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依舊,講話繼續,人人都已經知道了張學友要說什麼話,就算是李霖,在來之前都得到了足夠的暗示。
不過人人都不看好。
忽然,正在講話的張學友走了下來。
“他在幹什麼?”
“他怎麼突然下來了?”
“他想要做什麼?”
在衆人驚疑的目光中,張學友緩緩的走到李霖的面前,微笑將話筒遞給李霖,微微沙啞的聲音開口,“新王,說幾句吧!”
什麼!
在場的人全懵了。
李霖什麼身份?在場的人什麼身份?一個新王有資格在這麼多人面前開口說話嗎?在場的哪一個不是比他出道?哪一個比他人氣低?
在這種場合,根本就沒他說話的份。
可偏偏張學友將話筒遞過去了,這算什麼事情。
王妃冷着臉,就要站了起來,不過兩隻手搭在她肩膀上,將她壓了回來,一隻手是娜英的,一隻手是韓虹的。
“不要衝動。”娜英對着王妃搖搖頭,張學友是打破了規矩,將話筒遞給了李霖,但王妃也沒必要來出頭,誰都知道此時出頭肯定會得到張學友。
君不見其他的天王天后一句話都沒有說嗎?
“沒必要衝動。”韓虹對王妃使了個眼色,“他要開口就讓他開口,難道他開口了地位就上升了?後輩始終是後輩,怎麼也越不過你去。”
除非他拿到格萊美這種爲國爭光的大獎,否則他在國內再紅火,在提起他的時候,王妃都壓過他一籌。
這就是資歷,看似無形卻實實在在存在的資歷。
李霖有些受寵若驚的站起來。他在張學友鼓勵性的目光下接過話筒,他知道自己逾越了,不過有些話在這種場合說比在其他場合說強一萬倍。
李霖緩緩的走上舞臺,心裡漸漸的平息了下來。
“感謝學友大哥將話筒給我。”李霖輕輕的道謝。“我就說下我個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吧!”
知道不成熟還說!王妃撇撇嘴。對李霖不屑一顧。
“剛纔學友大哥說的,要擊潰日韓歌壇的防線。但是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
他在幹什麼!
張慧妹差點將手中酒杯給扔了出去,在這種場合下反駁張學友?這是當着這麼多人的面打張學友的臉,哪怕是再不認同也不能說出來,這是說話的藝術啊。
張慧妹突然覺得帶李霖到這裡來是一種錯誤。
張學友面色如常。似乎沒受到影響一樣。
“找死。”
王妃冷冷的笑着,“有些人,就不應該管他們,因爲他們總是喜歡自己找死。”
“我去過韓國,曾經有幸參觀過公司的練習生。”李霖繼續說道:“這是一種和華夏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
“他們稱這種商業模式叫做練習生制度。”
“什麼是練習生制度呢?”
李霖當着衆人的面侃侃而談,“這是一種拋棄學院的制度,他們通過自主報名和練習生招生的模式面向整個韓國。甚至是整個世界招募練習生。”
“而一名練習生往往需要在公司培訓五六年纔有機會出道。”
“請注意,是有機會而不是一定出道,實際上更多的練習生在看不到希望之後選擇離開公司或者加入公司成爲工作人員。”
“這是一種極端殘酷的制度,我記得我們的報紙曾經批評過這種制度。並且稱這種制度不人道。”
“但實際上,這種制度卻是韓國商業化的標誌。”
沒有練習生制度就沒有韓國歌壇,練習生制度就像是血管一樣,遠遠不斷的爲韓國唱片公司輸血,保證韓國唱片公司不會因爲某個支柱的離開而轟然倒塌。
這是華夏公司所不具備的。
實際上華夏歌壇正處於一種非常中庸的狀態。
論文藝,它不文藝;論商業,它也不商業。
它就好像是要將文藝和商業結合起來,並且在其中尋找平衡點一樣,結果早就了一個四不像的怪物。
影視圈也是如此。
一面拍攝電影的導演們口口聲聲說要追求藝術,但在拍攝的時候卻忍不住將商業化元素加入其中,直接早就了兩面不討好的怪胎電影。
而有的人口口聲聲喊我要追求商業化,但卻忍不住往裡面塞藝術。
像張藝謀拍攝《英雄》的時候,明明說要開啓華夏電影商業化旅程,結果硬生生的往裡面扔藝術性思想,結果得到了一個‘美麗的畫面、空洞的靈魂’這樣的評價。
在華夏影視圈,大約唯一商業化程度高的就是喜劇了,而這由被套上了低俗的帽子。
“等一下。”王妃終於忍不住了,她冷冷的望着李霖,“你說這些是什麼意思?你是在鼓吹國外的月亮比華夏圓嗎?”
“我從未說過國外的月亮比華夏圓。”李霖不想和王妃在這種場合吵,所以他壓抑了自己的憤怒,“我只是發表一下我對韓國娛樂圈的看法而已。”
“你們知道寶兒嗎?”
在場的藝人全都搖搖頭。
他們並不關注國外的新聞,他們關注的是國內的娛樂新聞,關注的是時尚圈的新聞和時事新聞。
“寶兒是韓國最小的出道藝人,她11歲加入公司做練習生,13歲出道,剛出道就在韓國紅了起來,隨後進軍日本,在日本大紅大紫,風頭直逼濱崎步。”
聞言,在場的藝人都動容了起來。
哪怕是再不關注國外新聞的藝人也知道日本歌壇最負盛名的三大歌姬,而濱崎步就是其中之一,能夠在剛剛出道風頭就直逼濱崎步,這個藝人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
“這就是練習生制度的優勢。”
“優秀的面容,完美的舞步,整齊的發音。韓國公司的藝人就像是流水線上的商品,源源不斷的推向市場。”
“你可以說這是過度商業化,也可以說他們唱功不行,但是你不能說他們的藝人不受歡迎。”
“而受到這種薰陶的韓國歌迷。早已經不是當初那些歡迎我們這些外國人的歌迷了。”
“以王妃爲例。”
李霖主動點名王妃。
王妃眉頭就是一皺。冷漠的眼神掃過李霖,眼中的厭惡絲毫不遮掩。
“我看過王妃的演唱會。她在演唱會上只唱歌不互動。”李霖道:“但是粉絲依然買賬,全場依然嗨翻天。”
“但這是國內,在韓國不一樣,她的這種行爲韓國粉絲根本就不會買賬。”
“在韓國。他們早就已經習慣組合們在舞臺上又唱又跳,突然來一個不跳也不互動的歌手,韓國的歌迷們會覺得非常不習慣。”
“他們是假唱。”王妃冷冷的說道:“在舞臺上又唱又跳,做那麼激烈的運動,不可能不出現氣息不穩的情況。”
“是假唱又如何?”李霖毫不遲疑的反駁道:“他們要欣賞的不是唱功,他們要欣賞的是視聽覺效果。”
“如果把演唱會比喻成電影的話,那麼韓國的偶像組合們就是商業大片。而注重唱功的我們就是文藝片。”
“你們覺得文藝片鬥得過商業大片嗎?”
衆人沉默。
還用說嗎?文藝片怎麼可能鬥得過商業大片,即便是偶爾有妖孽出來也無法更改整體大趨勢。
“更何況,論唱功,別人也不比我們差。”
李霖道:“在韓國。許多solo歌手的唱功都很厲害,但這些唱功厲害的solo歌手全部都被偶像組合打壓得擡不起頭了。”
“組合纔是大勢,這是韓國國內唱片公司對韓國歌壇的評價。”
“組合大勢?”
“好像的確是這樣,韓國歌手一個個男的俊,女的漂亮,注重外貌,外貌不過關連出道機會都沒有。”
“難怪他們整形行業那麼發達。”
衆人議論紛紛,對韓國頗爲不齒。
縱觀在場的,漂亮和俊朗的沒有幾個,不管是娜英還是張學友,都和俊朗、漂亮沾不上邊,畢竟他們都老了,而且現場還有韓虹這種胖子存在,能夠對韓國那羣帥哥美女有好感才叫奇怪。
“崇洋媚外。”王妃冷哼一聲,卻沒有多說話。
張學友一揮手,全場安靜了下來,“照你這麼說,我們應該怎麼辦?”
“很簡單,不想着擊潰,只想着擴大我們的影響。”李霖聲音鏗鏘,“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們不如把目標放小一點,這樣纔不會打擊信心。”
“而且只要我們努力,讓更多的人喜歡華夏音樂,就等於爲我們國內歌手開闢一個市場,哪怕這個市場剛剛開始還很小,我們也要堅持不懈。”
“一年不夠,我們就用十年,二十年,這一代歌手老了,就讓下一代歌手接替我們,源源不斷,前仆後繼。”
“就像是好萊塢電影,不管市場多麼小,他們從來都不曾放棄,所以他們的電影才擊潰了歐洲電影,成爲世界的主流。”
“一旦在美國受到歡迎,就等於擁有了全世界的通行證。”
“所以這是一個長期的目標,我們不可以奢望一朝一夕就擊敗日韓音樂,那樣只會讓我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就喪失信心。”
“還有,我們可以試着將音樂本地化,就像是好萊塢一樣,招募韓國人做歌手,然後反攻韓國市場。”
“在這一點上,我希望大家能夠將好萊塢電影當做我們的老師,跟着它的腳步走,一步一步開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