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師,您說的我都理解,誰不知道在M國能上法學院和醫學院絕對是大多數人的夢想,您能考上絕對是人中龍鳳啊……”劉好好趕緊拍這個老小孩兒的馬屁。
“那你還不讓我去做講座?虧你入學的時候說要弘揚法制精神……”
“徐老師,咱們目前這現狀還真不好上臺給大家辦講座啊,您覺得您上臺講什麼好呢?咱們可是保密專業呢,能讓他們知道我們在學什麼?不過照這個態勢發展下去,四五年後就有無數人搶着請您去給他們做講座啦,這幾年還是忍一忍吧。”劉好好像哄孩子似地對他好言相勸。
徐華本來也不過是發發牢騷而已,劉好好說的話,他怎麼可能不清楚呢,“我就是看咱們學院每個系都有了協會,就我們沒有,這心裡不是滋味啊,你別成天想着學校裡的事,系裡的活動也應該多操操心,多搞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你看看你的那些同學業餘時間不是寫詩讀小說,就是看電影學跳舞,不務正業!”
剛入學的時候,大家學習的積極性還十分高漲,可是大學,尤其是京大的資源太好了,不僅劉好好在校內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校外還有圖書館、電影院、大戲院什麼的,同學們猛地接觸到這樣誘人的環境,難免影響到了放在學業上的心思。
“您也不是不知道我們系裡的情況,連專業書都不好找,我們的自學活動也是苦於無米下炊啊,”劉好好聳聳肩很無奈,“我有個建議,翻譯小組光靠我們幾個人的力量,翻譯出來的書籍十分有限,進度太慢了,這段時間大家的英語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您看看能不能鼓勵同學們自行翻譯英文名著,老師們負責校正,這對大家也是一個很好的鍛鍊。”
“你回去摸摸底,看看有誰願意接受這項任務的,報到我這裡來,我來安排。”徐華最喜歡劉好好的一點,就是她的腦子轉得快,他剛剛抱怨系裡的活動少,她立刻就能冒出一堆主意,“還有什麼好主意,繼續說。”
“您不是想做講座嗎?咱們不能在全校面前講,可以在我們系裡講啊。”
徐華一臉古怪,“你們成天聽我上課還不煩吶?”
“不一樣,您上課的時候是拿着課本講,您要是給我們做講座,可別那麼正式,就坐在我們中間,像開茶話會一樣,用閒聊的形式和我們聊聊您的人生經歷,學術體會,這種形式不枯燥,大家都喜歡聽,但是卻能在潛移默化之中把您的治學精神聽得入腦入心,比單純上課的形式要好。”
徐華沒有立刻搭話,但明顯有些意動,劉好好的話讓他想到,自己當年在國內讀大學的時候,也常常和幾個同學一塊兒到老師家中,圍坐在一起閒聊,說是閒聊,實際上學到的東西比在課堂上還要讓他印象深刻,一直到現在他還很懷念那段溫馨的時光。
“這種講座,參加的人不宜多,咱們也不用要求每個同學每次都必須來參加,只要定個時間,誰有空誰想聽了就來一起聽聽聊聊,形式寬鬆一些,也有助於聯繫師生感情。”
“你負責去找地方,這件事就交給你來組織了。”徐華揮了揮手,劉好好出的點子,就交給她來落實,這孩子辦事他放心得很。
“另外還有,我們可以組個辯論隊……”劉好好眼睛一亮,隨即暗了下去,“但是可能爲時過早了,還得仔細斟酌……”
“什麼辯論隊?”徐華一臉莫名。
“其實就是一種辯論遊戲,挺能鍛鍊人的邏輯思維,而且真理越辯越明,我覺得我們學法律的挺需要學會辯論的,就算不會辯論,也應該具有思辨精神。”
“聽起來挺有意思的,你繼續說。”
“就把八個人分成兩組,選一個題目,一個正方一個反方,四四對抗,看誰能說服在場的觀衆,那誰就算贏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徐華十分感興趣,他是在美國學的法律,自然見過這種和法庭辯論很相似的模式,在學校的時候也有受過這樣類似的訓練,劉好好只是隨口說了兩句,他就立刻明白了。
但是——
“你說的對,這種資本主義的辯論模式,現階段咱們還是再觀望觀望,別被人捉住小辮子了。”徐華遺憾地說,“今後要是有機會,能像你說的那樣組個辯論隊,對訓練我們這些同學的思維方式和口才很有幫助,我在國外讀書的時候也參加過這樣的活動,真是受益匪淺,今後要是有機會,我一定想辦法把這個活動搞起來。真不知道你的腦子是怎麼轉的,讓你想到辯論這種模式,你應該從來沒有接觸過吧?”
“報紙上不是每天都在辯論嗎?”她隨手拿了幾份報紙遞給徐華,“您看,這段時間的報紙上的評論文章,口徑幾乎是每天一變,言辭都很激烈,你來我往的,擱在一塊兒看和辯論沒什麼區別,如果這種書面辯論變成當面辯論那肯定更激烈,更有看頭。”
“你不說我還真看不出來。”徐華摘下眼鏡,仔細看着報紙上的文章,陷入了沉思,“這一兩年這樣的爭論處處都有啊,這種事我以前也很熱衷,現在年紀大了,到底還是有些怕了,你還是學生,也少看少說,別不以爲然,我這是以我自己的經驗教訓和你說掏心窩子的話。特別是在事情沒有定論之前,千萬不要被捲進去了,對你將來不好,你現在在學校風頭出得也有些大了,前段時間你組織學生會的人呼籲食堂改善伙食,第二天就有人貼了一張大字報‘學生會萬歲’,我看了都爲你擔心,幸好很快就被清理掉了,沒有被人利用。萬一被人利用了,我都不敢想象……”
徐華想到了自己當年所經歷的事情,臉上微微變色,“好好啊,你各方面能力都無可挑剔,但現在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注意韜光養晦啊,我可見過不少好苗子就是折在這一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