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幾經飄零,經歷過了戰爭,也見識了政治。
它更是在80年代的後期,隨着兩岸關係的緩解,旁觀了整個大陸影業的起起伏伏。
隨着中國內陸電影行業的慢慢崛起,在這個本來只關注港澳臺的,很封閉的電影節上,越來越多的內陸電影,就被拿了出來,一次又一次的進入到了臺灣金馬獎的主單元的競賽環節。
而在這一屆的金馬獎,同樣有一部大陸的電影走到了最後,而這部電影的名字就是:《可可西里》
這部電影,帶着與所有入圍電影都不同的人文文化的反應,以及沉重的寫實性拍攝手法,就憑着這兩個硬項,它走進了港片文化盛行的,臺灣金馬電影節。
而正是因爲這部大陸影片的強勢,讓在一衆入圍的香港男明星中,讓人看到了一個現亞洲到處可見的大陸影星的名字,秦觀。
他作爲電影《可可西里》的男主角,同樣的殺進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入圍名單。
而與之競爭該獎項的人,每一個拿出來,都要比他在香港和臺灣的名氣要大上許多。
《2046》梁朝偉,《無間道3》劉德華,《金雞2》張學友。
這三位可以稱得上是香港三大演技派男演員的代表,而在他們三位中間的秦觀,因爲地域的關係,則顯得那樣的單薄與無力。
不過已經抵達了臺北的秦觀,卻絲毫沒有任何的不適應,就如同是來到了南方城市一般,只不過被標準的臺灣普通話,給嗲了個夠嗆罷了。
而在臺灣,他秦觀也不是悲劇到沒有朋友的地步的。
這不,徐若瑄和林志玲的兩大美女的接站團,就吸引了無數個眼球。
真不知道這兩位姐姐是怎麼考慮的,讓秦觀這次的臺灣之行,一點都不矜持。
那些絲毫不遜於香港的一脈相承的臺灣狗仔隊,早早的就趴在了機場邊,等待着秦觀與兩位姑娘的匯合。
還好王麗穎的工作比較到位,讓兩個得到了秦觀來臺消息後的姑娘們,統一了各自的行程,一起出現在了接機口。
這要是不共同進退,第二天所有臺灣的小報紙上都會出現:大陸影帝秦觀,臺灣金屋藏嬌,日會xxx的消息。
而這對於只想在金馬獎上走個形式,意思意思的秦觀,完全就是背道而馳。
可惜,前仆後繼的狗仔們,就如同是聞到了蜜糖的蜂蠅,死死的跟在秦觀工作組的周圍,不停的按着頗具氣勢的閃光燈。
更有膽大點的臺灣記者,操着那並不美妙的普通話,還高聲的叫問一兩下:‘秦觀先生,請問你對這次的金馬獎的影帝有信心嗎?’
‘上一屆的劉德華惜敗金馬獎,這一屆他來勢洶洶,請問你有什麼感想。’
‘秦觀先生,金馬獎會不會是你的影帝之路的神話被打破之路啊!’
這個沒有眼力價的小記者的發問剛剛的結束,周圍一羣狗仔們都開始怒目而視!
你是逗逼派來的猴子吧!
如果秦觀的影帝之路在臺灣終結,那估計唾沫星子就會把這個島嶼給淹沒了吧!
你問問那十五位評審團的成員,他們敢不敢有這樣的膽量!!
犯不着的!
這個已經走過了四十多個年頭的電影節,金馬也早就跑成了老馬。
更何況臺灣本土的電影工業,很多年前就已經萎縮到不成一個氣候了。
金馬獎在這個時候勉力的辦下去,除了面子攸關之外,實在找不出第二個原因。
現如今這個電影節,要不是來參加的這幾個大腕明星的級別夠分量,誰又會多分一份的心力,放在這個彈丸之地的電影節上呢。
沒看他們爲了和大陸的關係能夠再增加上一分,連一直御用了多年的鄭裕玲的女性嘉賓的擔任者,都讓給了在大陸混的風生水起的林志玲了?
他們又有幾個膽子,來提前預測代表着大陸的新生代影帝,秦觀在這屆電影節的影帝的競爭中落馬呢?
所以,趁着同仇敵愾的功夫,秦觀甩開了大長腿,跟在兩位女影星的後邊,順利的開溜了。
後反應過來的一衆臺灣狗仔們,則是一個個的捶胸頓足,這樣大好的機會,什麼消息都沒有拿到,實在是有違狗仔隊的盛名。
趁着東風,順利的抵達了酒店的秦觀,一旦放下了包袱,就立刻的沉浸在了臺北美食文化的氛圍之中。
臺北這個城市,與其他地方的大城市的區別在哪裡,那就是他們享負盛名的夜市。
也只有在夜市這種嘈雜的環境中,大家的眼睛都是盯着吃的和玩的,才讓那些喬裝打扮了的明星們,在這裡有一個喘息的機會。
臺北的夜市,對於老饕來說,自然是傳統的夜市更加的能夠受到他們的青睞,就如同原湯化原食的道理一樣,地方美食還是要到當地,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做正宗的味道。
傳統夜市裡,美食的種類豐富,有生化武器著稱的臭豆腐的各種吃法,還有當地食材改良的各種怪怪的吃法,可是一提到臺灣的小吃,所有的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一個小食:蚵仔煎。
這個實際上是海蠣煎的東西,因爲它獨特的文化特性,而被賦予了這樣的一個可愛的名字。
而很多的內陸的羣衆,來臺旅遊的時候,實際上對於蚵仔煎的接受程度,並不怎麼高的。
因爲這種以牡蠣作爲主要食材的小吃,一個收拾的不仔細,就很容易做的不乾淨,而對於傳統的大陸的老年人來說,牡蠣,也並不算是什麼美食。
當然了,對於吃遍中國的秦觀來說,他卻是十分的喜愛。
他帶着一衆工作團隊,按照兩位美女提供的美食攻略圖,就來到了臺北最繁華的傳統夜市。
這裡有來自於小泉州之稱的來自鹿港的蚵仔煎,因爲它的食材是取自當天在港口現採摘的牡蠣,通過迅捷的運輸業,當天運到臺北的。
這就保證了一顆顆用作蚵仔煎的牡蠣肥美碩大,豐盛多汁,做出來的蚵仔煎也是鮮美無比。
再加上夜市小吃的量大,一人一份簡單的蚵仔煎,就能填飽一衆人員的肚子了。
此時,夜市的蚵仔煎的攤子上,老闆很忙,一個平底的大煎鍋,鋪上滿滿的一鍋食材,就是一個十人份的分量。
而在最熱鬧的晚上,這樣的平底鍋就全是他不停的煎煮,也是一鍋接着一鍋的被搶個精光。
對於秦觀來說,他不着急,那種等待食物成熟的心情,纔是吃這種小食的最大的樂趣。
新鮮肥妹的牡蠣,再也不是高檔西餐廳中的做法,而是在熱油的鍋中煎成四成熟時,就滿滿的澆上由雞蛋清,地瓜粉,小香蔥,太白粉,海鮮汁和調料混合起來的麪糊糊,讓它成爲一個煎餅的形狀。
讓牡蠣最終隨着這些混合在一起的食材煎成了漂亮的金黃的顏色。
在快要出鍋的時候,再打上一個同樣金黃的雞蛋,配上綠油油燙過的青菜,擠上一點點的甜不辣醬,就成爲了最地道的臺灣蚵仔煎了。
吃到嘴中的蚵仔煎,滿滿的都是海鮮的味道,卻因爲麪糊和雞蛋的柔軟,達成了填飽肚子的最終意願。
用秦觀請員工們吃這個作爲晚餐的原話,這不是來吃蚵仔煎的,而是來吃的一種生活,一種情懷。
因爲這種小吃的歷史性,也讓它充滿了英雄主義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