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臺灣的政局

“連戰,字永平,臺灣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1936年8月出生於陝西西安。其祖父連橫爲晚清民初一代大儒,早年加入同盟會,著有《臺灣通史》。連戰之名就是得於祖父遺言:‘中、日必將一戰,若生男則名連戰,寓有自強不息、克敵致勝之意義,有復興故國、重整家園、光明希望之象徵。’其父連震東歷任國民黨黨政要職,曾任臺灣省建設廳長、臺灣當局內政部長等職。在西安、重慶就讀到小學四年級後,連戰於1946年隨母赴臺,1953年考入臺灣大學政治系,1959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1965年獲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1966年至1967年在美國任教。1968年,連戰返回臺灣任教,擔任臺灣大學政治系暨政治研究所主任。1975年,連戰步入政壇,出任臺駐薩爾瓦多“大使”。隨後步步高昇,歷任國民黨中央青年工作會主任、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交通部長、國民黨中常委、行政院副院長、外交部長、臺灣省主席主席。1993年,當選國民黨副主席,同年出任行政院長。”一個臺灣政策研究員看着資料說道,他是專門負責對臺灣的國民黨比較有威望的人進行調查的人。

可以說對於2000年即將到來的選舉連戰是國民黨內部最有希望上位的一個,但是李濤直到他輸給了**,至於馬上就要到來的1996年的選舉,無論是李濤還是華美資產集團的政策研究室的人都對李登輝能夠連任有着充足的信心,畢竟李登輝是接的蔣經國的班,可以說如果李登輝連這屆選舉也贏不了,那麼國民黨就徹底沒有希望了。

然而對於李登輝會在2000年落選有許多的政策研究專家是不相信的,可以說他們認爲李登輝即使不會像蔣經國那樣死在任上,也會在2004八十多歲時下臺,畢竟國民黨對於臺灣的控制力他們認爲還是可以的,不過李濤不同意,因爲他知道在2000年的時候國民黨的候選人是連戰,這一切的原因就是李登輝的**主張造成的,他的主張造成了國民黨的分裂從而將國民黨的實力弱化了致使民進黨有機可乘。

所以李濤和華美資產集團政策研究室臺灣處的分析專家們在一起分析的時候就指出了這個問題。華美資產集團政策研究室是李濤原來在華美國際銀行的名義下成立的,主要是對華美國際銀行在世界各地的政治影響情況進行分析,後來在華美資產集團成立的時候李濤將這個政策研究室獨立出來,然後成立了各個地區都有的政策研究室,這些人在世界各地都有,他們主要是對各個地方的政治情況進行分析然後華美資產集團在投資的時候借鑑一下這些資料,從而保證投資的安全性。

而李濤現在就是通過臺灣的政策研究室得出的結論對臺灣的政治形勢進行分析呢,李濤知道自己還要在臺灣進行一些投資,所以他現在想要對於臺灣的整治情況多知道一些。李濤現在對臺灣的政治情況僅僅是自己前世的那些記憶,這些記憶雖然對於大勢有用,但是對於具體的政治情況卻有些不足了。畢竟李濤前世是在大陸生活對於臺灣的新聞也僅限與一些大事和娛樂方面的事情。

李濤除了讓人對**進行了調查,不過顯然臺灣政策研究室的人對**是很不看好的,當然這也和**的任職經歷有關係,**出生於1951年2月18日,出生於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祖籍爲福建省南部漳州市詔安縣太平鎮白葉村。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於同年第一志願考取臺灣大學商學系工商管理組。1981——1985任臺北市議會議員,1987——1989、1991——1996任民進黨中執委,1987——1989、1996至今任民進黨中常委,1989——1994任立法委員,1993任立法院程序委員會召集委員,1994開始任臺北市市長。可以說和連戰以及在臺灣也很有實力大的宋楚瑜或者其他候選人相比**都是明顯處於劣勢的。

但是李濤卻知道正式這個看起來並沒有多少希望的人,利用國民黨分裂的機會將國民黨擊敗自己當上了臺灣的最高領袖。當然他的下場也不是怎麼好,由於貪污問題,他最終被判刑了,可以說**在政治方面是很有天賦的,可以說比李登輝更加的政客化,只要能夠讓他獲得利益,那麼他就不管這個事情究竟是對是錯了。在他執政期間先是爲了在臺灣部分民衆心目中製造大陸是該電視臺的幕後策劃者和支持者的假象,激發那些不明真相的臺灣民衆產生仇視大陸的情緒。指責TVBS電視臺的資金爲陸資,完全是目無法令,有悖法令的胡扯;至於質疑樑乃鵬是所謂中國派來臺灣侵略的先遣部隊。

然後再依靠槍擊案來獲得連任,2第11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國民黨和親民黨的組合在2003年2月14日確定連宋配。2004年3月19日,**與其競選搭檔呂秀蓮於臺南遊行造勢途中,發生槍擊案,**只受到肚皮擦傷。槍擊案曾請國際知名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返臺進行鑑識。可以說通過這些事情就可以看出**比李登輝更像一個政客,可以說**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客。

“董事長,剛纔國民黨那裡剛纔給我們通知,國民黨副主席連戰明天過來拜訪。而且剛纔民進黨那邊也說要過來拜訪,不過他們是在後天要過來拜訪,看來他們是有所預謀的。”華美國際銀行臺灣區總裁劉金晶對李濤說道,對於政治上面的人物李濤一直都是由他來負責,當然他負責起來也是夠資格的因爲華美國際銀行現在已經是國際第一商業銀行了,而且臺灣由於距離香港總部比較近,所以臺灣區的總裁是按照大區來進行指着劃分的。

“明天我沒空,你向他們說一下改天吧,只要錯過明天就行,明天我要去參見一個拍賣會。”李濤說道,原本他想要答應的,但是轉念一想明天他還要去參加劉敏說的拍賣會,所以李濤把想要說的話收了回去重新說道。

“哦,我知道了。”聽了李濤的話劉金晶說道,雖然他不知道李濤有什麼事情可以讓臺灣國民黨副主席重新找日子,但是他知道李濤這種事情董事長既然不跟自己說那麼就是代表着這些東西是自己不方便知道的。

“對了另外你給我安排一下,我要以另外一個美籍華人李濤的身份辦一張銀行卡,卡上的資金暫定爲一億美元吧。”李濤對劉金晶說道,很顯然李濤想要用這個身份去參加這次的拍賣會,至於讓劉金晶辦一張卡是因爲李濤怕遇到一些預料之外的事情,所以提前辦一張卡預防一下,如果說李濤真正有什麼企圖,那也只是李濤爲了預防裡面有什麼對自己有吸引力的東西。

“好的,另外您還有什麼需要嗎?”聽了李濤的吩咐,劉金晶接着問道。他現在只是要完成李濤佈置下來的任務,至於究竟是什麼事情,卻沒有他什麼事情。

“對了,你再給我找一個車就行了,其他的沒什麼事情了。”李濤說道,說完之後就讓劉金晶走了,而他則又開始和那些政策研究員們對臺灣的爭取進行起了研究。

“可以說現在在臺灣的後起之秀中最出名的就是連戰、宋楚瑜,他們兩個是最有希望能夠頂替李登輝成爲中華民國總統的人,不過總的來說這兩個人也都有各自的弱點,連戰的資歷足夠,而宋楚瑜也有一批自己的支持者,但是對於剛纔董事長說的那位民進黨的**,我個人感覺來說他並沒有多少可能,畢竟他只是臺北市長,從資歷和關係上來說**都處於劣勢,最重要的是他不是國民黨的人,我覺得國民黨對於臺灣的掌控力度還是很強的,要知道現在的臺灣問題一直以來就是**和國民黨的事情,如果沒有了國民黨對臺灣的掌控,臺灣比一定會亂成什麼樣子呢。”以爲研究員說道,他是專門負責對兩岸關係進行分析的。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我覺得自從李登輝上臺以來他的一系列政治暈招正在影響着國民黨對於臺灣的控制力度,從他執政開始,李登輝就提出了兩個口號‘本土化’和‘民主化’。他利用本省籍長期受壓制,渴望‘出頭’的心理,極力煽動省籍矛盾,排斥大陸籍傳統勢力,爲其推進本土化政策鋪路。由於國民黨在島內長期推行**統治,‘民主’已成了島內民衆的民心所向,李登輝利用這種社會情緒,將‘民主化’作爲清理非主流派的重要手段。

1991年,李登輝主導出臺了國統綱領,其間含有兩岸是‘對等政治實體’之意,並將兩岸發展進程劃分爲近中遠三個階段,提出祖國大陸幫助臺灣加入國際組織的無理要求。他多次鼓吹‘臺灣早已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分裂分治’、‘雙方在各自管轄範圍內行使主權’、‘臺灣優先’等言論,並將‘中華民國在臺灣’作爲他的口頭禪。同年,李登輝通過‘修憲’,將權力機構———‘國大’與‘立法院’的選舉與被選舉範圍限定在臺澎金馬,儼然將臺灣地區與大陸分割開來。這使得傾向於大陸的一部分勢力開始對李登輝領導的國民黨喪失了信心。1992年3月,以李登輝爲首的國民黨主流派與非主流派圍繞總統選舉方式是‘委任直選’還是‘公民直選’以及對‘一中一臺案’的處理展開內鬥;之後,李登輝藉助島內反對勢力,讓他們舉行遊行示威活動,並唆使黨內親信多方發難,逼迫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辭職下臺,使其親信連戰順利接任行政院長。但是由於臺灣的上層還是當年從大陸來的人或者這些人的後裔,所以李登輝的策略從另一方面來說就讓這些人開始對國民黨失去了希望。短短几年,李登輝已將黨政軍系統的政敵逐一收拾,然而他並未就此罷手,反而更加緊了對黨內非主流派的打壓。1993年8月10日,由於李登輝挑起統獨之爭,國民黨內部的新國民黨連線在內有國民黨主流派的排擠,外有民進黨的打壓之下,出走另組新黨,造成了國民黨第一次分裂。新黨的組建使國民黨內部外省籍精英大部分流失,國民黨這個巨無霸一黨獨政的根基開始鬆動。

再加上這幾年去大陸的臺商越來越多,由於經濟方面的需要,所以這些企業都比較親大陸,這些企業的力量可以說在臺灣屬於第三部分勢力,由於這部分勢力再次加劇了國民黨的內部問題,隨意我認爲國民黨很可能在下次或者下下次選舉的時候產生失敗,要知道現在的臺灣其實和大陸一樣,都是一黨專政,這也是那些從歐洲或者美國回來的知識青年開始對國民黨有了意見,這些是我對於國民黨不再看好的原因。”對國民黨進行研究的人員說道,很顯然通過一系列對於國民黨的研究,他最終表現出對國民黨沒有信心。

“軍隊那邊呢?”李濤向坐在自己右邊的一直沒有說話的軍隊研究人員說道,可以說李濤的政策研究室是一個對國際形式進行分析的超級國際團體。可以說他們對於政治的分析比那些真正的政客還有入木三分,由於各地的不同性,李濤還讓人對一些地方的軍隊和宗教進行着分析,畢竟有的時候如果因爲忽略了這些東西而讓投資失敗那也是不可原涼的。

“現在臺灣的軍隊或者說國民黨軍隊是比較混亂的,在政府內部軍方大佬郝柏村將軍和李登輝的矛盾比較尖銳,郝柏村將軍是堅決反對**的,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軍隊內部的問題也比較嚴重,可以說從另一方面來看,郝柏村將軍代表的是臺灣外省籍人士,他們大多數都是反對**的,而李登輝則是代表臺灣本土人士,可以說這也是臺灣的一個問題矛盾點,他們因爲各自所代表的利益團體,所以不和也是正常的,不過現在臺灣本土也有兩種思想,一種是維持現狀或者說比較傾向**,另一種是支持和大陸進行談判,不過他們對於也想要保持現狀,這些本土人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對於大陸沒有什麼感情,這些東西具體的體現在軍隊當中就是對於臺灣高級軍事主管的支持。

1992年立法院改選,國民黨重大挫敗。雖然國民黨黨內對提名及選舉上刻意杯葛以及提名別的候選人來與新國民黨連線的立委對抗。但在黃復興黨部自行配票下,集思會立委大幅落選,在民意支持下新國民黨連線的立委,例如王建煊、趙少康等高票當選。李登輝以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爲名迫郝柏村辭職,但郝柏村堅持要在國民黨中常會通過。1993年國民大會閉幕時,民進黨國代與一些國民黨國代大呼郝柏村下臺,郝不甘受辱,在高呼萬歲,消滅**後宣佈辭職。1993年8月在國民黨黨代表大會中,被推舉爲國民黨副主席,與副總統李元簇、司法院長林洋港、新任的行政院長連戰並列。但是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研究郝柏村等人很可能會從國民黨內部脫離出去,那樣國民黨對於軍隊的控制力度就是大幅度下降。

對於現任國防部長蔣仲苓來說,他和郝柏村的矛盾也比較大,而且蔣仲苓由於當上國防部長的途徑有一些問題,所以他在軍隊內部的威信並沒有郝柏村高,最重要的是由於前一段時間蔣仲苓受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張俊雄、江鵬堅及新黨籍立法委員陳癸淼質詢時,竟表示‘哪個地方不死人’,這個事情引起軒然大*,所以蔣仲苓在軍隊內部的威信進一步下降了,如果郝柏村真的脫離國民黨,那麼對於國民黨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一名專門負責臺灣軍方調查的研究員說道,雖然臺灣軍方曾經爆發過幾次醜聞,但是軍方在臺灣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這也是由於當年蔣介石來到臺灣對軍隊的重視程度引起的,可以說現在臺灣的高級軍官全部都是國民黨,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必須要用國民黨的將領帶當這個國防部長。

第23章 趕往日本第102章 瀏陽酒店第35章 即將離別的家庭教育第186章 日本的債主第70章 巴林銀行第45章 容克財團第83章 大伯李翰山第228章 國際黃金問題第200章 華美國際娛樂公司第180章 日元崩潰第157章 吳晗出事了第101章 點點的願望第120章 格林斯潘的目的第106章 外援第4章 交易第67章 回鄉祭祖第21章 李瀚海的決策第74章 託尼·布萊爾第130章 外出購物第136章 李濤的構思第229章 調動資金第148章 韓冰第22章 傑夫·伊梅爾特第29章 廣場協議第195章 意外第74章 託尼·布萊爾第53章 同意注資大衆公司第85章 三分鐘把我逗笑第195章 意外第17章 松本次郎回日本第212章 徐海明的怨恨第191章 第一天的工作第131章 衝突第178章 日元之戰第29章 廣場協議第44章 飛往德國第107章 聯合基金會決議讓你指揮第78章 壯觀的迎接場面第16章 董事會上的較量第167章 與總理共進晚餐第74章 託尼·布萊爾第130章 外出購物第44章 飛往德國第38章 你是華裔還是日裔第176章 實驗性的網絡工具第57章 BMW公司的“皇太后”第102章 瀏陽酒店第164章 李濤VS樑天來(上)第106章 濱中泰男第184章 日本財團的反擊第42章 加入跆拳道社團第145章 美國財團商討會第163章 迎接李濤第212章 徐海明的怨恨第83章 大伯李翰山第135章 莎莉到來第20章 我們有多少錢可以用?第103章 日本來的電話第137章 賬戶實名制第136章 李濤的構思第140章 中國網絡公司招聘會第224章 掌控亞洲產業第78章 壯觀的迎接場面第154章 大規模投資第48章 投資保險業第85章 三分鐘把我逗笑第227章 早戀第27章 廣場協議之前的準備第147章 開學第105章 玩殘一個弄死一個第145章 美國財團商討會第61章 日本七大財團之間的分贓會議第11章 松本次郎第57章 BMW公司的“皇太后”第224章 掌控亞洲產業第100章 吳家的困難第178章 日元之戰第14章 你想收購我們獵豹基金?第7章 史蒂夫·施瓦茨曼第91章 到達晉安第58章 突如其來的消息第96章 修路辦廠第8章 李濤現身第183章 內閣集體辭職第81章 去上海前的兩場會議第191章 第一天的工作第183章 內閣集體辭職第26章 歡迎酒會第172章 女孩心事第59章 東京分行行長自殺第226章 和韓冰在一起的尷尬第175章 公司高管們的目的第181章 陷阱第157章 吳晗出事了第12章 松本次郎要動手第187章 新中央銀行第111章 日本七大財團之間的族長會議第129章 禮物第23章 趕往日本第199章 與李登輝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