡,作藥用。不能吃的就提醒人們注意。”
“雖然是傳說,如此有勇氣的人。當得上英雄!”費斯豎起大拇指說道。
“方醫生說的對,一下子整的太中了也不行!國人喜歡吃的高檔菜。鮑魚、魚翅等,外國人也實在是欣賞不來。”修斯說道。
費斯莞爾一笑道,“有方醫生這四道菜,我相信美國的中餐館一定能成功!”如果說以前還有些猶疑,那麼他現在是信心十足。
“其實說道底,還是中餐強大的包容性!”林老爺子吃飽了放下手中的筷子,“中餐調和酸甜苦辣各種不同風味,體現出‘和’的文化。”而對於這個‘和’的含義,老爺子自有其獨到的解釋:“中華美食之所以能走遍天下,是因爲它把傳統的中式烹飪技巧和本土元素結合起來。中華美食不僅僅是一整套菜系,它還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的哲學。”
方默南附和道,“中餐的巨大包容性,中餐現在多爲混合式,它有一個連字符:比如華夏—委內瑞拉式,華夏—挪威式,華夏—馬達加斯加式等。不過,這也使得很多來過華夏的外國人常常感嘆,到了華夏才知道在別處吃到的中餐與華夏的中餐有很大差異。”
方爸道,“包容性太強,所以才人感覺國外的中餐很外國!”
林老爺子抿着脣,別有深意地說道,“事實上自改革開放一來,中餐包容了許多西方元素,從漢堡、炸雞到牛奶、冰淇淋以及加了增甜劑、冒着氣泡的新式冷飲,越來越多的西餐美味被國人吸收。
國人在飲食習慣上所體現出的巨大包容性,使得今後的華夏可以更加自信地在世界上昂首闊步。在進行軟實力競爭時,這也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經驗。”
方默南不經意間蹭蹭鼻尖道,“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應世界的經濟中心在美國。吃遍世界看經濟嘛!”
方默南放下筷子,擦擦嘴,接着道,“基辛格曾經說過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其實也誰控制吃喝,誰就控制了世界。”
林老爺子微笑着頷首,說出了富有哲學意義地一句話,“一花一世界,一餐一國家!”
“爲什麼法國的鵝肝醬和葡萄酒會被端上國宴餐桌?爲什麼飲食文化最豐富的亞洲會被歐美的漢堡包迅速征服?日本菜爲什麼在美國流行!”方默南笑眯眯地問道。
“你這丫頭,還真是吃貨,從吃入手, 飲食潮流和經濟變遷密切相關。”方爸笑罵道。
“這說法新鮮。”方媽笑着道。
“ 19世紀前,華夏是世界經濟的中心, 經濟的富裕孕育了多樣化的飲食文化 ,太平盛世老百姓的飲食文化同樣豐富 ,對外貿易造就了兼收幷蓄的中華飲食文化 ,經濟的富有衍生於政治的寬鬆, 藥食同源帶來的經濟發展 。”林老爺子感慨道,“那是人人羨慕的時代!”
“藥食同源?”費斯不解道。
“空腹食之爲食物,患者食之爲藥物,內經雲: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這可稱爲最早的食療原則。飲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藥,是把各種藥效的食物彙集起來搭配而成菜餚。”邱蓮說道。
“呵呵……這麼說吧!”方默南拿起筷子,指指盤底,“丁香、八角、茴香、枸杞子,還有九層塔,既是藥品又是食品。”
“這一點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這也標誌着華夏的飲食文化是更高層次文化的最重要一點。”方爸笑道。
“工業革命之前,世界貿易是以‘飲食’爲中心的。歐洲各國向海外擴張以及伴隨擴張所進行的戰爭都是爲了追求飲食帶來的利益。所以說飲食是經濟的中心,也是各國文化的表徵,歐洲近代以來飲食文化發展出兩大不同流派。這兩大流派分別以法國和英美爲典型代表,即把飲食作爲‘文化’的國家和把飲食作爲‘資源’的國家。 ”方默南笑道。
“嗯!有道理,不過英國菜很難吃!”林老爺子可是深有體會,他撇撇嘴道,“英國依靠食品貿易攫取世界經濟霸權,但不可思議的是英國本土並沒有形成高度發達的飲食文化,不僅如此,英國甚至被稱爲‘飯菜最難吃的國家’。儘管英國日漸形成了紅茶文化,但由於氣候不宜,不能釀造葡萄酒,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爲英國小麥品種的原因,連麪包都難吃。”
“所以在過去的200年裡,雖然控制國際政治的是英國和美國,但享譽世界的卻是法國菜。”方默南俏皮地說道。
“呵呵……”衆人笑了起來。
林老爺子看着方默南笑罵道,“你這丫頭,不過說的還真對!”他接着說道,“在法國人看來,除了法國菜之外,德國菜、英國菜之流根本難登大雅之堂,完全是簡陋的鄉土風味。雖說英國也有約克郡布丁和烤牛肉這類菜品,但這終究是家常菜。德國也一樣,馬鈴薯是最常見的充飢食物,香腸是農民爲了不浪費碎肉而想出的一道菜。法國人還毫無顧忌的批評西班牙說,過了比利牛斯山脈就是非洲。
其實法國菜正是融合了意大利、西班牙和東歐各國菜餚的特色隨着王朝間的通婚而形成的,以法國大革命爲契機,原來專屬宮廷的飲食文化傳播到市民中間,慢慢的巴黎成了世界的美食之都。”
PS:
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