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當年不肯嫁春風(二)
阿碧見大廳那麼多好吃的,也不知沈璧給她留了什麼沒有,偷偷露出腦袋打探,沈璧見蘇絡身後出現半張臉,嚇得把排骨吞了下去,旋即像沒事人一樣,遣人把幾樣新鮮的菜拾弄在乾淨的碗碟裡,給各房的人問了安,才退下。
“小姐!小姐!我在這兒!”阿碧興高采烈地對她招手。
沈璧掐了掐她的臉:“除各房除內侍女眷,其餘不得入前廳,這規矩我可是教過你的。”
阿碧撇開沈璧的手,揉揉臉頰,刨開食盒,見盤子裡擺弄各式各樣她愛吃的菜,樂得嗷嗷大叫,絲毫沒聽進沈璧說什麼。
沈璧無奈白眼,像個狗子,越看越像只狗子。
“我待會要去太老廟放孔明燈,你就先待在家裡,不許隨便出門,知道了嗎?”沈璧叮囑道。
阿碧轉臉看着沈璧,塞了滿嘴不知是雞鴨魚肉,還是其他什麼東西,滿臉是油,瞪大眼睛嗚嗚說道:“我……我跟你……一切去哇!”
樣子着實讓人哭笑不得,沈璧點點她的鼻子:“好好吃飯,我去去就回。”
阿碧雖不放心,但若放棄了那麼大堆好吃的,她也不甘心,沈璧?吃的?這兩個念頭在阿碧的小腦袋裡瘋狂來回糾結,竟有些懊惱起來。
最終她舔了舔嘴脣,說道:“那小姐,你早去早回!”
沈璧笑了笑,拿方巾給她擦拭嘴脣,見她嘴角覆着的粉絲,把粉絲捏起來,示意她張口,粉絲被阿碧吸了回去,“呲溜”一聲,惹得沈璧捧腹。
沈璧着了男裝出,阿碧撿了吃的,歡快回到舒雲臺,路上聽聞其他婢女要去太老廟放孔明燈,阿碧好奇問:“爲什麼要除夕去放孔明燈?”
那些婢女偷偷笑笑:“除夕正是團圓日,哪有除夕去放孔明燈的,即便想去,太老廟也不開門啊。”
“那……什麼時候去?”
侍女說道:“初一纔去得。你不知道嗎?也難怪,這是去年才興起的玩意,好些人不知道去湊熱鬧,白走一遭。”
“什麼?初一纔去!”阿碧只覺五雷轟頂,着急放下食盒,沒錯,她又被沈璧給騙了,她可不信沈璧不知道這事。
……………………………………………………………………
夜風微涼,沈璧找了許多妓館也沒尋到葉明啓的影子,她心裡迷茫,不知爲什麼還要去找他,當初她叫葉明啓再也別來找她,可聽聞阿碧那天說辭,知道他現在日漸消沉,心裡倒還放不下了,只覺得是自己耽誤了葉明啓的前程,非得把他找出來,當面問個清楚。
只是青樓酒肆夜夜笙歌,好不熱鬧,即便在除夕之夜,也踏破門檻,正要放棄,見城門邊還有一家昏暗的妓館,人丁稀少,想必生意是極不好了。沈璧搖頭,葉明啓何等尊貴的侯府三公子,怎麼會潦倒到去逛這麼不入流的場子。
卻還是按捺不住,想着這間若再找不到,那便打道回府。沈璧踏進妓館,她着了一身藍色男裝,梳了髮髻,像個未經人事的清俊的公子。
進了內間才發現妓館空無一人,她只覺奇怪,不到一會兒老鴇便穿戴好衣物出來接客,笑道:“對不住了客觀,今日我們妓館不接客,場子被另一個公子包下來了。”
沈璧點點頭,“包了幾天?”
老鴇數了數手指頭,說道:“都包了半個多月了。”
沈璧說道:“老闆娘若方便,就隨便找個能看得過眼的服侍,賞錢只會多,不會少。”說罷,沈璧從錢袋裡掏出一粒金豆,老鴇拿過咬了咬,純金的!
老鴇眼裡冒着精光,立馬殷勤起來:“小公子客氣,來人便是客,他一人叫了那麼多姑娘,想必也未必個個都寵幸,我這就叫我家桃燦來招呼你。”
龜奴把沈璧邀到東廂裡,西廂裡倒是燈火通明很是熱鬧。
她倒好奇是哪家冤大頭包下來這潦倒妓館,也好奇葉明啓爲什麼要流連煙花場所。
進門接待她的女人叫桃燦,人如其名,面若桃花,人又纖瘦,說話的時候帶着南方語調問道:“這位小公子,是哪裡來的?”
沈璧不語,強作鎮定,她不喜歡別人碰她,就算是女人,她抓住桃燦不安分的手,問道:“你來青樓想必有些日子,最難服侍的是什麼人,最好服侍的又是什麼人。”
桃燦瞅着眼前男人,着實奇怪,卻也見怪不怪,說道:“天底下最難伺候的多了,有咬你的,打你的,還有騙你的,白嫖倒還不算,還有倒貼着讓人嫖,最殺千刀的就是答應拿錢回來贖你,最後拍屁股走人,簡直豬狗不如。”
沈璧深吸一口氣,知道青樓裡向來烏煙瘴氣,最爲齷齪,可聽她這麼一說,最齷齪不是妓館,反而是男人的心了。
“你倒會說話,再說與我聽聽。”沈璧沉聲道,掏出一粒金豆遞給桃燦。
桃燦見錢眼開,來了興致,給沈璧倒酒,繼續說道:“這最好服侍的,我這倒有一個,百年難得一見,別人來妓館吃花酒,就他專門過來喝悶酒,叫了一堆子姑娘給他唱歌跳舞,還要逼人家講故事,夜裡還不要我們伺候,這白花花的銀子像跟他有仇似的,說打發走就打發走,還叫我們別吵他睡覺!”
桃燦笑開了嘴,沈璧卻狐疑起來:“你說的這個客人現在在何處?”
“就在西廂!”桃燦指着那間廂房。
沈璧倒吸一口涼氣,心生不好的預感,蹙眉問道:“你可知,他叫什麼名字?”
桃燦樂開了花,捏着蘭花指,帶着戲腔說道:“官人風流倜儻,人前瀟灑,揮金似土,乃侯府三公子,葉明啓是也!”
“砰!”沈璧手裡的茶盞不小心掉到了地上,驚得桃燦一愣,徒手在她眼前晃了晃,問道:“公子,你,你還好嗎?”
可沈璧卻像魔怔了,愣愣坐在圓凳上,聽見對面西廂裡響起了崑曲,纏綿柔婉,正是那首家喻戶曉的《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