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美國友人們

塞西爾和林登面對面的碰上了。

兩名美國人,在異國他鄉的食堂中碰面,還恰巧是一個行業的競爭者,這樣的機率有多大。

不用明言,雙方都知道了對方的目的。

塞西爾就隔着一個桌子,看着林登坐了下來,笑了笑,挑釁的說:“諾頓來的有點慢呀。”

“我到中國幾天時間了,而且,我記得不錯的話,似乎是我約的楊銳在這裡見面。”林登坐下來,沒什麼笑容的問:“紐約大學出版社收到了楊銳的投稿嗎?我記得,楊銳好像是投稿給我們了吧。”

塞爾西聳聳肩,似乎根本不屑於回答的樣子,道:“紐約大學出版社,更適合楊銳這樣的作者。”

“因爲紐約大學出版社的書價更高嗎?”林登不屑的笑了起來。

塞爾西不懂五十步笑百步的成語,只能直接回答攻擊,說:“紐約大學出版社的效率更高,覆蓋面更廣,最重要的是,我們有紐約大學的支持,能夠以最短的時間,將旗下的書籍推廣出去。”

“諾頓的全國網絡更好。”林登撇撇嘴。

“諾頓出版社比紐約大學出版社的渠道好,也許,但是比多大學出版社的聯合渠道呢?”塞爾西的表情自信而自傲。

林登眼皮跳了跳,道:“定價上百美元的書,多大學出版社聯合,也沒有意義。”

在美國,教材出版的定價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簡單來說,這可以看做是資本主義的惡根性,由於教育出版產業的極度商業化,使得美國的教育出版行業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則,並使得高價書橫行。

這種高價書,並不是中國式的五十元或者一百元人民幣的高價書,而是動輒一百兩百美元,甚至膽敢標價1000乃至兩千美元的高價書。

美國人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一本教科書售價一千美元的話,能買得起的學生着實不多,一百美元也貴的離譜,都能吃一頓米其林,或者買一瓶很好的紅酒了。

美國高等教育的昂貴中間,教材着實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想想一個學期的書能買一輛二手車,讀書四年的書費能夠買一輛嶄新的suv,也就能理解其中的負擔了,普通中產階級孩子都很難買全所有的教材,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就跟不用說了。

電影裡,那些懷裡抱着幾本精美的教科書,在校園中漫步的美女形象,完全可以翻譯成漂亮女生懷揣厚厚的一疊現金徜徉的模樣。

高價教材造成的結果,就是教材的銷售數量大打折扣,在美國暢銷書動輒銷量百萬的時代,銷量超過五百的教科書往往就屬於不錯的行列了,銷量超過一千叫做暢銷,銷量超過兩千本謂之火爆……

其結果是複印教材的行爲極爲普遍,二手教材的銷量數倍於一手數量。

畢業或者升學的學生,打折出售自己的高價書極爲普遍,而新生購買二手書又是迫不得已,這個過程無限循環,造就了美國遍佈全國大學的二手書店,至於老生的書直接賣給新生這種反商業運營的事情,有則有之,但與農超對接一樣不靠譜。

而對教材的作者,通常也就是教授們來說,這樣的結果並不是他們想看到的。一方面,他們著書立說的目的是更廣泛的傳播自己的學說,昂貴的教材不能達成這個目的,另一方面,想通過出版教材來賺錢的路子也行不通了。

一本書的售價再高,教授的版稅也很少有達到30%的,哪怕是以30%來計算,一本售價200美元的書的抽成也不過是60美元,一百本6000美元,五百本3萬美元就是常見數據了,而在現實中,20%甚至10%的版稅也是經常出現的,辛辛苦苦用幾年的時間寫一本書,收入只有三個月薪水的事是經常發生的,只有極少數的教授的書能再版連連,拿到多一些的收入。

但與商業出版起步數萬,暢銷數百萬的數量相比,教材出版的直接盈利少之又少。

反而是依託教材出版來賺錢的出版社,以及出版社關聯的書店,能夠賺到不菲的利潤。

紐約大學出版社這樣的公司,是絕對保守的一派,也是最喜歡高價書的出版社之一,美國可沒有物價局,一本書定價200美元還是2000美元,沒有人管得着。

這種方案,其實是將利潤集中給了出版社,而學者們爲了出版書籍,往往缺少溢價能力。

只要能出就行,這樣的事情不止發生在中國,也發生在美國。

當然,那些常年再版的教材的利潤依舊是非常豐厚的,每年出版一次,每次上萬冊的超級暢銷書,對出版社來說,等於是每年上百萬美元的固定收入,而且絕大多數的收入都能直接計入利潤,非常舒服。

塞爾西和林登同時而來,也是奔着現金奶牛來的。

兩人話不投機,互相攻擊幾句,就不再吭聲了。

他們不說話,劉院長等人反而變的不安心了。

猶豫再三,劉院長道:“還是我去招呼吧,別楊銳還沒來,就把老外給氣走了。”

“一起過去吧,還有幾分鐘就一點了,派個人再去找找楊銳,讓他趕緊過來。”

蔡教授話音剛落,就見楊銳從食堂另一邊的側門進來了。

“總算來了。”盧月萍忍不住道:“楊銳也真是的,自己的事情也一點都不上心,蔡教授,楊銳聽你的,你得說說他。”

蔡教授無言以對,他也覺得楊銳來的太晚了。

會見外國友人,不說提前一個小時到場,提前一刻鐘是最起碼的吧。

“楊銳,要不要幫忙。”蔡教授還是決定主動上前,幫楊銳一把。他擔心楊銳太不瞭解情況,以至於被外國人給矇騙了。

自然的,蔡院士也是明白,外國友人某些時候亦會騙人的道理。

楊銳看到了蔡教授,笑了一下,準備說話,然後就看到了更多的教授們從後面擁過來。

楊銳有些發愣。

蔡教授擡擡下巴,向外國友人的方向示意一下,楊銳就差不多理解了。

“楊銳。”

“ruiyang。”

兩名外國友人同時站了起來。

“不好意思,我們來的晚了點。”劉院長代替楊銳向兩名美國人道歉,引的兩人又連忙說不客氣。

“楊銳同學比較年輕,做事可能不太周到,兩位請坐,請坐,哎呀,不好意思,本來應該請你們到大一點的地方的,沒想到……”

“劉院長,沒事兒。幾句話的事。”楊銳顯的很隨意。

王永都忍不住拉住楊銳,小聲用中文道:“你怎麼還大大咧咧的,這事兒多大啊,別人爭表現都來不及呢。”

在國外出版社出版書籍的確是很大的事,就84年的中國人來說,這種名譽,極其的難能可貴,即使全美一家出版社一年要出版上百種書籍,但能有一箇中國人的出版物,也是非常稀罕的。

比起榮譽來說,美國教授可能看不上的數萬美元的稿酬也是很大的一筆錢。

中國的教授在80年代得有多窮,許多家庭都是處於節衣縮食狀態的,最明顯的事例是,當福利分房的政策施行的時候,很多教授,一家四五口人住着小平房,在明明有好房子大房子,但只需要付幾千元的情況下,竟然會付不起這筆錢,以至於無法分到房子。

賣煎餅的教授,賣茶葉蛋的教授,都是這個年代的新聞。

可以想象,如果在國外出版書籍是輕鬆的事,又怎麼可能會有教授願意去賣茶葉蛋,甚至覺得賣茶葉蛋的收入高。

哪怕是一千美元的版稅,在這個時代也是很了不起的,起碼買一套福利房再配齊家電沒有問題。

然而,在84年的大學裡,不論去誰家串門,能配齊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的家庭,屈指可數。

王永自己也是通過楊銳的關係,才能借可口可樂的名額,與老婆前往美國一遊,因此,他也非常關心楊銳的利益,希望他能抓住這次機會,生怕美國友人因爲楊銳的態度而有不同的意見。

楊銳只是輕笑,《基因組學》是多牛的書啊,這樣的學說,要說沒人看到,或者別人看不到也就算了,但既然吸引了出版社來,那就不是美國友人提條件了。

……

第490章 競爭關係第1226章 外賣第392章 爲難第376章 舍小家爲大家第777章 成功不僥倖第1269章 大包大攬第1058章 拜訪第1087章 壁壘第1523章 我們結婚吧第897章 理論應用第240章 分數線第551章 聚合酶完成第420章 無心栽柳第561章 調人第1171章 資本家的世界第407章 經驗公式第1446章 技多不壓身第1167章 關我什麼事啊第504章 睡覺加引用第1065章 泛泛真1234章 妙筆生花第793章 估算第369章 回家第872章 提名第1121章 牛花第531章 太難了第895章 也許很快第933章 上電視第1375章 合資第996章 我的實驗室第507章 可口可樂第1224章 分類第221章 做不了校友第1174章 大秤分金第1215章 庇廕聯接第282章 出版社第1259章 血管凍裂第383章 這纔是報告會第1041章 打野豬第112章 誠意第423章 進度第554章 留過學第368章 漂漂亮亮第533章 別謙虛!第273章 新學科第775章 罕見病第1252章 試槍第312章 立項第817章 楊銳是天才第1340章 普法教育第1444章 內行第780章 推進第1289章 馬爾勒案第1296章 最佳方案第337章 未來牛第1005章 全員加速中第837章 經濟技術開發區第331章 外國教授真1234章 妙筆生花第91章 英國公司代表第1310章 敲門第566章 屈指可數第712章 生在紅旗下第697章 豪車第854章 強烈建議第800章 伏擊第952章 採訪中的採訪第460章 簡單實驗第237章 估分第950章 三號嘉賓第959章 新聞大戰第472章 肅靜第577章 友誼第961章 困難與阻撓第654章 前路多舛第488章 完美數據第732章 基因組學第810章 笨重的機器第668章 平江第1510章 炯炯有神第1227章 禮物第584章 嚴厲的輔導員第258章 彩車第1165章 前程第1056章 繼續輸出第442章 “宅心仁厚”第166章 被補習第240章 分數線第577章 友誼第1348章 汗滴禾下土第405章 換人來做第755章 舞會第658章 死拽克第1232章 間諜第990章 實驗室編制第1069章 一霸第295章 唐集中實驗室第862章 技術先行第257章 紅榜圍牆第490章 競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