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彈射器需要配備蒸汽儲罐、管線和輔助設備,體積和重量過於龐大。
根據得到的資料,鷹醬最新的蒸汽彈射器全套體積達1100立方米,全重接近500噸。
這種裝置工作時需消耗大量蒸汽,如果以每分鐘2架最小間隔進行彈射,16分鐘後便會因爲蒸汽壓力過低而無法繼續彈射,而且會消耗鍋爐20%的蒸汽導致航母的航速降低。
而且這種裝置的轉化爲動能的效率可以說是很低的,而電磁彈射裝置的能量轉化效率則是非常高,並且這套完整的電磁彈射設備體積只有蒸汽彈射裝置的三分之一體積,全部的重量只有兩百多噸的樣子。
這套裝置加上高功率脈衝電源系統後表現出非常好的性能,因爲採用了能源分級管理控制技術,完成儲能後通過這種能源管理技術可以讓這套電磁彈射裝置可以持續地進行彈射工作,不會對提供能源的燃料電池電力系統終端造成巨大的負載,影響整個供電網絡的穩定。
這個恰恰是鷹醬上馬電磁彈射後頻頻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這套彈射裝置彈射一次需要消耗四兆瓦的能量,而支撐這套系統的高功率脈衝電源系統能夠儲蓄高達上百兆瓦的能量,有很大的冗餘。
其實研發中心也是模擬過連續彈射的實驗,工作時間可以超過數十分鐘,不過裝置的驅動模塊在工作這麼久後也會產生很高的溫度,需要及時進行冷卻,不可能一直進行工作,也沒有這個必要。
馬偉民教授研製的這套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已經攻克了系統短路及保護問題,研發出了故障支路熔斷器,可以成功地隔離故障,非故障區域正常運行,實現了選擇性保護。
研發中心其實將這套彈射系統和其他的船舶設備用電系統連接起來後進行過故障模擬,故障支路熔斷器也是成功地實現了分斷,標誌着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突破了一個關鍵性技術難題,已經可以全面實用了。
當然,這套系統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因爲很多的問題會在長時間的測試當中暴露出來,中間還需要進行各種改進和優化。
另外彈射版的飛機必須要重新進行進行設計製造,不能將現有版本的飛機拿到這個彈射裝置上面來進行實驗,這是一個更大的系統工程,也需要大量的工作去做。
不過現在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和海軍工程大學方面能夠在這麼些年內做到這一步他還是很滿意的。
其實這個過程當中積累起來的大量技術專利和經驗已經用在了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在很多產品設備上面,很多技術專利都是世界頂尖的,自然是讓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受益很大。
楊傑隨後也是視察了那套正在測試驗證當中的電磁攔阻裝置。
其實能夠搗鼓出一套電磁彈射裝置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之前楊傑也沒想過要研製這麼一套裝置,不過海軍方面看到這邊進展順利,也是給研發中心加了擔子,讓這個研發中心還是主導研發這套阻攔裝置。
既然是國家交代下來的任務,那就只能是硬着頭皮上了。
研發中心這邊主要是負責電磁阻攔裝置的整體設計研發,很多其他的研發機構和企業單位也是加入了進來,畢竟這方面的設計研發人員數量是不夠的。
這套阻攔裝置的啓動研製的時間在兩年之前,不過那時候研發中心這邊在很多關鍵技術上已經陸續被攻克,所以這套裝置的研發反倒是比電磁彈射裝置還要順利些。
其實電磁彈射和阻攔的原理上跟彈射是相通的,關鍵技術還是在電機技術和新型的阻攔索關鍵技術上。
國內自己之前研發的那套阻攔索系統主要還是採用了液壓系統,這套系統的攔阻力量比較生硬,不能精確控制,巨大的拉拽力導致艦載機的尾鉤以及與尾鉤相連的機體部件容易疲勞老化,縮短艦載機的服役壽命。
最爲關鍵的是,這套系統對着艦戰機的重量和速度的限制區間比較窄,導致艦載機必須放掉多餘的燃油,拋掉彈藥減輕重量後才能安全降落,這顯然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海軍方面其實對國內已經研製成功的這套裝置並不是特別滿意的,隨後便啓動了電磁阻攔這個項目。
這套設計研製出來的裝置採用更輕的合成電纜系統和電機,因爲在電機系統技術上的優勢,這套系統擴展了艦載機的着艦重量和着艦速度的範圍,可以滿足質量更大、速度更快的新一代艦載機着艦需求,同時體積更加緊湊。
這個系統可以根據艦載機的不同,自動設定攔阻索的張力峰值,精確控制艦載機尾鉤負載及艦載機在甲板上的停留位置,實現了精確控制,有助於延長艦載機使用壽命,並可以回收無人機。
另外這套裝置也是導入了更多的傳感器,可以對各個子系統部件運行狀態和磨損情況進行實時地掌握,可以預判出阻攔索等部件剩餘的使用壽命。
這套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更高,比國內之前研製的那套阻攔索系統具有明顯優勢。
這套裝置研發中心也是通過了多次的實驗驗證,也是達到了設計目標,現在正在進行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的實驗驗證。
艦載機在降落時,油門都處於加力的狀態,因此阻攔索要承受比至少20倍飛機起飛的衝擊力,如果攔阻索技術越先進,艦載機着艦就越想對的安全。
其實國內對於這個研發中心首次做這麼大能量級別的高功率脈衝電源技術設備以及電磁攔阻和彈射裝置也是有不同意見的,甚至有人反對這麼做。
但是這個研發中心是華興科技集團公司爲主導的,不靠國家撥付經費,而且華興科技集團公司給的研發經費是很充足的,這些研發項目並不會受到什麼干擾。
現在看到這些重大的研發項目陸續出來了,最高興的當屬海軍方面,因爲這些裝置可以趕得上第二艘國產航母的進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