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軍心民心,孰輕孰重?

且不提那些老弱婦孺住進了軍帳之中躲避風雨從而對於呂布感恩戴德,就是那些在暴雨之中的青壯也是對於呂布十分感激!這讓出軍帳於民,自然會讓呂布在這些流民中聲望大漲。唯一對於呂布不利的可能就是那些軍中些許怨言了,但是在呂布怒斬一司馬之後,還有哪個敢背地裡吐槽?這腦袋還要不要了。再說了,呂布都是以身作則了,將他的帥帳都拿出來了,他們的上級也是一樣在暴雨中淋漓,他們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話說這邊李儒找到呂布的時候,呂布就立在暴雨中沉思着,這身邊的成廉魏越都不敢上前。從呂布動手斬了一個司馬後,這臉上就沒有露出絲毫的表情,這副冰冷的模樣,反倒是讓衆人有些心畏!他們知道呂布這是動了真怒了。而偏偏引起呂布怒火的卻是魏越弟弟帳下一司馬,這讓魏越實在是沒有臉去向呂布請罪,就是成廉有心想要勸說幾句,也是欲言又止。

說到底,他們還是不知道呂布爲何發怒!或者說他們還是以爲呂布就是因爲這個司馬而發怒。在聽到成廉魏越兩人的述說之後,李儒只是抿嘴一笑,自己撐起簦笠,向着呂布走去。

“文優來了?”

呂布側目看向走到他身邊的李儒,不冷不淡地說道,“我不是讓你去馬車中避雨的麼,怎麼還是出來了?莫不是文優是要來勸我勿要將軍帳讓於民?”

“主公既然明白,我還能夠說什麼呢?”

李儒微微一嘆,“本欲相勸,可是主公卻已經下達了軍令,又親斬了一司馬,此事已成定局。”

“韓元嗣提議此事時,正德他們便是相勸過,我並不意外。可是文優你是明白這雒陽數十萬百姓遷移之苦的,我以爲你會支持此事的。”

呂布沉聲道。

李儒摸了摸這鬍鬚,微微搖頭,“恐怕是主公誤會了我的意思。這百姓遷移固然苦,可是無論如何也不可因此忽略軍心。這暴雨之中,百姓苦,軍卒何不苦?誰願意受這風雨所淋?主公仁義,可將士也有私心。這些將士本可以在軍帳之中躲避風雨,可主公卻要讓他們將軍帳讓出,如何不會生出怨氣?況且暴雨之後,這些士卒若是就此病倒,又有誰來管治這麼多的流民?”

“是啊,人人皆有私心……”

呂布似笑非笑地看向李儒,“便是我讓那些老弱婦孺住進軍帳,這除了一點兒憐憫的話,又何嘗沒有私心?以我的一點兒私心,而讓所有的將士都受苦,這麼說來他們有些抱怨,倒是理所應當的了。”

“主公明鑑!”

看到呂布既然能夠想明白,李儒這臉上的笑意愈多了。

“文優你是飽讀經書的博士,這大道理我可是講不過你,但是你可能與我說說,這民心還有軍心,孰重孰輕?”

呂布的目光冷冽起來。

李儒苦笑一聲,“太平時,民心爲重,亂世時,軍心爲重!”

“那爲何不可兩者兼而得之?”

呂布大笑一聲!

這一笑,讓李儒也是更加無奈了,只能訕訕一笑,“自然可以。”

李儒的回答,實在是讓呂布有些興致索然,他何嘗不知道這根本就不是李儒的真實所想呢?長時間的思想觀念,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夠改變得了的。而且這個時代的兵與民,也很難做到軍民一家親的地步。民視兵爲匪,而軍亦視民爲可欺之人。算起來,這些士卒做得已經很好了,這軍紀,連李儒都很滿意了。這要相比於昔日的西涼軍,那呂布軍中的士卒簡直人人都算得上聖人了。

這一點兒,自然是和呂布這一年多以來向那些士卒傳輸一種軍民一家親的思想有關。而且這些士卒也大多是出身百姓之家的,也是能夠接受這種思想。在幷州,這些士卒在這百姓眼中那名聲可是十分之好!呂布明白,這些流民如果是那些幷州的百姓的話,那麼這些士卒想必都不會有什麼牢騷了。可誰叫做這些百姓,都不是他們幷州人呢!

這些士卒大多都是幷州人,憑啥子會對於這些關中的流民那麼好呢?能夠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人本就不多。

…………

夏日的暴雨,持續的時間並不長,這突如其來的暴雨並沒有肆虐多久。在經歷一夜的風雨摧殘之後,這天氣也是逐漸晴朗起來。昨日那讓烏雲遮蔽得嚴嚴實實的太陽,又從雲朵中冒出了頭。

這一夜,呂布終於是十分艱難地熬了過去。在暴雨中淋一會兒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可是這雨不停歇,這影響自然很大。這一晚上呂布都沒有睡個好覺,成廉魏越兩人勸了很久都沒有將呂布勸回去。沒有辦法,只能是和呂布這麼熬了一夜,而其他的將校更是如此了,就是那瘦弱的李儒都硬生生地抗了半夜,直到後半夜凍得直哆嗦時,呂布唯恐李儒有什麼閃失,讓典韋將李儒強硬地拉回車中去了。

溫暖的陽光照射在大地上,呂布將甲冑解開,那裡衣都能夠捏出來一攤水來!

李儒又從車中走了出來!

這後半夜的事情,他又冷又困,發生什麼事情,都記得不太清楚了。他只隱隱記得他好像是讓典韋給拽回去了,這一覺醒來,就是在舒適的車中了。這慌忙從車上下來時,卻是看到了呂布正在那兒擰着裡衣,也是目瞪口呆,這心中更是萬般滋味。

“文優起來了?”

呂布擦拭了一下身體,又換了一套的衣服,倒是精神煥發起來,看到李儒時,還笑着招呼,倒是羞得李儒滿臉通紅,“主公……儒錯了……”

“哦?”

這李儒的表情,讓呂布一怔。

不待呂布發問,李儒率先說道,“與其爭區區小利,將士們更需要的是一位同甘共苦的主帥!主公能夠與將士一起直面風雨,上至將校,下至小卒,亦無怨也!軍心無可撼動也!主公此舉,軍心民心,兼而得之矣!”

第291章 白丘之戰(三)第350章 青史何書?第370章 西河左氏第408章 荀攸之問(4k)第9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333章 扶犁親耕第94章 分田第272章 呂布歸來第399章 太行賊寇第116章 龍舌弓第265章 井徑失,暗司現第四百五十章 征討鄄城第392章 北地若無呂奉先,安有漢土邪!第433章 託付家小第232章 馬革裹屍,吾輩的宿命!第33章 胡軫之死(二)第238章 漢秉威信,總率萬國!第133章 古之惡來(爲本書第一個護法糖的加更!)第229章 須禰之死(二)第9章 王允宴請第117章 暴怒的普富盧第336章 改進鐵犁第156章 長子不可久留第419章 輝煌戰績第341章 鎮北將軍第14章 牛輔,我反掌可擒之!第27章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爾!第283章 潁川陽翟郭氏第24章 李儒歸心第99章 三十煉第225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四百八十二章 戲忠的勸說第206章 破城!第6章 虎父無犬女第32章 胡軫之死(一)第59章 如若用之,河內太平!第407章 只爭朝夕第400章 黑山張燕第152章 太原王凌第464章 退軍第366章 禍亂四起,遂使宵小之輩猖狂第261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110章 我們是狼!(求訂閱!)第302章 此生,無憾!第四百四十章 收田租令第33章 胡軫之死(二)第425章 張燕的野心第56章 得一良將!第247章 爲主公牽馬執蹬十餘年第81章 太原世家第256章 漢人不仁,我亦不義第71章 壺關攻防戰(二)第226章 敢爲天下先!第187章 常山趙子龍第378章 數之其罪,正之其法第218章 別讓這些雜碎跑了第161章 棄械者,不殺!第358章 軍心民心,孰輕孰重?第470章 何不早降?第203章 征戰前昔第404章 欲平匪患第31章 這些人,足夠了!第176章 好色不是壞事第431章 燕之頭顱,可值百萬?第230章 旗倒了,有人去扶第180章 吾家千里駒爾!第350章 青史何書?第65章 嚴氏的變化第38章 河內司馬家第396章 無奸不商第240章 箕陵之亂(一)第296章 八百先登!第283章 潁川陽翟郭氏第四百七十四章 蝗災第265章 井徑失,暗司現第431章 燕之頭顱,可值百萬?第369章 互爲表裡第100章 國之利器第64章 張楊書信第182章 蘇雙張世平第228章 須禰之死(一)第204章 以三千騎爲餌?第336章 改進鐵犁第四百五十四章 陶謙讓徐州第35章 寧我負人!第144章 不如,你也爲我生一個吧?第四百五十七章 利令智昏第285章 送上神助攻第四百五十六章 刺殺第343章 非人人皆是高循義第151章 典郡書佐第413章 破陣第200章 井徑關第四百八十一章 戲忠病危第370章 西河左氏第4章 安定軍心第67章 司馬懿第7章 欲離長安第四百五十一章 戰夏侯第383章 何人不懼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