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年輕地掌櫃說起來自家的往事,那是既驕傲又自豪,“那時候,我們家這個攤挨着戲院子近,生意可火爆了,很多百姓看完戲都愛來這兒吃上一碗,下了戲,來一碗滷煮,然後熱熱乎乎地回家了。而一些梨園名角,梅蘭芳大師、張君秋、新鳳霞等都在唱罷大戲後叫碗滷煮當宵夜。當時深受百姓喜愛,人們還送了雅號‘小腸陳。’”

從他的描述,可以想像出,當年那冒着熱氣的路邊攤的熱鬧小說章節 。

“真的,假的啊!”小店裡的人起鬨道。

“這點我能證明。”一個老食客說道,“我家裡有老照片可以作證。”頭髮幾乎全白,臉上清晰可見的老人斑,可見老人家高壽了。

“哇……”年輕地掌櫃蹭的一下躥到老人家面前,激動地搓着手,“呃……老人家?”

“想看照片!”老人家擡眼斜睨地看着掌櫃笑眯眯地道。

“他不止想看!”旁邊的食客都笑了起來。

“就是!就是把老照片貼在店裡,絕對的能吸引大批的憶當年的老人。”

“嘿嘿……”被人家給揭穿年輕掌櫃的老臉一紅,尷尬地撓着腦袋。

不愧是國都的人,沐浴在政策之下,腦子就是轉的快,一切向錢看嘛!

年輕的掌櫃希冀地看着老伯,等了半天,老人家終於開口道,“照片可以看。”

掌櫃的並沒有喜形於色,因爲重頭戲還沒說呢!肯定有但是。

“但是我是不會給你的。”

早知道會這樣了。掌櫃的也沒有失望之色,意料之中的事。

“不過,我家裡有許多剪下來的舊報紙,也許上面刊登着那些老照片。”

“老伯您老人家可真會弔人家的胃口。”

“不過這也是個思路,沒有照片,舊報紙也行啊!”

“說的容易,這麼多年了誰會留下來,關鍵是能留下來不!”

報紙啊!不當擦屁股紙就不錯了。

“也是哦!”

“這個得講究機緣的。”

衆食客紛紛說道。

掌櫃的雙手合抱拱手道,“謝謝各位老少爺們兒了。”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成,但是個不錯的思路。

“掌櫃的接着說吧!你還沒說解放後呢?”食客說道。

年輕的掌櫃又道。“解放後。由於公私合營,大師傅都被吸收進了各大飯店,所以這名號也就沒了。就在前年我家馬上就要退休的堂兄,辭了工作。又重新拾起了這門手藝。於是。便有了現在的小腸陳了。”

“賺不賺錢無所謂,最主要的是不想這祖傳的手藝消失了。當然賺錢就更好了。”掌櫃的笑着說道,一團和氣的樣子。和氣生財嘛!“以往是不能幹,現在是能幹了,趁着這老胳膊、老腿還能動,咱也衝動一回。”

掌櫃的說的大夥兒都笑了起來,“你們衝動的好啊!我們可是有口福了。”

“快看,快看,陳師傅要表演絕技了。”衆食客,屏住呼吸,看着後廚。

廚房是開放式的,可以很清楚的看見陳師傅的表演。

近六十來歲的人了,從滾燙的大鍋裡撈出主料,刀起刀落,片刻之間案板上已是片兒成片兒、塊兒成塊兒,既乾淨又齊整,隨之以刀當鏟兒裝入碗中,再淋上醋蒜汁、辣椒油……一股香氣直竄肺腑。那叫一個乾脆利索。衆食客看着眼都不眨一下,那叫個都過癮,這手活兒簡直就是一種表演。

也寄託着皇城根兒下老百姓的屢屢情思,追憶着當年,當真是唯席上,千年豐盛永不變。

很快滷煮小腸一一被端了上來,賀軍堯給玉哥兒把小腸、肝、肺、肚等下水,還有五花肉一一給挑出來,感謝小傢伙兒有眼色,昨兒晚上躲了出去。

衆食客嘀咕這海東青怎麼吃熟食啊!還吃的鳥嘴噴香,稀罕的不得了。

方默南看向他們,出言提醒道,“你們不吃,涼了,味道可就打折扣了。”

“哦!哦!”衆食客回過神兒來,一垂下頭,就再也沒有擡起頭來。

方默南也和他們一樣,腸肥而不膩,肉爛而不糟,火燒透而不粘,湯濃香醇厚,堪稱一絕。

方默南他們還沒吃完,小店外已經排起了長龍,有的食客估計是回頭客,和年輕的掌櫃熟識了,就道,“我說小陳,生意這麼紅火,你們怎麼不擴大經營啊!”

“就是!就是!”其他人紛紛附和道,這是今兒來得早,不然他也得在瑟瑟寒風中排隊,那滋味誰也不願意受。

年輕的掌櫃搖了搖頭,“我們不會擴大經營的。”

不是不想而是壓根兒不會,聽了他的話,衆食客納悶了,還有送上門來的錢,不要的。

掌櫃的解釋道,“這買賣一定要自己親自參與才行,選料、放料都要靠自家人,這樣味道才正宗。把攤子鋪得太大自己肯定就照顧不過來,味道不正宗就把自己的招牌砸了,這樣的事情咱們不能幹。”他堅持着自己理念,“而且我堂兄跟我一個想法。老爺子現在年紀還能動彈,事事親力親爲,做出最正宗且美味的佳餚。再說了來這裡的多是回頭客,老主顧,進門打個招呼,大家天南海北地聊會兒天。要是有兩個月不來,我都會記在心裡,下次再來,我肯定得問問‘怎麼兩個月都沒來了’,顧客聽着心裡溫暖,說大了這是咱皇城根兒下小吃的文化,說小了這就是個樂兒。”小陳掌櫃笑着,看得出他這種堅持給他的快樂。

剛纔那個有着老照片的老人家附和道,“就是要的這個小,要是大了,還不對味兒呢!”

“這話怎麼說的。”衆食客紛紛看着眼前這位年齡最大的老人。

老人放下碗筷,抹了下嘴,“知道餛飩侯吧!”

“知道,咱們京城的老字號,80年第一批恢復的老字號,連鎖店可是開了不少!”

“我以前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去東風市場聽戲,戲散了也就是晚上八九點鐘的光景,這時候正是‘餛飩侯’小攤前熱鬧的時候,那時候的掌櫃天天都守着他的攤子,一邊包一邊煮,一口大鍋裡煮的是濃濃的雞湯,掌櫃的節奏掌握得剛剛好,攤前總是排着三五個人,邊聊邊吃,單等人多了,掌櫃就讓夥計加雞湯,夥計端着一大盆雞湯專揀人多的地方走,嘴裡還得吆喝着‘緊走兩步,快閃身您哪,餛飩侯添湯了’,這是周圍的食客都會跟着喊聲‘好’。”

他一臉的懷念,接着又道,“不久前我去京城連鎖的‘餛飩侯’吃了一次,環境不錯,湯頭也還可以,但我卻搖着頭走了出來。”

“爲什麼?”

他回憶道,“那時‘餛飩侯’的旁邊還有一家是賣醉青蝦的,蝦是每天從津門運來的,酒是晉省的,老闆姓孫,和梅蘭芳梅老闆很熟,吃完餛飩我總是點上二兩醉蝦、二兩酒,再和孫老闆配上一段戲,等微醉了叫輛人力車回家。現在餛飩還在,醉蝦也應該還有,可是微醉的感覺沒有了。”

“哥吃的不是餛飩,哥吃的是回憶!”方默南笑着說道。

“說的太對了。”老人家叫道,“現在生活的節奏變了,原有的京味兒小吃需要的是慢慢咂摸,講究的是做工,吃的是氛圍,味道還在其次。現在,衚衕沒了,四合院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二三百米的高樓,是朝九晚五的作息,於是大家在味覺上也開始追求強刺激,辣的、臭的、酸的,地道的小吃變味也就理所當然了。”

“嗯!你去看看東華門小吃街之類的。一氣兒煮好,來人就熱的爆肚不能代表京城小吃,同樣滿街的炸羊肉串也不能,舊有的味道只能在衚衕深處尋找,但現在衚衕也越來越少了。”老人無限感慨道。

“這是一種縈繞在心裡的情結,不說這陳記滷煮好吃,單單是一天不去店裡,不聽見小陳掌櫃的問好就不舒坦。”老人家笑着道。

“呵呵……原來我的魅力這麼大啊!”掌櫃的摸摸自個下巴,笑着說道。

“是啊!跟你侃大山,憶往昔,確實舒坦。”老人家笑着說道。

“走了,走了,該給後面排隊的人,騰地兒了。”老人家起身,揹着手,踱着步、嘴裡哼着京劇向外走去。

呼啦啦……其他食客也起身離開,很快小店就坐的滿滿當當的。

現在的街頭現在有數不清的豪華飯店,想吃大餐,地方有得是;想換口味,東南西北的味道都找得到。但人們之所以還是這麼想着、念着、尋找着這些記憶裡的小吃,更多的是怕失去記憶深處小吃曾帶給我們的那份暖融融的情分。

“接下來咱們去哪兒!”賀軍堯問道。

“我想買手工雕刻的工具。”方默南靠着靠背,懶洋洋地說道。

方默南想給家裡人都配上一件護身的風水法器,她有道家法術可用,可是這玩意兒哪能隨便用的出來,起碼得找個人能接受的理由,所以她現在慢慢向‘神婆’的方向發展。有個大家都能相信的藉口,不過她的正職還是醫生。

反正家裡的玉石籽料多的是,農場一個大的地下倉庫裡堆的滿滿當當的。

九十年代的玉石很不值錢,曾經有人花幾百塊買了一袋子籽玉放家裡魚缸裡面,十年之後價值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