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大家都以爲孩子有可能掉落山崖,所以滿山谷地找,誰曾想,孩子掉在半山的山洞裡。方向錯了,自然找不到了。

這裡和水簾洞相通貫穿了整個半山崖,“哇……好美啊!”利醫生扒開草叢。

站在洞口,向下是一望無際的野菊花,黃燦燦的,與遠處的紅葉交織在起美不勝收。

“欲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方默南豪氣地說道。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這山野上,像是舉起開放的拓展的金旗。”熊報春戰場下來的人對這句詩感觸更深。

古往今來多少墨客騷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徹歷朝歷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園、花盆裡的名菊。比起野菊花來,這些被馴化、供玩賞的同類,不免沾染着脂粉氣、奶油味,顯得矯飾和做作。寧願入湯入藥、成渣成泥,決不任人擺佈、供人褻玩——這就是野菊花!

野菊花,以它的野性的勇敢和進取,在這片天空下,菊花在徐徐秋風中開得正爛漫。

菊花在百花枯萎的時候獨自開放,爲大自然添加生趣,使悲秋的人們振作起精神。等冬天來臨之時,它雖然葉落莖枯,但它腳下的泥土裡又孕育着新的生命。來年,它們又將蓬勃地生長起來,而且更多,更多……

無人踏足的仙境啊!人間至美。

“好美……”圓臉的小沙彌也貪婪地看着這大自然的美景。

寺裡的住持也被個頭稍高的沙彌給拉了過來,“師傅。原來這水簾洞裡別有洞天啊!”

“師傅,這一下,又能開發一個景點了。”圓臉的小沙彌激動說道。

方默南心裡閃過一絲悲哀,果然是發展經濟深入人心啊!出家人也不能免俗。

國內的名寺古剎在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過度開發,哪裡還是佛門清靜之地。

“慧遠,出家人怎可整日惦記阿堵物!怎可褻瀆了佛門清靜之地,阿彌陀佛!”住持一本正經地說道。

“小徒受教了。”小沙彌惶恐道,他擡眼道,“可師傅。世人常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慧遠……”住持嚴肅看着他道。

“小師傅,你忘了後面還有一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方默南微笑着說道。

“嘎!”兩個小沙彌一頭的霧水。

“阿彌陀佛!還不謝謝施主的教誨!”住持雙手合十口誦佛號道。

“謝謝!”圓臉的小沙彌真誠地說道。

“謝謝。小施主!”住持說道。人在寺裡走丟的。現在找到了總算鬆了口氣。

方默南笑着擺擺手道,“不謝,舉手之勞。機緣而已。如果不是找人,也不會發現這等美景。”

“可見一飲一啄,皆有定數。”利醫生也笑着頗有禪機地說道。

“走吧!人已經找到就沒我們什麼事了。”方默南說道。

三人往外洞內走去,方默南邊走邊說道,“對了,雖然出家人視金錢爲阿堵物,可是出家人吃穿住行不能離了錢財啊!如果方丈要向世人開放美景的話,我建議洞口這裡用玻璃幕牆,以防止人們的攀爬,破壞了大自然的恩賜。”

“師傅,小施主說的對啊!”小沙彌高興地說道。“師傅我們該怎麼做!

“佛曰:不可說!”住持彈了他一個爆慄,“慧遠,看來你還得繼續去靜室裡靜思。”

“是師傅!”小沙彌恭敬地說道。

三人走出了水簾洞,方默南伸伸懶腰,難得秋日晴好,既然上來了,“那咱們遊覽一番如何!”

熊報春和利醫生自然沒有問題。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濟公活佛流傳下來的一句話,我咋不知道濟公活佛還有後一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利醫生挑眉問道。

85年電視版的濟公,大家都記得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瘋顛,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癡若狂,但確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他的故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好打不平,救人之命,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

這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大家是從電視上看來的。

方默南道,“這句話的由來,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明朝末年,張獻忠做亂,山賊橫行,到處殺掠,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難。在峨嵋山的地方,山賊劫掠,有一羣百姓慌亂中逃入山中一寺院內,寺中的住持慈悲爲懷,收容難民。誰知山賊追至寺內,劫財殺人,該住持認識山賊,懇求不要傷害百姓,無論什麼條件,只要做得到,住持都原承擔,但求放過這些百姓。山賊曾受過住持的恩,不好意思一口拒絕,於是想出個鬼主意,好讓住持知難而退。

於是山賊拿出一些酒肉對住持說:‘和尚,我的條件很簡單,只要你吃了這些灑肉,我就放過這些人,決不失言。’衆人譁然!此計甚絕!修行人飲灑食肉,開齋破戒,死後必將打入畜道、餓鬼、地獄,受無量苦。只見住持拿起酒杯,氣定神閒地說:‘我以酒代茶,各位飲茶。’說完一飲而盡。接着拿起塊肉說:‘我以此肉作菜。請。’說完一吃而盡,面不改色。山賊爲之一驚,只是有言在先,只好放過所有的人。

此住持於險境,別無選擇,唯有犧牲舍卻道行,爲救人而開齋破戒,不懼落入惡道受苦。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正是大乘佛法的菩薩精神,此住持可謂真正的慈悲心食肉。”

“原來還有這樣的典故啊!受教了。”隨後而來的圓臉的小沙彌雙手合十口誦佛號道,“阿彌陀佛。”

住持看着兩個小徒弟慈祥地說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流傳甚廣,幾乎成爲一般俗人和不知佛法者勸人吃肉飲酒的依據。若見有人吃素或忌諱什麼,則勸說何必執著呢,

佛祖都說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嘛。這種說法貽害非淺,使很多人混淆了聖凡、德性和修德,是邪見。

但是世人僅知濟公的此句,卻不知還有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致使前述謬說流傳至今,招致口業,貽害非淺。”

住持的聲音渾厚、聽着如沐梵音,感觸良多。

“高僧吃肉是爲救人,凡夫吃肉是爲滿足口腹之慾,境界差太遠。謬誤害人!”熊報春唏噓道。

“唉!現在人會斷章取義拿來對他有意的段落捨去對他無意的段落。”利醫生搖搖頭道。

“一切衆生,都有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然在凡夫的地位,煩惱覆蓋,佛性不能顯現,若殺生吃肉必得到多病短命的果報,來世還要做畜生償還命債。只有大神通的真正高僧大德在特定情況下,爲度衆生才示現吃肉,以掩蓋聖人之本,而其中密意凡夫不可能明白,濟公吃了兩隻死鴿可以吐出兩隻活鴿來。如果你也可以做到,儘管吃肉,作不到的話還是老老實實持戒吧!獅子跳的過去的懸崖,兔子去跳只能摔死。普通人沒資格模仿大成就者的不共行爲。

所以啊!如果我們凡夫學的話,可就是:‘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了!”方默南調侃道。

住持慈愛的看着小沙彌,渾厚的聲音又起,“我們守持戒律,所表現出來的是形式,都是表面的現象,佛陀制戒的本質是要我們從內心出發去制斷一切的惡法的本質。如果說只是從內心出發,我們把持住我們的心就好了,何必看外表做形式上的持戒呢?只要我們內心保持那份本質不變就好了。

理由事顯,我覺得外表的行持很重要,並不只是我們說的只要心做好了那麼簡單,心不是那麼容易能把握的,很多時候我們在把握方便的時候做了開緣,但往往很多時候不是方便而是在隨便,放逸了自己,可以說是在給自己的找一些放逸的理由而矣。

外表的形式很重要,心裡開始不能做到,但我們可以去控制我們的言行,從外在的形式出發,一點點的去做,以行攝心,而達到心境一如,從而彰顯本質之魅力。

雖言一切法以攝心爲根,心無所住爲本,但表面之事相與觀念也是攝心之關鍵。萬法都是大空性,平等無二。不管是事相的想象還是內心的攝受,其實都是法法的平等,不該去有分別,都是該去實踐修持的。所謂修行,是我們的根與塵相對時的那個‘當下’的承擔,點點滴滴、處處在在都需要我們去思索用心把握。”

他說的淺顯直白,並不是文縐縐的語打禪機,雲山霧罩的,衆人受教的點點頭。

“那看來我們這些凡夫俗人受不了清規戒律,就老老實實的做紅塵俗人好了。”熊報春嬉笑道。“但絕不多貪濫殺!”

“阿彌陀佛!我佛慈悲!”住持口誦佛號道。“幾位施主與佛結緣,慧根極深啊!

“大師……原來你在這兒,公安來人了,正找您呢!”一個老大娘見到他們高興說道。

“那幾位施主,失陪了。”住持告罪道。

“您忙您的。”利醫生笑着說道。(……)

ps: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