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傑在瑞升航空科技公司總部大樓裡面也是召開了一個會議,詢問了解海龍直升機的進展,在得知這款戰鬥機可以在11月份的時候完成總裝並且可以進行第一次首飛,他也是點點頭。
衆多的科技手段現在已經能夠保障瑞升航空科技這名直升機新兵可以研製出高性能的直升機,當然這款海龍直升機的設計也是航空工業直升機所主導設計開發的。
國內在直升機設計方面技術底子最爲紮實的還是航空工業直升機所,畢竟這個研究所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成立了,先後主要經歷了起步及測繪仿製、參考樣機設計和自主研製三個階段。
作爲直升機設計和技術研究的“國家隊”,直升機所在直升機設計、試驗和試飛技術體系實現了三代自主保障,四代的自主研製的最高技術水平。
瑞升航空科技公司成立後就一直將精力集中在旋翼系統和動力系統方面的研發,也是很早就建立了旋翼試驗塔,填補了國內缺乏專業旋翼試驗設備的空白,並且各技術指標和設計要求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直升機研究所隨後設計的多款直升機都是在這個旋翼試驗塔完成旋翼試驗,並且完成預研課題的旋翼試驗。
旋翼系統是直升機關鍵技術之一,直升機區別於其他飛行器的標誌性部件,它使直升機完成垂直起降,前飛、側飛、後飛等各種飛行姿態,旋翼技術水平也成爲衡量直升機先進程度的關鍵指標,更被視爲在直升機行業內花錢也買不到的核心機密。
瑞升航空科技公司這些年一直都在球柔性槳轂旋翼系統和第四代無軸承旋翼技術進行研發,因爲背後有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在材料、加工設備和工藝技術專利的支撐,現在取得了重大進展,並掌握了智能旋翼研究中的一整套研發流程和關鍵技術。
現在海龍直升機上面搭載的旋翼系統就是第四代旋翼技術,而之前研製的球柔性旋翼等第三代旋翼系統已廣泛裝備部隊,而研製的螺旋槳旋翼系統也是運用在了螺旋槳飛機上面。
當然,瑞升航空科技公司在旋翼摺疊和防除冰技術領域也是實現了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這方面是瑞升航科技公司和直升機所合作最爲深入的部分。
幾年前,直升機所也是向華興科技集團公司採購了數字樣機平臺系統,以產品數據管理爲核心,以直升機產品研製過程爲主線的數字化協同設計平臺,數字化研製成爲直升機研製的基本模式。
有效提升了直升機協同和快速設計能力,不僅大大提高了設計效率、減少了70%以上的工作量,還提高了協同效率和產品設計質量。
除了這些,航空直升機研究所也是和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共同建設了這麼一個技術測試驗證中心。
這個中心包括旋翼噪聲、風洞實驗室、地面聯合試驗檯、旋翼塔四個大型綜合試驗平臺,也包括電氣、燃料滑油、航電、飛控四個主機系統綜合聯試試驗室,另外還包括強度試驗、試飛測試兩個試驗中心。
打通了數字化設計生產線,有力提升了直升機設計、試驗驗證能力,形成了自主研製第三代和第四代直升機能力,試驗條件涵蓋直升機研製全過程。
楊傑之所以這麼做也是因爲軍方同意瑞升航空科技公司獲得研製生產直升機的牌照,可以使用直升機研究所這麼多年來積累的技術專利。
海龍直升機就是瑞升航空科技公司研製的第一款艦載直升機,而航空直升機所這個老師傅也是在一邊進行全程把關。
當然,瑞升航空科技公司自己也是組建了一支直升機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的團隊,而海龍直升機就是第一款拿來練手的。
現在國內正在大力地建設通用機場,國內的直升機市場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楊傑對此自然是不會放過的。
楊傑也是仔細地詢問了這款海龍直升機成本和造價方面的情況,這款海龍直升機的成本每架在兩億一千萬左右,雖然現在是內部採購,但是在保證一定利潤的話報價也接近三億了,這個價格已經跟殲15的報價差不多了,甚至比大毛的那款米26還要貴上6000多萬。
不過米26的是幾十年的老產品了,造價自然是便宜,瑞升航空科技公司能夠將海龍直升機使用這麼先進技術的後還能將成本控制在這個水平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楊傑對此並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
海龍直升機先期批次自然是要高很多,不過開始大規模批量生產之後,價格自然開始降下來。
而且海龍這個直升機平臺出來後不僅僅只是作爲艦載直升機,這個平臺也是可運用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在搶險救災和森林火災以及偏遠地區貨物運輸方面都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現在國內也只是向大毛採購了兩架米26這樣級別的重型運輸直升機,更爲先進的海龍直升機在國內自然是大有市場的。
在海龍直升機開始批量生產後,楊傑自然也會成立一家公司在採購直升機後向國內提供直升機的租賃服務,來滿足國內在偏遠地區電力建設等業務。
尤其是國內擁有世界屋脊這樣的高原環境,其實對重型運輸直升機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爲了研製這款重型運輸直升華興科技集團前前後後投入了接近200億的資金量,不過很多一部分都是投在了各種實驗設施、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上面,像這些設施建成後卻是可以用很多年,並且能夠保障瑞升航空科技公司今後持續地推出各種直升機產品,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楊傑相反覺得這些投資是非常划算的。
現在楊傑幫助直升機所和瑞升航空科技公司構建具有完整的直升機研發技術體系,擁有總體氣動、動力學、旋翼傳動、航電武器、系統試驗和綜合保障等40多個專業,具備覆蓋30噸級以下直升機的通用設計和驗證平臺能力,以後瑞升航空科技公司在這個基礎上就可以推出很多不同類型的直升機產品,站到了與國際同行同臺競技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