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依據文章(補更)

“你的想法……將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美國國會,或者任何一個國家的撥款機構,看不到我們的產出,基因組計劃就有可能被叫停……”達爾貝科顯然也思考過先做技術還是先做測序的問題,但並沒有決定。

楊銳道:“人體基因組計劃與其他的項目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當然。”

“如果採用目前的技術,測序將會非常非常的漫長,的確,如果直接測序,用現有的技術和工具,我們也許能在第一年得到一些成果,5萬個鹼基對?”楊銳不屑的笑一笑,道:“我們的目標可是30億個鹼基對,而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如果不進行大量投入的話,哪怕預算15年,我們也無法完成整個項目。”

“但從國會和民衆的角度來說,我們至少得到了5萬個鹼基對,這是看得見的好處,對吧?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是可以繼續發展技術,而且,測序本身,也能幫助我們發展技術,不是嗎?”

楊銳毫不猶豫的道:“不可能,測序本身就是一項體力活,我們需要關注測序的方法,也需要關注測序的結果,至於測序本身,沒有意義。”

達爾貝科有些驚訝於楊銳的武斷,但他也是深入前線多年的人,仔細想想,卻不得不承認道:“你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想,就算是國會,也會要求我們一邊發展技術,一邊測序的。”

“如果讓我選擇,我不建議這樣做。”楊銳搖頭,道:“即使如果我們全力以赴的測序,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成績,也會很難看,既然如此,我們爲什麼要拿出成果來。要我說,我們在第一年,第二年,甚至第三年,除了測試以外,都不應該進行哪怕一個鹼基對的測序。”

不止是達爾貝科,蔡教授和託拜爾斯也聽傻了。

這是楊銳第一次提出自己的意見,不是贊同達爾貝科的意見,而是與達爾貝科的意見相左。

對於兩個人的關係,以及日後的關係和位置,楊銳此時的表現,是有決定性意義的。

當然,他提出的意見,也是非常具有決定性的。

達爾貝科不由的深入思考起來,過了一會,問道:“爲什麼?這樣做,我們的壓力會大大增加。”

“只要項目成立,如此巨大的項目,哪怕是再急功近利的人,也不會要求我們在一年或者兩年就給出成果吧,所以,先期完全放棄鹼基對的測序,專注於技術,我認爲,壓力雖然會增加,但不會增加的太多,第三年的話,壓力也許會增加的很多,那個時候,再做一定量的鹼基對測序,也是可以的。”楊銳輕聲解釋。

“有必要如此嗎?”,

“非常有必要。”楊銳道:“我們不測序任何一個鹼基對,我們可以向投資人,或者民衆解釋,我們現在採取的技術先行的策略,我們現在的準備,是爲了後期更快速的完成鹼基對的測序,而且更省錢。而我們一旦進行了測序,比如第一年,我們完成了5萬個鹼基對的測序,結果是什麼?投資人和民衆會高興嗎?”

達爾貝科遲疑的道:“不會嗎?”

“當然不會,因爲任何人都會這個簡單的計算,我們用了一年才完成了5萬個鹼基對的測序,10年才能完成50萬個鹼基對的測序,100年是500萬個,1000年才5000萬個測序,於是,所有媒體都會得出一個結論,人體基因組計劃完蛋了。”楊銳拿出了自己準備已久的大招。

達爾貝科愣住了,轉瞬,道:“我們第一年測序5萬個鹼基對,並不代表我們明年的進度還是這樣,我們第二年的進度也許是100萬個鹼基對。第三年也許就能完成1000萬個鹼基對的測序。”

“既然如此,我們爲什麼不在第二年再測序?普通人是無法預測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的,他們會用自己薪水的漲幅來判斷技術的革新,比如10%的進步,或者多一些,翻倍的進步,但沒有人會相信20倍的漲幅的,而要我來判斷的話,50倍的漲幅都是能做到的。”

“你的意思是,採用技術先行的策略,一年就能有之前50倍的速率?”

“沒錯,也只有用這種方法,我們才能儘可能快的完成基因組計劃,獲得競爭優勢。”楊銳內心其實有些感慨。人體基因組計劃進行了十多年,花費了20多億美元,才第一次完成了人體23億個鹼基對的測序。

但是,到了2015年,對人體23億個鹼基對測序一次的成本,已經降低到了99美元,消耗的時間以小時來計算。

這種技術革新的速度,即使是達爾貝科,也不一定能夠預見得到。

應當說,楊銳是以過去的經驗,來嘗試影響達爾貝科的決定。

達爾貝科也確實受到了影響。

如果是別的什麼人說這個話,甚至就是蔡教授,甚至就是如加州伯克利大學的理查德教授這樣的人說這樣的話,達爾貝科都是不會受影響的。

可楊銳不同。楊銳是pcr的發明人,楊銳還是基因組學的開創者。

達爾貝科是自始至終都關注着楊銳的研究的,就目前做基因方面研究的學者,沒有不關注楊銳的工作。所謂樹的影人的名,楊銳在過去兩年裡的表現,決定了他的思想的價值。

假如讓達爾貝科選擇,誰最有資格估計基因技術的發展速度,楊銳或許不是第一人選,但是,假如要讓達爾貝科在自己和楊銳之間做一個選擇,他更相信楊銳。

所謂術業有專攻,達爾貝科在基因領域,尤其是基因技術領域的研究,遠沒有楊銳深入,而且,達爾貝科已經不再年輕了。

一名學者的研究生命可以持續的很久,但要依靠自己,特別是依靠自己的智力和體力來完成研究工作的,年齡通常都在40歲以下,起碼是50歲以下。

這是學者的黃金年齡,超過了50歲的學者,可以做一名稱職的學術帶頭人,可以做一名稱職的實驗室管理者,可以做一名稱職的項目管理者,但並不適合否決精力體力和智力正在巔峰狀況的學者的學術成果。

“你認爲採用技術先行的手段,我們用幾年時間,能趕上技術並行的成果?”達爾貝科心裡已經有了傾向性。

“三年時間。如果第三年開始進行測序,到第三年末,完成百萬級別的鹼基對測序不成問題。如果第三年不進行測序,第四年的上半年開始,有機會完成千萬級別的測序。”楊銳對此很有自信。人體基因組計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項目,這也就意味着是一個人員和經費非常充實的項目,只要選擇正確的方向,出成果是非常快的。

“你的預測,是有依據的,對吧?”

“當然。”

達爾貝科思考良久,承認道:“如果真的能達到千萬級別的測序速度,你的方案或許真的更好。”

他擡起頭,道:“你願意就此寫一篇文章嗎?”

“沒問題。”楊銳訓練了這麼久,寫一篇文章是手到擒來,至於依據,事實如此,要證明並不困難。

“我們北大會全力配合。”蔡教授適時的將之變成了合作項目。

楊銳無所謂的道:“那就以離子通道實驗室來做吧。”

蔡教授點頭道:“我同意。”

達爾貝科當然更無所謂了,確定了此事,更加積極的詢問了起來。

在他心裡,也有一個念頭越聚越緊。

第1166章 劃江而治第1403章 匯合第1481章 記憶第325章 沙龍第641章 匪氣(第三更)第1452章 實驗設計第115章 選人第337章 未來牛第443章 霞飛雙頰第700章 紀錄片第187章 油畫第187章 油畫第837章 經濟技術開發區第1314章 衛星變成空間站了嗎第1037章 好不好第203章 景父回家第14章 技術解決第1095章 創匯潮第13章 工藝危機第535章 觀者雲集第124章 安裝調試第118章 分流第1263章 魏晉名士第一步第541章 公告第283章 北師大第1310章 敲門第622章 逐出(第一更)第936章 兩邊不靠第577章 友誼第543章 糾結第1506章 盤庫第549章 公爵王第990章 實驗室編制第494章 逃課第1353章 採訪第645章 催化劑第393章 商議第292章 同級生第1171章 資本家的世界第740章 侵蝕第321章 重做試驗第1494章 隱疾第1497章 尋找朱勇軍第210章 我是老師第96章 轉向第209章 這麼花錢你家裡人知道嗎第674章 楊家的第191章 高幹第1169章 新政第715章 克隆第379章 再吃會第94章 進退第1007章 細節第1525章 婚禮準備第69章 分班第1387章 拒絕嗎第823章 大事兒第75章 補助第45章 晚來的感謝第1524章 驚喜第980章 救命恩人第996章 我的實驗室第496章 交流合作第505章 重複實驗第970章 死第933章 上電視第973章 好學生第379章 再吃會第795章 信任第1098章 疑惑不解第1283章 攪動池水第1154章 我們的醫藥代表第662章 泥潭第1005章 全員加速中第498章 署名第470章 聚寶盆(求月票)第112章 誠意第444章 教育片第1413章 矜持第75章 補助第917章 新答覆函第902章 紅頂戴第1106章 守株待兔第475章 應對第1273章 一幕歌劇第98章 獅子搏兔第676章 侵蝕第407章 經驗公式第1232章 我聽說第94章 進退第54章 長期無息貸款第84章 海外關係第158章 修文第469章 手抖(求月票)第253章 嫁人第1284章 調任第271章 桃花眼第1477章 抗議第1189章 宕機流第864章 重要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