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血親(中)

暢春園,壽萱春永殿。

衆人退出後,屋子裡只剩下太后與康熙母子二人。

太后的臉色泛白,嘴脣哆嗦着,道:“皇帝,哀家失態了,這……這本不該提起,只是只是……”說到這裡,卻是說不下去,只是淚流不止。

康熙上前兩步,在炕邊坐了,拿出帕子來,給太后拭淚。他的右手,卻是因受風的緣故,有些不便利。

太后見他的胳膊顫抖着,心下不忍,伸手從康熙皇帝手中解了帕子,自己擦了眼淚。

“皇帝,事情已經過了這許久,太皇太后已是過世多年,說不定長生天什麼時候也召喚我過去了。當年的事……我也不想多問,只是想知道玉蔭葬在何處,這些年卻是拜祭也不能拜祭她,不曉得她該多孤單……自打進宮,她就沒出過太皇太后宮,就同我一個人好……”太后說着,臉上露出哀傷來。

康熙使勁地賺着拳頭,臉上也是說不出道不明的複雜神色,低聲道:“不是葬了妃園了麼,同幾位皇后一道,受着子孫的貢奉。”

太后聞言,搖頭道:“你別瞞我,當年太皇太后時人看過了,不過是衣冠。太皇太后也記掛着此事,只是不願再提起這……臨去了,也沒有開口過問……”

康熙的臉色白了又紅,紅了又白,變幻莫測,最後嘆了一口氣,道:“皇額娘,她的骸骨兒子使人化了,骨灰供奉在五臺山……總要一天,我們兩個……”

他的眼睛露出懷念與依戀來,眼前浮現出一個女子的面容……

太后怔住,看着康熙道:“四十多年了,你還記得,這不知算不算玉蔭的福氣。只是別的還好說。李氏是不是玉蔭的女兒……瞧着她眉目……”

康熙點了點頭。太后地身子晃了晃。半晌方道:“既是她地女兒。爲何不放在京裡教養……這般金貴。託付給包衣家。你這……好狠地心……她額娘隱匿身份。一直到死都沒恢復身份。她地閨女。又要如此麼……”

“原是要藉着王兄地名義接她們母女回京地。沒想到卻是難產。她生產前。曾使人打法人給我送信。反對我這個提議。不願她地孩子延續她地命運。一輩子都做別人……”康熙想起那個女子短暫地一生。心裡甚是悽楚。

“這般委屈。這般委屈……”太后叨咕着:“不過。瞧着她倒是個有福氣地。兒子閨女都是好孩子……雖說四十五了。看着卻跟三十多似地……這隨她額娘了。她額娘。就顯年輕。出宮前已經二十來歲。看着還跟十五、六似地……”

康熙坐在炕邊。卻是已經癡了。

她地母親是這個世上最尊貴地女人。她地父親曾是世人交口稱讚地大英雄。

她有兄長。卻無法容忍這個小女孩地存在。她有阿姊。卻是受到父親牽連。遠嫁蒙古。鬱鬱而終。

自打落地伊始,便被抱出宮廷,送到科爾沁,再回來時已經是十來歲的小小少女。

她地名字有“蔭”字,諧“隱”……

那一年,他八歲,她十一。

她幫他整理了衣冠,輕聲道:“今兒開始。你就是皇帝了,往後可不能再哄人了,說話就要算數……”

他拍了拍小胸脯,道:“你放心,我從不哄人,等大了,我娶你做皇后。這宮裡,你想去哪裡玩兒,就去哪裡玩。再也不用避着人……”

那一年。他十二,她十五。

大紅的喜帳。手腕粗的龍鳳雙燭,紅紅地蓋頭下,一個豆蔻年華的少女做了他的髮妻。

慈寧宮的宮牆外,穿着吉服的少年帝王喃喃道:“我沒想騙你,我想騙你……”

那一年,他十六,她十九。

被權臣壓制多年的少年,終於剷除了障礙,露出帝王的魄力。

“我是皇帝,我是皇帝,我是大清之主,這天下再也沒有可束縛我之人……”少年滿心歡心,直直地看着她道:“我是皇帝,金口玉言的皇帝啊……”

她露出恬靜的笑容,靜靜滴聽着他沒完沒了地嘮叨。

他在說什麼,她是聽什麼,怕他們自己也是糊塗着……

那一年,他十七,她二十。

他已經有着帝王的威嚴,漸漸褪去少年的青澀,使得覺得天威難測。她卻是已經被指了婚,又沒了未婚夫,成了望門寡。

“皇上,您是帝王,您的心胸應該像草原一樣遼闊,那人也是您的臣民,您是帝王……”她的聲音還是那般溫柔,臉上卻添了苦澀。

他仰着脖子,絲毫沒有愧疚之處,道:“朕曉得,朕是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既爲臣子,怎麼……怎能惦記……朕的……”

那一年,他十九,她二十。

小別卻成久別,她最後送來的信中,這樣寫着“生男,不爲王公;生女,不撫蒙古”,還提到“不願生在帝王家”。

這卻是在答覆兩人的離別時提及地話,他曾說過,雖不能立她爲後,卻能將這萬里江山留給兩人的兒子。

要是她生下的是男孩,那就爲大清的太子。

她在信中專程提到皇后赫舍里氏,道“皇后賢德,承祜嫡子可爲嗣”……

她去了,承祜次年也夭折了,他廣納妃嬪,同他的皇后亦是舉案齊眉,卻是越來越覺得孤獨……

這一別就是四十五年……魂牽夢繫,卻是連面容都想不起了……好像是刻在骨子裡,又像是早已忘得乾淨……

十六福晉已經打發人將寶音送回她們在園子中的住處,跟在王嬪招待李氏婆媳。

雖說是親戚,倒是尊卑有別,李氏帶着幾分忐忑與不安。

初瑜見婆婆如此神色,稍加思量,問王嬪娘娘道:“娘娘。方纔瞧着太后有些不對,是不是將我家太太錯認成別人了?”

雖說聽不懂太后剛纔問康熙的蒙語,但是之前太后說的那兩句漢話,好像是錯認李氏爲故人之女。

王嬪心神一鎮,看着李氏同自己個兒有些相似的容貌,想起這些年來同康熙之間地相處。卻是越想越心驚。

康熙同她問地最多的,就是她未進宮前地趣事。

就是跟着表姐學做針線,繡的鴛鴦像鴨子,使得她苦悶不已。幸好表姐開解,又將她地“鴨子”後添了柳枝,使得這針線活也能見人,她才破涕爲笑。

諸如此類,不可勝舉,康熙卻是聽得津津有味。

王氏過去只當是帝王寵愛。心裡只有歡喜的,如今看來,其中卻是另有深意。

自己。莫非,做了傳聲筒麼?

她同李氏雖說名分上是表姊妹,但是並沒有血緣干係。

她的姑姑王氏是李家過世的老太爺的原配夫人,兩家結成姻親時,李家老太爺還不姓李,而是姓姜,是山東昌邑望族的少爺。

王家雖不必姜家,但也是書香門第,這門親事也算是門當戶對。

當初地鄉間俚語。“昌邑縣,姜一半,天地不變姜不亂”,原是說姜家在當地的顯赫,沒想到卻成了是偈語。

待到八旗軍入關,改天換地之際,姜家爲了守衛昌邑,死了無數族人。李家老太爺當時才二十多歲,失去父兄。與髮妻離散,在破城之際,被掠爲養子。

幾年後,李家老太爺以才學卓越選官時,身邊已經又有了正頭妻文氏。

待到夫妻團聚,李家老太爺對王氏甚爲內疚,終其一生,對王氏族人都甚爲照拂。

王嬪父親就是受了李家老太爺的提攜,才得意選官的。後來病故在任上後。妻女又被李家老太爺接到身邊照看。

李氏這邊。名分上是李家老太爺的嫡親侄女,實際上是其養父的孫女。並不是血親。

王嬪比李氏四歲,當年都在李家老太爺身邊長大。

兩人不只感情好,而且容貌輪廓還有幾分相似,手拉手出現的人前時,常被人認作是親姊妹。

王嬪只當是兩人的姊妹緣分,心裡待李氏也是親姐姐一般。

想着方纔太后情急之下問出的那一句,王嬪卻是胸口“撲通”、“撲通”地,心要從嗓子眼裡跳出來一般。

太后口中那位“五姑母”,莫非就是康熙三十九年病逝京城地固倫淑慧長公主?

那位公主,先後嫁了兩位駙馬,卻是命運多艱,做了半輩子寡婦。

要是表妹的真是那位公主的女兒,那爲何要隱匿身份養在李家……

當年李氏出嫁時,王嬪還沒有進宮,那令人眼花繚亂地陪嫁物什,如今想想,卻是藏着什麼蛛絲馬跡一般……

經過太后宮中的異變,心中震驚的不只是王嬪,還有同樣聽得懂蒙語的德妃與宜妃。

兩人心中都是納罕,但是回到各自住處,卻是行爲有所不同。

德妃是拿着佛珠,坐在炕上,思量了半晌。對於太后所說的“五姑媽”,她卻是沒有想到固倫淑慧長公主身上。

固倫淑慧長公主雖說在京城住了多年,是太皇太后嫡出之女,但是同太后關係只是平平。

她在八旗入關時,就嫁到蒙古去了。太后卻是定都北京後,才從草原嫁到京城來的。

再說,長公主病故,墓地營葬都有定製,太后也不至於巴巴地問起葬在何處。

雖說已經事隔多年,但是她還影影綽綽地有些印象。

根據傳言,康熙九年追封爲“慧妃”的那位科爾沁王公之女,是先前老皇爺病着時進宮的。

當初不多十來歲,原是要給老皇爺做妃子的,不想老皇爺駕崩了。

那位博爾濟吉特氏便被太皇太后撫養在身邊,是給萬歲爺預備地嬪妃。

卻是不曉得是何緣故,名分始終未定,後來指婚了臣下,沒出嫁又守瞭望門寡。

太皇太后不願意委屈了這位格格,說是要收這位格格爲養女,甚是禮遇。

不想,這位格格卻是命薄,沒兩年就病故了……

雖說有追封下來,但是卻也有傳言,這位格格沒有死。

因爲當初太后宮裡,還有位貴女,有人看到,兩人一道出宮去了。

要是當初的傳言是真,那李氏的身份呼之欲出,德妃手中撥了着念珠,情緒漸漸地平復下來。

這時,便聽有腳步聲起,德妃的臉上已經露出幾分慈愛來。

雖說還沒見人,但是當額孃的,哪裡聽不出這是自己個兒子的動靜。

“額娘安!”十四阿哥大踏步進來,挑了挑前襟,已經單膝跪了下去。

德妃忙起身,上前親自扶起,心疼地說道:“也沒有外人,折騰這個做什麼?瞧你這滿頭汗,這是打校場過來?”

嘴裡問個不停,手中已經拿着帕子給兒子拭汗了。

十四阿哥雖說已經年近而立,都快娶兒媳婦抱孫子了,但因是幼子的緣故,他還像孩子似的,帶着幾分撒嬌道:“額娘,真熱啊,有西瓜沒有?兒子正渴得厲害,這會兒能吃大半個。”

德妃笑眯眯地攔着兒子到炕沿坐下,道:“瞧這饞樣子,也不怕弘春、弘明他們看了笑話?”

十四阿哥只是笑,德妃到底捨不得駁他的意,吩咐宮女下去準備西瓜。

少一時,宮女送上切好地西瓜,十四阿哥拿起一片送到德妃嘴邊,道:“額娘先吃一口,兒子再吃。”

德妃擺擺手,道:“你自己個兒吃,我才從太后那邊喝過茶。”

十四阿哥聞言,這纔將西瓜送到自己口邊,一邊吃着,一邊狀似漫不經心地問道:“額娘打太后那邊回來?兒子剛纔來時,聽說李氏同大格格進宮了。怎麼聽說,皇阿瑪也過去了?”

德妃似笑非笑,將屋子裡的幾個宮女內侍都打發去了,隨後才伸出手來,戳戳十四阿哥的額頭,道:“你是從我肚子裡出來的,想什麼額娘還不知道?別這這裡裝犢子,想問什麼就說,不過拐這七個彎八個彎的!”

十四阿哥將西瓜皮撂下,腆着臉道:“還是額娘知道兒子,兒子是想問問,就額娘瞧着,皇阿瑪待曹家人是真親厚,還是就是個過場……不是說太后惱了麼,那邊有什麼動靜沒有……”

德妃見十四阿哥眼神亂轉,一副看好戲的模樣,不由皺了皺眉,道:“萬歲爺對他們真親厚又如何,假親厚又如何?你已是大了,不是小孩子,這交際往來只分得用的,不得用的,豈能爲了不想幹的人輕易與人結怨?曹家那小子,是你地親侄女婿,聽說還是你大舅子地至交,這兩下里正應多親近纔是……”!~!

..

第1177章 掃興第275章 年關(三)第266章 舊相識第318章 相會第1175章 下降第579章 病症第1081章 刮骨(下)第471章 浮躁第748章 子孫計第438章 稻香村(下)第871章 談判(下)第893章 智鬥第1040章 真相了第1384章 宴請第1248章 賢惠與私心(上)第1390章 父子合議第606章 龍擡頭(一)第1041章 舅甥會第588章 三寶(下)第136章 父母心第726章 佃戶第966章 南苑(一)第1391章 風頭第470章 天倫(下)第138章 歷史第498章 分產(下)第1117章 失言第722章 鬧酒第200章 城裡第48章 御前第1160章 賞第133章 走親第690章 君臣會第144章 人際第1075章 俊彥第1305章 厭老第1198章 有情第1327章 問話第1156章 霜降第902章 庇佑第1302章 得意第704章 問診第1327章 問話第268章 歸府第1032章 “包衣”(中)第209章 瑣事第491章 “招蜂”(下)第313章 盛宴(下)第756章 祥和第1360章 及笄禮(下)第361章 暮年第961章 利器上第1395章 人頭第463章 教養第156章 遠慮第419章 音訊第453章 福禍(二)第1253章 密語第252章 恩旨第520章 苦楚第311章 姻緣(下)第1138章 三代出身第55章 戰後第1387章 身後事第36章 殺戮第1116章 綠營計第1362章 自薦第1200章 喜事連連(下)第113章 樂生悲第406章 和諧第1215章 開府(下)第903章 君臣對第719章 上壽(上)第49章 來人第636章 嚴打(上)第311章 姻緣(下)第790章 離人第1245章 誰的因果第1092章 女兒的幸福第1263章 反告第209章 瑣事第1064 因禍得福第805章 加恩第1394章 轉變第996章 失蹤案第706章 忠孝(下)第986章 毒氣(上)第525章 談棋第457章 做親第353章 冬寒(中)第1383章 預防第1105章 薦人第1136章 抽絲第32章 謊言第274章 年關(二)第1043章 定罪第260章 善心第637章 嚴打(中)第698章 犯癮第413章 御狀(下)