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
北方的春天,來的晚,但一旦來,走的卻不慢。
四月中下旬,真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半個月前還觸目一片土黃色的大地,眼下卻春意鬧的厲害,草綠花香,院門口一大捧的迎春和三色堇,暖融融的春風中恣意舒展。
於青不放心的停住腳步:“你那親戚……真不在家?”
“不在,回去看外孫女了。她本來就不在家裡住啊,就白天來打掃打掃,做做飯。”
於青嘴裡的親戚就是他媽石穎從老家找來的一個遠房親戚,小池叫她“艾姑姑”,五十來歲,女兒嫁人後就定居在懷姜,所以蠻樂意接這份工,既能賺錢貼補家用,離閨女家還近。
於青手裡提了一盒草莓一盒桑葚,還有一兜香蕉,都是她從門古寺市場一個個挑的,她的確一直想來看望下小池他姥,但她爸那回發話後,她也實在不好意思頂風作案,平日裡都是儘量低調,搞的兩個人現在就跟地下工作者似的。
今個這個週末大好天氣裡之所以能出來,還是託了宋瑤的福,宋瑤給方萍打的電話:“阿姨,週六讓於青來我家一趟行不?我手頭剛好有一套複習資料,我覺得應該挺適合她的,讓她過來看看,順便上回她還問過我幾道題,我一塊給她講講。”
宋瑤的聲音中規中矩的,一聽就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方萍:“你是?”
“我叫宋瑤,以前在十五中時是於青學習小組的組長,現在也念一中,是一班的學習委員,於青是我好朋友。”
方萍能怎麼樣呢,當然只有點頭應允的份。
所以於青今天才大模大樣出得門來。
就是宋瑤真的很後知後覺,直到小池牽着於青的手衝她道謝,她才眨巴眨巴眼反應過來:“原來你們兩個……”
於青嘿嘿:“是啊是啊,宋瑤啊,受累受累。”
宋瑤若有所思了一會,點點頭:“原來如此,怪不得……”
“怪不得啥?”
宋瑤已經恢復了正常臉:“沒啥。就是覺得,緣分,果然很奇妙。當初在學習小組的時候,我老擔心你們兩個掐,會影響我們的團隊成績。結果,不打不相識。”
她一本正經的囑咐於青:“小池腦子很好,既然你們在一起了,就讓他多幫幫你,肯定對你學習上大有好處。他這人,就是對啥都不太上心,所以成績一直都進不了級部前20,這以後你們要是能互相督促着點,穩賺不賠。”
於青:……
好吧,宋瑤果然是個學霸腦。
進了院來,推門進屋,屋裡靜悄悄的,沒什麼人聲的樣子,於青不敢大聲說話,小池躡手躡腳走去客廳後面的臥室,推門看了一眼,折回來跟她輕聲:“姥睡着了。”
“那……”
於青把帶來的水果放去茶几上,小聲問,“我那改天再來?”
他捉住她的手:“我姥睡眠淺,自從出院後,體力不大好,每天都要小睡好幾回,不過時間都不長,你在這待一會,待會說不定就醒了。”
又說:“我說你想來看她,她一直唸叨你呢。”
於青只好跟他先上樓去,他卻把她往另一間屋裡引——這間屋在他臥室西側,以前都是關着門的,應該是小池舅舅的房間。
進屋一瞧,是間普通的臥室,和小池的臥室傢俱佈置一般無二,灑掃的很乾淨,朝南的窗子開着,想來是一早就通着風,所以完全沒有久不住人的陳舊味道。
如果非要說和小池房間有所不同的話,那就是東面靠牆放着一架黑黝黝的立式鋼琴。
小池徑直朝鋼琴走過去,掀開琴蓋。
於青湊過去,見他長長的手指按在琴鍵上,好奇:“你會彈鋼琴?”
“小時候學過一點。”他向門口擡擡下巴,“你去關好門,我彈個曲子給你聽。”
於青聽話的折回去關好房門,還是有點不放心:“會不會吵醒你姥?”
小池已經在琴凳上坐下來,脫掉外套,挽了挽袖子:“不會,這房子隔音很好。”
他衝她招手,她在琴凳上靠着他坐下來,還是有點不大相信:“你真會彈?怎麼從沒聽你說過?”
“這有什麼好說的,5歲的時候被我媽逼着學的,學了5年,後來爲了去打球,不練琴,也是鬥智鬥勇了好久呢。”
他說起小時候的事兒頗興致勃勃,甩着手腕,活動着手指,深吸一口氣,雙臂一擡,起的那個範兒還挺像那麼回事的,看來那幾年受教的很正規。
少年左手落在交錯的黑白琴鍵上,看上去幾乎毫無動作,手指只淺淺撫動了兩下,琴音頓時從指間溢出,有一種很輕靈的悅耳。
於青驚喜擡頭,便是這兩下也聽得出這人居然是真的有功底的!
話說在這個年代,特別是在懷姜這樣十八線的小地方,像於青這麼大年紀的孩子,小時候過的還算愜意,因爲還沒有各種興趣班壓身。
反正她打小就是長在廠裡,除了上幼兒園上學,就是跟着小夥伴去莊稼地裡逮螞蚱小河溝裡摸魚,才藝班?不知道是什麼東東!
反正同齡的小夥伴都一樣,所以也沒覺得有啥。
況且,這年頭,只有住在城裡,家境富裕的人家,纔有機會,有財力供孩子去學個鋼琴小提琴什麼的。
所以這個時候會彈鋼琴,而且家裡還有鋼琴的,那是一種很高大上的所在啊!
小池彈的這架鋼琴整體黑色,樣子中規中矩,於青不懂鋼琴,看不出什麼道道來,就覺得琴身烤漆光滑可鑑,看得出平時保養的很精心,牌子是一行描着金邊的字母,略有掉色,拼一下的話,估計是“海玆曼”?
小池兩手輕撫過一遍琴鍵,琴聲叮咚,估計已經找回了感覺,擰頭問她:“想聽什麼?”
吆喝,這口氣還真不小。
“嗯,”她說,“那就來一曲郎朗的《野蜂飛舞》吧。”
“……”
她樂,往他身上一歪:“行了,不難爲你。那就《致愛麗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