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虎威軍出事下

九十七 虎威軍出事(下)

皇帝聽了溫婉的話,當下就不高興了。

皇帝板着一張臉,既然知道就該早纔是說。現在卻提出來,這個丫頭還真是懶惰之極。不過這幾年,海口的吏治還算清明。皇帝不由開口道“海口自從成立,每年的賦稅都在遞增。下面的官員也是一團和氣,沒有大的時間發生。”

御史也有摺子上來,皇帝都留折不發,海口的事跟當初的揚州比起來,那可是好很多。皇帝的也很清楚,哪裡會有那麼多的清官。只要大頭入庫就成。所以說,當皇帝的也有皇帝的無奈。

溫婉聽了皇帝的話,忍不住笑了起來。皇帝舅舅真是小看了這海口啊,海口能跟揚州一樣嗎?揚州那是產鹽的地方,全國的鹽稅之地。之鹽一塊,沒什麼花樣可玩。但是海口卻不一樣了。

海口是貿易城市,在某個商行裡佔兩成乾股,再讓人從商行以批發價進貨運到其他地方賣,再加上逢年過節那些商人送的禮。要知道,連溫婉的廣源商行逢年過節都有禮送去的(廣源商行的禮都得一定級別以上的纔有資格得)。這些零零總總加起來就不是小數目了。

溫婉說的這些情況,是那些愛惜眼光放得比較遠的官員裡。可不包括那些不嫌財多的人。而且,這次的事明顯是背後有人在操縱。他們想一鍋端了虎威軍,溫婉還不得回敬他們,趁機一鍋端了他們。當然,溫婉做的這些都是需要得到皇帝的首肯的。皇帝不應,什麼都是瞎掰。不過以溫婉對皇帝的瞭解。只要金額大,皇帝不可能不查(也是受了你的影響)。

結果如皇帝所預料的,皇帝先讓溫婉將每年大概的賦稅金額算計出來,然後再決定是否查海口的官員。

溫婉應了。回去以後溫婉立即寫了一封信給白世年。也沒詢問其他的東西。只是將這件事告訴了白世年一下。還有就是,這次虎威軍的事,要落在她頭上了。

重大的案件。皇帝都會派了欽差去,審查後將犯人押解回京。再經過大理寺的審查,最後皇帝定奪。這次也不例外,先派了一個欽差過去,將人押解回京。

溫婉在這段的時間也沒閒着。一邊是計算出這些年應該繳納的賦稅,一邊是瞭解虎威軍中層將領的資料。還要忙着自己的兩個產業的事。幸好府邸的事都是夏瑤跟夏影管着,要不然溫婉可真的要累着了。

白世年接到溫婉的信。最先看的是信結尾處是否有暗號。而這一次,真有暗號。看完暗號,白世年面色凝重。自己琢磨了半天,最後與葉詢說道:“虎威軍這次要大清洗了。”聞家盯了這塊都好些年了。終於出手了。白世年反倒鬆了一口氣。這件事溫婉跟他透過風,但是溫婉卻從來沒出過面去管。他也只能幹看着。

葉詢對此也沒辦法。這遠在千里之外。而且不在自己管轄之內的事,他再多的計策也無濟於事。

白世年看了一眼葉詢,溫婉在信裡說這次皇帝應該會將這件事公諸於衆。他接到信這麼長時間,消息應該已經散出去了。搖着頭無奈地說道:“你是不知道,在我跟溫婉成親之前,皇上就將虎威軍的軍權交給了溫婉。只是溫婉很懶,不願意接手。”

葉詢也是定力過人的,就算現在告訴他敵人殺到軍營裡來他也絕對不會皺一下眉頭的。可是卻被白世年這個消息給嚇住了:“將軍,你這不是開玩笑吧?”大齊的歷史之上。還沒有掌管軍權的郡主(之前有過一任太后,管着朝政,軍權也被她攥在手裡,不過不在此例)。

白世年本來心裡重重的,被葉詢這傻樣給逗樂了:“這麼大的事我能跟你開玩笑。當時溫婉擔心嫁給我風險大,所以想要虎威軍的軍權。能在海口放自己的人,若是將來有個萬一,有個緩衝的時間,然後一家可以順利逃到海外去。不過是溫婉現在打消了這個主意了。我也算是鬆了一口氣了。”故土難離,若是選擇他就是死也不願意走的。但是真到了那一步,他可能又捨不得死了。

葉詢驚愕了三分鐘後恢復了平靜,對於後一句起了疑問:“爲什麼郡主又打消了主意。”

白世年面上浮現出笑容:“我們夫妻自己是不需要擔心的,就是擔心他們。溫婉當初這麼做,也是想爲孩子留一條退路。不過溫婉寫信跟我說,明睿跟明瑾都是聰明的孩子。以他們的本事,能保護好自己。”只要不是與他們夫妻有仇隙的人上位,他們白家就能安然無恙。若是有仇的,那就不讓他上位了。

葉詢狠狠瞪了白世年,什麼時候都不忘記顯擺自己兒子聰慧的。就沒這麼得瑟的男人:“這麼說,這次的事郡主要插手啊?”說完就覺得自己說了廢話了,溫婉郡主既然是虎威軍最高的統帥,肯定是要管的:“元帥要不要,給郡主求求情呢!”說這句話的時候,有些調笑的意味在裡面。

白世年不屑地掃了葉詢一眼:“溫婉是那種不顧法紀的人嗎?我若去說情,就是給自己找沒臉。不過有了溫婉的出面,我倒是安心不少。違背法紀的處置是罪有應得,但是也不會讓聞家的人陷害拉下其他無辜的人。只要能保住大部分的人,我也安心了。”到底是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軍隊,就這樣沒了心裡肯定很難過了。

葉詢眼睛一閃:“元帥,郡主管着虎威軍?你說郡主會不會是替元帥要的虎威軍?等元帥回去以後讓元帥管着。”

白世年一愣,轉而笑着說道:“你以爲虎威軍是溫婉的,想給誰就給誰啊?溫婉根本就不懂軍事,她當時只是爲了防備萬一。真正的掌權者是皇上。不過溫婉插手了虎威軍的事,確實是一件好事了。”?至少還能保住一些人下來。

葉詢也不否認這是一件好事。既然郡主插手了,虎威軍也沒什麼號擔心的。犯了法的受到懲處也是罪有應得。葉詢對另外一個話題感興趣了:“上次的天花時間,可是將我嚇得夠嗆了。郡主有說什麼。”

不說京城裡發生的天花時間將葉詢嚇着了,也將白世年嚇得夠嗆。得到京城很多人感染天花的消息,白世年是徹夜難眠。就擔心老婆孩子也感染了,雖然告訴自己不會。但就不放心。以致擔心的晚上覺都睡不好了。一直得到消息,說朝廷已經研製出剋制天花的藥方,白世年才真正的放下心來。

葉詢心底有一萬個疑問。什麼仙人託夢,那是萬萬不可能的。這種話也就只能騙騙老百姓了,他是不信的。若是仙人有這麼好,前後上千年,仙人都睡覺去了。現在就出來了:“郡主有沒有對將軍提起這件事。菩薩入皇上夢,聽着就覺得奇怪了。”他是一萬個不相信。

白世年很乾脆的搖頭:“管它怪異不怪異,只要方子有用就成了。”只要有用,能造福百姓,其他的管那麼多做什麼。

葉詢看了一眼白世年,笑着說道:“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我在想,這個方子十有**是郡主搗鼓出來的。”見着白世年想反駁,葉詢笑着說道:“菩薩什麼的我不信,若是真菩薩什麼的,人間哪裡有那麼多不平事。我說是郡主弄出來的,也並無根據。不知道你聽到沒有,以致都有傳聞說郡主拜了一個隱士高人爲師。據說溫婉郡主自己也承認過。我寧願相信,這是郡主得了高人傳授的救世人的方子。”葉詢不相信菩薩仙人的。但相信隱士高人。

白世年也聽過這麼一個傳聞,其實白世年內心也是相信的。要不然溫婉這一身超越凡人的本事從哪裡學來的,不可能天生下來就知道的吧!只是白世年與一般人不一樣,他不會去問的。只要對他們夫妻無害的東西,溫婉願意說他就聽。不願意說他也不問。這是對溫婉的一種尊重。

葉詢見白世年半點好奇心都沒有,有些鬱悶了。其實他很想知道,這隱士高人到底長啥樣,有什麼通天本事,郡主學到多少,還有多少沒展現出來(六月語:這也是一個八卦男)。

白世年跟葉詢說了會話後,回了書房,給溫婉回了信。白世年很希望藉助這次的事,讓虎威軍大清洗以後,重振雄風。希望是美好的,現實是不可能實現的。溫婉對軍事壓根就不懂。

溫婉將夏影查到的並且已經確認爲實的資料,全部整理一遍。然後交給三個孩子看。

三個孩子,都非常震驚。這些人,曾經也爲朝廷立下過無數次的功勞。可是現在,卻都成了階下囚。明瑾有些不懂:“娘,他們爲什麼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溫婉沒跟三個人說爲什麼。

夏瑤覺得溫婉這樣的手法很不好:“孩子還小,接觸這些東西做什麼?”夏瑤是真的認爲溫婉經常做些拔苗助長的事。

溫婉笑着說道:“翎昸已經八歲了,該接觸這些東西了。若不然,就會落後別人許多。”

夏瑤瞪了瞪溫婉,這什麼話。主要教導的是翎昸,然後明睿跟明瑾是附帶的。有這樣當孃的。人家都是偏心自己的兒子,郡主卻恰恰相反,所有本事都教給翎昸,不教給明睿跟明瑾。也不知道郡主到底是怎麼想的。

夏瑤跟夏影倒不是討厭翎昸。只是跟明睿跟明瑾比起來,翎昸就不知道排哪裡去了。RQ

二十八辟謠上一百四十一母子一起病倒下一百三十二深謀遠慮九十七皇宮裡的生活一百八十五反擊一百二十二徐仲然求親下八十七拒婚兩百五十四朝堂風雲二擇婿一百六十七皇后要回來一百七十二升爵四十九揚名七十五無處不是姦情二百一十七鄭王的請求兩百五十宴客二十四福哥兒丟了三十出計上一百零四又進新人合二爲一求粉紅一百一十四夏瑤再發威下粉紅1440/1500兩百五十七二百零七抉擇下九十八夫妻閒話一百五十七怪異的老大八十四鄭王的過往下一百二十八孕吐中粉紅540/600一百三十四拔蘿蔔帶坑八十二烏雲密佈兩百四十八抵達邊城上十二三小姐回來了三十二毒二十五求證二一四江芸芸六十三回門see_an閬苑仙葩5+五十六新婚合二爲一二十八明身份二擇婿兩百六十七甦醒一百一十八皇帝的推手八十九設計福靈公主正文二百零四太子醒了兩百四十六話說兒女親事三十五被發現中五十四黃蓮上一三九監牢裡的平向熙九十九土豆番薯溫婉的軟刀子一百三十六平尚堂出獄一百五十七怪異的老大二十一命運轉折點八十二燭光晚餐九聚四十清水婚事成一百四十一老相爺大壽上七十七失望二十二捕快三出宮上一七三無題三十福哥兒歸家一百五十九一百零九動下九十五和好上一百一十八離別一百九十五溫婉理政一百二十五詩詞泄露風波九十八清水合離溫婉的手段二十六要兵權第9章 玉牌七十三方夫人說親九十四狀子怪章節不喜勿入六十四琉璃坊九十七捲款逃九十被坑的燕祁軒二十六得名家字貼二十八京學堂一百五十六鄭王的喜憂二一五回擊上一百六十九處斬十二疑慮六十五先生到下七十六鄭王被打四十鎮國公過逝求保底粉紅一百七十六明睿明瑾出意外下十二相見下see_an打賞和氏璧加更一三五尚麒的親事上八十九納妾二合一求粉紅三十三爬山上五十七字帖事件完結九十七虎威軍出事下五姚氏被休三十三年禮一百四十二醒來上二十一比試中十粉墨登場下一百零五戚儷娘上四十五比武上一百四十三忠國公一百二十暗殺上七十八尚堂過繼二0四老國公六十大壽上二百零四回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