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名爲《規則與情理》的評論文章,由晚報著名評論員知秋先生署名發表。瞭解知秋這位評論員的人們就會知道,知秋正是《申城晚報》總編牛大山的筆名。總編出馬親自撰寫一篇有關娛樂方面的評論文章,這就很有一點耐人尋味的意思在裡面了。
文章開誠佈公,很快便亮明自己的觀點。
文章用“雖有一定的事實依據,但是論述觀點明顯缺少調查,沒有真正挖掘出新聞內在蘊含的內容,有失評論文章應有的公正性”這樣的語句,來評論前兩天的文章有關選手葉梓的報道。文章又用“肆意胡亂牽連構陷,有失記者立身根本”這樣嚴厲的措辭,來評論前兩天的文章對於電視臺節目組的報道。
這兩段評論一出,等於是《申城晚報》正面迴應了昨晚的直播,並且做出了道歉的姿態。
這是極其難得的事情!
讓一份類似於《申城晚報》這樣的大報低頭道歉,這是以往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即使這樣的道歉是夾雜在文章當中,借用評論員之口說出來的,並非當面直接道歉,這也是一份了不起的成績!
節目組和葉梓算是開了先河。
不過牛大山既然是晚報總編,他專門撰寫文章當然不僅僅是爲了道歉而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雖然晚報這一次做了一件蠢事,被人拿來當槍使誤傷了友軍,但是牛大山希望借鑑昨晚直播的方法,將一件壞事轉變成好事。
這篇文章便是他的試探一招。
文章在評論過前兩天的失實報道之後,將文章的重點集中關注在了規則和情理這兩個詞語上面,抓住的重心就是葉梓的確沒有參加前面的選手集訓這個事實。
牛大山當然不是來跟葉梓和申城觀衆唱反調的。現在大勢所趨,他那樣去做無異逆水行舟,不會取得任何好的效果,反而會加深觀衆們對於晚報報道不實的這種危險看法。這可就得不償失了。
文章只是先擺出這個事實,隨後筆觸一轉。
“但是看了昨晚的直播之後,我相信每一位觀衆都會和我一樣,完全認同葉梓選手沒有參加前一階段選手集訓的理由。這些理由是完全站得住腳的。即使是最後那兩天看似“肆意妄爲”的這種做法,(請葉梓選手原諒我這樣的說法,)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作爲一個男人和一個丈夫,我舉雙手支持葉梓選手的選擇。”
有了這樣贊同的基調,那接下去的論述就好說了。
文章說“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規則的約束肯定不行,那樣整個社會的運行都會受到困擾,從而失去繼續向前先更高的層次發展的可能。但是,經過了昨晚的直播之後我就不禁要問,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是不是隻有規則纔是唯一的通行證呢?”
提問之後,文章給出了自己的答覆。
“顯然不是,至少這樣的說法是不全面的。”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規則的確是至高無上的,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凌駕於規則之上。但是請大家注意,我指的是廣義上的定論。是一種抽象的定論。放到具體的事件當中,規則的作用當然也很明顯,但就不再是一點折扣都不能打了。”
“從葉梓選手的這件事情當中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一點。”
“如果嚴格按照規則來執行,葉梓選手就是‘有罪’的。即使前面的一個多星期他是真正有事情在忙,也曾向節目組請過假,屬於事出有因,那麼最後兩天時間他故意躲藏不參與集訓的行爲,本身就觸犯了《校園十大歌手評選》這個活動制定的規則,理應受到懲罰。”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葉梓選手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否則我們的觀衆就要集體不滿了。那麼這又是爲什麼呢?”
“這就是情理的力量。”
“葉梓選手的所作所爲,在很大程度上違反了活動制定的規則,但是他的行爲又符合人們心中的情理,這正是昨晚的直播取得轟動效果的原因所在。這也正是我在文章一開頭批評那兩篇文章沒有挖掘出新聞真正內涵的用意所在。作爲一個新聞工作者,我們一定要學會透過事物的表象,看清事物真正的內涵,這纔是一個稱職的新聞工作者應該秉持的態度和理念。”
“由這件事情出發我們可以再將思維發散出去思考一下,規則真的就是絕不可變絕不動搖的嗎?我認爲不是。”
“我們現在討論的並不是1+1=2之類的科學公理,那樣的規則是無可改變的。除非我們變換一個宇宙,或者改變這個宇宙的運行形態。我們現在討論的是社會學意義上的一些規則,這就不是絕對不能改變不能扭轉的那種公理了。”
“僅僅百年之前,皇權仍然是高高在上不可動搖的至高規則,可是現在呢?皇權早已是明日黃花,一去不復返了,誰要是再說皇權至上是我們華夏人的規則,任何人都會吐他一臉。”
“社會學意義上的規則,在我認爲無非就是情理的一種集合體現罷了,隨着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很多規則都要跟隨着發展跟隨着進步才能不斷進行自我完善。”
“拋磚引玉,我想說的也就是這些了。”
文章不長,至此也就直接結束。
這樣一篇一千字都不到的評論文章,在《申城晚報》文體版面發表之後,立刻引起了轟動。
這篇文章直接帶來了兩個異常明顯的結果。
其一,葉梓和《校園十大歌手評選》節目的影響力在更廣泛的層次上傳播開來。如果說前一天的直播是火上澆油,那麼這篇文章就是在澆油的基礎上又吹來了一陣大風,火借風勢更是越燒越旺。
對此,葉梓和節目組都極其滿意。
葉梓第一張個人專輯在下個月就將全面發行,現在任何有助於專輯發行的事情都是葉梓需要的,何況這樣的好事。葉梓絕不擔心自己身處風口浪尖,他是一個歌手,只要不是純粹的負面影響,名氣和人氣都是他急需的好東西,人氣越多越好,名氣越大越好。這一點,對於葉梓沒有任何底線,多多益善。
節目組當然就更滿意了。
跟葉梓的想法完全一致,任何有助於推高本週日最後一場十強爭霸關注度的行爲,節目組都會對此舉雙手歡迎。對於節目組來說,這就是最後一場直播能夠成功完成的基石。累積越多,關注度越大,最後的成績就會越好,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其二,除了順手幫了葉梓和節目組一把之外,這篇文章在申城學術界也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討論。
牛大山這篇文章在邏輯上並不嚴密,推理論證的過程更是有很多漏洞,只是他提出的這個觀點的確是非常新穎的一種論調,這就引起了學術界,特別是社會學方面的專家們的注意。
隨後,包括引發這場討論的《申城晚報》在內,申城多家報刊都參與了這場“規則與情理”的大討論。這當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相互辯論,誰也沒有辦法真正的說服對方。
這項討論甚至引起了某些正副部門的關注,不過還好討論的範圍沒有出格,所以也僅僅只是引起了一些關注而已。
因爲這篇文章的發表,《申城晚報》及時的順利的從“葉梓事件”的泥沼當中脫身而出,更因爲引領了這一次的學術大討論,《申城晚報》在申城學者們心中的分量也比以前重要多了。
牛大山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視線轉移戰,成功維護並且提高了晚報的聲譽。
這個總編,真是有一些真材實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