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時候,在瓦倫堡家族的授意下,銀瑞達集團公司和中原汽車科技集團也是進行了斯堪尼亞集團公司的股權和投票權的轉讓協議,收購價在22億歐元,這個價格也是讓雙方都感到合適的價位。
並且銀瑞達集團方面表示會幫助中原汽車科技集團讓這次的收購得到歐盟方面的許可,畢竟兔子國內的公司收購典瑞國內的公司也是要得到典瑞官府或者歐盟許可的。
只要這次的收購通過,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將持有斯堪尼亞百分之三十多的股份,投票權將提高到百分之六十左右,成爲了斯堪尼亞集團公司最大的股東。
其實楊傑爲收購斯堪尼亞集團公司也是很早就準備了,在此之前就收購了不少的股權和投票權。
斯堪尼亞在16噸以上級別卡車市場中擁有令人羨慕的品牌形象,這一點是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旗下客車和卡車產品做不到的,畢竟在品牌經營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積累的結果。
儘管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在客車和重卡方面產品品質都是向斯堪尼亞集團公司看齊的,不過在品牌形象和影響力上面還是欠缺的。
在外人看來,卡車這個行業毫無浪漫色彩,產品枯燥無味,實際卻是一個欣欣向榮的行業,行業中的爭鬥大多都發生在一流公司之間,很少小打小鬧。
許多年以來,能夠誕生更多激動人心新聞的轎車行業,遮住了卡車特別是重卡行業的光芒。
但如果考慮投資者價值或者股東收益,其實投資卡車行業要比轎車行業更合適,卡車這些產品能夠產生比轎車多得多的利潤。
現在的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擁有轎車品牌有3個,現在收購斯堪尼亞集團公司後在商用車就有了2個品牌,可以提供從小型車到豪華車,以及卡車等全系列的產品,已經成爲了實實在在的巨大汽車帝國。
爲了實現楊傑這個夢想,李建峰和劉庚龍等團隊也是奮鬥了十多年的時間,在華興科技集團公司的大傘之下,這個巨大的汽車帝國每年銷售700萬輛汽車以上的汽車,擁有上千億美金的銷售額。
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當年從虧損經營狀態一路走到現在可以說是極爲艱難的,李建峰這些人和技術團隊可以說是被楊傑逼着不斷地克服一個接一個的困難,那真是下了十多年的苦功夫的,總算是達到了楊傑的目標。
當年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一開始就按照楊傑選中的設計圖紙差不多是花了五年多時間從頭到尾地嚴格按照研發流程研製出了屬於自己的車型,而且建立了嚴格的生產質量標準體系。
當然,這些車型的零部件很多都是進行仿製的,不過一開始使用了很多的進口原料自己進行加工,質量檢測標準倒是向這些傳統的汽車巨頭看齊的,之後也是不斷地進行設計改進,材料方面也是逐步地進行替代。
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自己就有冶金廠,而且華興科技集團公司旗下也有衆多的各種材料研發技術團隊,本身也研製精密機械加工設備,所以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在汽車生產加工工藝以及性能品質方面那是進步極快的。
華興科技集團公司旗下的這些子集團公司都是一體的,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可不是單獨發展的,尤其是越到後面得到的各種技術資源就越多,汽車產品高科技含量也是越來越高。
到現在再也沒有哪個人說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的汽車產品技術含量低了,畢竟高科技是中原汽車科技集團主打特點之一,另外設計感和精湛做工也是特點之一。
楊傑作爲技術控和顏值控,對產品設計那是非常看重的,所以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出來的產品沒有一款是難看的,而且做工和細節做得非常到位,同時也能保證汽車產品達到很高的可靠性。
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也知道自身的口碑積累不如其他的傳統汽車產商,所以在設計和做工上狠下功夫,保證潛在的消費者看上一眼就能抓住他們的眼球,而且使用起來很可靠,再加上在宣傳營銷上也是很給力,價格也公道,出來的產品基本上都是爆款,迅速地將銷量給推上去了。
在兔子國內,豐田之所以能形成如此好的質量口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兔子汽車工業發展的前幾十年,大部分消費者更看重的是一臺車能用多久,而不是一臺車能給你多麼好的主觀感受,所以形成了質量穩定性等於質量的片面理解,再一個也是因爲之前國內的消費者也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
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在推出自身的產品後也是刻意地引導消費者將關注點放在了車輛的做工用料、功能和設計上面,非常有自己的宣傳特點。
當然,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的產品整體的可靠性也是非常有保障的,到現在推出來的第一代產品也是快十年了,這些車的不少用戶還在繼續可靠使用,也是在海內外積累了非常好的口碑。
畢竟當年這些衆多的子系統在設計仿製和改進的時候那可是通過了非常嚴格的各種測試標準後才量產的,質量非常可靠。
前幾年因爲華興科技集團公司被鷹醬制裁,連帶着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在國內的銷量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國內的銷量已經超過了四百多萬輛,再加上出口和海外工廠的銷量,妥妥地達到了700萬輛,也是擠進了全球汽車巨頭銷量的前三甲位置,開始自成一派。
因爲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自己在國內培養起來了供應鏈,所以成本控制很好,利潤率也是不低,自然是不差錢的。
這次瓦倫堡家族從斯堪尼亞集團公司裡面退出,楊傑第二天也是跟斯堪尼亞集團公司管理層和其他的股東見了面。
楊傑還是希望從這些股東手裡收購更多的股權和投票權,然後逼達衆汽車集團公司退出斯堪尼亞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